焦仁貴
腐敗的名字叫什么?有人可能覺得奇怪,腐敗的名字就叫腐敗唄!也對,但不完全,就像對人的稱呼,稱人是人也對,但區(qū)分不出個體,人是總稱,個體有名。腐敗也是有名字的,只不過我們一般不太認真打聽,也懶得記它,稱它的總名。
晚清的時候,腐敗很嚴重,英國《泰晤士報》駐上海的記者向國內反映這件事,除了綜述和典述之外,給腐敗起了一個名,叫“公然的腐敗”,《泰晤士報》根據駐外記者的來稿,發(fā)表了一篇《晚清改革觀察記》的文章,文中又把腐敗另叫“明目張膽的腐敗”。兩個名說的是一件事:慶親王奕劻收受大筆賄賂,其子載振(農工商部尚書)從黑龍江巡撫段芝貴那里接受了一個歌妓作為禮物。父子二人被御史趙啟霖上疏彈劾。奇怪的是這份上疏及調查結果一起上了《京報》,而且還是被告慶親王要求刊出的。原來慶親王設法拖延了調查的安排,一直等把歌妓和其他物證都送出京城外,才如此高姿態(tài)的。這時被告再浮現在人面前,就一塵不染,毫無污點了。但在京城里,只要提“公然的腐敗”或“明目張膽的腐敗”,人都知道是誰的腐敗了。如果沒這個名,提一百個腐敗,不知說誰呢。
如果我說“塌方式腐敗”,你就知道是說山西省的腐敗,如果我提“前腐后繼式腐敗”,你一定記得前幾年河南省三任廳長前腐后繼的事跡。還有集體腐敗,群體爛掉,對抗式,頂風式,家族式,窩案,串案,盜案,破記錄的,創(chuàng)歷史的,最大的老虎,最小的蒼蠅等等,每個名字底下都有具體人,真實事,腐敗記錄。
有一種成長式的腐敗,叫“帶病提拔”。怎么發(fā)現的呢,提到局長位上了東窗事發(fā),一挖根,當干事時就不干凈,偷雞摸狗貪錢財,偷雞喂領導,摸狗聯(lián)感情,貪下錢財做“買賣”,一路打通,提到科長位,拔到處長崗,最終局座。大凡“帶病提拔”,都是如此規(guī)律。本身有病,然后以病掩病,本身的病只是不夠不能提拔的客觀,掩病的病就是以己病使人病,先用自己的病態(tài)手段改變人(上級)的目光距離情感,使其改變對自己的客觀看法,變?yōu)橹饔^,使自己成為提拔對象。如果說帶病提拔是被提拔人使用的一種手段,還不如說是病人在提拔病人。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人的病不被發(fā)現而提拔,那是水平有限,或觀察不夠,但這樣的現象很少。如果是因為收了禮,納了賄,享了色,或被情感俘虜而不得不提拔,這樣的上司和領導本身已成了病人,病態(tài)的眼光,病態(tài)的心理,能不干出病態(tài)的提拔,把病人提拔上來!
還有一種終結式腐敗,叫“59現象”,很盛行過一陣。審查一個領導,59歲,雙規(guī)一個局長,59歲,抓一個貪官,59歲,審判一個老虎,59歲,還有59歲走到人生盡頭的。為什么都在59歲犯事呢,急呀!再不抓緊,可就沒有機會了。59歲是什么概念呢,在位的就要離位,有權的就要放權,得勢的就要失勢,享受的待遇風光優(yōu)越馬上不再,最后時刻的權力,分外珍貴。乘著權在手,抓緊撈最后一把,對自己后生有個安排。時緊心急機不適,最后翻船,喪身大海。
有人對查處的59名省部級高官作了分析,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都曾有過主政一方的地方“一把手”經歷,這是否也是一種“一把手腐敗”現象呢。
腐敗都有名稱,即它的特征,或它顯現出的某種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和特征,人們概括為號,以名稱之,不乏貶意和諷刺。但從預防的角度看,正是重點和要害,吸取教訓在此,防止跌倒在此。一個摔倒的漢子,扶著傷痛的身軀,指名道姓地喊著,能不汲取教訓,反去重蹈覆轍嗎?大概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