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看了這個題目,可能很多人都感覺不舒服:斗雞走狗,玩物喪志,怎么能夠勝過讀書?但冷靜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從古至今,通過斗雞走狗而飛黃騰達的人,可以說比比皆是。書沒有別人讀的好,而得到的財富、榮譽乃至權力,卻比一般讀書人多得多。
前幾天參觀河南南陽的漢畫館,發(fā)現(xiàn)那里有一幅精美的“走狗圖”。講解員說,走狗是一種經(jīng)過訓練,專門用來打獵的狗。它跑起來的時候,身體一縱,就像一條直線,速度特別快。因為這種狗善戰(zhàn)而且聽話,所以后來人們就把一些趨炎附勢的人,稱為“走狗”。
至于斗雞,大家都知道,就是把兩只性情兇猛的公雞放在一起,讓他們憤怒而激烈地互相啄咬,直到有一只雞敗退,才算罷休。在南陽的漢畫館里,也有幾幅“斗雞圖”,說明在那個時候,斗雞已經(jīng)風行。
讓我警醒的,不是“走狗圖”,也不是“斗雞圖”,而是講解員就此講的一句民謠——她說,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這樣的說法:“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狗勝讀書?!?/p>
這個故事,來源于唐代的《東城老父傳》,講有個叫賈昌的人,因為善于馴養(yǎng)斗雞,深得唐玄宗的寵信,在13歲時,就被封為高官,榮華富貴,享用不盡。所以時人歌詠道:“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倍鸥屠畎祝瑢Υ艘捕加忻枋觥6鸥Α抖冯u》詩云:“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崩畎住豆棚L》詩云:“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于虹霓,行人皆怵惕?!?/p>
《水滸傳》中的高俅,也是因為玩得好而飛黃騰達。一開始,他只是蘇軾的書童,后來又給小王太尉當差。有一次,王詵派他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時,碰巧端王趙佶正在園中踢毬,于是高俅便大膽地露了一手,將毬踢得如鰾膠粘在身上一般。趙佶大喜,當即派人傳話給王詵:“謝謝你給的蓖刀,連同派來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從此,高俅就變成了端王趙佶的親信,很快扶搖直上。
看了賈昌和高俅的升遷經(jīng)歷,不免令人憤懣不已。唐朝的李白、杜甫上不去,宋朝的宋江、吳用上不去,為什么賈昌、高俅這些雞鳴狗盜之輩,就能夠平步青云,位居人臣?如果任憑這種人得以橫行,那今后還會有人愿意刻苦讀書嗎?
但轉念一想,會斗雞,會踢毬,不也是一種能力嗎?世界之大,無奇不需。既需要寫文章的人,也需要搞文藝的人;既需要寫書畫的人,也需要玩雜耍的人;既需要當教授的人,也需要當球員的人;既需要跑得快的人,也需要跳得高的人;既需要會廚藝的人,也需要看大門的人。關鍵是要有選人擢才的公平公正體制,為有一技之長者提供“才堪大用”的規(guī)范機制,而不能是權力者憑一己好惡任性拔擢??咳涡缘臋嗔Π芜瞬?,拔擢的多只是投權力所好的奸佞之徒,最終是壞了讀書(學習)以經(jīng)世致用的圣賢之道。
人間正道是滄桑。斗雞走狗勝讀書,以致平步青云,位居人臣,那這個社會最終也只能變成一個斗雞走狗的社會。
【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