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司馬相如故事研究綜述與前景展望——以中國敘事文化學為依據(jù)

2016-02-12 05:00汪澤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300071
天中學刊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前景綜述

汪澤(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

司馬相如故事研究綜述與前景展望——以中國敘事文化學為依據(jù)

汪澤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摘 要:20世紀以來,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領(lǐng)域的司馬相如故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成果類別上,包括原始文獻整理,論文與專書章節(jié)著述;從研究對象來看,涉及通俗文學中的司馬相如其人其事,傳記史料對相如生平行跡的載錄闡釋,以及詩文作品中的相如本事、相如典故等。相關(guān)研究于文獻考據(jù)、理論解讀、文章分析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中國敘事文化學可以為司馬相如故事研究激發(fā)出新的學術(shù)增長點。

關(guān)鍵詞:相如故事;綜述;前景;敘事文化學

自漢以降,針對司馬相如的研究代不乏人,涉及作品校注箋釋、文藝思想闡發(fā)及基本信息考訂等,而相如故事材料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古代有關(guān)相如事跡的歷史評論多以道德臧否為旨歸,且零星散見、不成系統(tǒng);詩論及戲曲題詞亦流于感性直觀。20世紀以來,隨著古代文學學科的成立,相如故事研究逐漸走上正規(guī)化道路,通俗文學文獻陸續(xù)刊發(fā)出版,單元故事的同源考述形成規(guī)模,對其歷史記載及文學書寫的理論闡釋向著多極化方向演進。茲將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一、相如故事研究成果類別

(一) 原始文獻整理

史志、話本、詩文集中的相如故事多為零碎短篇,版本繁雜,此處不逐一羅列。2008年中華書局出版了蹤凡編纂的《司馬相如資料匯編》,選錄西漢至民國有關(guān)司馬相如的載記評論,不少條目可視為故事材料。

元明清時期的雜劇、傳奇是敷演司馬相如故事的主體文學文獻。此三代的相如戲曲劇本有19種保存至今,包括主角戲14種,配角戲5種,多數(shù)劇本經(jīng)過現(xiàn)代化的翻印、排版、校注,得以廣泛流傳,給研究者帶來極大便利。1919年碧梧山莊影印《玉生香傳奇四種曲》收錄《當壚艷》(亦名《茂陵弦》)。1935年上海開明書店出版鉛字排印本《六十種曲·琴心記》,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再版,1958年及1982年中華書局曾兩次修訂再版,2001年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蘇涵《六十種曲評注·琴心記》。1939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排印、王季烈校訂《孤本元明雜劇》收《卓文君私奔相如》,1958年中國戲劇出版社據(jù)原紙重??;同年該劇亦選入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周貽白編《明人雜劇選》。1955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古本戲曲叢刊二集》影印汲古閣刊本《琴心記》、明末刊本《鳳求凰》及《劍嘯閣鹔鹴裘記》,1958年《叢刊四集》影印脈望館鈔校本《卓文君私奔相如》《司馬相如題橋記》,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發(fā)行《五集》影印康熙秘奇樓刊本《封禪書》、還珠羅氏藏傳抄本《凌云記》。198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蘇寰中等編《中國戲曲選》收《卓女當壚》;2006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影印,黃仕忠與外籍學者金文京、喬秀巖合編《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收入內(nèi)閣文庫藏明刊《琴心雅調(diào)》。2014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排印,黃仕忠編?!睹髑骞卤鞠∫姂蚯鷧R刊》收《琴心雅調(diào)》《漢相如晝錦歸西蜀》。以上是11種相如主角戲的刊發(fā)情況,相如配角戲中,清順治刊本《餓方朔》由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雜劇三集》影??;明萬歷刻本《偷桃記》、崇禎刻本《醉鄉(xiāng)記》由《古本戲曲叢刊二集》影印。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發(fā)行錢南揚《宋元戲文輯佚》收亡佚南戲《司馬相如題橋記》殘曲11支,從《匯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南九宮十三調(diào)曲譜》《南詞新譜》《寒山堂曲譜》等著作中搜羅鉤輯,并對殘曲內(nèi)容、角色加以注釋。

(二) 論文與專書章節(jié)著述

近現(xiàn)代以來有關(guān)司馬相如故事的研究論文有40余篇。前期作品較少,進入21世紀,有關(guān)相如故事的文學、文化研究逐漸升溫,研究對象涉及戲曲、史志、詩文等。

董上德著《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以明代相如小說戲曲為聚焦點分析故事人物的共時性塑造問題。廖奔、劉彥君著《中國戲曲發(fā)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陳洪、羅宗強主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在簡述相如文君愛情故事產(chǎn)生源流的基礎(chǔ)上對朱權(quán)《卓文君私奔相如》進行了概括評價;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fā)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論及黃燮清《茂陵弦》。 劉南平、班秀萍《司馬相如考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以史料為依據(jù),對相如受經(jīng)、游梁等事跡進行了真?zhèn)慰急妗?/p>

二、相如故事研究的對象

(一) 通俗文學

從文學、文化角度對歷代作品中司馬相如其人其事進行分析解讀,是相如故事研究的主要著眼點。在這方面,長于敘事的通俗文學作品受到廣泛關(guān)注。魏朗《漫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傳奇故事的戲劇》綜論宋元至當代有關(guān)相如文君的說唱劇作,將明清戲曲大致劃分為昭傳相如生平、辯解越軌婚姻、渲染風流艷事三種題材[1]。湯君《宋元以來小說戲文之相如文君故事敘略》分朝代、文體系統(tǒng)錄敘相如戲曲41種、小說7種[2]。李瑩《明清司馬相如劇簡論》將14種明清相如劇內(nèi)容概括為搬演歷史、表現(xiàn)愛情、突顯才華三類,同時從司馬相如個人魅力、婚戀自由向往、文人自我安慰三個方面剖析其創(chuàng)作動因[3]。蘇涵《母題的流變與模式的衍展——司馬相如卓文君戲曲考論》在追溯源流演變歷程的基礎(chǔ)上認識到相如婚戀故事的母題意義,簡述其文化內(nèi)涵及對后世情愛故事的影響[4];同類論文還有王季思《從〈鳳求凰〉到〈西廂記〉——兼談如何評價古典文學中的愛情作品》、黃卉《“文君聽琴”的文學意義——元代才子佳人戲的戀愛模式》、王玲《卓文君故事原型的文學演繹和嬗變探析》,等等。蘆茜《文君故事負心母題在明清時期呈現(xiàn)出的文人旨趣》立足于相如負心母題,印證理學對女性思想的規(guī)范與禁錮[5];同樣針對情理問題,陳如毅《論明清相如文君戲中情與理的嬗變》指出相如劇總體上具有教化、至情、報國的思想演變歷程[6]。亦有從情節(jié)、語言、意象方面分析、對比個案劇作的研究,如張隋全《才子佳人戲曲中“琴”意象瑣議——以〈西廂記〉、〈玉簪記〉、〈琴心記〉為例》、何煜婷《〈鳳求凰〉改編自〈鹔鹴裘〉之考辨》。

在對多部長篇戲曲的歷時性考察闡釋方面,學位論文比單篇成果更具內(nèi)容篇幅上的優(yōu)勢(相如戲劇進入相關(guān)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選題的視野,盡管博士論文暫付闕如,碩士論文已從不同方面展開論析)。張海霞《性別視野中的古代文君相如戲》以性別理論為依據(jù),關(guān)注到文君相如戲的兩性主角問題,通過對比不同作家對文君形象的塑造,探討其性別內(nèi)涵,并結(jié)合明清時代背景與作家生平,揭示出文君作為符號所體現(xiàn)的“人”與“女人”的文化差異[7]。張文《相如文君戲考論》梳理了相如婚戀故事的流傳情況,在此基礎(chǔ)上對宋元以來相如文君戲的年代、作者、版本、存佚情況予以考述,剖析其文化與審美意蘊,指出愛情主題、情理沖突、士人理想是此類戲曲普遍的內(nèi)容主旨[8]。常鳳媛《元曲中相如文君故事的接受特點及成因》同樣回顧了相如文君故事在史傳、筆記、詩詞中的演變情況,重點分析元曲對相如文君故事的接受,即效仿文君私奔的女性人物大量出現(xiàn),相如、文君的形象獲得廣泛認可,最后從時代背景、戲曲屬性、民族心理三方面釋其因由[9]。連靜《相如文君戲簡論》在清源溯流和文獻考據(jù)的前提下,以元明清三代相如文君戲的創(chuàng)作接受為重點,剖析故事中情理因素的起伏消長及其對后世愛情敘寫的沾溉塑造作用,闡述相如故事流傳發(fā)展的文化動因[10]。何煜婷《現(xiàn)存明清相如文君戲曲研究》考辨現(xiàn)存明清時期相如文君戲曲的年代、作者、版本、體制等,結(jié)合人物情節(jié)設(shè)置、作者身份個性、社會時代思潮揭示明代婚戀觀由保守到開化的變遷以及女性意識的覺醒,并指出清代此類戲曲有了“以夢入戲”及神仙道化傾向,婚戀價值觀再次趨于保守;相如娶妾、文君未字的描寫,皆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倫理觀念的束縛[11]。

在相如故事縱向研究形成規(guī)模的同時,董上德獨出心裁地開辟出橫向思維空間,圍繞同處明代的四個故事文本,解讀《風月瑞仙亭》《琴心雅調(diào)》《琴心記》《凌云記》的不同思想內(nèi)涵:“紅顏慧眼”與“不負讀書”,“引動閑心”與“長安得意”,“計窮途拙”與“好事多磨”,“情場波折”與“白頭苦吟”,以此論證共時性人物塑造的“距離感”與“互文性”,指出多樣復述的現(xiàn)象源于明代文人對“紅顏”和“功名”的普遍期待,以及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復雜多變的精神心態(tài)[12]243?270。

(二) 傳記史料

多數(shù)論者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的相如文君故事進行了解析闡釋。王立群《歷史建構(gòu)與文學闡釋——以〈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為中心》①歸納出相如婚姻本事的兩個發(fā)展方向:作為史實受到多數(shù)文人的詬病,作為文學材料又在潤飾和建構(gòu)中成為美滿愛情與婚姻的典范,并指出神化歷史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原始文獻的多義性,另一方面源于現(xiàn)實的訴求,即世人接受的“歷史”掩蓋了真實的歷史[13]。錢玉趾《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情愛原型與現(xiàn)代判定——兼與王立群先生商榷》從故事原型、漢代婚俗婚制、相如本身優(yōu)勢等方面進行反駁,認為相如“竊貲”“竊妻”罪名不能成立[14]。萬光治《文君、相如故事的文化解讀》列舉歷代文人關(guān)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的選輯與評價,分析其毀譽態(tài)度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15]。許結(jié)《彈琴而感文君——司馬相如“琴挑文君”說解》簡述后代文學作品對《司馬相如列傳》“琴挑”故實的接受情況,以中國古典琴文化、“樂媒”傳統(tǒng)及西漢婚俗背景對其進行解讀[16]。李璐楠《司馬相如與文君愛情故事解析》指出世人對相如貶多于褒,對文君卻褒譽有加;故事演變過程中,“夜奔”承載了世人對婚姻自主的渴望[17]。陳婧《困境中的無奈與抗爭——對司馬相如奮斗歷程的重新解讀》將以貲為郎、離京入梁、琴挑文君視為相如戰(zhàn)勝物質(zhì)困境,“尋求理想新人生的嘗試與探索”[18]。劉娜《從中日文化差異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愛情故事的不同解讀》,以跨越國界的文化視野,對比《史記》和日本故事集《十訓抄》中關(guān)于相如婚戀故事的敘述動機,指出中國文化以儒學為主導,重視明志載道的教化作用,而受神道教影響的日本強調(diào)“自我審視和情感宣泄”[19]。

在婚戀糾葛以外,司馬相如的其他經(jīng)歷如創(chuàng)作、授賦、受經(jīng)、游梁、通夷等也得到關(guān)注,此類研究多帶有考述性質(zhì)。相如平生著述包括《史記》《漢書》所錄《子虛》《天子游獵》《諭巴蜀檄》《難蜀父老》《諫獵疏》《哀二世》《大人》《封禪》八篇文賦,以及有題無文的《遺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凡將》《荊軻論》。后世各類典籍引錄、提及的司馬相如作品則存在爭議。龔克昌《司馬相如論》、汪涌豪《重論司馬相如及其賦》、季鎮(zhèn)淮《關(guān)于司馬相如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及金國永《司馬相如集校注》等皆認可《長門》《美人》二賦為相如所作。蹤凡《〈司馬相如集〉明清輯本初探》指出相如佚作有《梨賦》《魚葅賦》《梓桐山賦》《釣竿詩》《效祀歌》,《琴歌》二首、《報卓文君書》《答盛覽問作賦》《題市門》及《自序傳》等或為偽作[20]。劉南平、班秀萍《司馬相如考釋》未否定相如對《琴歌》的著作權(quán)[21]。畢庶春《〈美人賦〉考辨》根據(jù)賦中“金鉔”一詞考證該賦或為齊梁人所作[22]。

孔德明《司馬相如之沾溉滇文人探考》以是時蜀滇地區(qū)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狀況驗證長卿“賦心”之喻的合理性,謂《西京雜記》及明清地志所載盛覽、張叔從相如學賦受經(jīng)基本可信[23]。傅光宇《司馬相如是張叔、盛覽的老師嗎?》從西漢史實及學術(shù)氛圍出發(fā),指出后世地志及野史筆記中關(guān)于司馬相如行至云南大理,以經(jīng)賦教授張叔、盛覽,這種說法并不屬實[24]。劉開揚《三談司馬相如生年與所謂“東受七經(jīng)”問題》[25]及劉南平、班秀萍《司馬相如考釋》皆否定相如得文翁派遣“東受七經(jīng)”[21]。房銳《對司馬相如成名與文翁化蜀關(guān)系的再認識》[26]《司馬相如受學說辨析》[27]亦稱現(xiàn)有文獻無法證實相如曾從文翁派遣、從胡安受經(jīng)、從其父受學。然束景南《關(guān)于司馬相如游梁年代與生年》認為相如或為文翁最早私薦受經(jīng)的弟子[28],李昊《司馬相如生平考辨》亦默認其為信史[29]。關(guān)于司馬相如游梁年代,束景南認為始于景帝七年[28]。劉開揚《再談司馬相如游梁年代與生年》則強調(diào)為景帝二年[30]。熊偉業(yè)《西漢唐蒙、司馬相如通西南夷的兩個問題》指出相如首次以“郎中將”身份使夷,再次出使則為“中郎將”;所征為漢中、巴郡、廣漢、蜀郡[31]。

(三) 詩文作品

歷代敘事詩賦都不乏陳述相如故事者,而抒情性作品中,相如本事、傳說及相關(guān)虛擬情節(jié)往往被高度濃縮為符號化的存在,如倦游、游梁、詠雪、琴挑、求凰、夜奔、典裘、題橋、薦賦、買賦、諫獵、通夷、封禪、病渴、白頭吟等,作為歷史典故,以其歷史內(nèi)涵融合不同情境下的現(xiàn)實感慨,亦可視為廣義上相如故事的研究對象。

汪文學《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相如情結(jié)”》認為古代文人皆存在著對司馬相如傳奇生涯中愛情與功業(yè)

的艷羨心理,“相如情結(jié)”是與“圣人情結(jié)”并存的潛意識[32]。張?!懂惔簦松枷瘛獪\論唐代文人的相如情結(jié)》認為相如典故在唐代詩賦中或象征杰出才士,或反襯已之不遇,或稱頌至情真愛;唐人在得意、失意時均喜以相如才志自詡、自勉[33]。楊許波《文學典范與人生際遇:唐詩接受司馬相如考論》概括出唐詩稱引相如典故的兩個內(nèi)涵角度:優(yōu)秀辭賦家及才學代表,得志與失意并存的人生際遇,且二者具有內(nèi)在統(tǒng)一性[34]。馬君毅《唐代詩人筆下的司馬相如形象初探——以詠史懷古詩為探討中心》指出相如詩的寫作源于唐人對《相如列傳》及其他史籍的接受與認知,表現(xiàn)出贊賞相如才華、歌詠相如愛情、譴責相如負心等思想內(nèi)容[35]。尹博《論李商隱詩典的“以興統(tǒng)比”——以相如文君典故為例》結(jié)合唐代詩人相關(guān)題詠,論析李商隱對相如文君本事的解構(gòu)重組,指出相如故事在義山詩中生成了新的情節(jié)[36]。詹杭倫、沈時蓉《唐人李遠〈題橋賦〉說略》謂《題橋賦》以司馬相如題橋事跡為本事,表達“警后進而慕前賢”之意,認為李遠與相如皆為蜀人執(zhí)著理想、成就事業(yè)的代表[37]。英國學者倪若誠撰、江紅譯《唐賦中的司馬相如和揚雄:唐狩獵賦論》探討不同文體程式在構(gòu)建沿革前代作家歷史形象上的差異性,論及唐代狩獵賦中的相如形象[38]。蘆茜《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故事在唐代的流變》指出唐代有200余首詩作歌詠“私奔相如”故事,并將“文君私奔”的真摯大膽化作追求愛情的自由精神融入傳奇小說的主題;認為時人對負心行為的普遍譴責與浪漫開明的婚戀觀念及不平等的婚姻法則有關(guān)[39]。龔蘭蘭《論相如文君故事系統(tǒng)中的層累詩文》以南北朝以來陸續(xù)出現(xiàn)的《琴歌》《長門賦》《白頭吟》《美人賦》《與相如書》《報卓文君書》《司馬相如誄》及嵌數(shù)詩等作為研究對象,指出上述詩文多為缺乏信實依據(jù)的偽托之作,但它們對宋元以降的小說戲曲作品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40]。趙曉蘭《〈成都文類〉中的司馬相如》結(jié)合前代文史論作及其時社會背景,重點解析《成都文類》所選楊天惠及鄭少微《憫相如賦》、宋祁《司馬相如字長卿贊》,兼及其他詩文對相如故實的演繹,認為該集總體就相如宏麗文采立論而罕及政治建樹,可以看出“相如”具有成都文化符號的意義[41]。房銳《〈聽雨樓隨筆〉與相如、文君文化研究》矚目于道光年間王培荀《聽雨樓隨筆》中收錄的相如文君相關(guān)詩作及述評,稱其可補史料之不足,且具有文化認識價值,折射出清代蜀人及入蜀文人對相如文君故事的受容情況,作者亦糾正了《隨筆》的不準確處[42]。

三、相如故事研究成果簡評

通過對20世紀以來有關(guān)學術(shù)成果的回顧,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領(lǐng)域的司馬相如故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深度和廣度上皆存在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清代姚鼐將義理、文章、考證三者視作異趨而同為的治學之根本。關(guān)于目前司馬相如故事研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們亦不妨以文獻考據(jù)、義理解讀、文章分析三點加以考量。

(一) 文獻考據(jù)

掌握文獻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治學前提,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文本流傳演變的材料依據(jù),對故事研究意義重大。相如故事貫穿于中國封建時代發(fā)展的始終,《司馬相如資料匯編》依時代羅列材料,為我們提供了便利,但內(nèi)容傾向于史評文論且擇要選錄,遠遠不能展現(xiàn)古代相如故事的全貌。相如戲曲是敘事文學主體材料,尚未以現(xiàn)代方式出版的部分作品以線裝抄本、刻本的形式珍藏于少數(shù)大型圖書館,研究者難得一見,在文本分析過程中也通常被一筆帶過。以司馬相如為配角的戲曲小說,在相如故事研究領(lǐng)域始終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

以詩詞文賦為載體的相如故事大多散見于歷代集部文獻中,目前的研究成果尚停留在對唐宋以前少數(shù)名家名篇的考述賞析階段。然而元明清以降,書寫相如本事、使用相關(guān)典故的作品數(shù)量遠遠超過前代,其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nèi)涵也更加復雜。因此,對于更大范圍內(nèi)相如詩文的系統(tǒng)搜羅梳理工作亟待展開。另外,目前尚未有人考慮到文物古跡等非書面資源的參證作用,如相關(guān)畫作、瓷器等。這些材料同樣益于對相如故事演變形態(tài)及接受情況的研究。

(二) 義理解讀

在古今兼容、中西匯通的時代環(huán)境下,近現(xiàn)代古典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義理之學,已不囿于儒家道德和政治倫理,而有了更加普泛化、多元化的文本內(nèi)涵闡釋意義。司馬相如人格質(zhì)素與人生境遇的相生相悖、對立統(tǒng)一往往使其故事呈現(xiàn)出雙重內(nèi)涵,同一內(nèi)容片段能夠激發(fā)起迥然有別的猜測評議。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相關(guān)情節(jié)及道德判斷的顯隱消長,從微觀角度印證著古代社會婚姻、學術(shù)、政治、經(jīng)濟等種種思想觀念發(fā)展演變的宏觀線索。究其思想底蘊,在以文人情志為主導的前提下,也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滲入了正統(tǒng)意識及市民心理,體現(xiàn)出內(nèi)涵的豐富性。

相如婚戀糾葛作為文學材料于歷代作者筆下得到濃墨重彩的書寫,與之相關(guān)的婚俗、情理、性別觀念、情愛模式等成為最常見的研究視角,在得到充分探討的同時也難免陷入陳熟與偏狹。另一些被長期忽視的內(nèi)容,如發(fā)跡變泰、才士知遇、放誕隱逸等,內(nèi)中所融攝的深廣意蘊依然有待開掘。相關(guān)人物在相如故事流變過程中得到了富于差異的展現(xiàn),但目前論者更多關(guān)注卓文君,而漢武帝、卓王孫等人的形象內(nèi)涵流變一直未能進入研究視野。

(三) 文章分析

傳統(tǒng)文章之學指涉文字音韻與文體詞章,后者與文學研究關(guān)系更為密切,以現(xiàn)代視角觀之,大體包含文藝學、文體學、修辭學等。西方文論認為文學作品是“特定語言中文字語匯的選擇”[43]195,因而只有文體學方法才能界定作品的文學特質(zhì)。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多由書面文獻承載傳播,主題內(nèi)容包藏于章句行文之間,文化意蘊通過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人物形象的動態(tài)變化得以顯現(xiàn)。

體裁多樣性也是相如故事的一大特征。由漢至清的相如故事通過書面形式和非書面形式傳播。前者包括正史、野史、地志、類書、筆記、小說、詩文、詞曲、戲劇等文體類型,后者涉及圖畫、瓷枕、書印、井、橋等物質(zhì)載體。文字材料與物質(zhì)遺產(chǎn)共同構(gòu)筑出龐大的故事體系。目前,司馬相如小說戲曲的同源探究很少注意故事叢中的文類更新問題,更鮮有論者以“辨體”眼光對故事流變的文學因素做出自覺系統(tǒng)的描述與分析。

四、敘事文化學視域下的相如故事研究前景展望

中國敘事文化學由寧稼雨先生提出,憑借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存在和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打破自王國維、魯迅、胡適以來近乎定型的西學范式,在文體史與作家作品研究之外,開辟出單元故事類型研究的新思路。以敘事文化學為依據(jù),本文期待為司馬相如故事研究激發(fā)出新的學術(shù)增長點。

首先,鑒于目前相如故事研究在文獻考據(jù)方面的工作不夠徹底,敘事文化學主張竭澤而漁地挖掘材料。對于故事材料的界定,采取寧寬勿嚴之原則,將司馬相如本傳及小說、戲曲視為研究主體;相關(guān)詩文、文論、史論材料繁多冗雜,或致力于抒情說理而無關(guān)敘事,亦統(tǒng)籌觀照,提煉其中的敘事成分或敘事信息;將非書面文字性的畫作插圖、文物古跡等納入考察視域,以補證紙上之材料。如此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主體敘事文學作品在不同時代分布的不均衡性,避免故事演進鏈條的中斷。這是敘事文化學對比以往小說戲曲同源研究的差異所在,也是優(yōu)勢所在。

其次,在掌握廣義敘事材料的前提下,敘事文化學主張多角度、多層次加大文化研究的力度,頗可解決前人在相如故事義理及文化解讀方面局限于情愛問題之一端的弊病。所謂文化,“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人類社會中各種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只要能夠用普遍適用的原理來研究,就都可成為適合于研究人類思想和活動規(guī)律的對象”[44]1。采取跨學科的文化視野,便于將相如故事研究延伸至多個領(lǐng)域,開拓出多個主題,進行多方位的深入探討。與此同時,中國敘事文化學致力于“動態(tài)研究”?!皠討B(tài)”不僅體現(xiàn)為差異性,也體現(xiàn)為延續(xù)性;不同歷史階段對前期故事形態(tài)的認同感,以及故事自身跨越時代的穩(wěn)定性背后,皆存在著值得解索的文化動因。

再次,司馬相如小說戲曲同源研究普遍存在文學分析方面不夠自覺的情況,而敘事文化學提倡變革西學范式的同時亦不摒棄文體與作家作品解讀。我們強調(diào),歷代相如故事的文體要素闡釋需在整體研究中占有相當比重。中國敘事文化學以古代文學為本位,不能誤入泛文化論的歧途,因此文化闡釋無法代替文學本身的研究。其一,體裁的更新發(fā)展,或能為故事成分改變以及規(guī)??s放提供某些機遇和可能。其二,在學術(shù)傳統(tǒng)的規(guī)定作用下,不同體裁(如史傳與子雜,詩與詞,甚至小說戲曲的內(nèi)部分野)具有莊諧尊卑、文質(zhì)雅俗的不同追求,對同一故事的陳述自然存在著表現(xiàn)技法、審美宗旨、道德標準的差異。其三,文學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故事的演變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藝術(shù)內(nèi)涵變化。承載、表現(xiàn)故事的語言形式、文體功能、美學規(guī)范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文學創(chuàng)作、接受問題,皆應劃于研究范疇之內(nèi)。

注釋:

① 原載于《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之“武帝弄臣”一章,后發(fā)表于《文學評論》2011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 魏朗.漫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傳奇故事的戲劇[J].文史雜志,1996(5).

[2] 湯君.宋元以來小說戲文之相如文君故事敘略[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8(3).

[3] 李瑩.明清司馬相如劇簡論[J].時代文學,2009(10).

[4] 蘇涵.母題的流變與模式的衍展——司馬相如卓文君戲曲考論[J].中華戲曲,2000(24).

[5] 蘆茜.文君故事負心母題在明清時期呈現(xiàn)出的文人旨趣[J].時代文學,2009(2).

[6] 陳如毅.論明清相如文君戲中情與理的嬗變[J].新余學院學報,2012(2).

[7] 張海霞.性別視野中的古代文君相如戲[D].廈門:廈門大學,2006.

[8] 張文.相如文君戲考論[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9] 常鳳媛.元曲中相如文君故事的接受特點及成因[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10] 連靜.相如文君戲簡論[D].合肥:安徽大學,2011. [11] 何煜婷.現(xiàn)存明清相如文君戲曲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12] 董上德著.古代戲曲小說敘事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 王立群.歷史建構(gòu)與文學闡釋——以《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為中心[J].文學評論,2011(6).

[14] 錢玉趾.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情愛原型與現(xiàn)代判定——兼與王立群先生商榷[J].文化透視,2008(1).

[15] 萬光治.文君、相如故事的文化解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7(5).

[16] 許結(jié).彈琴而感文君——司馬相如“琴挑文君”說解[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7(5).

[17] 李璐楠.司馬相如與文君愛情故事解析[J].文學教育,2009(11).

[18] 陳婧.困境中的無奈與抗爭——對司馬相如奮斗歷程的重新解讀[J].寧夏大學學報,2013(1).

[19] 劉娜.從中日文化差異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愛情故事的不同解讀[J].科教導刊,2012(8).

[20] 蹤凡.《司馬相如集》明清輯本初探[J].文獻,2010(1).

[21] 劉南平,班秀萍.司馬相如考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22] 畢庶春.《美人賦》考辨[J].遼東學院學報,2008(1).

[23] 孔德明.司馬相如之沾溉滇文人探考[J].昆明學院學報,2012(4).

[24] 傅光宇.司馬相如是張叔、盛覽的老師嗎?[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80(6).

[25] 劉開揚.三談司馬相如生年與所謂“東受七經(jīng)”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1987(4).

[26] 房銳.對司馬相如成名與文翁化蜀關(guān)系的再認識[J].唐都學刊,2007(6).

[27] 房銳.司馬相如受學說辨析[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8(3).

[28] 束景南.關(guān)于司馬相如游梁年代與生年[J].文學遺產(chǎn),1984(3).

[29] 李昊.司馬相如生平考辨[J].中華文化論壇,2011(1). [30] 劉開揚.再談司馬相如游梁年代與生年[J].文學遺產(chǎn),1985(2).

[31] 熊偉業(yè).西漢唐蒙、司馬相如通西南夷的兩個問題[J].蘭臺世界,2008(4).

[32] 汪文學.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相如情結(jié)”[J].博覽群書,2008(9).

[33] 張海.異代知音,人生偶像——淺論唐代文人的相如情結(jié)[J].西華大學學報,2009(6).

[34] 楊許波.文學典范與人生際遇:唐詩接受司馬相如考論[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4(5).

[35] 馬君毅.唐代詩人筆下的司馬相如形象初探——以詠史懷古詩為探討中心[J].現(xiàn)代語文,2014(9).

[36] 尹博.論李商隱詩典的“以興統(tǒng)比”——以相如文君典故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2013(6).

[37] 詹杭倫,沈時蓉.唐人李遠《題橋賦》說略[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13(3).

[38] [英]倪若誠.唐賦中的司馬相如和揚雄:唐狩獵賦論[C]//中國中古文學研究——中國中古(漢-唐)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2004.

[39] 蘆茜.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故事在唐代的流變[J].作家,2008(10).

[40] 龔蘭蘭.論相如文君故事系統(tǒng)中的層累詩文[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2).

[41] 趙曉蘭.《成都文類》中的司馬相如[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8(5).

[42] 房銳.《聽雨樓隨筆》與相如、文君文化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7(5).

[43] [美]雷·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M].劉象愚,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4] [英]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M].連樹聲,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 劉小兵〕

作者簡介:汪澤(1988-),女,天津人,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8-28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5261(2016)01?0025?06

猜你喜歡
前景綜述
2021年國內(nèi)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綜述
我國旅游房地產(chǎn)開發(fā)前景的探討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離岸央票:需求與前景
5G應用及發(fā)展綜述
機器學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近代顯示技術(shù)綜述
量子糾纏的來歷及應用前景
健康檔案管理的“云”前景
堆龙德庆县| 多伦县| 济南市| 精河县| 阿克陶县| 微博| 泾川县| 十堰市| 望都县| 九台市| 大英县| 平陆县| 泰安市| 大方县| 富源县| 松桃| 达拉特旗| 海兴县| 阜新市| 石狮市| 金溪县| 桃源县| 利津县| 遂川县| 武邑县| 互助| 昆明市| 博兴县| 阳原县| 勐海县| 休宁县| 宁明县| 河津市| 永定县| 普宁市| 西吉县| 奉新县| 吴川市| 壤塘县| 新田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