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華
?
借用詩詞寫作指導(dǎo)學生作文初探
袁月華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學習古典詩詞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讓學生作文“出彩”“創(chuàng)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么,怎樣學習古典詩詞來為學生的作文增輝添色呢?可以讓學生先“看山看水”,再“畫山畫水”。
回望歷史長河,要說詩歌中的如畫似景,筆者首推盛唐時王維之作。他的詩歌大多以自然景象為寫作源泉,描摹真切,總是把客觀的事物真實地描寫出來,有著“性本自然”的特點,卻又似每一字每一句都經(jīng)過精心的推敲和打磨,成為“天然去雕飾”的精品。
《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
詩歌清新自然,隨意撿拾,卻句句精美,讀著詩歌,如顆顆清珠灑落。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考究的手法,可就是那么雋永醇厚,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不僅是盛唐詩歌的代表,也是這一流派中的最高成就者。山水田園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但到東晉時的陶淵明才開始把自己和田園融為一體,南北朝時的謝靈運又開始把自己和山水融為一體,他們都讓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意。到了盛唐,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的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又極見藝術(shù)技巧。
研讀王維的如畫詩作,描繪的景象大多是別人看得見,又極富生活氣息的景象,讀來卻是備感親切、融進心田、蕩滌心懷。這是因為王維內(nèi)心空靈澄澈,自然界的純凈意境時常能叩擊他的心靈,或者說他總能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那份寧靜、凈美。心之所向,由物來表現(xiàn),物之外化,就是詩人的生氣。所以詩人總能捕捉到最典型的景物特征,讓物我合一、讓個性與自然相合。詩的意境、詩的靈魂就生發(fā)了。
如果從“通過怎樣的景抒發(fā)怎樣的情”出發(fā)研讀古典詩詞,我們就能理解古典詩詞的意境,就能為我們學生的寫作注入活力。
“寫作教學應(yīng)抓住取材、立意、構(gòu)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dǎo)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shù)與網(wǎng)絡(luò)的優(yōu)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fā)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chuàng)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雹?/p>
(一)初動筆不盡如人意
梨花是筆者家鄉(xiāng)的一道亮麗風景,筆者充分地利用這一實踐性教學資源,在梨花盛開的時候,要求同學們寫一篇贊美家鄉(xiāng)梨花的作文:“每到春光流轉(zhuǎn)的季節(jié),樹山梨花就會適時綻放,開得無比燦爛。你走在那梨花叢中,看到了或想到了什么?把他們寫下來。可以適當學習或加入詩詞名句?!惫膭顚W生閱讀古詩詞,利用網(wǎng)絡(luò)等拓展見識,提升寫作意境。
粗看學生的稿創(chuàng)作,大多數(shù)學生在文中多多少少都能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寫作方法,但不耐看,表意太直表。
語段a1:梨花白白的,如天上的白云一般,甚至比它還要白。它們沒有桃花的嬌艷,也沒有柳絮的俗氣,它們一直是保持著潔身自好的高貴品格。
語段b1:在綠葉間閃著一朵朵梨花,這梨花朵朵在開放,看到那么多人來欣賞,還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先請學生互評。學生們大多覺得這兩句話寫得還不錯,首先對此加以肯定:語段a1,喻白云,又與“白云”比較,突出梨花的白,再與“桃花”“柳絮”對比,同時運用擬人手法,突出梨花高貴的品格,由表及里展現(xiàn)梨花的美。語段b1也運用擬人手法,把梨花寫得生動可愛。
可是兩段文字都缺乏美的意境感,僅是對寫景文章的粗淺表述或?qū)W習模仿。如語段a1開頭的三個小分句,雖反復(fù)強調(diào)梨花的白,但語言蒼白重復(fù)。這兩段粗淺而刻意的編寫,讀來有著似曾相識的嚼蠟之味。寫景是為了表情,當然情由物而引起,可最終皆在寫作者的心懷上開花,所謂物由心生,境由意造。表現(xiàn)在外就是描摹景物怎樣的特點,選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就能創(chuàng)造怎樣的意境,沒有語言的練達,意境就化為烏煙了。
要讓淡然的文字耳目豁然,就需要細致的觀察,準確而獨具慧眼地看到別人能看到的、又不能入微的東西,生動而并非華采地描繪別人能寫、又寫不精到的妙處。如《白石灘》創(chuàng)造了月夜的明凈美好,作者只借清水、白石灘、綠蒲、明月、浣紗簡單的景物人事,抓好其明暗和色彩,將其和月光相襯相映,最妙的是那“綠蒲堪把”,那是月光極亮下才會有的效果。這些,何嘗不是作者追求寧靜的心靈的寫照呢?
王維詩中的用字藝術(shù)是一座含金豐富的礦藏,能給我們很多的審美愉悅和可借鑒的地方,讀之如飲醇酒,味之不盡;觀之如一幅水墨山水。②詩歌文字大多是純美的練達,多讀多學多賞經(jīng)典的詩歌,當然可以作為學生就景寫景的一個好源泉、好標桿。
(二)點石成金境界全出
要想寫出好的作品,意境的尋歸和表現(xiàn)是相輔相成的。用美好的心境去觀賞,選擇恰當?shù)奈锵螅ズ盟鼈兊湫偷奶卣?,修煉好語言。再次是指導(dǎo),讓同學們在定好自己的寫作角度后,學會借用他山之石,特別是古詩詞。經(jīng)過課堂展示比對,師生共同評議,一步步地在肯定與否定之中修改完善,從而增添文章的魅力。
語段a2:天下的花中,要說白,當數(shù)梨花。春風蕩漾,梨樹花開,千朵萬朵,壓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潔淡雅,靚艷含香,風姿綽約,真有“占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的氣勢。
語段b2:“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每逢梨花盛開時節(jié),來自各地的人們最愛在這滿樹梨花雪壓枝的花陰下歡聚?!肮诧嬂鏄湎?,梨花插滿頭”,與梨花歡顏,看春光流轉(zhuǎn)。
乍看,這兩句詩也是從色、韻、情三方面來表現(xiàn)梨花的美,但是讀來充滿詩味韻律,語言精美。
語段a2用整齊形象、富有詩韻的語言描寫梨花的特點,細膩而華麗,最后又巧用詩句概括,強調(diào)突出,美不勝收,回蕩心中。語段b2首先用詩句引起,詩句中展現(xiàn)著在梨花開放的時節(jié),游人紛紛出來,春光和著清風,梨花搖曳,看不盡那春光流轉(zhuǎn),賞不盡自然美景。這“共飲”和“插”寫出了游人們走在梨花樹下,梨花隨風而落,又飄落在他們的身上、頭上,那份悄然的情趣,充滿著梨花的美,梨花的情,花和人的融合。作者對梨花不懼霜雪的傲骨的傾慕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說,語段有了意境。
當然,學習古人的意境美,并不是任意引用幾句名句就行了。名家也常有類似或雷同,但絕不是簡單照搬。此時彼時,他心我意,總有錯落不同,我們在閱讀經(jīng)典時要多會意,自己在寫作文章時要多創(chuàng)境。如王維《鳥鳴澗》中有“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與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免也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但兩王表現(xiàn)的是寧靜,“月出驚山鳥”,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凄清。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兩詩對照,兩王的詩中,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迷人的環(huán)境③,王維的“月出驚鳥”比那“蟬噪”更勝一籌。
(一)展示學生運用詩句的文段
教會學生引用古典詩詞的名句,是使他們的文章有意境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交上來的文章中,大多數(shù)同學只是簡單的照搬誤填,用得最多的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樣的引用并沒有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反而走上了“歪路”。這開始的學習運用,就像娃娃學走路,教師要不斷對學生加以指導(dǎo),充分體現(xiàn)老師的引導(dǎo)作用。
語段c:一夜春雨,第二天正值周末,我漫步于梨園,可謂“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都來樹山觀賞梨花了?!暗朗抢婊ú皇?。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春(東)風情味?!弊哌M梨花叢中,“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
向山上走,爬到半山腰,低頭向下看,真是一片“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風景??!到了傍晚,下山再次穿行梨園,又是另一幅“日斜深巷無人跡,時見梨花片片飛”的畫面,我便帶著這樣美好的畫面,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樹山。
這篇文章“滿眼”都是詩,可謂處處是“詩味”“詩情”。但過猶不及,水滿而溢,如此運用詩句,就變成了濫用、堆砌。這不但不能體現(xiàn)寫作者的本意,很多時候還會出現(xiàn)錯引,張冠李戴。
(二)展示學生巧用詩詞的語段
在指導(dǎo)學生化用詩詞寫作時,筆者選出一些詩詞句,請同學回去了解它們的意思,再改寫。要求以修改語段、片斷為主,改后在旁邊批注好自己修改的思路。
語段d:今年蘇城的雨,下了一場又一場,人們期盼的陽春三月,竟在雨霧中度過。那探出頭的梨花只能繼續(xù)隱沒在雨潤的綠葉里。真是梨花欲放,春光不綻。但風雨遮不住陽光,春光破霧花自放,千樹萬樹梨花開。
語段e:若此時“三月雪連夜”,我想雪也會收起那寒意,只因不忍傷這“物華”,短暫“留著”后,定會瞬間又悄悄地消失,融進梨花的心懷。
語段f:道是桃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淺淺燦燦,誰敵這梨花白雪香。
請以上三個語段的學生分別展示自己的修改創(chuàng)作過程。
語段d,學生受“雨打梨花深閉門”詩句的啟發(fā),李重元的《憶王孫》里有“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深夜思親,把燈油熬干了,只聽得聲聲雨落擊打那梨花,這“雨打梨花”就把零落痛苦的心緒表現(xiàn)出來了。正當這年梨放初綻時節(jié),卻還是綿連不斷的雨,梨花沒有了綻放的條件,雨讓梨花不能露頭,枝葉卻是長得一茬茬地肥碩了。不一樣的景和情,但也可借用這雨“打”梨花,展現(xiàn)“梨花欲放,只因春雨打住”的特點鋪敘,但春日終將到來,那種浸潤后的綻放,一定會帶來與以往不一樣的景象和體驗。
語段e,學生借用了溫庭筠的《三月雪連夜》,詩里展現(xiàn)的是連夜的雪,這與原本我們要寫的家鄉(xiāng)季候不一樣,直接用就會造成寫作的粗造濫寫,但用假設(shè)的情境,就可以借用這“雪”不傷這物華,唯想呵護這美景的情意。在這份雪不愿傷的情意中,可以襯托出梨花的美、梨花的動人,作者的喜愛也可以溢于言表。
語段f,學生化用了嚴蕊的《如夢令》本是“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春(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詞用梨花和杏花作比,似一種誤認,再加上色彩的疊詞,突顯了繁花繽紛的景象,”“武陵”的點出說明這是桃花,說桃花才是春天真正的情味,這首詞雖然沒有華美難解的意思,但卻能把要表現(xiàn)的花突顯得更高潔,把情境展現(xiàn)得更廣美。我們這里要寫的主角是梨花,只要稍做改動就可以創(chuàng)造梨花別具的美象、高標的風姿,那千樹綻放的花海景象,在風中飄蕩。
在這次寫作的過程中,筆者根據(jù)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一步步地提出要求,鋪陳方法,不讓他們過于感到“迎難而上”,而是通過互相交流,互改互進,更好促進個人的自改,在深度自改中,請學生寫好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是對內(nèi)容和方法的自省和提高。在成果的展示中則可以看到學生們一步步地在成熟。這只是一次契機的開始,經(jīng)典的古詩詞,猶如串串晶瑩的珍珠,是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在理解掌握的基礎(chǔ)上,合理精妙地擷取、創(chuàng)造,一定會有事半文倍的功效。
參考文獻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②李振中:《王維寫景詩句中的用字藝術(shù)舉隅》,《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第4期。
③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186頁。
[作者通聯(lián):江蘇蘇州高新區(qū)通安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