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翠紅
?
給學生一雙尋找真理的“慧眼”
——關(guān)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探究
盧翠紅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給每一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努力做一個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反思的教師,才會少走彎路,多些收獲。在實踐與探究中,我采用“五個以”的教學策略,即以“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前提,以“適時激勵”為催化劑,以“加強思維訓練”為中心,以“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的改進”為重點,以“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關(guān)鍵。
課改前,許多老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講臺上老師“神采飛揚”,講臺下一個個“木偶”呆坐著聽任老師的“擺布”,最后布置完作業(yè)即“大功告成”。這樣的課,學生怎么會愿意聽、愿意學呢?
我的做法是: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到上課開頭新穎別致,具有吸引力;中間跌宕起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心境不衰;結(jié)尾要回味無窮,發(fā)入深思,從而使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木蘭詩》這篇課文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種音樂情境:先為同學們唱了一首民歌,然后讓學生回答里面暗含了哪種特色的民歌形式。接著讓學生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并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開展一個“對歌大賽”,運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新鮮有趣。而后面的“改歌詞”和“改詩詞”環(huán)節(jié),既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思維得到延伸,又能獲得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
長期以來,教師對“差生”幾乎一直使用批評甚至懲罰的方式,很少有過鼓勵和表揚。其實一味的批評、指責不僅效果不大,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要用愛的眼光關(guān)注學生,用愛的語言激勵學生,尤其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更應該多表揚,少批評。
每接一個新班,我總要給學生講“快樂人生三句話”:面對失敗和困難,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帶著微笑看世界的心理品質(zhì);面對困難,要敢于說“我能行”;當取得一點兒成績時,不妨為自己的進步叫好“我真棒”。話語雖簡練;卻給了學生極大的鼓勵,幫助他們找回了自信,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
1.在教學形式方面,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課堂里、重復單調(diào)枯燥知識的教學狀況,采取科學有效的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
例如:根據(jù)中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為了調(diào)動學習興趣,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教師可組織開展新聞發(fā)布會、病句醫(yī)療比賽、手抄報競賽、表演課本劇等活動。如此,學生為了展示自我,必然會主動搜集材料,自主學習知識、歸納知識、積累知識。
2.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教育資源,如校園趣事、重大節(jié)日、國內(nèi)外焦點新聞等;開設“學習大講堂”,介紹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思維和科學用腦;介紹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狀況,了解世界風云變化……此外,還經(jīng)常介紹名篇時文,重視“積累、感悟、品味、熏陶”,使語文內(nèi)容不再局限于教科書,而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讓學生動起來,許多教師都有顧慮,認為講授法效率高,活動探究費時費力,擔心質(zhì)量下降,又怕學生真的動起來,教師難以控制。事實證明,以往那種純粹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狀況,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自由發(fā)展,活動探究一開始可能效率低一點,紀律亂一點,但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積極性提高了,從長遠來看,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那么怎樣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呢?我借鑒的做法有:
1.改變座位編排形式,自學后分組交流探究。
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后,同學們可采用自己最常用的學習方法深入學習教學內(nèi)容,尋找答案。經(jīng)過自學后,部分問題解決了,沒有解決的問題,可分組合作,桌椅的擺放,或圓形,或方形,或馬蹄形……改變座位編排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質(zhì)疑、合作、探究。分組討論后,仍沒有解決的問題,則交給全班同學解決。如果全班同學也解決不了,則在老師指導下共同解決。最后學生自我總結(jié),回憶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什么,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等等,這樣,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并獲得輕松、愉悅、成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當小老師、小編輯、小記者。
指導學生當小老師,進行師生換位,是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上什么樣的課、怎樣上,都可以征詢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放手去干,研究上課形式,組織上課內(nèi)容,如何主持,如何管理,盡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教得認真,聽得專心,效果十分顯著。
當小編輯、小記者,則是以活動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采訪、寫稿、組稿、編輯出版黑板報、手抄報,定期舉辦活動成果展,嘗一嘗當記者、當編輯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學生非常樂于從事的一項活動。
走進新課改,我們發(fā)現(xiàn),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zhàn)。我們必須正視現(xiàn)實,迎接挑戰(zhàn),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實踐,為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松江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