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論聲樂審美的構成要素及呈現(xiàn)原則
鄭偉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肇慶526061)
聲樂藝術的審美思想是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意識形態(tài)。人們通過歌唱來表達情感,傳遞思想,展現(xiàn)絢麗多姿的精神世界,并從中獲得美的體驗。聲樂藝術審美要注重旋律、表演、伴奏、語言等要素的雕琢與刻畫。在表達呈現(xiàn)過程中,要積極能動地把作品的客觀內(nèi)涵和表演者的主觀體悟溝通起來,把歷史傳承與時代特色統(tǒng)一起來,把表演技巧和情感展現(xiàn)融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聲樂藝術的審美價值。
聲樂;要素;原則
聲樂藝術是多方面藝術的綜合表現(xiàn),是極具審美魅力的一門藝術學科,其中的審美思想是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千百年來文化積淀的綜合表達。人們通過歌唱來表達情感,傳遞思想,展現(xiàn)精神世界,獲得美的體驗。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聲樂藝術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內(nèi)容體系繁花似錦,表現(xiàn)形式異彩紛呈,既有醇厚的歷史情感,又有鮮活的時代精神,獨特的審美魅力使其在瑰麗多彩的文藝殿堂中璀璨奪目。
聲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由音樂、表演、伴奏和語言等四個要素構成的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其中,音樂是聲樂審美體系的核心,只有通過音樂才能將聲樂作品的審美價值表現(xiàn)出來。一部好的聲樂作品,首先要具備音樂美的特征,否則,就很難稱之為好的聲樂作品。表演是聲樂審美體系的物質(zhì)載體。通過表演,將內(nèi)在的音樂和所有外在的因素以一種最直觀的方式統(tǒng)攝到觀眾的審美視野中,使觀眾獲得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綜合享受。伴奏是聲樂審美體系的忠實助手,在聲樂表演過程中發(fā)揮著引導、烘托、揭示、過渡的藝術功能,展示出伴奏的審美效應。歌詞的文學語言是聲樂藝術創(chuàng)造音樂形象的基礎,是聲樂審美體系演繹發(fā)展的情感脈絡。
(一)旋律是聲樂審美的靈魂所在
音樂在聲樂藝術表現(xiàn)過程中具有主導的重要作用,是聲音的砥柱、靈魂。聲樂作品主要依靠節(jié)拍、力度、節(jié)奏、旋律、調(diào)性、速度等音樂要素來綜合呈現(xiàn),作為一門語言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音樂品質(zhì)的高低決定了聲樂的表演效果[1]。通過作曲家的精心創(chuàng)作和歌唱家的動情表演,在他們對聲樂藝術完美追求的過程中,才能提高聲樂藝術的審美層次,才能使聲樂作品的質(zhì)量與表現(xiàn)力達到最高點,從而使聽者獲得良好的聽覺美感。
(二)表演是聲樂審美的呈現(xiàn)載體
聲樂屬于表演藝術范疇,是視覺和聽覺的綜合欣賞。音樂表演是賦音樂以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其本質(zhì)意義就是如何真實地再現(xiàn)原作,如何使音樂作品煥發(fā)出應有的光彩。聲樂作品的鑒賞是歌唱者與聽眾之間面對面的表演,它將內(nèi)在的音樂和所有外在的因素以一種最直觀的方式統(tǒng)攝到觀眾的審美視野中,使觀眾獲得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綜合享受。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使聽眾在音樂的熏陶下洗滌心靈,如何使人們因為有了音樂而感到充實快樂,就是表演者最需要細心拿捏和體悟的地方,也是判斷聲樂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抖Y記·樂記》指出“情動于中,故形于聲”。唐代著名詩人、藝術鑒賞家白居易也曾明確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都表明演唱者要把歌唱能力和對作品的把握表現(xiàn)進行完美的結合,從而做到“知情”“唱情”“傳情”,進而與觀眾形成空間情感上的互動,完成聲樂表演的“達意”。
(三)伴奏是聲樂審美的忠實助手
有唱無奏,行而不遠。在音樂發(fā)展史上,樂器的出現(xiàn)使之與聲樂站在同一個表現(xiàn)和發(fā)展平臺,伴奏與歌唱共同鑄就了完美的聲樂。聲樂藝術是聲音與樂器的綜合展現(xiàn),器樂伴奏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引導、烘托、揭示、過渡的藝術功能。它同聲樂相輔相成共同進行了藝術創(chuàng)造,展示出了伴奏的審美效應。假如缺少器樂的精彩伴奏,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美妙的聲樂表演能夠順利完成。這一點在歌劇、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的表演當中更為突出。在聲樂表演中,伴奏能夠為聲樂提供歌曲作品前奏、間奏、尾奏等結構成分,并為聲樂表演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將歌唱引入聲樂作品所要傳達的意境,最終順利完成聲樂藝術的表演。伴奏已經(jīng)成為聲樂藝術審美過程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是聲樂藝術審美體系中最忠實的助手。
(四)語言是聲樂審美的情感脈絡
歌詞是創(chuàng)作者按照聲樂創(chuàng)作要求組合而成的文字材料,具有很好的情感表達效果。歌詞的文學語言是聲樂藝術創(chuàng)造音樂形象的物質(zhì)基礎。中國古代很早就有歌樂一體、詞曲不分家的說法。正如西方著名美學家黑格爾所說:“音樂和詩有最密切的關系,因為它們都用同一種感性材料,即聲音。”[2]所以歌詞就成為歌劇或大型聲樂套曲中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指標。歌詞的凝練對聲樂作品表現(xiàn)的特質(zhì)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欣賞聲樂,不僅要傾聽音樂,還要通過歌詞細心體會其情感表達。因此演唱者在表演之前,要做到仔細揣摩歌詞所表達的涵意,適當融入自身的情感經(jīng)歷,用心去感悟歌詞的內(nèi)涵,挖掘并豐富作品,以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感同身受,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真正實現(xiàn)聲樂的靈魂表達。只有這樣,才能將聲樂中細膩的情感和思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而達到一種“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的藝術效果。
聲樂是精神文化的主要載體,隨著人們文化、審美水平的提升,聲樂藝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青睞,人們通過欣賞、感受聲樂藝術來滿足自身對精神世界的需求。聲樂審美是一個感性與理性、情感與思想、欣賞與領悟等多種關系辯證交織的復雜過程,只有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才能真正欣賞和領略到聲樂之美,理解和體悟聲樂藝術的真諦。
(一)聲樂作品的客觀內(nèi)涵和表演者的主觀創(chuàng)造相互溝通
聲樂表演是對原創(chuàng)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要創(chuàng)新性地將原創(chuàng)作與二度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使作品既具有真實性又不乏創(chuàng)造性,真正體現(xiàn)其藝術價值[3]。要保證創(chuàng)造內(nèi)容的客觀真實性,就要求表演者要充分了解作品風格和創(chuàng)作背景,要認真揣摩原作樂譜,悉心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仔細研究歌詞含義,從而為二度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只有充分體會這種情感,才能在表演過程中真實地將其表達與再現(xiàn)。如果脫離了原著,作品就會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而無法實現(xiàn)其應有的價值。這并不意味著聲樂表演只是一味再現(xiàn)原著,如果這樣的話,二度創(chuàng)作就會變得機械而沒有感染力。因此,這就要求表演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要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自己的人生閱歷進行再創(chuàng)作,融入自己的情感,賦予作品不一樣的靈魂,這樣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達到“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人效果。人們在聲樂藝術審美要求方面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所以在聲樂藝術表演中,不僅要真實地表達音樂的情感,還應當加入一些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元素,以滿足觀眾對聲樂藝術的審美多元化需求。
(二)聲樂作品的歷史傳承和時代特色相互統(tǒng)一
“藝術是歷史的產(chǎn)物,任何一個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無法脫離歷史而存在,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完成的”[4]。不同時期的聲樂作品,都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比如,亨德爾、巴赫為代表的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結構非常精致;以海頓、貝多芬、莫扎特為代表的古典主義時代,其歌劇、歌曲內(nèi)部結構非常嚴謹。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音樂風格則又不同。我們從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可以感受到那種情感突出、個性自由的音樂表現(xiàn)。二十世紀的當代,現(xiàn)代派的音樂家都很注重個性創(chuàng)作源于歷史這一原則,都力圖從歷史的角度把握音樂的風格。所以歷史背景不同,其聲樂流派和風格就不同。一個聲樂表演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段歷史形態(tài)的再現(xiàn)過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歷史的變遷,歷史文化元素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文化歷史承載的聲樂作品,不同程度地注入了不同時期的時代元素,所以聲樂藝術的審美要將時代與歷史結合起來,既要兼顧作品的歷史性,也要賦予作品時代感,把握好兩者的關系,才能實現(xiàn)聲樂作品的價值。
(三)聲樂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感情表現(xiàn)相互融合
在聲樂藝術表演中,聲樂藝術審美價值的彰顯,除了需要動聽的聲音,還需要一定的舞臺表現(xiàn)力,一個表演者(演唱者)的技巧是觀眾獲得藝術享受的基礎[5]??v觀古今中外最杰出的聲樂表演藝術家,無疑都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比如,上世紀著名美籍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瑪麗亞·卡拉斯(1923—1977年)是世界公認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能夠勝任演繹各種風格的劇目,出演的歌劇劇目涵蓋從早期古典歌劇直到晚近期的威爾第和普契尼的作品,讓人嘆為觀止。卡拉斯之所以在歌劇表演中取得非凡的成就,是與她掌握了超凡的演唱技巧分不開的。所以演唱者要想在藝術上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沒有技巧的支撐是不行的,這也說明了演唱技巧在表演中的重要性。當然說到演唱技巧就要與審美結合起來,因為藝術享受的過程就是審美上得到滿足的過程。這是受美感心理支配的藝術活動,是表演技巧與藝術表現(xiàn)的完美結合,也是聲樂表演中的靈魂。把表演技巧與藝術表現(xiàn)二者結合起來,不僅給人以審美的愉悅,而且能以其豐富的精神情感表現(xiàn)而扣人心弦。無論中外,傳統(tǒng)聲樂美學都注重表演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像“聲情并茂”“體曲之意,悉曲之情”這樣的名句,都是說明主張把演唱技巧同藝術表現(xiàn)結合起來,將聲樂藝術蘊含的內(nèi)涵、意義體現(xiàn)出來。就像前面提到的歌唱家瑪麗亞·卡拉斯所說:“首先美聲是表情,單有一個美麗的聲音是不夠的?!保?]所以在聲樂藝術表演中,技巧是基礎,表現(xiàn)是靈魂。如果一個作品沒有了靈魂,就會失去了生命沒有了感染力。演唱者只有賦予作品表現(xiàn)力,才能正確拿捏作品的情感,將作品的靈魂充分表現(xiàn)出來。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78.
[2]黑格爾.美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340.
[3]趙淑云.歌唱藝術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54.
[4]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116.
[5]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23.
[6]張前.論音樂表演創(chuàng)造的美學原則[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4):3-10.
(責任編輯:禤展圖)
Theory of Vocal Music Aesthetic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ZHENG Wei
(CollegeofMusic,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China)
ract Vocalmusic aesthetic ideas are the spiritual life of ideology.People sing to express the feelings,thoughts,to show the spirit of the colorfulworld,and to get the beautiful experience.Attention to themelody,performance,accompaniment,language elements such as carve and depiction is important in vocalmusic artaesthetic.In expressing presentation we should actively move to work in the process of the objective of subjective connotation and the performers communication,the unifying history and era characteristics,the performance skilland emotional integration,and tomaxim ize the realization of vocalmusic artaesthetic value.
ords vocalmusic;elements;the principles
J601
A
1009-8445(2016)04-0073-03
2016-03-28
廣東省肇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資助項目(16ZC-18)
鄭偉(1976-),女,吉林省吉林人,肇慶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