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大國的文明,體現(xiàn)之一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文明。但在文明秩序的建構與維護中,文明的守護者不應該被不文明的方式所打擊和羞辱,這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文明和進步的標準。
8月28日下午,廣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直屬二分局。
“前些年,有的隊員從來不敢拿制服回家洗。即便拿回去洗了,也不敢晾到陽臺上,而是掛到陰暗潮濕的洗手間里”……
和《南風窗》記者描述城管這個群體時,直屬二分局政委張少東的話語中,透著無奈,“怕別人知道他們是城管,心里壓力很大?!睆埳贃|說,同樣是為公共利益執(zhí)法,為維護城市的文明秩序做貢獻,但城管的職業(yè)尊嚴感很低。
這和人們平時看到的城管不一樣。8月24日至28日,記者跟隨廣州城管的執(zhí)法隊伍,零距離體驗這個“看起來很強勢”的群體,體味了其中的百味雜陳。
客觀地說,全國范圍內,廣州城管的形象還不錯。但城管這個群體留給社會的感覺,就如廣州市光塔街道城管執(zhí)法隊一位負責人和《南風窗》記者所說的那樣—“不是打人,就是被人打”。
“這正常嗎?”這位負責人說,“如果一個群體的社會印象普遍不好,里面肯定有問題,涉及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p>
當然,人心也是復雜的。有的居民,別人在他家門口亂擺賣,他投訴城管不作為。但城管在別處執(zhí)法時,他們又說,“謀生不易,何必趕走他們。趕走了,我們買東西也不方便”。同一個人,不同環(huán)境下有不同心態(tài)。這不是個案,是真實而普遍的人性。
錢錦明是荔灣區(qū)昌華街城管執(zhí)法中隊的隊員。6年前,昌華街道泮塘路亂擺賣的情況突出。凌晨3點,小商販就在馬路上占道、霸位經(jīng)營。他們要搶在早上8點半前,售賣一些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等。
這造成泮塘路交通嚴重堵塞,公交車甚至無法通行。早上8點半后,小販退潮時,留下一堆爛菜葉、爛水果、臭死魚。而荔灣湖公園正門,就位于泮塘路上,一些前往公園晨練的老人常常因此摔倒。錢錦明告訴記者,“我就見過好幾起,也幫扶起過老人。”市民對此的意見特別大。
為避免泮塘路的交通陷入癱瘓,每天凌晨4點,錢錦明就和楊健等工作人員過來勸離小販。但一些小販仗著人多,毫不客氣地操起扁擔和執(zhí)法人員對峙。面對執(zhí)法,給面子的小販,會挪一挪檔口,不給面子的,繼續(xù)裝聾作啞。所以,每天凌晨,附近的街坊都會聽到錢錦明苦口婆心地重復著的這些話,“我在這里亂擺賣,你開車或走路都過不了,你有沒有意見?”,“爛菜葉和臭魚亂扔一地,老人摔倒,你說他們有沒有意見?”錢錦明說,“累點無所謂,主要是別人的不理解,感覺心累。”
亂擺賣肯定不對,但對小販而言,意味著切身利益。利益面前,想的和干的,就不一樣了。面對執(zhí)法,很多小販祭出的招牌是“我們只是混口飯吃,不偷不搶,不要趕盡殺絕”。確實,依靠勞動力謀生,值得尊敬。問題是:個人的謀生,能不能以犧牲公眾利益為代價?更現(xiàn)實的是,如今城市里,很多小販擺攤不只是為解決生計的問題了,而是致富的問題了。他們的收入比執(zhí)法人員、特別是協(xié)管員的收入,還要多很多—少的凈賺三四千元,多的每月賺1萬多元。
很多小販不再是老弱病殘階層,他們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包括一些大學生、白領階層,晚上也去擺攤。和十幾年前比,工廠以及社會上提供的就業(yè)崗位,越來越多了,但出于自由和利潤等因素的考量,更多的人愿意做“走鬼”。
溫一明是老廣州人。他注意到,過去,做小販的,八成是家庭很困難?,F(xiàn)在,真正困難的,已經(jīng)很少了。
溫是廣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越秀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3年6月,他在農林街城管執(zhí)法中隊上班,在一次勸離小販的行動中,他遭到了女小販“抓下體、扯衣服、掐脖子”,甚至被用拖鞋打臉。但個頭超過1米8、身板健壯的溫一明,始終保持克制。這一幕,被群眾記錄下來了,而且附近報刊亭的經(jīng)營者也看到了。
溫一明感覺自己被打的這一幕“很丑”,但他還是站出來,“希望別人更好地理解城管這個群體”。事實上,到了今天,這個群體仍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坝袝r候,和朋友一起吃飯,別人介紹我是城管時,我還是有心理壓力的?!睖匾幻鞲嬖V記者,“感覺做了不少事,但名聲還是不好”。
張少東此前在廣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負責隊伍建設時,常到下面調研。文章開頭提及隊員不敢拿制服回家洗,或是洗了也不敢晾在陽臺上,都是他在調研中了解到的。但他本身也有切身感受。
張少東從部隊轉業(yè)到城管上班時,他的領導聽說他去城管上班,和別人說了一句,“張少東人不錯啊,就是轉業(yè)的單位不怎么樣”。
張少東聽了,心里挺難受的。這不是張少東一個人的體味,有時候,他的同事在參加同學聚會時,別人知道他們在城管上班后,有人開玩笑說,“喲,城管很強勢呀!”還有的調侃說,“在城管上班啊,家里的水果很多吧?”潛臺詞仿佛就是,“城管很霸道,很強勢,專搶老百姓的東西”。
調研中,張少東還發(fā)現(xiàn),一些工作人員不敢說自己是城管的,就說自己是建委的(城管以前的主管單位)。他們的小孩在學校里,不敢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城管的,“可能擔心被別人看不起”,張少東說。其實,一味地指責,別人并不能給這個群體如何執(zhí)法才能有效管理城市給出藥方。
這是一個難解的結,一批批城管工作人員在巨大的付出之后,收獲了滿懷的失落。
“城市不應該管理嗎?我們怎么了?”在一線干了多年的城管人員,也會困惑。在他們看來,別人執(zhí)法挺順,自己執(zhí)法“頂心頂肺”。他們中的很多人,常舉例交警,“他們拍個照,開個罰單就走了”。但城管執(zhí)法卻是一場“驅逐戰(zhàn)”、“游擊戰(zhàn)”,收獲的,往往是罵聲。
隨著城市擴張和行業(yè)細化,編制不足,城管也招聘很多合同工充實隊伍。但這些協(xié)管員收入低,一個月大概就2000多塊錢。即便經(jīng)常加班,一個月就3000多元。他們幾乎沒有周末,在小販活躍的節(jié)假日里,他們更需要加班。即便這樣,工作中,常常會被一些小販或市民指責?!懊刻煅膊槎急粍e人‘問候你爹娘,脾氣再好,難免有爆發(fā)的時候?!惫馑值莱枪軋?zhí)法隊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風窗》記者,“城管也是人,也有脾氣”。
溫一明的脾氣算很好了,但自從進入城管上班后,他也感覺自己的脾氣“好像比以前大了點”。
“社會對城管的評價,有好有壞,但贊的不多?!睆V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直屬二分局的李冕達告訴《南風窗》記者,多年的執(zhí)法之后,他至今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同是為人民服務,在別的單位,感覺就不一樣。”李冕達說,他的內心很糾結,“干一樣的活,為什么沒有得到社會認可,難道我們真的就這么粗魯、野蠻嗎?”
所幸的是,在廣州舉辦亞運會以及歷次創(chuàng)文、創(chuàng)衛(wèi)行動中,城管等部門的執(zhí)法,帶來了城市面貌的煥然一新,這種改變正影響越來越多市民的看法,市民重新審視和認同城管的價值和意義。這對于執(zhí)法工作的開展,有推動作用。廣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直屬二分局局長王躍進告訴《南風窗》記者,“沒有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很難做好工作”。
這點,溫一明也有體味。他說,“在勸離小販時,我要大聲吼,讓周圍群眾聽到了、注意小販了,然后再反復勸,每次群眾都注意到我在做工作,但對方還是不肯走,他就處于理虧的地位。路過市民也幫著勸兩句,小販的底氣就不足,也就撤退了”。
泮塘路在輪番執(zhí)法后,亂擺賣情況基本絕跡。對曾飽受臟亂差以及噪音影響的市民來說,執(zhí)法帶來了好處,所以在隨后城管人員的執(zhí)法中,得到了更多市民的支持。當然,這是有代價的。錢錦明說,以前在勸離小販時,有兩個同事就被小販咬了兩口。和錢錦明一起勸離小販的楊健,也曾被一個賣柚子的小販朝楊的小腿砍了一刀。
被威脅更是常有的事。錢錦明常被小販威脅說“要砍他十八段”。錢錦明說,“有的就是動動嘴皮而已,你就讓他罵吧”。
看得開,也是因為不想得罪小販。溫一明說,小販在暗,城管在明,隨時有危險。因為城管執(zhí)法每天都在固定的路段地方巡查,而小販是流動的,他們要尋仇就很容易了,“可能打了你就離開這個城市了,但城管工作人員跑不掉”。從這個意義上說,城管工作人員從內心里,也最不愿意和小販發(fā)生沖突。
“沒有人愿意和小販過不去,我們也是為了生活,誰不想舒舒服服地上班、受人尊重?”廣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越秀區(qū)分局辦公室一名陳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不能因怕得罪人就不工作了,城市秩序和市容市貌需要維護。
在溫一明看來,通常情況下,城管和小販沖突時,最先動手的多數(shù)是小販。這也是因為要暫扣他們的物品,容易發(fā)生拉扯,在人多的情況下,沖突很可能引發(fā)。沖突發(fā)生時,出于同情,人們常常不問是非,而是從情感上傾向于小販,這對執(zhí)法者也不公平。
“不管是誰,打人肯定不對。”溫一明說,這種事情的發(fā)生不是一下子的,有個過程。通常,一天之內,工作人員要反復勸離、驅趕同一撥小販十幾次甚至是二十幾次,但小販回來和工作人員捉迷藏。上級領導巡查發(fā)現(xiàn)有小販,又批評一線的人員說“為什么不驅趕小販”?!安皇遣或屭s,是趕不走?!睖匾幻髡f,一線的工作人員還要面臨扣錢等處罰。種種壓力下,難免和小販有摩擦,但背后的苦衷以及長年累月反復勸離小販的工作,匆匆而過的人們,是不了解的。他們注意到的,只是沖突的那一刻。
在小販眼里,城管人員擋了自己財路,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正在觸犯廣州關于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規(guī)定,意識不到城管也是在執(zhí)法。
管了被罵,不管呢?
執(zhí)法人員至少為此承擔三重壓力,首先,小販亂擺賣造成交通堵塞或臟亂差,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市民會投訴。其次,亂擺賣使正當合法經(jīng)營者的利益受損。他們需要繳納稅費以及鋪面租金,亂擺賣通常搶占了他們鋪面門前的路邊,截住他們的客流,對市場經(jīng)濟秩序是破壞的,也不利于公平競爭,所以商鋪經(jīng)營者也會投訴。再次是來自領導的批評和上級考核。
管是必要的。據(jù)統(tǒng)計,廣州街頭,每月的流動商販有30萬人,其中廣州戶籍的只占到9.7%,其余均為外地人員。廣州市城管委負責人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城市要管理那么多小販”。
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州城市文明秩序的建構,取決的,遠不只是廣州人自身。但這些年,廣州的城市管理和文明秩序,還是出現(xiàn)了良好的局面。和國內很多大城市相比,廣州的開放和包容,更是獲得了世界贊譽。但廣州的管理壓力,這些年一直沒有減輕。
廣州市城管委提供給《南風窗》記者的一份材料顯示:20年前,廣州市人口只有800多萬,如今1600多萬;20年前,廣州市行政區(qū)域的面積為380多平方公里,如今,擴至7400平方公里;20年前,城管執(zhí)法職能只有7項,如今增至340多項,且還在增加。
這些不斷增加的職能,很多是其他部門管不好、難管的,所以就給廣州市城管來管。但廣州城管執(zhí)法人員只有3000多人,職能無限擴張和人員編制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這種背景下,將城市打造得文明、有序,確屬不易。因為廣州城管同樣面臨著和全國城管一樣的缺憾—從中央到省,沒有條線下來,變成了“誰都可以踩一腳”的群體。
其次,城管組建時間不長。上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經(jīng)濟逐漸發(fā)展,城管才在各城市相繼出現(xiàn)。從中央層面,沒有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形不成全國的統(tǒng)一機構?!俺枪軋?zhí)法的職能和地位來源于行政條例、行政規(guī)定等,非高位法賦予,社會上稱之為借法執(zhí)法?!睆V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行政執(zhí)法處副處長劉飛力說,“整個架構都還處于政府行政架構之外”。這樣,當城管執(zhí)法部門需要其他職能部門協(xié)助查處違法行為時,往往得不到有力支持,地位尷尬,聯(lián)動能力不強。
針對小販執(zhí)法,只是城管職能的一小部分?!皟蛇`”查處、戶外廣告牌、泥頭車、建筑工地夜間施工、余泥排放等整治,都屬于城管的管轄范疇。查處夜間施工,深受百姓歡迎。但對小販執(zhí)法時,百姓爭議很大。事實上,城管執(zhí)法的困境,不只發(fā)生在小販身上。比如涉及亂豎廣告牌等情況,執(zhí)法人員去敲門,業(yè)主常常不開門,而且還要報警。到電力、電信等部門或機場施工工地檢查時,城管也常常遭遇閉門羹。
廣州市城管執(zhí)法局直屬二分局一中隊隊長張忠黨告訴記者,“主要是他們不讓我們進去,比如電力部門,他們有《電力法》,航空有他們的管制要求,即便讓你進,也要辦這個手續(xù)那個手續(xù),感覺很尷尬”,張忠黨說。
直屬二分局局長王躍進說,社會應多換位思考,而不是指責。事實上,過去這些年,廣州從“一年一小變”到“三年一中變”,再到亞運會舉辦的“大變”,廣州城管為市容、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文明秩序的建構,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
大國的文明,體現(xiàn)之一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文明。但在文明秩序的建構與維護中,文明的守護者不應該被不文明的方式所打擊和羞辱,這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文明和進步的標準。
所幸,廣州,一切正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