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6-02-19/ 第12版面/娛樂·體育 /作者:本報記者 李菁菁
16年前,《臥虎藏龍》登頂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讓更多人看到了中國人的武俠世界。今天,續(xù)集《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正式在國內(nèi)上映。
續(xù)集的制作團隊儼然一個“江湖”:700名工作人員講著20種語言。飾演俞秀蓮的楊紫瓊作為演員陣容中唯一的原班人馬回歸續(xù)集,與當時的武術(shù)指導、如今的導演袁和平聯(lián)手,嘗試再次為西方人講述一個中國人的“江湖”。
楊紫瓊:俞秀蓮變成熟了
環(huán)球時報:過了這么多年,再次飾演俞秀蓮這個角色,有何不同?
楊紫瓊:之前會覺得俞秀蓮很內(nèi)斂,但過了17年,如今她已經(jīng)當了師傅,開始變得比較現(xiàn)代、成熟。作為一個演員,我看著這個角色再上一個平臺。這次我演得挺過癮,現(xiàn)在的觀眾也更容易接受。
環(huán)球時報:中國觀眾很容易理解“江湖”,但如何向西方觀眾詮釋這個詞似乎很難。
楊紫瓊:其實很簡單。他們(西方觀眾)的想法就是:如果我是殺手,會提出挑戰(zhàn)。他們比較容易理解,江湖是為了愛與恨去報仇。我們江湖也是這樣——就是打和拼。
環(huán)球時報:可不可以這么說,李安的《臥虎藏龍》主要面向西方觀眾,袁和平的這一部更多面向中國市場?
楊紫瓊:李安就是那樣講故事的,并不是考慮“我這個電影是為了外國人而拍”。他沒有拍過動作片,也沒有拍過武俠片,但他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袁和平導演的風格不一樣,他講的故事是如何把你帶去江湖的世界,讓你受到這個世界的恐怖與危險。
環(huán)球時報:李安為何不拍第二部?
楊紫瓊:他永遠不會拍第二部,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任何導演拍第二部都會有很大的壓力,他不想加太多的包袱。
環(huán)球時報:作為演員,分別參演李安和袁和平執(zhí)導的電影,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楊紫瓊:李安屬于娓娓道來型,慢慢講故事。袁和平則是更直接告訴你什么是江湖,兩人好比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這次續(xù)集拍攝選址在新西蘭。在新西蘭的拍攝過程中,袁和平也偶遇李安。他們在一起話家常,卻完全不會談該如何拍這部電影續(xù)集,李安也不會給出任何意見。
環(huán)球時報:作為武俠片,《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有何創(chuàng)新?
楊紫瓊:以前吊的鋼索很細,如果動作太多大大,可能碰一下就會斷。之前我拍《臥虎藏龍》時也曾受過傷,腿要開刀。但如今鋼索已經(jīng)很粗,更安全,這一次我完全沒有受傷,拍得很開心。
最重要的是,袁和平導演這次有更多的創(chuàng)意。第一集來來去去都是我們兩三個人打,這次我們有八個人打,場面豐富很多。▲袁和平:江湖是大染缸
環(huán)球時報:接拍《臥虎藏龍2》壓力大嗎?
袁和平:其實沒有壓力。壓力最要不得,有壓力就做不好。人物是延續(xù)第一部,但我想用另外一種格局拍出來。
環(huán)球時報:從武術(shù)指導變成導演,最明顯的變化在哪?
袁和平:(當導演)比較辛苦。導演從開始籌劃劇本到后期工作,有很長時間,工作量多了很多。剛開始劇本是一個美國編劇寫的,雖然他很了解中國武俠,但沒有把中國武俠的精神寫進去,人物很空洞。(劇本)拿回去改了大半年的時間,改到第三稿還是覺得不好。后來我們就邊拍邊改。
環(huán)球時報:第二部想要拍什么樣的故事?袁和平:我想要拍中國江湖俠義精神。江湖是個大染缸,有好有壞。但那種俠義精神在哪里?他們(外國人)寫不到。他們經(jīng)常覺得中國武俠就是西部牛仔片,但其實不太一樣——中國人講究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去做的事,不計報酬也要去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