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珠
(榆林學院 藝術(shù)學院,榆林 719000)
?
青云萬佛洞十大明王壁畫繪制年代考
朱 珠
(榆林學院 藝術(shù)學院,榆林 719000)
為避免因繪制技法、粉本長時期延續(xù)使用所帶來的壁畫風格易于前后混淆的弊病.文中通過分析陜西省榆林青云萬佛洞保留的四面碑刻及兩處墨書題記,結(jié)合考古層位學、文字避諱學等輔助手段.研究發(fā)現(xiàn)洞窟中壁畫于康熙二十八年即公元1689年在改建圣母祠時與“三霄娘娘”出行、回鸞圖一并繪制而成,通過壁畫繪制年代的考證,為榆林地區(qū)遺存的同時代壁畫的斷代提供了文獻論證法的新思路.
壁畫;萬佛洞;十大明王;碑刻
青云萬佛洞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東南7.5 km的青云鄉(xiāng)稻科灣村南小河南岸西梁北側(cè)的石崖上.共有兩窟,自右向左編號為1、2號窟,壁畫即繪制在2號窟內(nèi).2號窟分有前室、后室以及左側(cè)室三個部分.十大明王壁畫即繪制在后室通向側(cè)室的過道兩壁的下部,每壁各繪五幅,均呈一字排開.所謂“明王”,是指佛、菩薩受大日如來教令,降伏諸惡魔時變現(xiàn)轉(zhuǎn)化出的威猛忿怒形像.《真?zhèn)坞s記》卷十三:“明者光明義,即象智慧.所謂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yè)障之主,故云明王.” 明王的名稱和數(shù)目因所據(jù)佛經(jīng)版本不同,以及對梵文佛典翻譯方式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主要有“八大明王”、“十大明王”之說[1].作為十大明王的雕像,在寶頂大佛灣第22龕便可見到,而多數(shù)的十大明王像往往都是繪制在卷軸和寺廟以及石窟墻壁之上作為水陸法會的一部分出現(xiàn)的[2].但是,青云萬佛洞中的十大明王像卻是單獨繪制在墻壁之上,這種單獨繪制的方式也是榆林地區(qū)歷代寺廟、石窟壁畫遺存中唯一的實例.這組圖像篇幅雖然不大、內(nèi)容也簡單明了,但其畫工卻頗為精湛,構(gòu)圖疏密得當、線條流暢、姿態(tài)生動威猛.由于沒有明確的紀年文字可考,有關(guān)這組圖像的繪制年代卻始終是個謎團.雖然作為完整的圖像遺存一般是可以通過圖像風格學的方法將他們進行斷代,但是作為民間壁畫,由于繪畫技藝以及所用粉本的代代相傳,再由于民間畫工不如文人畫家那樣善于變革、創(chuàng)新,他們往往習慣于按部就班、囿于程式,以至于會出現(xiàn)在連續(xù)不斷的幾代人或鄰近的幾個朝代中使用同一個粉本和基本同一風格的手法來進行作畫的現(xiàn)象[3],如此則會極大地干擾我們對于作品風格在時代區(qū)分上的判斷.例如佳縣白云觀真武祖師殿內(nèi)的壁畫,若從繪畫風格上判斷,其應(yīng)屬于明代或清早期作品,但實際上是民國初年由榆林本地黃姓畫工所為,其采用的即是祖?zhèn)鞯募妓嚭兔髑宓姆郾?由此看來采用繪畫風格學的方法難以對本窟十大明王壁畫的繪制年代作出明確判斷.因此,文中嘗試從本窟流傳的幾方碑刻和墨書題記等實物材料入手,并結(jié)合考古層位學、文字避諱學等輔助手段,以期對本窟十大明王壁畫的繪制年代作出一個相對明確的判斷.
在2號窟中共保留三面碑刻,均直接刻字于壁面巖體之上.第一面位于前室右(東)壁,內(nèi)容為“施地、施鐵、施木、施銭等功德主名錄”,無年款(后文簡稱“功德主”碑);第二面位于前室通向后室過道的左(西)壁上部,內(nèi)容為“重修萬佛洞立砌臺基一座補休祖師老爺十帥二金剛四天王及功德主名錄”,年款為“戊申年孟月吉日”(后文簡稱“戊申年”碑);第三面位于前室通向后室過道的右(東)壁上部,內(nèi)容為“三教寺重修萬佛洞碑記”,年款為“大明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十有一日”(后文簡稱“嘉靖年”碑).2號窟外神道左(西)下方的壁龕內(nèi)還保留一方碑刻,內(nèi)容為“重修萬佛洞并創(chuàng)建橋路序”,年款為“大清道光十年歲次庚寅七月中浣”(后文簡稱“道光年”碑).墨書題記有兩處,其一位于2號窟后室通向側(cè)室的過道右(北)壁、緊挨側(cè)室的明王壁畫右下方的泥面上,內(nèi)容為“咸豐十一年七月初八日,諷經(jīng)僧人……”;其二位于側(cè)室前(北)壁右(東)側(cè)“三霄娘娘出行圖”[4]右(東)側(cè)中部的泥面上,內(nèi)容為“己巳年僧眾人”.
2.1 嘉靖年碑刻
依據(jù)“嘉靖年”碑.該碑為圓首方碑,碑緣刻飾纏枝花草紋,碑首刻隸書體“碑陰”,碑首與碑身之間以兩道陰刻線劃界區(qū)分,兩道陰刻線之間陰刻楷書體“三教寺重修萬佛洞碑記”,碑身正文略.
該碑文乍看之下似乎與本窟始開鑿年代不相關(guān)聯(lián),因為碑首及碑身首刻均有“重修萬佛洞”五字,使人不得不認為這是一方重修碑記,但若詳細審閱該碑全文內(nèi)容,我們則會有全新的發(fā)現(xiàn).該碑正文部分可以分為四大部分,即佛教淵源、劉恩游記、游記后的結(jié)果、勸人向善.拋開佛教淵源和勸人向善的程式化部分不提,讓我們仔細品味劉恩游記及游記后的結(jié)果部分.劉恩游記部分寫到“適有善人劉恩游觀此景,山行異象、水勢周圍、峻嶺巔翠、四顧峰朝、山名水秀,上有三教寺,先賢重整殿相、新鮮院墻,塌毀觀之而已,真勝景也,下有崄崖.”這是對劉恩游覽時所見的景觀描寫,文字雖短,但頗有幾分即景抒情的味道,誠然此景乃劉恩當時所見到的實景而非想象.借助劉恩之眼讓我們看到,當時“(山)上有三教寺”,并且該寺曾經(jīng)“先賢重整殿相、新鮮院墻”,現(xiàn)在則是“塌毀觀之而已”.據(jù)筆者實地勘察,此山之巔確有地面建筑殘跡遺存,并且其與下部的萬佛洞之間有鑿刻的曲折踏道殘存.劉恩的目光從山上的三教寺下移時,則又看到“(寺)下有崄崖”.至此,劉恩游記內(nèi)容結(jié)束,顯然,劉恩并未看到位于“崄崖”中部的萬佛洞,這并不是劉恩的疏忽,而是萬佛洞當時并不存在.我們繼續(xù)看“游記后的結(jié)果”部分文字,“(劉恩)潔于己心,改惡從善,戒除葷腥,發(fā)心謁拜地主、城堡、鄉(xiāng)村諸善信士,喜捨資財此崖,許鑚萬佛洞、修補院墻.”這里的“鑚”字即今文“鉆”字,有由表面向里鑿入之意.很明顯,本段文字說明了劉恩及“地主、城堡、鄉(xiāng)村諸善信士”共同“喜捨資財”在三教寺下面的“崄崖”上創(chuàng)修了萬佛洞,并且補修了三教寺的院墻.行文至此業(yè)已明確,公元1555年(明嘉靖三十三年歲次乙卯)中春,劉恩等人共同集資動工開鑿萬佛洞,歷時整整四年,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歲次戊午)完工,并選在本年三月十一日刻就本碑.那么,本窟十大明王壁畫繪制年代的上限即可定在公元1558年,即大明嘉靖三十七年.至于該碑首言“三教寺重修萬佛洞記”我們現(xiàn)在可以理解為,三教寺原本塑有三教圣人及一眾佛、菩薩、護法天王、金剛等,而1558年新開鑿的萬佛洞中所建造的眾多造像的內(nèi)容應(yīng)大致與三教寺內(nèi)相差無幾,這點從2號窟側(cè)室的后壁、左壁、右壁上均鑿刻有三教圣人壁龕中可以看出些許端倪.也就是說,當時萬佛洞隸屬于崖上的三教寺,并且信仰內(nèi)容與三教寺一致,其雖屬新修,但從本源上論實屬舊載體的延續(xù),況且創(chuàng)修萬佛洞時不可能不重修崖頂上的三教寺,故而古人在這里采用了“重修”一詞,于理于意亦不為悖.
位于2號窟后室通向側(cè)室的過道右(北)壁,緊挨側(cè)室的明王壁畫右下方的泥面上,隱藏著一通墨書題記“咸豐十一年七月初八日,諷經(jīng)僧人...”.因為墨書題記的泥面與明王壁畫面屬于同一層面,所以“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理當成為本窟十大明王壁畫繪制年代的下限.
綜上所述,本窟十大明王壁畫的繪制年代上限為明嘉靖三十七年即公元1558年,下限為清咸豐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不過,從1558年到1861年,其間的時間跨度也未免過長,因此對于本壁畫的時代考證仍需進一步深究下去.
2.2 戊申年碑刻
根據(jù)窟中的另一方碑,即“戊申年”重修碑.該碑所處位置恰好與“嘉靖年”碑正面相對,該位置很難不令人產(chǎn)生其與“嘉靖年”碑互有關(guān)聯(lián)的猜想.因為大凡立石刻碑,往往正面為陽背面為陰,而“嘉靖年”碑乃直接鑿刻于巖壁之上,既然其碑首刻“碑陰”二字,按理本窟中還應(yīng)有與其相對的陽碑一方,而安放陽碑最為合理的位置就是其對面的位置.但細觀“戊申年”碑刻內(nèi)容顯然與“嘉靖年”碑刻不能互為陰陽,再進一步觀察“戊申年”碑所在的壁面,其上半部比對面壁面向后縮進了六、七厘米,與對面壁面的垂直度相比頗不協(xié)調(diào),仔細對比后發(fā)現(xiàn)其曾有過壁面毀壞后又重新鑿刻的痕跡,并且兩碑在書體和邊飾上也有明顯的區(qū)別,相比之下“戊申年”碑整體顯得粗率.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據(jù)此推測,“戊申年”碑是在“嘉靖年”陽碑不知某種原因毀壞之后的基礎(chǔ)上又重新將壁面鑿平鏨刻而成的一塊屬于另一事件的獨立碑刻.因為,前文已證明“嘉靖年”碑是萬佛洞創(chuàng)窟碑,則“戊申年”重修碑理應(yīng)晚于“嘉靖年”碑.據(jù)《中國歷代年號考》[5]嘉靖三十七年至咸豐十一年之間的“戊申年”共有五個,即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8年),他們之間的時間跨度達240年之久,顯然這一結(jié)果并不盡如人意.現(xiàn)在我們進一步來看該碑的功德名錄,其中有“玄門弟子賀守鳴、張全江”字樣.根據(jù)《歷代避諱字匯典》[6]“清圣祖愛新覺羅氏名玄燁,避偏諱玄.彥按:清人書中,諱玄作元,乃成定例,或以變體字或以缺筆來代之.”而該碑中“玄”字既未缺筆也沒有用“元”字來代替,明顯是不符清代避諱體例的,這在清代尤其清代早、中期文字獄大興的時代是很難想象的.只能說明該碑刻于清代開始避諱“玄”字之前或之初,其可選年代應(yīng)為明萬歷三十六年或清康熙七年.另外,該碑中還有一處令人頗為費解,即碑刻落款為“戊申年”.按照傳統(tǒng)慣例,碑刻年款之前理應(yīng)冠以朝代和帝王年號,或二者居其一,但本碑僅以干支紀年,而不書朝代和帝王年號.難道是撰寫人忘記或忽視了?此種揣測在法度森嚴、致虔致誠的封建時期顯然是說不通的.既然不是忘記或者忽視那么就是他們根本就不想書寫.何種情況下才會使他們膽敢不想書寫朝代或帝王年號呢?答案是朝代更替之時.中國士夫階層自古以來素重氣節(jié),推崇忠丞不侍二主,“伯夷、叔齊不食周黍”的故事歷來受到文人的推崇便是一例.那么符合這一現(xiàn)象的時代自然是滿清入主中原的立國之初,具體的時間段應(yīng)該在明亡之后至清朝康熙前期.史實表明,滿清入主中原的早期,對于漢民統(tǒng)治的國策乃是以強硬的鎮(zhèn)壓為主,因此廣大漢民族從上到下對于清政府的統(tǒng)治都抱有或強或弱的抵觸情緒在內(nèi),至康熙中期之后隨著清政府治民國策的改變以及多數(shù)明朝遺民的相繼離世,清政府的正統(tǒng)地位才在漢民族內(nèi)部逐漸得到認可和遵從.再者,榆林地區(qū)歷來屬于邊塞,民風彪悍、尚武,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出幾個對政府不反也不合作的溫柔對抗分子也在情理之中.由此判斷,“戊申年”碑應(yīng)立于清康熙七年,即公元1668年,此年正是清廷鰲拜主政,對漢民族統(tǒng)治最為血腥殘暴時期.
“戊申年”重修碑與十大明王壁畫的創(chuàng)繪存在著很大的聯(lián)系,但關(guān)于這個問題仍需進一步論證.據(jù)“道光年”重修碑記載“舊萬佛洞一所,左建圣母祠,宮右設(shè)真武殿宇,由來已久,……然代遠□□□□□存創(chuàng)建無證,因查舊記,重修嘉靖延至于今,世代多更,石崖古洞總未改觀,而圣宮金身實以殘缺.”此段話中透露了以下幾點信息,其一,道光年間重修時人們并不清楚萬佛洞的創(chuàng)始年,其中緣由前文已有論述;其二,由于“戊申年”碑未寫明朝代和年號,自然不會在“道光年”重修碑記中提及;其三,本窟自嘉靖三十七年始,至“戊申年”即康熙七年重修之后,直至清道光十年的本次重修,其間再未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重修活動.之所以如此判斷,是因為按照慣例寺廟在每次重修之時必會盡可能地追本溯源,以表明其源遠流長、傳承有序的神圣性,并將歷年重修之年月等撰刻于碑以期不朽.加之晚明至今歷時不過二三百年,且大多時間屬于本朝,絕不會出現(xiàn)毀碑而不記載之現(xiàn)象.因此本碑未提及之重修事件理應(yīng)是未發(fā)生之事.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推斷十大明王壁畫的繪制理應(yīng)發(fā)生在“戊申年”重修過程中.但是,若要上述推斷成立還需解決兩個問題:其一,十大明王壁畫的繪制會否發(fā)生在嘉靖三十七年創(chuàng)窟之時?其二,是否再有證據(jù)能夠進一步證明壁畫就繪制在“戊申年”或者“戊申年”重修之時并未繪制壁畫,畢竟“戊申年”碑刻中沒有明確提到有關(guān)壁畫一事.我們先來關(guān)注第一個問題.前文已述,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劉恩等人集資創(chuàng)建了萬佛洞,該萬佛洞是作為三教寺的外延或拓展而建的,其內(nèi)容主旨乃沿用三教寺,故其側(cè)室壁面鑿刻有多面三教圣人并坐之像,誠然其主龕供奉之神應(yīng)為三教圣人,而目前我們看到的側(cè)室供奉的卻是三霄娘娘,且三霄娘娘壁畫與十大明王壁畫屬于同一泥層,即兩組壁畫是同時創(chuàng)繪的.據(jù)此足以說明萬佛洞創(chuàng)窟之時并沒有繪制十大明王壁畫.另外,在據(jù)本窟僅一山之隔不足三里地之外的青云石窯溝娘娘殿中有一方“移修佛祖菩薩娘娘殿宇碑記”中提到“石窯溝娘娘廟一所,不知創(chuàng)自于何年,造修于何代,石巖碑書:于嘉靖四十年,萬佛洞住持僧真翠、信善婦艾姜氏為子發(fā)愿重修殿宇”.石巖碑書時距離萬佛洞創(chuàng)成僅四年左右,從另一側(cè)面說明此時的萬佛洞中是沒有供奉專管求子等婦女事宜的娘娘神位的.因為如果萬佛洞中當時立有娘娘神位,艾姜氏是沒有必要將萬佛洞住持真翠請到石窯溝的娘娘殿來主持求子發(fā)愿儀式的,其既然看重真翠自當前來萬佛洞求子發(fā)愿,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再者,從世俗的角度來看,真翠為了本窟的前途和一眾門徒的衣食,自當不會允許其它廟宇來搶奪自己的生意,除非自己這里沒有掙這份銀子的把式存在.第一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在“戊申年”碑中,其起首就說明了本次重修萬佛洞的內(nèi)容,即“立砌臺基一座、補修祖師老爺、十帥、二金剛、四天王”,其中并未提及娘娘祠以及繪制壁畫等事宜.如今看來作為娘娘祠的側(cè)室與供奉祖師、十帥等的1號窟在規(guī)模上可等量齊觀.既然重修碑中明確提及祖師、十帥等的補修工作卻只字未提娘娘祠等事宜,充分說明直到“戊申年”重修完成后并沒有娘娘祠及壁畫等存在.由此推斷,十大明王壁畫的創(chuàng)繪時間應(yīng)晚于“戊申年”即康熙七年.
2.3 己巳年墨書題記
鑒于“己巳年僧眾人”墨書題記所處的位置及其簡約、含蓄的內(nèi)容與“大清咸豐十一年諷經(jīng)僧人...”題記所處位置以及內(nèi)容相比較,沒有理由不認為它就是“三霄娘娘出行圖”壁畫的創(chuàng)繪紀年.上文已經(jīng)論述本窟中的娘娘祠及其壁畫“三霄娘娘出行圖”的創(chuàng)造時代晚于“戊申年”即康熙七年,且“三霄娘娘出行圖”與十大明王圖屬于同時創(chuàng)作的兩組壁畫.也就是說若能明確娘娘殿的創(chuàng)修時代即可明確十大明王壁畫的創(chuàng)繪時代.據(jù)《中國歷代年號考》,康熙七年至咸豐十一年之間的己巳年有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此三個“己巳年”中到底哪一個會是十大明王的創(chuàng)繪時代呢?從“己巳年”題記與“戊申年”碑刻同樣僅以干支紀年而不冠以朝代及帝王年號來看,其性質(zhì)應(yīng)與“戊申年”碑刻落款相同,即該年乃是處于清早期,符合這一條件的“己巳年”應(yīng)該是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說本窟十大明王壁畫應(yīng)繪制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即公元1689年.關(guān)于“己巳年”和“戊申年”均屬于清早期的康熙年間的觀點,還有一證據(jù)可以對其加以補充.位于2號窟前室右(東)壁有一方幾乎占據(jù)整個壁面中、上部的沒有紀年的“功德主名錄”,從其數(shù)百個名字中無一與“嘉靖年”碑刻中的功德主名字相符來看,其不屬于“嘉靖年”碑刻事件已無疑問.前文已述,除“嘉靖年”碑外,窟中再無其它明代碑刻,但“本功德主名錄”中有“榆林衛(wèi)千戶折宗如”字樣,據(jù)清史記載[7],清朝前期榆林仍沿用明朝建制設(shè)衛(wèi),雍正九年乃改衛(wèi)設(shè)府,因此“本功德主名錄”碑應(yīng)屬于雍正九年之前的清朝早期.現(xiàn)在看來,本窟中共有三處不書朝代及年號的文字內(nèi)容,其中“戊申年”和“功德主名錄”碑均確切屬于清早期,說明清代早期本窟中碑刻等文字內(nèi)容有不書朝代和紀年的習慣.
綜上所述,可以明確得出,窟中十大明王圖壁畫乃繪制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即公元1689年.通過論證,切實體現(xiàn)出文獻在壁畫斷代中的重要價值,同時也能從中領(lǐng)略到青云萬佛洞在歷時數(shù)百年來的歷史長河中的寺觀文化的風貌和變遷.即在明嘉靖三十七年以前青云萬佛洞僅以山上不知創(chuàng)于何年的三教寺聞名,嘉靖三十七年在三教寺下的半崖之上由善人劉恩等人集資創(chuàng)建了萬佛洞,并補葺了山上的三教寺,且上下鑿以石階相連通,其時的萬佛洞由前室、后室及左(西)側(cè)室構(gòu)成,左側(cè)室乃供奉三教圣人.三教寺整飾一新后陸續(xù)有僧人入住,并由僧人真翠住持.歷經(jīng)晚明的發(fā)展及明亡的社會大變革之后,寺內(nèi)僧人逃散,山上殿宇塌毀殆盡.時至大清康熙七年,天下初定,民人百業(yè)復(fù)興,一眾佛、道門中的信男、信女及道家弟子共同集資重修了萬佛洞,其時山上的三教寺業(yè)已當然無存,故僅修萬佛洞,從此以后人們不知有三教寺而只以萬佛洞聞名,同時為了方便信眾上下立砌了窟前臺基,并在臺基的左(西)下方修以木構(gòu)棧道直至崖下.歷經(jīng)明亡的動亂,民人企盼安寧亟需護國真君一類神祇的庇佑,故在萬佛洞的右(東)側(cè)開鑿新窟供奉真武祖師、十帥、二金剛等.時隔二十一年之后,即康熙二十八年,社會逐漸太平,民人生活漸趨富裕,祈求子嗣興旺的民風大盛,為了迎合社會愿求、昌盛萬佛洞的香火,寺內(nèi)一眾僧人出資將左(西)側(cè)室改建為“三霄娘娘”圣母祠,并在娘娘正面的墻壁上繪上了“三霄娘娘”出行、回鸞圖,及在后室通向圣母祠的通道兩壁的下部繪上了十大明王圖.道光八年,由于多年不做維護,窟中“金身實以殘缺”,民人張發(fā)等發(fā)愿“重粧彩畫”使得窟內(nèi)“煥然一新”.然而,通向萬佛洞的舊有木質(zhì)棧道的年久失修,嚴重阻礙了民人的禮佛之路,于是張發(fā)等會同附近村民數(shù)百人再于道光十年共同集資為萬佛洞創(chuàng)修了“大石灰縫橋一座、牌樓二處、神路一道”,咸豐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廣□等師徒五人在十大明王壁畫下方的不起眼處書寫了題記,以示紀念本次活動的盛況.
[1] 黃河.元明清水陸畫淺說[J].佛教藝術(shù),2006(4):102.
HUANG He.Introduction to The Shuilu Paintings in the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J].Buddhism Art,2006(4):102.(in Chinese)
[2] 呼延勝.陜西現(xiàn)存世的幾套水陸畫調(diào)查及初步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shù)學院,2007.
HU Yansheng.Investigate into and Research on the Shuilu Paintings Still Existing in Shaanxi Province[D].Xi’an: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2007.(in Chinese)
[3] 趙明榮.永安寺壁畫繪制年代考[D].北京:北京大學,2004.
ZHAO Mingrong.Research on the Times of Yongan Temple Murals[D].Beijing:Peking Univercity,2004.(in Chinese)
[4] 冷立,范力.中國神仙大全[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
LENG Li,FAN Li.All Immortals In China[M].Shenyang: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0.(in Chinese)
[5]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5.
LI Chongzhi.Research on the Reign Titles of the Past Dynasties in China[M].Beijing:Zhonghua Books Company,1985.(in Chinese)
[6] 王彥坤.歷代避諱字匯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9.
WANG Yankun.Dictionary of Bihui in the Past Dynasties[M].Beijing:Zhonghua Books Company,2009.(in Chinese)
[7] 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8.
ZHAO Erxun.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M].Beijing:Zhonghua Books Company,1998.(in Chinese)
(責任編輯、校對 張立新)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Age of the Mural Paintings of Ten Mingwang in the Qingyun Cave of Ten Thousand Buddhist Figures
ZHUZhu
(School of Arts,Yulin University,Yulin 719000,China)
In order to avoid some confusion about the painting styles in the temporal sequence due to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the continual use of powder for a long time,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exts and forms of four inscriptions and two prefaces preserved in the Cave of Ten Thousand Buddhist Figures in Yulin Qingyun Temple, Shaanxi Provinc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ural paintings of Ten Mingwang, together with the Trip of Sanxiao Empress and Huiluantu were painted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Shengmu Temple was reconstructed in 1689 AD.,namely,in the 28th year of Kangxi's reign.This study offers a new idea for how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mural paintings preserved in Yulin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mural painting;ten thousands buddhas cavern;ten mingwang;inscription
10.16185/j.jxatu.edu.cn.2016.09.015
2016-06-04
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4JK1854)
朱 珠(1976-),女,榆林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壁畫藝術(shù)學.E-mail:983402543@qq.com.
J218.6
A
1673-9965(2016)09-07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