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四重前提性澄明

2016-02-20 12:17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

陳 雷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市 100872)

?

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四重前提性澄明

陳雷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市 100872)

摘要:馬克思很少直接使用“正義”概念來談論正義,即使偶爾為之,也是迫于被批判者使用而使用,那么其因由何在呢?當黑格爾的永恒正義意指歷史在資本主義普世史中終結,被福山繼續(xù)以之來為現(xiàn)代自由主義正義搖旗吶喊時,無疑需要召喚沉默的馬克思正義思想出場來展開正義的對談。那么馬克思用以對談的正義概念和正義原則又是什么呢?當馬克思面對由康德的倫理正義和黑格爾的永恒正義合力形成的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正義時,馬克思對之予以批判的意旨又是什么呢?當馬克思所尋求的共產主義人類正義,之所以不被視為烏托邦而是歷史的必然,其根本性原因又何在呢?這些事關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什么的不可回避的重大問題,并非是不證自明的先驗性定在,而是需要加以澄明的前提性問題。

關鍵詞:馬克思正義思想;匿名的在場;歷史的復寫;前提的批判;現(xiàn)實的未來

正義作為政治哲學的理論內核和現(xiàn)實旨歸,是聚焦政治哲學的聚焦點,可以聚焦政治哲學的各種聚訟,成為政治哲學語言所指的在場。正義之于馬克思政治哲學亦然。正因如此,它被前見性地視為馬克思本有的政治哲學內涵而不再是不證自明的定在,以至于錯失了審察正義本身之于馬克思意味著什么的問題。事實上,它是我們最應該搞清楚的問題。因為它事關我們研究馬克思正義思想的前提。然而,在研究馬克思正義思想時,當我們面對諸如羅爾斯和諾奇克等人的西方自由主義正義理論,以及面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左派正義理論時,習慣性地會受這些國外正義思想的影響,跟著他們的思想觀點走,很少會回到“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什么”的前提性問題上。但這恰是我們不受外來思想支配而獨立研究馬克思正義思想時,必須要搞清楚的首要問題。

一、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匿名的在場

“正義”概念在馬克思文獻文本中極難找到,即使是在“正義”概念出現(xiàn)的地方,也多半是馬克思在批判被批判者時,迫于被批評者所使用的“正義”概念而又不得不對之批判時所使用。正是因為馬克思盡量避談正義甚至于盡量避免使用“正義”概念的緣故,以至于后來者在“馬克思與正義”的關系上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展開了依據(jù)馬克思文獻文本和各自對馬克思文獻文本所理解和引用的理據(jù)來研究和建構馬克思的正義思想的努力。而且可能正是因為馬克思盡量避談正義,使得研究者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對馬克思正義思想的理論理解力,充分擴展自己對馬克思正義思想的理論闡釋空間,才使得“馬克思與正義”關系在研究者那里更具理論的魅力性和研究的開放性。這或許可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正義思想的持久研究得到印證,也可從中國學界近年來對馬克思正義思想研究的持續(xù)升溫得到證實。甚至于羅爾斯和諾奇克等人也不得不提及馬克思的正義思想??梢?,國內外對馬克思與正義關系的聚訟紛紜,莫衷一是,不僅恰恰證實了“馬克思與正義”論題的理論魅力和開放空間,而且也證實了馬克思正義思想研究的發(fā)散式、多樣性研究格局。這再好不過地說明了正義在馬克思那里是在場的也是匿名的,是匿名的在場。事實誠然如此,問題是何以如此?

事實上,“一個人對于不能談的事情就應當沉默”[1]97,同樣契合馬克思的哲學旨趣。而且在馬克思那里還有不愿談的自我節(jié)制。馬克思在不能談和不愿談之間沉默的別無其他,正是沉默于言談正義的事情。然而我們卻又分明在馬克思的白紙黑字里窺視到了正義的在場和隱匿的行蹤??梢娬x被馬克思以沉默的不談方式消解為無名,能指為匿名的在場,任由后來者去有所作為,馬克思自己則置身事外。

既然“不能談”成為馬克思不談方式之一種,拋給我們的反思是馬克思何以不能談正義?這正是馬克思的大智慧之處?!安荒苷劇痹诰S特根斯坦那里是實指,確實不能談。意指在語言中給思維劃界,界限的那一面屬于不能說的事情,應該保持沉默。之所以沉默不談,是因為界限那一面的事情無意思。界限那一面的無意思的事情究竟是些什么事情呢?維特根斯坦沉默不談。他只是以肯定的方式明確肯定了界限這一面的事情是自然科學的命題,除此之外都與哲學毫無關系,不能談。[1]20顯然除了自然科學命題之外的其他任何事情,當是界限那一面的不能談的事情。與之相反,“不能談”在海德格爾那里則是虛指,看似不能談,實則能談。在黑格爾那里,存在意即思之在。海德格爾則為存在找到了居所,那就是語言。語言是人的主人,是語言說話,是道說,人不是語言的給出者而是傾聽者,是在傾聽語言的道說中才說話。[2]正義在馬克思那里并非缺場,而是由馬克思的文字給出正義,即“詞語給出:存在”[3]。換言之,正義在馬克思的語言中存在,為語言所道說,語言成為馬克思正義思想的寓所。盡管如此,道說正義的語言并非是“正義”語詞,而是除此之外的任何語詞。因為道說正義,“馬克思語言”可以,馬克思不可以。而且,馬克思不能談。*這在馬克思批判施蒂納時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馬克思出于批判的目的引用包括“正義”語詞在內的施蒂納文本原話時,只能夠運用語言書寫功能寫出“正義”語詞,但在批判時馬克思卻又拒絕使用“正義”語詞來批判之,而是以批判的否證方式在否定施蒂納思想時連帶地否定了施蒂納的“正義”。因為馬克思不能談正義。一旦馬克思談正義,就會在對談中處于與對談者同等的對談地位,將自己的哲學境界降低到與之對談的對談者的哲學水平上。在中文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的第118、210、263、566、619頁中都可見到這種“馬克思語言”可以寫出“正義”語詞但馬克思卻不可以且不能談的情形。

根本原因在于,馬克思將西方傳統(tǒng)正義劃到“有些精神行為扎根于沉默”[4]的界限那一面去,視為“馬克思”不能談的正義,將自己的唯物史觀正義思想劃到語言能夠道說的界限這一面中來,視為“馬克思語言”能談的正義,以此將自己的唯物史觀正義與西方傳統(tǒng)正義區(qū)隔開來。這源于馬克思對溫和政治經濟學的那種永恒正義的反感。溫和政治經濟學總是以田園詩的姿態(tài)認為“正義和‘勞動’自古以來就是惟一的致富手段”,事實上“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5]。同時也源于馬克思對吉爾巴特的那種天然正義即絕對正義的拒斥。吉爾巴特將資本所有者憑借資本所獲得的利息視為天然正義。但在馬克思看來,正義總是歷史視域的正義,是生產方式的相對正義,“只要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相一致,就是正義的;只要與生產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義的”[6]。相對于這一直接運用“正義”語詞道說唯物史觀正義的特例,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實情則是,馬克思讓語言道說唯物史觀正義,卻又避用“正義”語詞來道說。這說明它已被他散播到其他語詞中去,褶皺于馬克思思想的各個層面,匿名于馬克思各文本之中,隱秘的在場。

不僅如此,而且馬克思還以“不愿談”的不談方式拒絕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主義正義。福山認為正義和政治秩序是現(xiàn)代自由民主制的基礎[7],馬克思對此更是了然于胸,理解得透徹,批判得徹底。這可從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德法年鑒》時期著作中得到見證。我們認為,在黑格爾那里,自由主義正義論是倫理層面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是包括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在內的倫理善的最高表達,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最高善,是倫理的德性,體現(xiàn)在家庭血緣倫理、市民社會經濟倫理和國家政治倫理的各個方面,表征為自在自為的意志和自由?!耙虼?,人類把倫理看作是永恒的正義,是自在自為地存在的神,在這些神面前,個人的忙忙碌碌不過是玩蹺蹺板的游戲罷了?!盵8]這種“倫理即永恒正義”的倫理性正義,或者說,這種作為自由主義正義的倫理性正義,既是黑格爾法哲學的重要內容,也是以法哲學作為其前提和基礎的必然結論。據(jù)此我們認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判,同時也就意味著對自由主義正義的拒絕和申斥。因為馬克思深知,現(xiàn)代國家的國家哲學和法哲學在黑格爾那里得到了最系統(tǒng)和最終的表述,對這種哲學的批判也是對現(xiàn)代國家和對同它相聯(lián)系的現(xiàn)實所作的批判[9]206。自由主義正義就是現(xiàn)代國家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現(xiàn)實。更何況資產階級并不是簡單地將自由主義正義視為他們的階級意識形態(tài),而且還將其拔高為具有普遍性質的全民社會價值,甚至于還將其擴張為全球普世價值,充滿著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欺騙性和虛偽性。這尤其會讓馬克思深惡痛絕的,“因為幾乎整個意識形態(tài)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10]519。黑格爾更是將之視為永恒的正義,意即人類歷史終結于資本主義制度,發(fā)展為歷史的永恒。這也與馬克思的那種通過消滅階級和國家來實現(xiàn)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人類解放思想格格不入。因為在馬克思看來,“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的解放”[10]38,源自于政治解放的自由主義正義也并不就是人的永恒正義,唯有人類解放本身才是人的解放,源自于人類解放的人類正義才是人的永恒正義。因此,被黑格爾視為永恒的自由主義正義,只是資產階級的倫理訴求和政治譫妄,只會逐漸僵化為人類解放的思想羈絆和實踐障礙,具有極大的消極作用,以至于馬克思不愿談正義。從最終的意義上說,盡管正義和政治制度作為現(xiàn)代自由民主制的基礎并非不重要,但是相對于人類生存意義上的經濟活動以及由其構成的經濟基礎,建立于其上的政治制度和正義是次生的,正義只是伴隨著人類生產方式而出現(xiàn)的次要問題,以至于馬克思更愿意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無產階級的人類解放事業(yè)上,而不愿意刻意談正義,而將他自己的正義思想隱藏在他愿意談的事情背后,巧妙地處理為匿名的在場。

二、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歷史的復寫

當身處新世紀新時代的我們面向歷史時,我們愈加領會到歷史的厚重和忘恩負義,愈加感覺到馬克思的正義思想需要出場,需要它沿著馬克思的語言逃逸線溢出,將它帶向我們的語言之中來面向我們,在我們的語言地帶綻露顯白出來,敞開為無蔽之境,在本己的切近中自我澄明。這不僅是因為馬克思如果感受我們的時代,“他會說,消費是人民的鴉片,因而消費也就是宗教”,以至于我們的消費時代已用“無社會能力”翻新了貧窮一詞,“抽去貧窮的社會意義,從而也掩蓋了剝削,剝削才是貧窮的原因”[11]61-63。而且更是因為當馬克思的正義思想沉默于他的文本之中深藏不露時,黑格爾的“永恒正義”便會以普世價值的姿態(tài)成為西方的正義話語霸權,其在當代的新形態(tài)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主義正義,為此搖旗吶喊的便是福山緊跟黑格爾的腳步宣稱“歷史的終結”[12]。這種以膚淺的歷史忘恩負義來雕刻厚重的歷史真實,迫使我們圍觀的是歷史雕像的反諷,充分顯示了歷史的忘恩負義?!绊氈簺]有工人運動,沒有社會主義者,沒有它們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爾·馬克思,當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還生活在半奴隸制的陰郁的狀態(tài)之中;沒有斗爭,沒有起義,沒有罷工,這需要發(fā)動,需要引導,資本家是連半步也不讓的?!盵11]60面對歷史的如此現(xiàn)實窘態(tài),我們?yōu)榇诵枰賳抉R克思正義思想出場,重新復寫歷史視域的正義,讓自由主義正義在馬克思正義思想中自行反觀到自我鏡像的本相來。

正義猶如雙子星,眼見的單星并非真實,總有暗星般的非正義隱藏在看不見的遠處,相伴而行,彼此不可或缺??梢姡c正義最親近的當屬非正義了,可將正義和非正義視為鴛鴦一體,二者的陰陽結合才能夠衍生出正義的概念族群。就此,我們認為,正義和非正義一如凸凹,此消彼長,相互周易,盈缺自如。一旦二者之間凸凹削平如鏡面,不復為凸凹,也就不復為正義與非正義了,從歷史的維度看,應指共產主義的完全實現(xiàn),非正義消失,正義成為常態(tài)。其本真性的意謂就是共產主義已經超越正義,自由人聯(lián)合體跨入了人類大同的歷史,馬克思的思想真正實現(xiàn)為現(xiàn)實,馬克思的篇章也就可以畫上句號了。因此,當我們言談正義時,非正義總是如暗星般如影隨形地成為我們言談的背景之幕,與正義共同構成我們言談的境域,歷史的、現(xiàn)實的或當下的。反之亦然。

正義,在馬克思那里,源于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生產關系,為人類生產方式所規(guī)定,又反彈于人類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的不斷發(fā)展中成為歷史的內容。歷史反過來又成為正義的形式,構成正義一般,規(guī)范約束著正義的歷史內容,使之不至于成為無邊界的正義,通行于各生產方式的各個歷史階段,通約于人類總史。正義的這種歷史形式,我們稱之為正義的歷史原則,也視之為正義的總原則或一般原則。正義的歷史內容,具體是指由歷史的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層面的現(xiàn)實生活。在各生產方式中,依照馬克思指導無產階級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歷史使命及其以此來關注資本主義現(xiàn)實和共產主義未來的哲學旨趣,我們可以將對正義具體內容的研究置于前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以及處于后兩者之間的社會主義社會這種簡潔區(qū)分之中進行。其中,前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視為私有制生產方式,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視為公有制生產方式,由此所決定的正義形態(tài)也就可以本質性地區(qū)分為私有制形態(tài)的正義和公有制形態(tài)的正義。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主義正義就屬于前者,包括社會主義在內的共產主義正義屬于后者。馬克思就是在批判前者之中立論后者的,其否定性的和肯定性的正義思想共同構成了馬克思的正義思想。在辯證地批判資本主義時,資本主義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的二律背反性同構現(xiàn)象,唯有正義的歷史原則才能夠本質性地解析。在歷史地批判私有制社會異化現(xiàn)實時,唯有依據(jù)正義的非異化原則才可以反其道批判之。在辯證地審視正義與法權的問題時,社會主義國家法限定了正義的法權形式;只有共產主義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自由自覺勞動才真正實現(xiàn)了無法權正義,也意即它超越了正義。簡言之,人類總體歷史的生產性存在,在正義的歷史原則下證成;人類前史的私有制之惡,在正義的非異化原則下批判;人類正史的個性全面發(fā)展,在正義的自由自覺勞動原則下呈現(xiàn);這三者共同同構為馬克思正義思想內容,交織為正義的歷史邏輯。歷史之所以在馬克思那里能夠成為正義的視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10]516,馬克思正義思想就是隸屬于歷史視域的。

在馬克思的正義思想中,正義的歷史形式之所以決定正義的歷史內容,是因為歷史是人類的勞動生產史。將正義概念置于人類的生產勞動之上,便是將“正義一般”即正義范疇置于歷史的感性根基之上,確認了歷史的形式就是正義范疇的普遍性特質和抽象性能指,通約于各生產方式的各個歷史階段,統(tǒng)領正義的各具體歷史內容,使得正義歷史內容的特殊性統(tǒng)攝于正義歷史形式的普遍性之中。也正是在歷史形式的抽象性統(tǒng)領下,正義的歷史內容才可以沿著歷史的軌線,在歷史的各節(jié)點上呈現(xiàn)為具體,其內容才具有具體性和飽滿性,既不至于流俗于無規(guī)定又不至于流俗于空疏。反過來,盡管歷史的形式作為正義的普遍性能夠統(tǒng)攝特殊性,但是由于它又是最單純最抽象的正義規(guī)定形式,不具有任何規(guī)定性的內容,不能說明正義的任何意謂,因此它又需要它的特殊性內容來確認和反映其普遍性特質和決定性地位,而離不開具體的特殊性內容,從而實現(xiàn)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梢?,正義的規(guī)定性本身是雙重的,“即:第一是形式的,第二是內容的”[13]。這樣,正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集中于正義概念的個體性之中而共同構成了正義的根據(jù)。

因此,在馬克思那里,正義之所以是其所是,是因為它始終是在歷史形式和歷史內容的雙重規(guī)定性中歷史的在場。非正義也始終以歷史的方式敲打著正義前行,凸凹為歷史的非鏡面波紋和褶皺,直至共產主義的到來,一切方歸于歷史鏡面的澄明和純凈。

三、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前提的批判

馬克思和康德同為批判哲學大師,在哲學批判中安放自己的哲學思想??档乱庠诔吻逯灾R前提,為理性信仰安置地盤;馬克思意在澄清感性歷史前提,為共產主義安置地盤??档率菙D壓知性地盤至合理的程度以騰挪出理性的空間來安置信仰,馬克思是延長歷史終結時間節(jié)點至共產主義以破滅資本主義永恒的神話來還歷史的清白。因為在康德和馬克思之間還穿插著黑格爾,他以絕對精神的名義從哲學的縝密論證中宣稱資本主義的永恒正義,即資本主義日不落正義。這就將問題引向了正義的本性上。換言之,就是內蘊于康德實踐哲學的倫理性正義和內蘊于黑格爾法哲學的永恒正義即倫理性正義,盡管前者是基于內在個體良知的倫理性正義,后者是基于外在共同體規(guī)范的倫理性正義,但是二者同是立足于理性自由根基的自由主義正義,是改造精神世界的現(xiàn)實自覺,是解釋現(xiàn)實世界的哲學呈現(xiàn),自然滲透著資產階級啟蒙精神的批判神韻和哲學擔當,散發(fā)出資本主義精神的人文氣息、人道情懷和世界胸襟。這對置身于其中的馬克思而言,與內蘊于他的哲學的歷史性正義,特別是與內蘊于他的共產主義理論中的人類正義,是從根子上相抵牾的,必須加以徹底的批判,拆穿歷史謊言,修正歷史偏差,喊出改變現(xiàn)實世界的歷史最強音,在批判中引導無產階級革命不斷走向共產主義的勝利。

這場較量是在批判的語言中進行的,并且存檔在語言的批判之中顯明出來??档略谥灾R領域擠走了上帝,卻又在理性信仰領域請回了上帝,使之擔保個體倫理正義的自由,試圖調和經驗論和唯理論。黑格爾雖然替哲學報了它作為中世紀神學婢女之仇,但他并未將神學貶低為哲學的婢女,而是在絕對精神和上帝之間的曖昧調情中調和了哲學和宗教,使之擔保國家倫理正義的永恒。他們的內在公約數(shù)是上帝成為倫理正義的守護神。只不過在康德那里是道德性的上帝,在黑格爾那里是政治性的上帝。他們的外在公約數(shù)是語言所指成為倫理正義的表達方式。意在以語言所指的共時性語言在場特權壓制作為歷時性語言能指的文字沉默。因為“所指的形式本質乃是在場,它靠近作為語言的邏各斯的特權乃是在場的特權?!盵14]換言之,一切非資本主義正義的表達都是反資本主義的,都不可視為友善表達資本主義的語言所指,而被視為外在于資本主義共時性的語言能指,或者說,歷時性的語言能指被視為資本主義的異端,以便從語言上守護資本主義正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譬如,馬克思所表達的必須消滅資本主義才能夠實現(xiàn)的人類正義,是指向資本主義未來的歷時性表達,是誕生于語言所指之中的語言能指,是共產主義正義的能指文字書寫,自然而然地就被視為資本主義異在的語言能指。像“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態(tài)和有效的原則”[10]197這類語言能指就極易被視為資本主義的異在。因此,馬克思的正義思想,既根源于又脫離于資本主義語言所指的社會現(xiàn)實,是馬克思在語言所指中突圍出來,予以語言能指反擊的結果。這也意味著它是馬克思以時間性的語言能指來對陣空間性的語言所指的戰(zhàn)利品。

馬克思的語言能指反擊,事實上就是歷史前提的批判。換言之,就是對以資本主義為代表的私有制社會形態(tài)的批判。由于資本主義是私有制經濟發(fā)展的最高級階段,也是最后的階段,集中體現(xiàn)了私有制社會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涵,為理解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提供了解答謎底的鑰匙。而且資本主義生產力所創(chuàng)造的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與崛起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中的無產階級,共同構成了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歷史條件,隨著后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即隨著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人類社會的私有制史前時期也就隨之而告終。因此,只有理解了資本主義,才能夠充分理解前資本主義;批判了資本主義,也就基本上批判了人類前史的私有制,也就體現(xiàn)了“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15]705的方法論智慧。于是馬克思就交織疊加地運用政治經濟學批判、法哲學批判、意識形態(tài)批判和社會批判,展開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筑、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現(xiàn)實等方面的全面批判。批判鋒芒直指資本主義永恒正義,其尖銳性和震撼力直插人的心底。

馬克思的批判目的是為了人類解放事業(yè),而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唯有批判了人類前史的私有制制度,才能夠為實現(xiàn)人類正史的公有制制度指引歷史方向,不至于為歷史終結于資本主義的語言所指所迷惑,以此認識到歷史不會終結于作為前史的資本主義,而會延續(xù)到作為人類正史的共產主義。進而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永恒正義是矮化歷史的歷史謊言,共產主義的人類正義才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崇高正義。

誠然,倫理性正義并非不重要。如果經濟基礎不合法,政治制度不合理,又無力改變現(xiàn)實世界,那么從精神上呼喚倫理正義未嘗不可,以精神的改造來認識現(xiàn)實改變的必要性,仍是一種歷史責任,在一定的歷史時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理由。這點并非馬克思沒有認識到。然而,如果一味沉湎于改變精神世界之中不可自拔,不免有墜入批判的批判之羅網之中,淪為詞句對詞句的批判,反對的是現(xiàn)實世界的詞句,而不是現(xiàn)實世界本身。再好不過的例證就是青年黑格爾派的布·鮑威爾,他期待著在“批判的批判”中改變世界,事實上他什么也改變不了,改變的只是自己被逐出大學教席[16]的自我命運,世界依然照常如舊。這點尤為馬克思所清醒地認識到,并在哲學批判中加以阻止。

盡管如此,馬克思還是難免被懷疑。置他于尷尬境地的是他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所提出的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但是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到,它們是在馬克思批判拉薩爾主義分配正義時提出的,是作為馬克思批判論據(j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為有力的一部分,以之見出《哥達綱領》分配正義論的幼稚可笑、異想天開和非現(xiàn)實性。而且即使就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本身而論,它們也是無產階級性質的,與馬克思所警惕和抵制的那些東西,有階級性的本質差別。更何況這只是馬克思批判《哥達綱領》事件的附帶品,相較于馬克思哲學批判的整體性而言,相較于馬克思所尋求的生產正義而言,分配正義根本不配成為馬克思關注的重點,根本就沒有贏得過馬克思的青睞,至多不過是從屬性質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馬克思認為“分配的結構完全決定于生產的結構。分配本身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15]695。只不過后來者根據(jù)市場經濟或消費社會的需要,將之附會拔高為不應有的突出地位,反而對本應重視的生產正義視而不見。這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短視和消費社會的必然反映。因此,在馬克思那里,生產正義和人類正義才是被重視的對象。

事實上,倫理性正義向來是為馬克思所警惕和抵制的,甚至是予以堅決批判的[17]。根本原因就在于,包括當代分配正義在內的倫理性正義,是資本主義架構內的正義取向,在當今市場經濟全球化時代,其正義的軟實力、影響力、擴張力和滲透力,都不遺余力地伸展著資本主義精神和自由主義實質??赡芩鼈円膊粫r地相互批判,但更多的時候則是各取自由視角,立論自己而駁論對方,然而資本主義的地基卻從未離開過,始終是在資本主義的地平線上相互纏繞著的,從未越資本主義雷池半步。

四、正義之于馬克思意味著現(xiàn)實的未來

馬克思遠要比康德和黑格爾走得更遠,是因為立足于現(xiàn)在而視域向前的,關注的是現(xiàn)實的未來。當康德和黑格爾還在“宗教-政治-哲學”的視域中運轉哲思時,馬克思已經在“宗教-政治-哲學-政治經濟學批判”中跨過了“宗教-階級-國家”而將哲學視域轉向了“無-宗教-階級-國家”的共產主義未來。康德和黑格爾關注的是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及其階級利益和思想理論,馬克思關注的則是無產階級人類革命及其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人類大同。根本原因就在于,康德和黑格爾的立腳點是資本主義市民社會,馬克思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

這并非突兀,也并非是無根的浮萍。馬克思在他17歲時就已立下了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的人生選擇,“這種選擇是人比其他創(chuàng)造物遠為優(yōu)越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可能毀滅人的一生、破壞他的一切計劃并使他陷入不幸的行為?!盵18]不幸一語成讖。這位在同時代人赫斯看來“集盧梭、伏爾泰、霍爾巴赫、萊辛、海涅和黑格爾于一身”[11]65的馬克思博士,只要他愿意在體制內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就可擁有不可限量的遠大前程和富裕生活。而且他的家境也足夠確保他過上富裕的生活而遠離貧窮。這一切也決定了他沒有理由憤世嫉俗。然而,他為了人類解放的正義事業(yè),堅貞不渝地反對資本主義及其剝削,參加各種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活動,過上了寧愿流亡也決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半步的貧困生活,足見馬克思未來的共產主義視域是多么地純粹和高尚。因為他的立腳點是人類社會,他的視域是未來的共產主義,他的目標是人類正義。正因如此,馬克思“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19]。

更為重要的是,馬克思的未來共產主義視域及其所呈現(xiàn)的人類正義不是烏托邦,而是立足于現(xiàn)實的未來,是由資本主義現(xiàn)實所決定的未來。

一方面,是由資本主義總體現(xiàn)實決定的。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總體現(xiàn)實是,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了比過去一切時代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的生產力;在此生產力決定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總體現(xiàn)實是,社會日益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由此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所構成的生產方式總體現(xiàn)實影響是,歷史向世界歷史方向發(fā)展,物質的和精神的生產一概世界化了,市場經濟主導著世界。在世界市場經濟的總體環(huán)境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總體矛盾是,資產者占有剩余價值與無產者失去剩余價值之間的矛盾,向著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發(fā)展。其必然的總體歷史沖突是,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因為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生產為無產者積聚聯(lián)合成為無產階級總體創(chuàng)造了時空條件。階級斗爭的歷史趨勢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0]。這種歷史趨勢的結果就是共產主義的必然到來?;谫Y本主義的總體現(xiàn)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總體生產力決定了總體生產關系的這種生產方式狀況,決定了總體經濟狀況的社會化矛盾,由此也就決定了階級斗爭的總體政治狀況??傮w的經濟狀況和政治狀況的合力,也就決定了共產主義是產生于資本主義總體現(xiàn)實之中的,并在階級斗爭的歷史趨勢歸于終結的時候,共產主義也就實現(xiàn)為現(xiàn)實??梢姡伯a主義并不是理論預設或理論幻想,而是脫胎于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未來現(xiàn)實。正因如此,馬克思才認為:“對德國來說,徹底的革命、全人類的解放,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確切地說,部分的純政治的革命,毫不觸犯大廈支柱的革命,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盵9]210為此馬克思強調,要實現(xiàn)共產主義,革命行動比思想行動更重要,因為“要揚棄私有財產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產主義就完全夠了。而要揚棄現(xiàn)實的私有財產,則必須有現(xiàn)實的共產主義行動”[9]347。無產階級革命就是為實現(xiàn)人類正義而進行的共產主義行動。

另一方面,是由資本主義具體現(xiàn)實決定的。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這就決定了人既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外在于社會的現(xiàn)實個人,而是內在于社會的現(xiàn)實個人。階級社會的人是有階級屬性的??梢?,人在任何社會中都是最為具體的現(xiàn)實。資產者和無產者就是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現(xiàn)實個人,分屬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問題是他們是如何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呢?這就需要根據(jù)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來了解。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者占有物的生產資料,無產者擁有人的勞動力,資產者購買無產者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就構成了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勞資關系。由于是資本購買了勞動力,因此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就擁有對雇傭勞動力的使用權和支配權,以至于資本占有了剩余價值,雇傭勞動失去了剩余價值,造成了資本對雇傭勞動的資本剝削,體現(xiàn)了生產的非正義性。這種經濟異化就是資產者和無產者之間的現(xiàn)實生活異化。它的政治性就是資本對人的統(tǒng)治,既包括對無產者的統(tǒng)治,也包括對資產者的統(tǒng)治。因為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也要為它的增值奔走于世界各地,受它所驅使。這也說明了無論是無產者還是資產者,還都處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21]階段。經濟異化和政治異化的根源,就在于私有財產的資本主義存在。要想鏟除和揚棄私有財產的非正義性,唯有實現(xiàn)共產主義和人類正義?!岸伯a主義作為私有財產的揚棄就是要求歸還真正人的生命即人的財產”[9]331,在自由自覺的勞動中實現(xiàn)人類正義。

因此,馬克思的未來共產主義視域及其視域內的人類正義,是由資本主義總體現(xiàn)實和具體現(xiàn)實共同決定的,決不是馬克思無根由的肆意臆斷,更不是馬克思所預設的歷史烏托邦,而是立足于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未來。只要在人類總體歷史的大歷史尺度上假以時日,在資本主義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完全發(fā)揮出來以后,共產主義的人類正義就會完全實現(xiàn)。因為那時就會將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與自由自覺勞動的生產關系完美地結合為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徹底地實現(xiàn)為無分工、無剝削、無階級和無國家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人的自由個性和全方位能力就會于其中充分涌流和發(fā)揮。但這可能需要我們人類要有足夠的耐力在歷史的時間流中耐心地等待,可能我們幾代人或幾十代人都不能親眼目睹到。但我們絕不能據(jù)此將之視為烏托邦。即使退一萬步講,因我們是向死而生的而不能親眼目睹到而將之視為烏托邦,那么這種烏托邦也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唯物主義被當代西方世界頹廢為唯物質享樂主義的今天,它更是難能可貴的,尤顯得稀有和珍貴。

為此,我們要堅決反對生產力至上主義傾向,只重視生產力發(fā)展而無視生產關系是否與之相適應。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就是認為資本主義發(fā)展生產力比社會主義更充分更有優(yōu)勢,以便為資本主義永恒正義貼上“歷史終結”銘牌,戴上“日不落”徽章,以此屏蔽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殘酷剝削現(xiàn)實,企圖以之來一葉障目。其實質是一種右翼實用主義思想在作祟??赡芪ㄒ蛔屗麄兛鄲赖氖邱R克思的《資本論》至今還存世,而不是黑格爾的主奴關系至今還在現(xiàn)實地上演。我們也要堅決反對生產關系至上主義傾向,只顧及生產關系和諧而根本不重視生產力的發(fā)展。這種左翼冒進主義傾向的生產關系,只是藐視生產關系是決定于生產力的自我虛妄,是試圖掙脫生產力束縛的生產關系幻想,最終只會破滅于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歷史原罪之中,真正淪為歷史的烏托邦。在此雙重反對中,我們才能夠真正體認到,馬克思的未來共產主義人類正義,是體現(xiàn)既重視生產力發(fā)展也重視生產關系和諧的典范歷史正義。

參考文獻:

[1]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M].郭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2]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M].孫周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199.

[3]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的途中[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85.

[4]斯坦納.語言與沉默:論語言、文學與非人道[M].李小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9.

[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21.

[6]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9.

[7]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M].毛俊杰,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30.

[8]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65.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伯爾.伯爾文論[M].袁志英,李毅,黃鳳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

[12]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M].陳高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9-10.

[13]黑格爾.邏輯學:下卷[M].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86.

[14]德里達.論文字學[M].汪堂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24.

[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麥克萊倫.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M].夏威儀,陳啟偉,金海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75.

[17]張文喜.馬克思對“倫理的正義”概念的批判[J].中國社會科學,2014(3):31-43.

[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

[1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4.

[2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責任編輯劉榮軍

網址:http://xbbjb.swu.edu.cn

DOI:10.13718/j.cnki.xdsk.2016.04.002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簡介:陳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B0-0/D0-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841(2016)04-0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