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帝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
中國建筑的意境之淺見
張一帝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摘要: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gòu)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xiàn)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該文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意境的解析使我們了解中國建筑。
關(guān)鍵詞:建筑意境;中國建筑;古典園林;意象美
“意境”一詞最早見于王昌齡的“詩論”,他將詩的境界分為三種:物境、情境、意境。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蘊。相對而言,物境為實,是客觀的物質(zhì)存在,可以被大眾普遍體驗與感知;情境、意境為虛,依賴于人對物境的體驗和感知而存在,并具有明顯的個人差異性。當某種體驗與感知能得到大眾的共鳴達成共識時,美的意境就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并具備了雅俗共賞、流芳千古的條件,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所追求的境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而中國的古典建筑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發(fā)源于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歷經(jīng)五千多年的漫長發(fā)展道路,一脈相承,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體系。中國古典建筑從個體建筑、建筑組群到城市規(guī)劃,都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成為人類建筑寶庫中的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
中國建筑文化是各民族長期共同熔鑄的多元一體的文化結(jié)晶。當意境融合于建筑我們的建筑便有了生命有了內(nèi)涵,就拿園林來說。中國園林的特點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風景的美,而是有意境。那么什么是中國園林的意境呢?中國園林的意境就是突破有限的對象,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物,樓、臺、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于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們可以引導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從而豐富游覽者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明代有位造園學家,名叫計成,他有一部書叫《園冶》,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縵?!边@段話說得非常好。中國園林中的建筑物,柱子高,窗戶大就是為了“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也就是使游覽者把外界無限的時間、空間的景色都“收”、“納”進來。在這里,窗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國園林建筑的窗子是為了使人接觸外面的自然界。計成說“窗戶虛鄰”,這“虛”,就是外界廣大的空間。中國每一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園林中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相同的。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這樣的建筑物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色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代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空間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筑,如臺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通向無限。突破有限,通向無限,就能夠在游覽者胸中引發(fā)一種對于整個人生、對于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lǐng)悟。
由此說來園林是一門的造“境”的藝術(shù),中國古典園林通過山石亭榭花木水體等元素的營建了有形的物境,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園意境。通過對有形的園林景物的創(chuàng)造,托物言志,是我國古典園林的一大特征。這里意(聯(lián)想、心思、感情等體驗與感知)和境(構(gòu)筑物、景物、風景等客觀物體)是構(gòu)成意境的兩個主要因素,我們可以根據(jù)其相互生成的關(guān)系來簡述我國古典園林中意境的表達方式。
1、從物境到意境——通過形式美感的營造直接以物境塑造意境。山自無言水自無語,然而山水無情人有情,中國文化歷來精于托物言志,如用蓬萊、贏州、方丈三山表達對神仙的向往,北海、頤和園、西湖都在湖中置島模擬仙山;用松梅竹來表達文人的品行高潔。而古典園林中對孤賞置石的品鑒和運用,堪稱用物境的形式美營造意境美的典范。園林的名題如匾額、楹聯(lián)等也是從物境到意境的重要表達手法。
2、從意境到意境——預先設(shè)定園林的意境,通過對物境形式美的營造達成意境的展現(xiàn)。文人雅士們?yōu)楸磉_自己大隱于市、卻依然意在朝廷的志愿,常常筑園結(jié)廬,廣結(jié)同類以造聲勢。如滄浪亭、拙政園都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營建過程。古典園林還擅長巧妙地運用縮影來完成從意境到意境的表達方式。
3、縮影:園林通過模擬實物景觀或神話傳說等理想境界表達個人志趣和對美好生活的遐思、移情、憧憬??s影是從意境到意境的特例。同樣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過程。特別的是縮影的“意”來源于真實存在的景觀、自然風光,或者是有據(jù)可查、有源可究的歷史文化遺存??s影也要求造園之先預設(shè)定好主題,王昌齡的《詩格》有:“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的句子,造園與詩畫同理,要造好山水,只有當山水 “神之于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了然境象”的物境意象成竹在胸后,才能設(shè)計建造得出可以產(chǎn)生悠遠意境的優(yōu)秀山水園林。因此,縮影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拷貝,而是從蘊涵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的美好意象中提煉、加工的具象形式表現(xiàn),是“形未成而意先生”的形式美和意象美的整合,超出形式美的物境之上,是對意象美的傳達和再現(xiàn)。
中國建筑的意境,在于可以使游覽者在自然界前面打開眼界,敞開心胸,可以使游覽者“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以使游覽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fā)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
參考文獻:
[1]蕭默.建筑的意境[M].中華書局出版社,2014.1.
[2]常延聚,戴秋思,程艷.中國古代建筑與文學的相關(guān)性研究綜述[J].新建筑,2013(06).
[3]柳冠中.設(shè)計文化論[D].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7.
[4]布魯諾·塞維著,張似贊譯.[意]建筑空間論.中國建工出版社,1988.5.
[5]王汶成.全球化語境下的“意境”研究評述[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
[6]王環(huán)宇.“建筑意”的闡釋與表達——兼談孔子研究院環(huán)境設(shè)計美學觀[J].華中建筑,2001(02).
[7]葉朗.說意境[J].文藝研究,1998(01).
作者簡介:張一帝(1988-),女,漢,山東人,助教,研究生,貴州師范學院,研究方向:藝術(shù)設(shè)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