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全岳
中國鞋史系列篇之——鞋山的愛情故事
文北京/全岳
【廣州市的花鞋山和鄱陽湖的大鞋山,流傳著兩樁凄美的愛情故事,都與鞋子有關(guān),花鞋山說的是惠州書生與歌妓秋娟的鞋故事,大鞋山說的是漁夫胡春與瑤池仙姑的鞋故事。兩段情最終演化成兩座山名,流傳千古?!?/p>
花鞋山的故事,說的是清朝咸豐年間,有一個叫曾其的廣東惠州書生,因進(jìn)京趕考路經(jīng)廣州,順便拜訪了一位在白鵝潭妓船上謀生的本家叔父。曾其與叔父在船上小酌之間,只見白鵝潭一帶有數(shù)千妓船熱鬧非凡。叔父說,“眾多奢華的妓船排列成行,如履平地。船上鶯歌燕舞,風(fēng)情萬種,一派繁華景象,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如果不來白鵝潭,簡直就如同沒有來過廣州一樣?!贝藭r正逢明月初升,晚潮乍起,笙歌悠揚(yáng)。白鵝潭的繁華景象,不由得令曾其好奇不已,浮想聯(lián)翩。便問叔父道:“白鵝潭為何叫白鵝潭?如今又為何是妓船云集之地?”
叔父知道侄子從小就好奇心極強(qiáng),凡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此時又逢侄子進(jìn)京趕考之際,不由興之所至,娓娓道來:
環(huán)繞廣州的水系叫珠江,珠江有一段水域叫鵝潭,鵝潭的神話故事傳古今。說的是明朝年間,南海的百姓們不堪忍受剝削壓迫的苦難日子,于是揭竿而起,勢如破竹,浩浩蕩蕩攻入廣州。在珠江上的百艘起義軍戰(zhàn)船,一舉打敗了氣勢洶洶的官兵。在這次戰(zhàn)事中,人們隱隱約約地看到,有兩只美麗的大白鵝隨軍游弋,為起義軍引航導(dǎo)路。不久,廣西的官兵大舉增援珠江,起義軍浴血奮戰(zhàn),但終因寡不敵眾,節(jié)節(jié)敗退。正在前無去路,后有追兵的緊急關(guān)頭,兩只美麗的大白鵝飛快從江心游到江邊,引頸拍翼背著兩個起義軍首領(lǐng)后向遠(yuǎn)方飛去,消失在茫茫迷霧之中。人們稱這是神鵝助了起義軍一臂之力,于是就將這片起義軍浴血奮戰(zhàn)的水域稱作“白鵝潭”。三百年后的今天,有數(shù)千妓船聚集在此,熱鬧非凡,成為商賈游人必到之地。特別是那些達(dá)官貴人和花花公子之流,常常流連于此,于是就成了廣州最繁華的地方。
叔侄倆一邊小酌,一邊閑聊風(fēng)土人情,忽聞不遠(yuǎn)處有一女子的低泣之聲,曾其甚覺好奇。叔父告訴他說,這位女子名叫秋娟,也是惠州人氏,其父早早去世,其母前年又撒手西歸,一貧如洗的秋娟無奈之下,只有賣身葬母,不幸落入煙花柳巷。每每想起自己悲慘的身世,所以才常有低泣之聲。
曾其一聽原是同鄉(xiāng),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就讓叔父叫來見上一面。叔父聽了侄子的話,開始猶豫了片刻后,便放下酒杯,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叔父便領(lǐng)來了秋娟姑娘。秋娟姑娘掀簾而進(jìn),便向曾其道了個萬福之禮。落座之后,曾其只見她打扮入時,雖強(qiáng)顏微笑,卻難掩隱隱悲苦之態(tài),更掩飾不住楚楚動人之貌。
曾其與秋娟,簡直是一見鐘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曾其在粵幾日,與秋娟親密之情,溢于言表。當(dāng)離粵進(jìn)京那天,又與秋娟指天盟誓,共訂白頭之約,對秋娟許諾從北京回來后與其完婚,并以銀兩相助。
后來,曾其京試落第,決定留京繼續(xù)攻讀,準(zhǔn)備再考。于是托人帶信給秋娟,說明未歸原因。不料此信落入鴇婆之手,怨恨秋娟懷有私情,懷疑有逃脫之嫌,氣憤地將來信撕毀。不幾日后,剛好有個老財(cái)主愿出高價買一美妓作姨太。鴇婆一聽大喜,就逼迫秋娟嫁人,免生后患。秋娟如雷轟頂,暗自飲泣,恨自己竟如此命苦!她不甘嫁給老財(cái)主受辱,更對不起曾其的一片深情,只求一死了卻情緣。
一天明月初升,秋娟約曾其叔父來到一個僻靜的船頭,苦訴鴇婆逼她嫁人的心境。孤苦伶仃的叔父,聽罷義憤填膺,可又無力相助。秋娟趁叔父低頭嘆氣之時,站在船頭,仰望蒼天道“曾郎,來世再見吧!”說完縱身跳入江中。叔夫一見不好,急忙伸手去拽,但只抓得她一只繡花鞋。月冷風(fēng)凄,白鵝潭波濤洶涌,秋娟頓時被滔滔江水吞噬得無影無蹤。叔夫捶胸頓足,對蒼天長嘆,悔不該當(dāng)初把侄子介紹給秋娟,最不該倆人一見鐘情,竟釀成今日人命關(guān)天的大禍!悲憤之際,收好秋娟的繡花鞋,好日后對侄子一個交代。
再說曾其考中進(jìn)士后,即刻回廣州為秋娟贖身完婚。當(dāng)叔父說出秋娟殉情之事,并將一只繡花鞋交給了曾其。曾其手捧繡花鞋,睹物思人,肝腸寸斷,低聲哭道:
“秋娟啊秋娟,我對不住你了,功名誤我,我誤卿卿!我雖高中,但你卻不在了,功名利祿對我有什么用呢?我要設(shè)法找塊好地方,安葬你的繡花鞋,令你魂有所歸?!?/p>
他來到江邊不遠(yuǎn)處的大元崗,把繡花鞋安葬在大元崗的山丘之上,并立碑祭拜。正是:“紅顏薄命遭殘害,多情書生葬花鞋?!?/p>
后人為了紀(jì)念他們的忠貞愛情,就將大元崗改稱花鞋山。更有一曲歌謠唱道:“碧空明月照鵝潭,谷埠笙歌徹夜生。珠江飲恨秋娟淚,花鞋山上有傳聞?!?/p>
話說曾其辦完秋娟后事,離粵返京。為調(diào)解郁悶之心,繞道江西,登上廬山,遠(yuǎn)看飛瀑錦繡,近觀仙人洞天,再到望鄱口俯視鄱陽湖,遠(yuǎn)望碧波蕩漾的湖泊之上,忽見一個小島,一端尖尖,一端圓圓,似鞋非鞋,時隱時現(xiàn)地浮于水面,不由得若有所思,心有所動。正巧有一老者在旁,便恭敬地詢問道:“老伯伯,請問那湖中的小島有何來歷?”
老者打量一下眼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便笑道:“問得好!別看這個島小,名氣可大著哩。這島不大,卻偏偏不叫島而叫山,就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孤山。你看它像不像一只鞋,那可是仙女的繡花鞋呀,所以又叫大鞋山……”曾其聽得如癡如醉。
原來,鞋山之所以古今有名,是因?yàn)樗粌H山形似鞋,更因?yàn)樗乾幊叵晒盟┲莼?。相傳年輕厚道的漁夫胡春,有一天在湖中打魚,網(wǎng)上了珍珠一顆,便高高興興收網(wǎng)回家。路上巧遇一個美麗的綠衣少女啼哭不止,一問方知是因丟了一顆珍貴的夜明珠而傷心。胡春見狀,就將網(wǎng)來的那顆珍珠還給了她。又過了幾天,正在打魚的胡春突遇狂風(fēng)暴雨,在萬分危急之中幸而綠衣少女及時趕到,救了胡春性命。從此,二人互相愛慕并結(jié)為夫妻。誰知漁霸見胡春娶了個宛若天仙般的妻子,就垂涎三尺欲占為己有,于是伙同一幫打手到湖中將胡春的漁船打翻,企圖置胡春于死地。胡妻聞訊后急忙趕來相救。
再說玉皇大帝得知瑤池仙姑私自下凡與胡春結(jié)為夫妻,勃然大怒,便派了天兵天將捉拿仙姑回天,巧遇仙姑為解救胡春與漁霸酣戰(zhàn)正急。在上有天兵下有漁霸的緊急關(guān)頭,仙姑急中生智速將所穿繡花鞋踢下一只,化作一座小山把漁霸一伙壓入湖底,救了胡春一命,自己隨天兵天將回了天宮,從此兩人天各一方。后人為了紀(jì)念仙姑和贊美她同胡春的愛情故事,就在孤山大興土木,修建天宮和梳妝臺等亭臺樓閣,植樹造林美化風(fēng)景,并命名孤山為大鞋山,遂成旅游勝地。
曾其聽罷老者說的大鞋山的神話故事,便即刻下廬山,涉湖水,登鞋山。他乘舟遠(yuǎn)遠(yuǎn)側(cè)望大孤山,其山形呈三角形狀,如鞋尖一般的末端從湖面緩緩向上,傾斜至頂峰后便突然急轉(zhuǎn)垂直向下,與湖面形成矮幫鞋的側(cè)向輪廓,山與湖面相連段猶如平狀的鞋底。從頂峰垂直向下的輪廓,宛若鞋子的后幫部分。但見越來越近的滿目碧綠的山色,半腰處還有或橙色或紅色的色調(diào)點(diǎn)綴其中,如同繡上去的花朵一般。臨近“鞋尖”即將靠岸之際,再向鞋山望去,竟沒有了鞋的影子,只有頂峰與峭壁形成的孤零零的孤山。此時的曾其恍然若悟:此景此情,正如蘇東坡所說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曾其棄船登山,從“鞋尖”處沿著“鞋幫”的輪廓徑直向上,一路但見古樹參天,遍山綠蔭,或成片橙葉或紅葉樹林,或天宮,或梳妝臺,或亭臺樓閣,盡收眼底。忽見石壁之上鐫刻著遒勁有力的“大孤山”仨字,不由得憶起陸游的《入蜀記》中描寫大孤山的文字,欣然吟道“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以擬小孤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大孤山,其形如鞋,其景如畫,其文絕妙,令曾其依依不舍、流戀忘返。
在“花鞋山”的故事150年之后,如今的花鞋山一帶,竟紛紛建立了鞋廠,到處都是鞋的山,鞋的海。如今廣州和惠州一帶,已成為名聞遐邇的制鞋基地,大批鞋產(chǎn)品遠(yuǎn)銷到海內(nèi)海外。說廣州惠州處處是“鞋山”,一點(diǎn)也不夸張。為了擴(kuò)大規(guī)模和增加效益,廣州的鞋業(yè)還北上向江西擴(kuò)張,在江西的鄱陽湖沿岸,許多的“鞋山”紛紛崛起,大有一展鞋業(yè)宏圖之勢,往昔“鞋山”的愛情故事更為當(dāng)?shù)匦瑯I(yè)平添了幾分神秘。
(下期刊載《郁達(dá)夫的買鞋風(fēng)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