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進行的一次退休職工體檢中,做B超檢查時發(fā)現(xiàn)我有“腎下垂”;而我的一位同事發(fā)現(xiàn)有“游走腎”。請問這兩者是一回事嗎?
四川 魯 茫
魯茫讀者:
首先肯定:腎下垂與游走腎不是一回事。
腎臟是人體排泄水分和代謝廢物的重要臟器之一,對于平衡身體內(nèi)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體液各種成分的濃度、保持組織液中的電解質(zhì)與水分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腎臟是一對突質(zhì)性器官,左右各一,形如蠶豆,長約12厘米、寬約6厘米、厚約3厘米,重120~150克。
正常的腎臟位于腹腔后上部,腹后壁的前方,脊柱和大血管兩側(cè)。解剖學上屬于腹膜后臟器,其位置恰好在第一或第二腰椎水平面上。腎臟由腎蒂、腎周韌帶以及腎周筋膜內(nèi)脂肪固定。
由于腎周筋膜的下方并不閉合,所以腎臟有一定的活動度,能夠上下移位。當人站立或深吸氣時,腎臟向下方移動;平臥或深呼氣時,腎臟則向上移動。腎臟上下移動的幅度一般在1~4厘米,若移動超過這個范圍,就會發(fā)生“腎下垂”了。
同時,腎臟的表面被堅韌的腎周筋膜包裹著。腎周筋膜下面又有一層呈半流狀的脂肪組織,它有一定的浮力,對腎臟起著承重、保護和固定的作用。當腎蒂較長時,腎臟便會離開它原來所在的位置、甚至跨過腹部中線,這種情況則稱為“游走腎”。
由此看來,腎下垂與游走腎之間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均離開腎臟所處的位置,移動的幅度比正常情況下更大。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即游走腎活動的幅度比腎下垂更大些。
一般說來,腎下垂與游走腎對生育無影響。其中80%的腎下垂患者無癥狀,只有20%的腎下垂患者可出現(xiàn)腰部鈍痛或牽拉痛,勞動或行走時加重,平臥后消失,故可不做任何處理。若腰痛劇烈,則要去看醫(yī)生,佩戴腎托以固定腎臟。當腎積水明顯且合并感染時,需進行腎懸吊固定手術(sh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