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云
【摘 ?要】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欣賞、感悟、品味語言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局部分析與品讀,加深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引領學生走完一個完整的“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過程。同時,教師還要強化應用意識,指導學生摘錄、積累語言,做到日積月累,豐富詞匯倉庫,為寫作實踐備好充足材料。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3-0048-01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想搞好語文教學,豐富學生語言素養(yǎng),教師務必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既要立足課內,傳授有效的讀寫方法;又要放眼課外,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鞏固與提升語文能力。
一、課內傳授閱讀方法,增強教學實效
(一)注重整體感知能力與文本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根據《課程標準》理念,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為此,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通讀文章,借助工具書和參考書,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理解詞義;然后,再根據文章的體裁特點,捕捉文本主要信息,用簡潔性的語言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并在初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并思考,以備在課堂上在組內交流或面向全班展示匯報。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欣賞、感悟、品味語言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局部分析與品讀,加深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引領學生走完一個完整的“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過程。尤其是對于散文的閱讀,更要注重局部分析,比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就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對山、水的描述中,感悟出他對這個地方的留戀與熱愛。再如,對《變色龍》主題的理解,就有“狡詐”和“機靈”兩說,因為學生看到的現(xiàn)實社會中太多的原型,以及與時代相結合的靈活多變才能適應社會,教師此時就要加以引導,正確領會文本的內涵。
(二)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多元化的“對話”,促進理性思考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珍視每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化的體驗,鼓勵他們進行獨立分析和深層探究,培養(yǎng)他們善于研究的品質和樂于探究的精神,不斷增強課外閱讀的動力和熱情。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切實發(fā)揮引導者與促進者的作用,要充分重視挖掘文本中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訓練點”及能力的“生長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多元化的“對話”,促進理性思考,獲得審美體驗,實現(xiàn)語言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同步提高。
(三)踐行“學講計劃”思想,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
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就是引導學生更多地、更全面地領悟文本的內涵及表達形式。閱讀過程中,教師不要越俎代皰,對學生進行生硬灌輸,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相反,要積極踐行“學講計劃”思想,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探求答案,發(fā)展閱讀能力。要鼓勵學生放下思想包袱,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從文本中領悟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或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語段來體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好處在哪里,或者是文章為什么要這樣命題,為什么要這樣開頭、結尾,從而領悟作者的寫作目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領略謀篇布局的技巧。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實踐運用是語文教學的歸宿,寫作能力應該與閱讀能力同步發(fā)展。為此,教師要強化應用意識,指導學生摘錄、積累語言,做到日積月累,豐富詞匯倉庫,為寫作實踐備好充足的材料。
二、課外鞏固閱讀方法,豐富語言及素材積累
(一)增強閱讀的主動性和目的性,克服閱讀的消極性和盲目性
關于課外閱讀,《課程標準》提出了更加全面、詳盡、細化的要求。要實現(xiàn)這個要求,教師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培養(yǎng)高雅的閱讀情趣,又要做到因人施教,指導學生根據各自的家庭背景、生活經驗、知識結構、興趣愛好和價值追求等因素,來制定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以增強閱讀的主動性和目的性,克服閱讀的消極性和盲目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就是要求學生拓展閱讀領域,擴大閱讀視野,閱讀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借此豐富知識,厚實底蘊,陶冶情操。實現(xiàn)這個要求的基礎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释喿x,對閱讀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且把它當作一種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這就會為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內驅力。同時,還要“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真正把讀書當做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手段,自覺地去博覽群書,以進入厚積薄發(fā)的境界,促使讀寫聽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二)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促進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充實
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只有與經典為友,沉浸于經典之中,人格方能得以完善,文化底蘊方能得以豐富,精神世界方能得以充實,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能力越來越強,求知欲也越來越旺盛,正是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最佳時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當好學生的閱讀“顧問”,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廣泛大量閱讀名種書籍,把學生引向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要善于幫助學生營造自主閱讀的氛圍,指導他們堅持寫好讀書札記,進
行自我反思與生生之間的交流、分享,促進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充實。教學設計的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意志和引導學生回歸經典閱讀、探究性閱讀上。因為興趣是閱讀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同時需要意志推動閱讀活動持久深入地進行,只有兩者相互促進,形成合力,才能使閱讀真正成為豐富語言,提升精神的智力活動。
三、結語
教師要在課內將有效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鞏固習得的閱讀方法,走好“課內得法,課外成長”的語文能力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