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靜++夏崢
餐飲企業(yè)引入機器人,博的是眼球,省的是最關鍵的人力成本。
不少人都希望身邊有“大白”那樣的暖男機器人,這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談到機器人,公眾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類似變形金剛那樣的人形機器,但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機器人都不是人形的。凡是工作流程可以被概括為“感知—決策—執(zhí)行”三個步驟的機器設備,都可以被歸為機器人的范疇。
機器人餐廳,即以機器人為主題的餐廳。世界第一家機器人餐廳最早于2010年在濟南出現(xiàn),由山東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斥資5000萬元建成。香港首家以機器人為主題的餐廳于2012年7月開業(yè),在餐廳內(nèi)行走的機器人服務員不僅可以與顧客打招呼,而且可以為顧客點菜。
機器人餐廳花開遍地
2015年6月,湖南首家機器人餐廳在長沙正式開門營業(yè)。門口的迎賓機器人能發(fā)出歡迎光臨的聲音,并具有為客人排號的功能;顧客進門后在人工收銀臺領取餐卡并進行充值,按照機器人打印出的排號單找到自己對應的餐臺坐下;通過點菜機器人進行點餐并使用充值卡結算;傳菜機器人上菜;用餐結束后充值卡可保留也可退現(xiàn)。一整套完整的服務流程為以人力為主的傳統(tǒng)餐飲帶來了嶄新的模式,也為餐飲用人問題找到了新的解決方案。
“這些送餐機器人高1.5米,可運送15公斤重的物體。而一臺送餐機器人價格4.8萬元,相當于一個服務員一年的薪資,工作一年即可回本?!痹摬蛷d執(zhí)行總經(jīng)理周敏算了一筆賬,機器人的使用壽命為3到5年,每天工作8小時,只要電費3~4元,不用休息,也不用供餐,比請一個服務員劃算。
在北京市豐臺區(qū)的順來福酒店里,說著標準普通話的機器人服務員忙前忙后地為顧客提供跑堂服務,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嘗鮮”就餐。機器人服務員頸部系著一條方巾,有著圓圓的腦袋,會講幾句簡單的普通話。服務員雙臂端著托盤,沿著固定線路送餐。餐廳地面被一條條光學磁條感應的機器人軌道環(huán)繞,服務員正是通過這條軌道為顧客提供跑堂服務。
“自從機器人服務員上崗以來,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時導致客流量猛增,除了家長帶孩子來體驗樂趣的,前來咨詢機器人的商家更是絡繹不絕。”酒店董事長姜愛軍先生如是說。
2015年“五一”過后,福州一家餐廳花50萬元購置6臺機器人,它們不僅會用各種方言打招呼,還會為客人端菜送水。機器人身高1.55米,體重30千克,是用環(huán)保塑料制成,內(nèi)有視覺導航裝置,可規(guī)劃送菜最短路徑,且能自動避障。此外,其身上有4G的存儲卡,能記憶大量語言,除了英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話、福州話等方言也不成問題。到這里用餐的顧客,猶如進入了一個機器人世界。
這批機器人是福州最大的第三代機器人餐廳,相比第一、二代機器人,第三代更靈活、便捷,有更多的互動功能。“使用機器人,能解放部分人手,提高上菜效率?!辈贿^該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這些機器人的功能還相對單一,需要進一步開發(fā)。
機器人服務員亮相餐飲行業(yè)年會
“您好!您點的餐送過來了,請您自己端一下?!卑殡S著萌萌的話音,一位“身高”約1.2米的“服務員”把菜端來了?!叭绻麤]什么事情,請摸摸我的頭,讓我繼續(xù)工作吧?!笨腿硕俗咄斜P后,只要輕輕拍下機器人的腦袋,它就會繼續(xù)工作。
日前,在杭州市餐飲旅店行業(yè)協(xié)會年會上,送餐機器人著實火了一把,不少餐飲企業(yè)負責人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將送餐機器人帶到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年會的是江蘇昆山的一家科技公司,據(jù)該公司杭州辦事處的負責人孫經(jīng)理介紹:這些機器人一年365天不會生病,也不會請假,它們主要靠內(nèi)置的蓄電池工作,每個蓄電池可使用五六年。機器人每天可工作10小時左右,晚上休息時,只要給它們充4~5個小時電,就又能“滿血復活”了。
此前,杭州濱江一家火鍋餐廳,已經(jīng)引入了送餐機器人這項服務,效果還蠻贊。不少客人吃完飯后,紛紛在大眾點評網(wǎng)上留言:“菜倒成了其次,機器人送餐還是挺好玩的?!?/p>
看過機器人現(xiàn)場展示后,不少餐飲企業(yè)負責人透露:送餐機器人對于場地的要求較高,因為只能在地面上滑行,有臺階的話就不太方便。而且還需在餐廳內(nèi)設置一條黑色光學磁條感應軌道,餐廳最初設計時,就需要提前考慮到機器人行走軌跡問題。
機器人端菜已暗流涌動。據(jù)媒體報道,2015年下半年始,餐飲服務機器人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北方地區(qū),比如哈爾濱等地的火鍋店,送餐機器人最多。
在上海外灘,一家拉面店引進了兩臺拉面機器人。這兩臺機器人分工明確,從下面、煮面到往碗里加湯、盛面、加料動作流暢,平均90秒做好一碗面。該店店長介紹:“機器人做拉面,煮面時間準確,加配料的量準確,能使面湯味道和溫度都能和標準保持得完全一致?!绷硗?,上海味千拉面的來福士店,炒飯機器人已經(jīng)悄然上崗。
事實上,餐飲企業(yè)引入機器人,博的是眼球,省的是最關鍵的人力成本。此次年會上,餐飲負責人現(xiàn)場算了筆賬:引入一個機器人差不多6萬元,兩臺機器人可以承擔1.5個人的工作量,效率大為提高。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預估:接下來,餐飲企業(yè)的中央廚房將成為各式機器人的主要陣地。
機器人服務員的附加值
其實,機器人省的都是小錢,通過機器人服務員賺來的才是大錢。
現(xiàn)在的餐飲機器人功能相對簡單,但是能給餐廳帶來兩到三倍的客流。
目前來看,比基尼美女、肌肉男這些營銷策略都不如機器人的附加值大。開個餐廳,引進機器人當服務員,會有讓人驚喜的“超現(xiàn)實感”,除能省錢外,還有三個附加值:
第一,使用餐飲機器人,可以引起媒體關注,讓餐廳一夜成名、火爆全城,“媒體報道”“話題營銷”都將隨之而來。媒體報道之后,可吸引全城人的眼球。
第二,使用餐飲機器人,讓客流量實現(xiàn)兩倍或三倍增長。機器人吸引了孩子,也就吸引了一個家庭。除了孩子,年輕人群體消費觀念超前,喜歡美食和新奇的玩意,呼朋引伴地來到餐廳用餐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
第三,餐廳的科幻感十足,機器人炒菜、送餐、跳舞,樣樣在行,還會跟客戶賣萌,這些親切互動,讓餐廳火爆微信朋友圈。如果菜品也很出色,形成口碑,留住客源根本就不成問題。
當然,機器人也有其局限性,餐飲機器人功能相對簡單,技術也并未完全成熟。要想形成一套專業(yè)流程與模式,還需要多方面研發(fā)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