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思雯
再一次見到“吉吉”的時候比前兩年消瘦了很多,心想她不會是跟自己過不去,搞哪門子減肥了吧?不過花色襯衫配高腰牛仔短褲,再加上過膝黑色短襪,瘦瘦的模樣讓顯得本來就很修長的身材更顯得高挑了,好像連手指都莫名其妙長長了幾分。順直的黑發(fā)束起一半,柔美中又不失幾分英氣,我不禁調侃道:“越來越女文青了哈。”她就是陳吉楠,一個在自己道路上堅定前行的、生活在江南的北方姑娘。
上次去是專門為她的作品當模特的,當然,也不放過尋訪杭州這滿眼碧色的秀麗。她讓我在來的路上摘一株自己喜歡的枝葉,并帶一件有花紋的衣服過來。拍攝開始,我靜默危坐地背對著相機,她先布光、取景、對焦、再在玻璃板上倒上橘紅色的成熟火棉膠,浸到硝酸銀溶液里使之能表面附著藥液能夠感光。7月的杭州酷暑難耐,潮濕悶熱,對于任何一個“大型”動作來講都是一種意志上的挑戰(zhàn),更別說這樣在陽光下進行拍攝了。我背對著相機坐了5分鐘等待再次對焦,開始拍攝的時候又必須屏住呼吸,1、2、3快門關閉,她立即拿去顯影。就這樣反復地一張張進行著,我也不敢吭聲,默默地配合著。知道她的個性,干起活來總是這么拼的,咬著牙跟自己“過不去”。很難想象一個馬馬虎虎經常弄丟鑰匙的人,對待自己的創(chuàng)作竟然這么嚴謹認真。直到拍出她認為滿意的一張作品來,我才松了一口氣,聽她細細講述創(chuàng)作的初衷:這組作品她選擇濕法火棉膠攝影工藝來呈現(xiàn),出來的正片也被稱為安布羅片,拍攝一張前后需要15分鐘左右,這是她近幾年的研究方向之一。身為“85后”的她,青春不再唾手可得,她總是懷著復雜的難以“直面”的扭捏,就像感嘆歲月無痕的繁鬧,有時會刻意地回避和忽視,但她心里很清楚,時間不會因為回避而休止。這種復雜糾纏的情緒,使她選擇削弱面孔的干擾而拍攝模特的正背面,不禁讓觀者猜想,每個女孩的身份、樣貌或是年齡。另外,她采用一種比興的手法把“禾聲”和“和聲”默然懸置起來,常綠植物的直立、蔓延、纏繞、蔥翠如同每一個女孩的內心,想要頑強地與時間爭寵。細膩得幾乎無顆粒的影像,由淡淡的色調透露著某種憂傷。她將本無關聯(lián)的兩個生物巧妙地聯(lián)結在一起,利用和聲的力量穿透嘈雜的空氣,在讓我們屏息聆聽她所訴說的沉靜與含蓄。這組作品最難的就是跳脫工藝帶來的束縛,可是她做到了,或許我們認為古典工藝在某種程度是與攝影史的“對話”,是一個高深復雜的攝影“特殊材料”,但對她來說,這就是一個選擇,僅僅是一另種形式的膠片,與其他攝影媒介材料相比,并無太大區(qū)別,只是為她的主題服務的工具罷了。
每次跟她聊天,我定是極其痛并快樂著的,因為她是習慣熬通宵的人,總讓我困得毫無知覺。還好她總是能完全把你拖進她所描述的故事,好像你就是親眼看到了一樣可以真實地觸碰,我相信這也是一種能力,或許每個藝術家都是講故事的高手。有一次我早上起來,看她還在電腦前坐著,聚精會神地查著資料。她的工作狀態(tài)也是這樣,可能很長時間僅僅是思考,并不去動手拍攝某個主題,一旦開始拍攝,必是晝夜不休地一氣呵成。
之后創(chuàng)作的《相》我很喜歡,她沒有使用藍曬工藝法原有聒噪的鈷藍色,而是主觀地進行了調整,以近乎加了墨的沉穩(wěn)色調來表現(xiàn),或許也是讓我們去除工藝所帶來的干擾,而專注于觀看到的影像吧。她拍攝的是某房地產開發(fā)商建造的樣板區(qū)——桃花源,這是一個理想中的臆想,也是開發(fā)商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一個幻想,而陳吉楠卻想用小的碎片將其拆解。她在涂抹感光乳劑的時候并沒有一并全刷,而像是在作畫一樣細細填寫點、線、面,在縫隙間將畫面置于小孩玩鬧的趣味當中。我說:“你玩得挺好呀?!钡?,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并非偶然,而是她長期的功夫得來的。很多人都覺得藍曬工藝是非常簡單的,涂涂藥液,在陽光下曬一會兒就好了。但在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她卻做了很久的研究,嘗試了50多種不同的紙張,反復刷紙是一個極其枯燥無聊的過程,她就開始變換著各種“玩法“,將對圖像上的某種感悟用筆刷的外力重現(xiàn)出來,這哪怕是某個形狀、某個符號或是某種情緒……
在我看來,陳吉楠體內似乎有一條完美的黃金分割線,執(zhí)拗粗心與敏感細膩互相纏繞,她會因為講到動情處而突然落淚,也會因清醒的自嘲而咯咯大笑。家中的貓受傷骨折后拍的CT片也能作為作品創(chuàng)作一下?!拔?guī)軅钦圬埲櫸镝t(yī)院看病。在那里,我看見了數(shù)量巨大的各類小動物的CT片,通過片子可以看到不同體型寵物的骨架結構,看到它們的內臟,拍片過程中會受到人物的手、戒指、手表、鑰匙或寵物身上的金屬鏈子等物的干擾,人與動物以一種別扭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畫面中。雖然 CT片會給視覺帶來緊張的直接感受,但它本身所帶來的視覺刺激并不是我所關注的。我更看中CT片本身作為媒材,具有的冷靜、直觀、透徹的科學意味,我將現(xiàn)成的CT片進行不同的組合拼接,我并不想僅僅進行一個簡單的圖像形式的轉化,而是將它作為客觀的精神物證代入到我的作品當中去,使得其成為有效的方法。也使得我重新審視人與動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边@便是她的《新類型Ⅰ》的自述。她擅長將感性的情緒轉化為理性的表達,從不奮筆疾書、劍拔弩張,而是以一種低聲細語的方式向你講述每一個故事。這些寧靜卻富有張力的畫面,會像在某個夏天夜晚的風一樣突然襲來,讓你措不及防,無意間與你形影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