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武英
作為全球人口第二的大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一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信仰,恒河兩岸的人民也因此而驕傲,在這里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感受著神秘的氣息。
印度梵文之意為“月亮”,恰如其意,如詩畫的神秘國度深深的吸引無數攝影人的造訪,此次印度之行,我們前往印度神圣之地瓦拉納西,探訪神秘歷史古城,位于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恒河中游。被認為是印度最古老和最神圣的城市,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神秘的宗教文化,是印度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佛教圣地。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在這條河邊,古老才是永恒。遠古文明延伸至今,來到恒河,你才能真正感受印度,而恒河也成為我印度之行不能抹去最為深刻的記憶。
印度人視恒河為圣河,將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真摯而又虔誠地敬仰恒河,據說是起源于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恒河水流湍急、洶涌澎湃,經常泛濫成災,毀滅良田,殘害生靈,有個國王為了洗刷先輩的罪孽,請求天上的女神幫助馴服恒河,為人類造福。濕婆神來到喜馬拉雅山下,散開頭發(fā),讓洶涌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過,灌溉兩岸的田野,兩岸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yè)。從此每天清晨,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鄉(xiāng)人,來到恒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走進恒河,痛痛快快洗個澡,以求用圣水沖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濁或罪孽,達到人生超脫凡塵、死后到天國永生的愿望。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把用恒河水“沖洗身上的過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榮幸。印度教便將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濕婆神和洗圣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
當夜幕降臨,音樂靜息。祭臺四周的油燈燃起,祭司們雙手合十,虔誠而緩慢地走向河邊,并排而立。他們都很年輕英俊,身材勻稱而健美,古銅色的皮膚,濃黑的頭發(fā),濃眉下一雙深邃的黑眼睛,鼻梁筆挺,他們在祭臺上的吟唱如癡如醉。當地有種說法,只有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家族的人才能從事這項職業(yè)。在那一刻,我仿佛融入了那一片朝圣的真誠與感動里,讓我感受到宗教信仰帶給人們的魔力。
如此強烈而震撼心靈的感覺,對生對死有了詮釋,讓生活在浮躁社會的我們獲的心里的寂靜。整個儀式大約1個小時左右,由14位婆羅門祭祀來使 用撣須、火燭、海螺號等器具,進行吟唱,舞蹈等表演的祭祀儀式。搖曳著奔騰的烈焰,整齊而莊嚴地舞著。耳畔的梵音若即若離、忽遠忽近,祭拜的儀式無比的虔誠和執(zhí)著。隨后,人們會向圣河中倒入牛奶,放下各種花燈祭拜結束后,人們漸漸散去......
此行留影記載恒河夜祭,用照片帶我們探訪不一樣的神秘宗教國度,其實對于我們這些局外看客,更覺得這像一場信仰的修行,善男信女用這樣一種特殊而又神秘的方式,釋放對神靈的敬仰,對于瓦拉納西的當地人來說,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對宗教信仰的至高崇上,那樣的場景可能每個在場的人心里都趨于一致的虔誠,祈求洗滌自己的心境和靈魂。
對于印度、對于瓦拉納西、對于恒河夜祭,從出發(fā)前浮于表面的了解,直至到達后的真實感觸,有種天壤之別的感覺,原有的各種猜忌臟亂等瑣碎顧慮,被強大宗教信仰所取代,也許更多的就是感嘆,感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毫無芥蒂,感嘆宗教信仰的完整保留,感嘆城市化進程中沒有磨滅的原生態(tài)宏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