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龍
相比其它材質,玉器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太過深厚,不適合‘爆炒,反而相對平穩(wěn)地逐年上升。加上玉料資源的逐漸枯竭,未來至少還有10到50倍的成長空間。
隨著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到來,原本蓬勃發(fā)展的玉雕廠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方面,整個廠子當時已擁有員工200余人,開銷巨大;另一方面,孔德珮老師預感到這次經(jīng)濟危機來勢兇猛,恐怕并非一朝一夕便可挨過;與此同時,多年的玉器加工經(jīng)驗已將玉雕技術錘煉得爐火純青,如何繼續(xù)提高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才是他需要窮下半生精力去探索的重要之事。
在這些思考的驅使下,恰逢部分員工的合同到期,有些回家,有些轉行,更有一些技術成熟的工人希望自立門戶,孔老師也樂得順水推舟,先后陸續(xù)裁員了整整100人。接下來,他計劃在2012年前進一步縮小工廠的規(guī)模,再裁員100人。直至今年,工廠還有員工30余名,其中幾人已在廠里工作了15年以上,各個都是骨干精英。與此同時,廠子的經(jīng)營模式也改為以來料加工為主。憑借高超的技藝和實惠公道的價格,新老客戶也是絡繹不絕。
“其實別看人少了,但現(xiàn)在反而活的比較舒服。今年8月開始,我們就不接新單了,做不過來。每件加工費也不高,我們有的賺,客人也覺得實惠,大家都高興,回頭客也多?!笨桌蠋熭p描淡寫地描述了工廠當今的狀況,顯得頗為滿意。
工廠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發(fā)展其它領域的業(yè)務,或放緩腳步,進一步在技術、文化和藝術的領域探索,精益求精,這原本也是孔老師決定裁員的初衷之一。這時,深藏在他血脈中的“孔子基因”似乎又開始活躍起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思想。
“盡管無論如何也無法排除商業(yè)噱頭的嫌疑,但我確實覺得自己骨子里就帶有對孔子以及儒家文化的崇拜。除了走哪都帶著孔子像以五谷供奉之外,也一直遵循古訓,以誠相待,誠信經(jīng)營。但這些年來更希望能將儒學思想融入到玉器設計之中,也算是用我自己擅長的方式向祖先致敬吧?!?/p>
孔老師繼續(xù)說道:“可惜,源自齊魯大地的孔子文化在蘇州認同感較低,人們對此知之甚少。廠里的工人固然需要大量的知識普及才能領會設計意圖,而客戶在商品的選擇上似乎不會對此格外關注?!?/p>
不過既然一心想要將儒家思想與玉雕結合,孔德珮老師還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以“孔府玉莊”的品牌為基礎,開始了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結合北方人的豪邁奔放與蘇作玉器的精致細膩,孔老師逐漸開始找到感覺,陸續(xù)推出了一系列玉雕設計作品,深受同行和藏友的喜愛,更多次獲得國家和地方級大獎名次。
寫到此處,筆者不得不提及一段制玉行業(yè)的歷史趣聞。說到山東的制玉名家,其實有一位“大師”在歷史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被奉為“京派玉雕”的始祖受人膜拜。那便是金庸先生小說筆下的一位武林高手,長春真人——丘處機。
丘處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于1178年,籍貫山東。關于他的生平,史料記載和坊間流傳了多個版本,但共同之處都對他的制玉手法大加贊美,堪稱大師。據(jù)說如今在白云觀中供奉的長春真人畫像中,丘處機頭戴的一頂金絲嵌玉道冠便是由他親手所制,極具精巧之能。
據(jù)史料記載,清乾隆54年(1789年)玉器行同業(yè)公會在如今京城的南新華街46號設立辦公地址,又名“玉器行會館”。因道教奉玉皇大帝為祖師,所以,玉器行和道士之間均為兄弟相稱。公園1220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使臣劉仲祿以重禮聘請長春真人,尊他為“神仙”并賜元大宗師爵祿。東歸后,又將唐玄宗開元年間修建的天長觀賜給丘處機,更名長春宮,后又更名為白云觀。
由于玉器行會館向來與道教人士交好,又有傳言認為是丘處機將制玉技術帶入大都(北京),于是就奉長春真人為京城玉雕的祖師,尊他為“丘祖”,以保佑玉器行同業(yè)興旺發(fā)達,財源日盛,并以其“長春真人”法號為名,改玉器行會館名為“長春會館”。
如此看來,無論是儒學還是道教,山東都是人才輩出,又巧合地對玉器情有獨鐘。難怪孔老師也如此執(zhí)著于玉雕藝術,并常有獨到見解了。
慧眼識真 · 誠信待人
孔德珮老師就這樣不斷摸索著,嘗試著,直到2013年,覺得自身積淀已經(jīng)到達一個階段,便在北京弘鈺博古玩城開設了門面,準備經(jīng)受市場和藏友的考驗。
“店面畢竟是開門買賣,來的都是客,見的人也多了起來。本來偶爾有一些客人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到我這來交流心得,后來在市場里有點名氣了,來的人就越來越多。”孔老師話鋒一轉,略帶氣憤地說道:“結果我發(fā)現(xiàn),客人拿來的什么亂七八糟東西都有,有些甚至讓人覺得‘觸目驚心。要說買得貴了也就算了,畢竟這行沒有明碼標價,都是互相商議。但有些東西根本假得離譜,騙的不僅是藏友的金錢,更是嚴重傷害了他們對古玩收藏的熱情,對收藏文化和整個行業(yè)造成的誤解也難以挽回。有的人更是從此執(zhí)迷不悟,走上歧途,眼睛臟了就沒法玩了。”
孔老師自嘲地說自己從事這個行業(yè)20多年,基本上也算是把青春和大半輩子生命都獻給古玩收藏和玉雕行業(yè),獻給八千多年的玉文化了。如今看著亂花迷人的收藏市場,自己除了心痛,更加為藏友們捏了一把汗。那種憤憤不平的心情和仗義直言的行為,恐怕也不比徒手制虎的武二爺差到哪里。
就這樣,孔德珮老師干脆又成立了一家文物鑒定公司。除了匯集全國各個門類的頂級專家為藏友提供鑒定服務之外,這家公司也主要以普及鑒定知識,促進文化交流為己任。他認為,伴隨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經(jīng)過行業(yè)泡沫的破裂,如今才是收藏市場剛剛起步的階段。一個良好的商業(yè)氛圍和健康的環(huán)境是行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前提。如果藏友們專業(yè)知識不足而又問路無門,將會把整個行業(yè)扼殺在搖籃之中。
當問到關于玉器收藏的未來和對藏友的建議時,孔老師表現(xiàn)的非常樂觀:“相比其它材質,玉器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太過深厚,不適合‘爆炒,反而相對平穩(wěn)地逐年上升。加上玉料資源的逐漸枯竭,未來至少還有10到50倍的成長空間。”他繼續(xù)說道:“新手不要追老、追精、追名氣,先弄清玉料,從當代玉雕玩起。沒有斷代和鑒定風險,玩的料和工,比較簡單,也不至于賠得血本無歸。隨著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慢慢再進步到明、清老玉,再往上玩玩唐、宋的東西。到了戰(zhàn)、漢就已經(jīng)對眼里要求非常高了,老三代(夏、商、周)更復雜。最后恐怕才能到新石器文化期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小眾題材?!?/p>
誠然,新玉老玉都是玉,他們應該至少符合中華兒女對玉的基本審美標準。從玉料入手,規(guī)避古董鑒定風險確實是一條易于上手的路線。不過同時孔老師也指出,玉就和人一樣,哪里都有個體案例,不能一概而論。和田不都是羊脂玉,山料也不都是低檔貨,只要符合溫潤、純潔的質地,在價格合理的前提下都值得收藏。至于古玩,沒有一定耐心去學習和研究,又沒有專家“長眼”的話,還是不要貿然出手。
采訪的最后,筆者問道孔老師現(xiàn)在是否已經(jīng)滿足于自己的玉雕創(chuàng)作和經(jīng)營時,他這樣說道:“其實現(xiàn)在都是學習和嘗試的過程,下半輩子都不會停下來,當然也沒有終點。真正的大師需要時間來考量,并不能以一時的得失成敗下結論。相比八千年的玉文化,我們的一生太渺小了,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筆的人寥寥無幾。所以我只需要繼續(xù)努力,等待時間去證明就可以了……”
(作者為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學術研究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