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喜紅 尚 清(通訊作者)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 鄭州 450053
?
引導式教育對28例小兒精神發(fā)育遲滯康復治療的作用
崔喜紅尚清(通訊作者)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鄭州450053
【摘要】目的探討引導式教育對小兒精神發(fā)育遲滯的臨床治療作用。方法對28例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患者進行以引導式教育為主的綜合康復治療,治療6個月后進行智商測試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治療后患兒智商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輕、中度智力低下患兒效果顯著,有效率分別達100%和85.7%。結論引導式教育有助于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智力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精神發(fā)育遲滯;康復
精神發(fā)育遲滯(mental retardation,MR)指出生前后各種病因造成的智能發(fā)育障礙性疾病[1],臨床上表現(xiàn)為智力水平顯著低于同齡兒童水平,在語言、認知、情感和社會化等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缺陷,在成熟和功能方面亦落后于同齡兒童。目前國內外多數(shù)學者認為,針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及時干預可有效提高患兒的智力水平。我院康復中心近期以引導式教育為主對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05—2015-05至本院兒童康復中心就診的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齡3~6歲19例,6~8歲9例。由專業(yè)兒童保健醫(yī)師使用統(tǒng)一方法測試IQ,6歲以下采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超過6歲采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治療前經(jīng)智力測定,輕度智力低下(IQ 50~69,適應行為輕度缺損)8例,中度智力低下(IQ 35~49,適應行為中度缺損)14例,重度智力低下(IQ 20~34,適應行為重度缺損)6例。
1.2治療方法根據(jù)患兒病情,由專業(yè)引導員運用引導式教育理論設計課程,周一至周五每天訓練1 h,療程6個月。課程內容包括:(1)運動訓練:引導員先做示范,然后指導患者進行:①上肢運動操:患兒端坐,先高舉左手,聽引導員喊節(jié)律性口令“1、2、3、4、5”后,放下左手換右手重復左手動作,然后依引導員口令雙手依次在左耳、右耳和頭頂處交替做鼓掌動作。②下肢運動操:患兒仰臥,先抬起并伸直左腿,待引導員喊完“1、2、3、4、5”口令后放下左腿,換右腿重復左腿動作,然后雙腿一并抬起重復同樣的動作。接著屈起左腿,腳底踩平,待引導員喊口令“1、2、3、4、5”后放下左腿換右腿進行,然后雙腿屈膝,腳底踩平,引導員口令喊完后放下雙腿。最后挺腹、抬臀并保持住,待引導員喊完口令后放松臀部和雙腿。(2)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訓練:包括洗臉、刷牙、更衣、進食、排便、生活器具使用等。(3)文化課及語言課:包括識物、識圖、常識、算數(shù)、繪畫、看圖說話、情景對話等。(4)其他輔助康復治療,主要有針灸、按摩和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在患兒訓練過程中引導員及時表揚,經(jīng)常發(fā)給小獎品,提高患兒興趣。訓練室內播放背景音樂,使患兒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并對家長進行引導式教育理念、心理疏導以及康復護理等方面的培訓,指導在家堅持訓練。
1.3療效標準顯效:治療后IQ提高值≥15分;有效:IQ提高值10~15分;無效:IQ提高值<10分。
2結果
2.1不同程度智力低下患兒IQ比較不同程度智力低下患兒治療后IQ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訓練前后不同程度智力低下患兒IQ
類型n治療前治療后重度智力低下623.1±5.531.1±6.4b中度智力低下1439.9±5.967.6±7.8a輕度智力低下863.4±9.589.7±10.3a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1,bP<0.05
2.2不同程度智力低下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輕中度智力低下患兒臨床療效均優(yōu)于重度智力低下患兒,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程度智力低下患兒療效比較
3討論
精神發(fā)育遲滯(MR)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發(fā)育障礙,智力低下是診斷的主要依據(jù)。MR的病因主要有遺傳病、獲得性疾病、營養(yǎng)不良、腦損傷、腦缺氧、社會不良環(huán)境和不良教育的影響等[2]。MR患者的智力水平低下并常伴社會適應行為能力缺陷,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fā)育,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均帶來沉重負擔。
引導式教育是由匈牙利學者于上世紀20年代所創(chuàng)建,該理論以運動生理學、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學、心理學、音樂、教育學及哲學為基礎,將康復治療與教育相結合,通過引導、誘發(fā)和教育調動患兒自主運動的潛能,以教與學互動為中心從而達到功能的康復。引導式教育著重以娛樂性和節(jié)律性意向來激發(fā)患者的興趣及參與意識,在訓練過程中節(jié)律性意向口令、音樂和游戲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引導員主要任務是誘發(fā)患兒自主完成動作,盡量減少直接外力幫助[3]。
雖然不同MR患兒的病因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損情況不盡相同,但所有患兒的學習都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從理論上講引導式教育療法可以應用于每一位患兒。本文結果顯示,經(jīng)引導式教育為主的綜合康復訓練后患者IQ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輕、中度智力低下患兒智力提高顯著,而重度低下患兒智力提高相對不明顯。
通過本臨床研究,筆者認為引導式教育訓練有助于MR兒童智能發(fā)育,能有效提高患兒的智力水平,促進患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從而使其順利地融入社會。重度智力低下患兒智力提高相對不明顯,該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4參考文獻
[1]左啟華.智力低下的診斷、治療和預防[J].實用兒科雜志,1989,4(1):31
[2]崔運河,夏敏,王強,等.兒童精神發(fā)育遲滯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0,3(6):485-486
[3]唐久來,吳德.小兒腦癱引導式教育療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6-68.
(收稿2015-03-15)
【中圖分類號】R7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2-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