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琳(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
幼兒園活動區(qū)材料投放策略探討
楊琳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幼兒園)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幼兒園活動區(qū)材料投放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幼兒園 活動區(qū) 材料投放策略
區(qū)角活動就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活動室分割成小區(qū)域的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在這些活動空間中投放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場地、活動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的一種教育活動。
以當前主題活動中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區(qū)域內的多種教育作用,一個目標可以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xiàn),一種材料也能為達到多項目標服務。孩子的發(fā)展目標與材料的教育功能對應,有目的地引導孩子進入區(qū)域。教師也應隨著主題的推進及時、有目的地更換區(qū)域中的材料。[1]
本文所指的層進性包括層次性和遞進性。
層次性是指:根據同年齡孩子的發(fā)展水平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例如,在生活屋,我們用各種各樣的盒子做成有張大嘴巴的小動物,為小動物準備了蠶豆和小積木等食物,請小朋友按照標記用勺子喂小動物吃東西、用吸管剪成一小段,按照標記串成項鏈掛在小動物的脖子上。根據孩子的掌握情況,調整標記提升活動難度,從一維的圖形、顏色、大小到兩維,部分孩子甚至能嘗試看三維標記來進行操作。
遞進性是指: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從事同一主題的活動,材料的提供也要體現(xiàn)出層次。如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同樣玩拼板游戲,材料投放上就應有很大不同,小班為簡單的4~6塊拼圖板,中班為較復雜的12~24塊拼板,且邊緣接縫也較難,大班的拼版不但數量多而且方向順序上的要求、難度最大,這就是有層次性的材料。小班的寶貝廚房中,我們?yōu)楹⒆訙蕚淞舜?、荷包蛋、大排、蘑菇等成品材料,要求孩子用撕的技能制作面條,然后根據顧客需要配上相應的輔料就做成各種不同口味的成品食物。而中班的孩子將寶貝廚房拓展為小吃店,增加了包餛飩、餃子、做燒賣等任務,面條則要求為龍須面,用剪刀來制作。
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目標的達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區(qū)”,讓孩子學習“喂食”,如果僅讓孩子把不同的“食物”從一個碗中夾到另一個碗中,他們就會覺得單調乏味,從而失去練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可以做出多種動物的頭像,并提供給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這樣,孩子就可以饒有興趣地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工具給小動物喂食,他們一邊喂,一邊還會跟小動物交談呢。另外,對于孩子在美工區(qū)制作的頭飾、紙偶、花邊等,我們應把它們收集起來,投放到表演區(qū)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自由表演,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數學區(qū)中材料的趣味性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區(qū)域中的游戲質量,為了讓孩子在學習數學時不感到枯燥,我們會利用孩子喜歡的物品材料來設計制作成數學學習的材料,以此來增添數學的趣味性。如孩子們在認識了各種貝殼后,對貝殼很感興趣,于是我們將貝殼的一面刷上漂亮的顏色,另一面則寫上10以內的數字,讓孩子進行數的比較,數字大的一方可以將數字小的一方的貝殼沒收,最后哪一方的貝殼多,就是勝利者。這樣的游戲孩子很喜歡玩,并且在玩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知數量的大小。我們利用肯德基優(yōu)惠券設計配餐游戲,幫助幼兒學習加減。又如,建構游戲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可以利用各種建構材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搭建出造型各異的建筑物。為此我們又將數學的內容滲透到建構游戲中,我們將建構游戲分成桌面建構和地面建構兩種,在建構大馬路時我們將方位放進桌面建構中,讓孩子按要求和標記在馬路的四個方向中搭建不同的建筑物。在“停車場”的地面建構中孩子會將汽車上的數字與停車位上的數字相對停放。
1.形式多樣
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為了達成目標,這就需要準備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兒選擇。例如,在幼兒學習組成的時候,可以安排超市購物、走飛行棋等多種內容的材料,幼兒可以通過逛超市、下棋等來完成任務,這樣孩子們對數學區(qū)就會有新鮮感,始終充滿興趣。
2.功能多樣
提供一物多玩的材料,促進幼兒不斷探索,玩出新的花樣。大班的孩子對傳統(tǒng)游戲“挑花線”又稱“解繃崩”,很感興趣,以一根線圈的簡單玩具材料深深吸引著幼兒,具有操作性、藝術性與趣味性,使孩子們從小就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藝術成果的樂趣。剛開始,孩子們由一人用一根細線繩挑出不同圖案,等熟練后由兩人合作玩耍,兩端連接為環(huán)形,先由一人用雙手撐開構成一種幾何圖形,然后由另一人雙手用挑、穿、勾等方法改變原來的圖形,這樣二人輪流玩耍,巧妙的玩出各種圖形,并在此基礎上玩出更多的自創(chuàng)的圖案。經過孩子們的不斷探索,“挑花線”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內容。中班的孩子收集了許多奶粉罐和旺仔牛奶罐,空的旺仔罐作為早操的器械,奶粉罐可以拿它當滾筒,也可以拿它蓋房子,還可以通過蓋蓋子來發(fā)展孩子的手指動作,罐子大小的不同可以讓孩子感知大與小??傊且患芎玫耐婢?。平時這些鐵罐還可以作為建構區(qū)里很好的建構材料。小班結合主題活動“小司機”,在體育游戲中幼兒玩起了小司機的游戲,把塑料圈當做方向盤,練習走跑交替的動作,同時將交通規(guī)則蘊涵其中,既發(fā)展了動作,又培養(yǎng)了規(guī)則意識??梢?,運動器具在幼兒手中經過他們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3.品種多樣
可以有成形玩具(不同形狀的螺絲配對玩具、套桶、套娃、動物插板、磁力棒、疊疊高等)、自然玩具(豆、米、硬幣、戈壁石、瓜子殼等)以及自制玩具(教師和小朋友自制的孔雀計算板、繞線貓咪、套圈等)。
活動區(qū)教育在我國幼兒同開展的最初階段,僅僅是對集體教學的一個補充,被有限地安排在教室的角落,所以被稱為“活動角”或“角落活動”。隨著改革的深入,角落活動的價值也日益顯現(xiàn),即充分考慮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游戲的場景,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材料,滿足兒童操作的興趣,使兒童獲得認知、情感、身體等方面的發(fā)展,于是活動角被增加、被擴大,又被稱之為“區(qū)角活動”或“活動區(qū)活動”?;顒訁^(qū)材料的投放不僅關系到幼兒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每一位教師非常重要的教育功力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李振基,陳小麟,鄭海雷,連玉武.生態(tài)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