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粉
淺談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
□閆紅粉
當前,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文章就如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筆者針對實際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參考。
教師在組建小組的過程中,要使小組與小組之間能力不能有太大的差距,應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保證小組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比例相當。比如6人的小組中,就應以兩名優(yōu)等生、三名中等生以及一名學困生組成。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經(jīng)常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并定期對小組內(nèi)的學生進行合理調(diào)整,從而促進小組之間保持相應的競爭水平。建立學習小組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打造一個相互合作的平臺,并且實現(xiàn)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合作,而非表面上的“合坐”。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
組長:對本小組的學習活動進行分工、組織,并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確保每一次的合作學習可以有序進行。
記錄員:主要負責把小組討論的重點、要點記錄下來,并將這些討論的信息在全班同學中匯報和交流。
匯報員:向全班同學匯報小組所討論的成果。
實際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這些角色是有變動的,可以定期對成員角色進行調(diào)整。例如,本次擔任組長的,下次可以擔任記錄員的工作,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輪流擔任不同角色,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小組成員角色互換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有了交流與互動,還能增加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團隊協(xié)作精神。
在每一次活動前,為了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明確提出此次活動的目標、內(nèi)容、方法等,每個學生在了解任務后組長可對成員進行分析,組織小組成員有序開展交流、討論、實踐。這樣就可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并展現(xiàn)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那些內(nèi)向、被動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體驗自身價值的重要性。
例如,在學習 “三角形的面積”時,讓學生提前準備學習所需要的工具:形狀一樣的直角、鈍角以及銳角三角形,每個三角形準備2個。在學習主要的知識之后,教師讓學生們拿出準備好的圖形,自己動一動手,將自己手中的三角形、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組成學過的圖形,將圖形組完之后,讓小組里的同學一起交流,試著說一下每一個組的圖形中,三角形和拼成的圖形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合作內(nèi)容只有體現(xiàn)了其探究性才能展現(xiàn)價值,所以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都適合小組合作。對于簡單的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力量去完成,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一些較為復雜的學習內(nèi)容,單靠學生自己比較難解決或無法解決時就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之間能夠達到真正的合作,但是有一部分教師卻未能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實施,只是為了體現(xiàn)課堂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盲目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只能讓合作形式化,未能發(fā)揮合作學習的真正效用。因此,在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將一些沒有討論價值或過于簡單的問題去除,選擇具有探究、開放、趣味性的內(nèi)容。
可是,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實施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呢?筆者認為,應明確活動目的,合理選擇相應的活動主題,并且提出有意義的討論題目。教師一定要對教材認真研究,掌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并對學生的生活有所了解。
例如,對筆算乘法進行教學時,讓幾位學生進行板演示,之后對學生的板演示作評價,以感性認知為基礎,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對于筆算乘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這個時候,每個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并分析,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補充,最后總結并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小組成員通過自己對問題進行探究,這些知識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些學困生大多比較自卑,在進行小組探究合作交流時總是畏縮在一旁,不敢動手,更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教師要針對情況加以改變。如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優(yōu)劣搭配、科學組織小組合作,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并鼓勵學困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學生觀點交流時注意交流的順序,一般先學困生,后優(yōu)秀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去。
作為一個團隊,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有強烈的團隊意識,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相關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幫助的效果大于教師帶來的幫助效果。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很多問題,如不善合作,所以,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團體合作學習能力的目的。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進行配合,理論上講可以達到積極的相互 “依賴”,這種 “依賴”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其自身和小組是息息相關的。學生能感覺到自己在小組中的重要性,一個小組是個有機團體,只有成員間的完美的合作才能成功。
導學案內(nèi)容具有普適性,通常是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進行的,這時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后果,那就是存在一些學生學有余力的現(xiàn)象,未能培養(yǎng)出尖子學生。所以,對于小組合作學習要改革與完善。首先,導學案應分層設計、分層要求,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留下足夠吃得飽的較高要求的拓展內(nèi)容;其次,按照尖子生的需要,設計合理的學科拓展類校本課程,避免了學習上吃不飽的現(xiàn)象。
小組合作學習將更多的活力注入課堂,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在課堂中,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這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他們的交流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合作學習所產(chǎn)生的拓展作用也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并與學生特點有機結合,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讓小學合作學習更加有效。
[1]甘勝平.淺析初中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數(shù)學,2012,(12).
[2]顏廷浩.淺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2,(2).
(編輯:楊迪)
G623.5
A
1671-0568(2016)09-0088-02
閆紅粉,吉林省延吉市東山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