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藝
現(xiàn)今圖片社交爆發(fā)式增長,拍照形式與社交形式相融。本文通過國內外拍照社交應用的現(xiàn)狀分析差異性,淺談拍照社交應用的發(fā)展。
從2014年開始,圖片社交不僅在用戶規(guī)模上實現(xiàn)了爆發(fā)式增長、在產品邏輯上逆襲了通用社交。圖片成為網絡社交的主流形式,于是從工具邁向社交是主流趨勢。拍照社交應用從傳統(tǒng)的圖片美化模式轉變成圖片美化與分享兩個功能模塊。
拍照社交應用的現(xiàn)狀
最早提供圖片分享社區(qū)的Instagram,正方形照片剪切、個性的濾鏡和社交等元素使其成為用戶量最多、職業(yè)類別最全的圖片分享平臺。而無需注冊登錄的Color,根據(jù)LBS定位手機用戶進行篩選好友,并向100英尺內的用戶分享自己的照片,整個微社區(qū)開放得像現(xiàn)實的縮小版。而Path反之更強調隱私性,只關注朋友與朋友之間的分享。Oggl是一款非常注重交互體驗的應用,流暢的動畫效果起到引導和提示作用,收藏其他用戶的照片拍照信息,方便提取膠卷與濾鏡信息完成自己的拍攝;交互邏輯方面,oggl并沒有像instagram拍照后直接進入編輯模式,而是同原生的相機一樣,拍攝完成后繼續(xù)停留在拍攝界面。這種方式減少在重復拍照下用戶返回操作所消耗的時間。國內拍照社交應用起步較晚于國外產品,目前有圖釘、啪啪、in、Nice、微博相機等,微博相機提供主題貼紙和圖片標簽,依靠豐富的明星資源、興趣話題與微博實現(xiàn)無縫銜接。圖釘已與小米應用商店推出全球首款TV版拍攝社區(qū)應用。
目前國內拍照社交應用獨立社交圈的建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擁有專業(yè)的拍照應用再完善圖片社區(qū)建設,往往圖片社區(qū)在產品中充當模塊角色;另一種是先擁有圖片分享社區(qū),再開發(fā)拍攝應用從而完善圖片社交圈,品牌形象在一系列應用中建立,社區(qū)與拍照是獨立又相關產品,如:Poco,美圖,網易的Lofter與Loftecam。
國內外產品的差異化
國內外用戶行為習慣不同需求不同,產品功能點也不同。發(fā)展策略方面:Instagram主推開發(fā)其他應用服務于社區(qū);oggl與專業(yè)攝影師合作;path強調私密社交屬性和獨特交互方式;啪啪和in都是運用明星推廣戰(zhàn)略;Nice選擇與品牌合作模式。功能特性方面:Instagram與path是圖片處理、社區(qū)圈;oggl是圖片細致處理、社區(qū)圈;啪啪是玩字、濾鏡、音樂;in選擇玩字、標簽、濾鏡;Nice則是貼紙、濾鏡、標簽、小卡片。
國外產品注重照片本質處理,使普通用戶擁有攝影師的水準,如:Instagram開發(fā)Layout拼圖應用服務于圖片處理,相比國內則側重濾鏡、貼紙、標簽等手段美化圖片。In的圖片標簽、玩字、濾鏡屬于同一級;而Nice裁減-編輯照片-標記標簽是屬于上下級屬性,標簽則是不可不選屬性,但社交形式較弱,選擇明星或品牌推廣來帶動用戶活躍度,其效果顯著,但持久性弱。
拍照社交應用的發(fā)展探索
隨著移動硬件配置、網絡技術的支撐,圖片社交形式已逐步成為社交的主流形式,在眾多社交模式下,拍照社交應應具有獨自的特性,才能在眾多市場產品中脫穎而出。人、商業(yè)、工程因素在產品開發(fā)中成為重要影響因子,運用SET在產品開發(fā)階段會使產品本身具有可競爭性,獨特性,易用性。
1.明確用戶群體需求 促使功能獨特性
拍攝模式下的圖片社交對用戶需求更明確。從風景或人物美顏的拍照應用到社交圈的加入,產品未來不僅僅是圖片美化功能,而是以圖片作為信息載體發(fā)表觀念的主流方式。從拍照應用走入圖片社交要保持用戶需求的獨特性,如:ultravisual用戶群體為專業(yè)的攝影師;槽廠是一群樂于吐槽的用戶群體,前者提供拍攝的專業(yè)性,為攝影師們提供交流社區(qū);后者在簡單圖片美化后重點是社區(qū)中的吐槽功能,針對用戶群體的不同,功能化有所不同,社交產品才會擁有本身使用價值,創(chuàng)造的社交圈擁有獨立性。
2.增強獨立的社交性 減弱跨平臺分享與自身社交模塊的沖擊
國內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QQ空間是主要的網絡交流平臺,用戶已習慣分享圖片、文字信息于這些交流平臺,拍攝類自身社交模塊要經得起這類社交平臺的沖擊,增加獨立的社交性是獨一選擇,盲目在框架層中加入社交模塊沒有增加社交特質,其社交屬性的天然稀缺使得他們很容易淪為圖片社交市場的附屬產品。雖然Instagram拍照發(fā)布時,可將照片同時分享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等主流的網絡社交平臺上,但是Instagram的實際用戶是喜歡拍攝和欣賞圖片的人,以圖會友的獨立社區(qū)便在相互分享圖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獨立的社交性也在此體現(xiàn)。足記是屬于攝影類圖片社交,但其社交平臺缺乏獨立性,而從產品本身更像是一個拍照應用,依附于第三方社交平臺。
3.通過增加社交體驗,提升社交屬性及用戶粘黏性
艾瑞咨詢研究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手機社交應用增加了LBS的功能。LBS功能應結合社交獨立社區(qū)的形成,若只是單純的搜附近的人進行一對一互動,用戶的新鮮感會迅速下降,從而失去用戶粘性,產品也將失去生命力。增強社交體驗,可進一步創(chuàng)建獨立的社區(qū),從而在國內多數(shù)分享平臺的沖擊下具有生存力。
結語
抓住獨特用戶的用戶心理才能在跨平臺分享的沖擊下保留自我獨立的社交平臺,從而提升產品的生命周期。某一類共同興趣愛好和需求的用戶聚集在一起,帶著較強的目的來到特定社交網絡環(huán)境中,就構成了獨立的社交網絡。只重視產品的拍照模塊與傳統(tǒng)拍攝應用無差,產品本身將依附于圖片社交市場的工具成為附屬產品。拍照社交應用還需發(fā)展,或許基于用戶群體獨特性增強獨立的社交性從而增加社交體驗才是一種存在于主流交流平臺的方式。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