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妍蕓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翰林河景幼兒園)
課程建設在發(fā)展中壯大、在游戲中升華
——以常州市鐘樓區(qū)翰林河景幼兒園為例
秦妍蕓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翰林河景幼兒園)
幼兒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何建設良好的游戲化園本課程,是當前各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1.教師在學習中提升
(1)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是課題實施的主體,教師的觀念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通過研究,我們實現(xiàn)了“人出課題”到“課題出人”的轉換,教師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站在客觀的角度去順應幼兒、分析幼兒,將幼兒引向更高的發(fā)展平臺。
(2)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課題研究讓我們幼兒園構建學習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和研究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和立足自培等方式,讓教師了解新的幼教發(fā)展動態(tài)。采用“學習—研討—活動展示—再研討”的形式,提高教師自身的邏輯分析能力、感受能力和識別能力,從而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
2.課程在探討中成熟
(1)用內容來提升幼兒
在戶外課題教研中,我們將研究的價值所在和創(chuàng)新之處定位于戶外教學活動內容的本土化和系列化。明確了這一研究方向后,我們制定出了適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內容。如,在《運河篇》中,大班幼兒走進“椿桂園”,中班幼兒瀏覽蓖萁巷,小班幼兒登上明城墻,引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品德。
(2)用環(huán)境來感染幼兒
走進校園,幼兒會深切地感受到古詩特有的濃郁文化氛圍。我們在公共區(qū)域創(chuàng)設了“翰林小劇院”“古詩拼圖”“古詩手工”等區(qū)域,讓幼兒嘗試表演古詩,配樂朗誦,感受其韻律之美。這些充滿趣味的區(qū)域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對古詩誦讀活動產生了興趣。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課程建構過程,它需要尋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課程和游戲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用這種精神去設計幼兒園課程,把這些精神滲透于課程之中,即是游戲化幼兒園課程的設計思想。
1.探索欲望得到了提高
戶外場地是幼兒獲得科學和數學經驗的理想場所。戶外教學實踐觀察活動時,我們有意識地帶領幼兒投入大自然懷抱,讓幼兒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去看、去嗅、去摸,他們在愉快的活動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積累有關經驗,達到了對事物的理解。
2.文化知識得到了發(fā)展
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常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例如,我們課題開展的“揭秘三寶,探尋常州風情”系列戶外教學活動中,幼兒一起與常州三寶的傳承人進行面對面交流,一起傾聽他們多年來用手指成就一件件精品背后的故事。
3.人格魅力得到了升華
經典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其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小讓幼兒吟誦一些古詩,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初步對古詩有所感受、感悟,得到情感的熏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