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許
淺議南宋詠史組詩的三種變化
○孔令許
南宋詠史組詩在繼承前代詠史組詩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色。文章通過對南宋小型詠史組詩進行文本解讀,閱讀大量文獻,梳理南宋小型詠史組詩的三種變化。
南宋詠史組詩變化
南宋詠史組詩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以隱士和女子為歌詠對象的組詩在南宋以前也出現(xiàn)過,但數(shù)量不是很多。漢魏六朝歌詠隱士的組詩主要有陶淵明的《詠貧士七首》,歌詠女子的組詩主要有無名氏《昭君怨二首》。唐朝歌詠隱士的幾乎沒有,歌詠女子的主要有東方虬《相和歌辭?王昭君三首》、郭元振《相和歌辭?王昭君三首》、李白《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白居易《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高蟾《相和歌辭?長門怨二首》、鄭谷《相和歌辭?長門怨二首》、劉氏媛《相和歌辭?長門怨二首》、王維《相和歌辭?班婕妤三首》、張祜《琴曲歌辭?昭君怨二首》、董思恭《昭君怨二首》。北宋歌詠隱士的主要有王禹偁《四鵠廟二首》、邵雍《題四鵠廟四首》、韓惟《夏日覽物思古人三首》、楊傑《三高祠詠古三首》、孫覿《釣臺二首》、蘇軾《戲書吳江三賢畫像三首》、王安石《四鵠二首》,歌詠女性的主要有趙抃《次韻前人題曹娥廟二首》、文同《王昭君四首》、曾鞏《明妃曲二首》、陳師道《擬漢宮詞三首》、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南宋歌詠隱士的有馮時行《憶淵明二首》、張?!哆^嚴子陵釣臺二首》、騰岑《題釣臺對嚴氏樓三首》、陳著《題嚴子陵釣臺二首》、何夢桂《續(xù)詠史二首》、羅大經(jīng)《題釣臺二首》、葉茵《吳江三高祠三首》,歌詠女性的主要有曹勛《楚宮詞三首》《漢宮詞》三首、《昭君怨四首》、劉克莊《唐二妃像》《廣列女四首》《廣游女三首》《又六言二首》《處士妻十首》、周密《詠史八首》、何夢桂《望夫石二首》、董師謙《曹娥江泊舟二首》、程時登《題唐顯孝饒娥墓》、陸文圭《題昭君畫卷五絕》、林采和李壁《黃陵題詠二首》、錢選《太真入宮圖二首》。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南宋歌詠隱士和女性的詠史組詩在數(shù)量上比前代有所增加。歌詠隱士的組詩北宋以前較少,北宋稍多主要歌詠商山四鵠,南宋主要歌詠嚴光。南宋以前歌詠女性的組詩主要以宮女為對象,歌詠昭君的較多,南宋后期主要歌詠孝女等合乎封建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女子,這與南宋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南宋后期,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朱熹的理學對南宋社會倫理綱常的發(fā)展完善貢獻較大,他把反映封建倫理關(guān)系的“三綱五?!鄙仙教炖淼母叨龋瑥娬{(diào)為臣要忠,為子要孝,為婦要始終從一,他的觀點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他的著作《論語集注》《孟子集注》被規(guī)定為官方教科書,朱熹本人在寶慶三年(1227年)被理宗皇帝追封為信國公。南宋后期歌詠女性的組詩大多帶有強烈的政治教化目的,這從作者所歌詠的女性可以看出。
南宋詠史組詩主要寫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它是以多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有直接以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題、以擬古覽古感古為題、以讀經(jīng)史子和詠史為題、以題廟和題畫為題,其中以題廟和題畫為題的詠史組詩數(shù)量超過了前代。前代的詠史組詩題材表現(xiàn)形式相對單一,主要以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以讀經(jīng)史子詠史為題。漢魏六朝主要以歷史人物為題,如顏延之《五君詠》、陶淵明《詠貧士七首》、常景《四君詠》、蕭統(tǒng)《詠山濤王戎》等,以詠史讀史為題的只有左思《詠史八首》和陶淵明《讀史述》兩組。唐代的詠史組詩也是以歷史人物為題的居多,如東方虬、郭元振、儲光羲、王維、李白、白居易等歌詠昭君和班婕妤的組詩皆是以她們的名字為題,此外這類組詩還有張說《五君詠》、王維《濟上四賢詠》、韋應(yīng)物《漢武帝雜歌三首》、高適《三君詠》等,此外以讀經(jīng)史子為題的組詩也很多。北宋的詠史組詩除了以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讀經(jīng)史子、感古擬古覽古為題外,還出現(xiàn)了以題廟和題畫為題的詠史組詩,以題廟為題有王禹偁《四鵠廟二首》、趙抃《題馬伏波廟二首》《次韻前人題曹娥廟二首》《題陶朱公廟二首》、邵雍《題淮陰侯廟十首》《題四鵠廟四首》、劉季孫《三高祠詠古三首》、黃庭堅《題樊侯廟二首》、許彥國《詠項籍廟二首》、華鎮(zhèn)《題項羽廟三首》等。題畫組詩主要有蘇軾《戲書吳江三賢畫像三首》、周紫芝《題劉生畫王子猷嚴子陵二圖》等。南宋的詠史組詩在繼承北宋題材表現(xiàn)形式的基礎(chǔ)上有所發(fā)展,以題畫為題的詠史組詩大量出現(xiàn),數(shù)量遠遠超過北宋,主要有劉克莊《唐二妃像》《題放翁像二首》《題誠齋像二首》、龔開《宋江三十六贊》、方鳳《懷古題雪十首》等。
南宋詠史組詩和前代詠史組詩一樣雖然都寫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在表現(xiàn)形式上趨于多元化,每種類型組詩的數(shù)量都很多,形成了多元并舉、并行發(fā)展的格局,這種格局極大推動了南宋詠史組詩的繁榮發(fā)展。
前代的詠史組詩雖然流露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尚未泯滅,如左思《詠史八首》即表達了對“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不公平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又流露出“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苯üαI(yè)的愿望。南宋文人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大大減弱,南宋國力衰弱、疆土狹小,有志之士不被重用,再加上南宋對外奉行求和國策,讓很多有志之士對統(tǒng)治者深深的失望,他們歌詠隱士,羨慕他們的隱居生活,一方面想回避現(xiàn)實,另一方面全身避禍;他們歌詠賢君能臣是因為對現(xiàn)實徹底失望。南宋是一個賢君能臣短缺的時代,他們希望賢君能臣的出現(xiàn),使國家振興。他們羨慕古代的賢臣良將,但自己并沒有成為賢臣的強烈愿望,他們對南宋的社會現(xiàn)實有著深刻的了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已經(jīng)大大弱化,如陸游晚年雖然有“男子胸中正要奇,立談能立太平基”[1]的壯志,但也有“王侯到底是虛名,何物能為我重輕”[2]輕視功名的思想,從他晚年所寫的詠史組詩中可以看出,他建功立業(yè)的熱情銳減,更多的是對隱居生活的贊美。
注釋:
[1]傅璇琮等:《全宋詩》(卷二二三〇),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03頁。
[2]傅璇琮等:《全宋詩》(卷二二三〇),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03頁。
[1]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馬積高.中國古代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4]李似珍.中國學術(shù)編年.宋元卷[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朱易安.全宋筆記[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6]余冠英.古詩精選[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2.
(孔令許 河南平頂山 平頂山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