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詩香意象文化美學(xué)論

2016-03-03 05:50:36段永升
咸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博山香爐香料

段永升

(咸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播學(xué)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唐詩香意象文化美學(xué)論

段永升

(咸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播學(xué)院,陜西 咸陽 712000)

中國的香文化源遠(yuǎn)流長,而當(dāng)“香”作為獨(dú)立的詩歌意象大量出現(xiàn)在唐詩之中時,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香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又拓展了唐詩的題材和內(nèi)蘊(yùn)。大量香花香料的描寫、薰香意象的攝入、焚香意象的抒寫,都為唐詩增添了一份神秘浪漫的氣質(zhì)。香意象與唐詩的結(jié)緣,使兩者的品位得到了共贏共榮的提升。

唐詩;香;香文化

中國香文化源遠(yuǎn)流長。有學(xué)者認(rèn)為,中國香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jìn)程中,圍繞香品(薰香等香料制品)制作與使用而形成的、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氣質(zhì)、民族傳統(tǒng)、美學(xué)觀念、思維模式與世界觀之獨(dú)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術(shù)、方法、習(xí)慣、制度與觀念?!盵1]10關(guān)于“香”的本義,甲骨文已揭示出來了。其字形如“容器中盛禾黍”,本指五谷之香。篆書則變作從黍從甘。《說文解字》云:“香,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蚕阒畬?,皆從香?!盵2]147“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可見,“香”的本義由五谷之香而逐漸擴(kuò)大為能散發(fā)芳香氣味的事物或香味本身。

中國人對香的使用,早在殷商時期就開始了。早期的祭祀用香主要體現(xiàn)在燃燒香蒿、燔燒柴木、燒燎祭品等祭法?!渡袝に吹洹份d:“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盵3]127說的即是舜燃柴祭祀泰山之事。這可看作是祭祀用香的先聲。后來,隨著人們對芳香植物的認(rèn)識,在祭祀中逐漸以焚燒香木、香草取代了燃燒普通柴木。甲骨文中已有薰燎、艾熱和釀制香酒的記載?!抖Y記·內(nèi)則》亦載:“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薄叭莩簟?,《正義》云:“容臭,香物也,以纓佩之,為迫尊

者,給小使也?!盵3]1462故知,容臭即相當(dāng)于今人所佩之香包。佩戴容臭,是為了消除自己身上的體味和穢氣,以免在自己接近尊者時冒犯他們?!抖Y記·內(nèi)則》又載:“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茝蘭,則受而獻(xiàn)諸舅姑?!盵3]1463是說凡媳婦接受賞賜的衣食布帛與白芷、佩蘭等香藥后,都要敬獻(xiàn)給公婆。先秦時期,荊楚一帶還有“五月蓄蘭,為沐浴”的風(fēng)習(xí)。在用香方面,楚人已開始將芳香植物用于薰香、除穢、香身、驅(qū)蟲、醫(yī)療等方面,可見香的使用在楚國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遍。①肖軍在《中國香文化起源芻議》中對香文化起源的三種說法,即祭天說、驅(qū)蚊說、辟邪說進(jìn)行了辯駁,并從香料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和楚文化的特點(diǎn)等方面展開論述,提出了香文化來源于楚文化的觀點(diǎn)。故而,有學(xué)者認(rèn)為中國香文化來源于楚文化。[4]后經(jīng)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香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械谋匦杵妨恕?/p>

如果說唐前的文人在詩文中描寫香更多的是注重香的功用,即香意象的淺層次意涵,那么唐代文人則是透過對香意象的描繪,更深入更廣泛地表現(xiàn)詩人的情感、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這不僅豐富了香的文化內(nèi)涵,還極大地拓展了唐詩的題材和內(nèi)蘊(yùn)。

1 對香意象的吟詠

由于香文化在唐代的發(fā)展普及,香料的使用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詩人或使用香、或贊美香、或描繪香,借香花、香木、香料等傳達(dá)情感,使得香意象與唐詩的發(fā)展達(dá)到了雙贏。有學(xué)者指出:“不知是香的美妙吸引了中國的文人,還是因為有了文人的才思與智慧,香才變得如此美妙??傊?,古代文人大都愛香,香與中國的文人似乎有種不解之緣?!盵1]245唐代詩人攝香入詩,使香花、香料之馨香飄散在唐詩之中,熏染出一篇篇精妙絕倫的香詩。

唐詩中大量描寫香花、香料,諸如丁香、含香、蘭、麝、菊、牡丹等香俯拾即是,甚至使香的歌詠成了一個獨(dú)立的詩歌題材門類。唐詩之中,直接以香名詩的詩就有不少。如錢起《賦得池上雙丁香樹》:“得地移根遠(yuǎn),交柯繞指柔。露香濃結(jié)桂,池影斗蟠虬。黛葉輕筠綠,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盵5]173此詩純粹歌詠丁香,從丁香的移栽,寫到枝條之柔韌、香氣之濃郁、花影之婆娑、香葉之黛綠、香花之耐寒等,表達(dá)了對丁香的喜愛之情。另有王建《別藥欄》,雖不以“丁香”名詩,然所寫內(nèi)容卻不離丁香,同樣也表現(xiàn)出了對于丁香、芍藥的喜愛:“芍藥丁香手里栽,臨行一日繞千回。外人應(yīng)怪難辭別,總是山中自取來?!盵6]500杜甫《江頭五詠·丁香》也是以“丁香”為題,然而其內(nèi)容卻賦予了“丁香”新的內(nèi)涵:“丁香體柔弱,亂結(jié)枝猶墊。細(xì)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深栽小齋后,庶使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盵7]876全詩以吟詠丁香體弱為基調(diào),通過細(xì)葉、浮毛、疏花、素艷之描寫,深栽于小齋后院之境遇,寫其只合幽人細(xì)賞,而不可與蘭麝相混。此詩表面上寫丁香,而實則是告誡那些沉淪下僚的柔弱者當(dāng)知自守,不可與權(quán)高位重者混跡,不無以物喻人之慨。杜甫能以丁香喻人,乃是因為丁香自身具有高貴的特性?!秷D經(jīng)本草》云:“丁香,木類桂,高丈余。葉似櫟,凌冬不凋,花圓細(xì),黃色。其子出支蕊上,如釘子,長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謂之母丁香。”[8]314丁香有淡淡的幽香、經(jīng)冬不凋之品性。因之,對于丁香的歌詠,便自然融入了詩人自身的許多人生感慨。陸龜蒙亦有同題之作:“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盵9]7269丁香,花蕾結(jié)而不綻,本詩則以之喻無人賞識之不解愁怨。詩前兩句借“丁香”生長江邊,遠(yuǎn)離塵俗,無人欣賞暗寓自己的隱居生活。后兩句借春風(fēng)催放丁香,成就一片春色來抒寫自己渴望被賞識進(jìn)而施展才華之心志。陸龜蒙出身官僚世家,熱衷于科舉仕進(jìn)。進(jìn)士科以落榜告終,后回到故鄉(xiāng)過起隱居生活,此詩便是其心志的生動寫照。

以上諸詩,雖以丁香名詩,然已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歌詠丁香本身,多寄寓詩人身世之感和郁結(jié)仇怨,賦予了丁香意象新的內(nèi)涵。古人發(fā)現(xiàn)丁香結(jié)(即丁香的花苞)極似人之愁心,所以常用來喻指人的郁結(jié)愁思。唐詩之中以丁香結(jié)喻愁者頗多。如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10]2012杜牧的“繡領(lǐng)任垂蓬髻,丁香閑結(jié)春梢。??闲履隁w否,江南綠草迢迢”。[11]583李珣的“愁腸豈異丁香結(jié),因離別,故國音書絕”。[9]10188李璟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12]6這些詩中,以“丁香結(jié)”或?qū)懪硬坏门c情人相會之愁思;或?qū)懝蕠坏孟嘁娭钋椋换驅(qū)懪觾?nèi)心的愁怨等,更是拓展了丁香意象的詩歌意蘊(yùn)。

《本經(jīng)逢原》云:“丁香,一名雞舌香。辛,溫,無毒。有子而大者,曰母丁香?!盵13]170唐詩之中,也不乏歌詠雞舌香者,如白居易的“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14]1149劉禹錫的“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15]302李商隱的“暫逐虎牙臨故絳,遠(yuǎn)含雞舌過新豐”。[10]465以上諸詩均寫口含雞舌香之事。其實,

口含雞舌香風(fēng)習(xí)由來已久。應(yīng)劭《漢官儀》載:“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庇衷疲骸笆讨邢虼婺昀峡诔?,帝乃賜以雞舌香,令含之?!盵16]115-116也許正因為此,口含雞舌香奏事,逐漸演變成為漢代的一項宮廷禮儀制度。再后來,“含雞舌香伏奏事”則變成了在朝為官、面君議政的象征。上引白、劉、李之詩皆用此意。

不惟丁香,用整首詩專詠一種香花、香料者,在唐詩中也為數(shù)不少。如岑參《優(yōu)缽羅花歌》、皎然《奉酬陸使君見過各賦院中一物得江蘺》、羅隱《香》、元稹《香毬》等皆是。這些詩歌,均以某種香花、香草、香球、香料為歌詠對象,或?qū)ο愕耐庑?、顏色、香味、功用做?xì)致描繪,或借物喻人,抒寫人生感慨,總而言之,也已然超出了對香花、香草本身的描摹,而有了更為豐富的意蘊(yùn)。

至于詩歌中以單句描寫香花、香料的,則更是比比皆是。如:“注瓶云母滑,漱齒茯苓香?!保ㄕ滦?biāo)《方山寺松下泉》)“蘭麝飄香初解佩,忘歸來。”(毛文錫《攤破浣溪沙》)“露白蓮衣淺,風(fēng)清蕙帶香?!保ǘ拍痢肚锵τ袘选罚俺料慊鹋镙菬?,酒觥綰帶新承歡?!保ɡ钯R《屏風(fēng)曲》)“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皇甫松《采蓮子二首》其一)“玉洞桂香滿,雪壇松影疏?!保ūR綸《和李中丞……此觀》)“云生紫殿幡花濕,月照青山松柏香?!保ūR綸《宿定陵寺》)“博山吹云龍腦香,銅壺滴愁更漏長?!保ù魇鍌悺对绱呵罚肮蚕|香暮,春風(fēng)幾萬年。”(徐安貞《書殿賜宴應(yīng)制》)“橫垂寶幄同心結(jié),半拂瓊筵蘇合香?!保ɡ畎住稉v衣篇》)

以上詩歌所描繪之茯苓、蘭麝、蕙、沉香、荷、桂、松柏、龍腦、蕓、蘇合香等,涉及香花、香料、香粉種類之多,讓人眼花繚亂,且地域范圍橫跨中外。這些都說明,唐人對香的使用已相當(dāng)廣泛,對香的性能了解更加深入了。我們可以看到在唐詩當(dāng)中,對香意象的吟詠已經(jīng)成為獨(dú)立的詩歌題材了。香花、香草、香料、香木已不僅僅作為香的意象而存在,而是成為了詩人情感的物化,用以表現(xiàn)豐富而多樣的情感訴求。

2 對熏香生活的描繪

在唐代,人們不僅含香、歌詠香、欣賞香,而且還在日常生活中薰香。唐代世俗社會薰香不僅在宮廷貴族中盛行,而且在深閨香閣、文人雅士之中也成為一種生活常態(tài)。而這種生活狀態(tài),被唐代詩人攝入筆端,既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薰香文化,而且也記錄了唐人的生活生存狀況。

唐人用作薰香的香料、香花很多,諸如蘭、椒、桂、荷、蕙、麝、丁香等皆是。依薰香的對象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居所薰香和衣物用品薰香。

2.1 居所熏香

唐詩之中有關(guān)居所薰香的詩歌很多,薰香所用的器物即為香爐。而香爐之中,以博山爐最為有名。如溫庭筠《博山》:

博山香重欲成云,錦段機(jī)絲妒鄂君。粉蝶團(tuán)飛花轉(zhuǎn)影,彩鴛雙泳水生紋。青樓二月春將半,碧瓦千家日未曛。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17]709

此詩由博山爐薰香所散發(fā)的煙霧寫起,其余三聯(lián)均詠香爐上刻鏤之景物圖案及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可謂是一首專以香爐薰香為題材的詩歌。首聯(lián)寫香爐上騰起濃重如彩云一般的香煙,縷縷飄散,如錦機(jī)上織出之美麗云錦,使鄂君也為之妒羨。接著描寫香爐上所鏤之自然景物,粉蝶圍繞花叢飛舞,花影轉(zhuǎn)動,鴛鴦雙雙戲水,水波蕩漾。最后描繪香爐上之人事景物,仲春二月,青樓碧瓦,千家萬戶,朝日未曛,而人已出行,路歧告別,故有楊朱歧路泣淚之聯(lián)想。可謂景物人事虛實相生,渾然一體。此詩中之博山爐已不僅僅是一尊薰香的香爐,而成為一個含有詩人情感的意蘊(yùn)豐富的詩歌意象了。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fàn)t等名,是漢晉時期漢族民間常見的焚香器具。西漢之前,人們使用茅香薰香,即將茅香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爐中直接點(diǎn)燃,雖香氣馥郁,但煙火氣過大。漢武帝時,南海地區(qū)的龍腦香、蘇合香傳入中土后,漢人便用這些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餅,置于炭火上,用炭火的高溫將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濃厚,煙火氣又不大,因此出現(xiàn)了形態(tài)各異、巧奪天工的博山爐。博山爐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征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安┥健笔堑孛谏綎|淄博市博山區(qū)境內(nèi),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既喻指爐蓋似群山之外觀,又合產(chǎn)地之名。據(jù)《西京雜記》卷一載:“長安巧工丁緩者……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yùn)動?!盵18]8北宋考古學(xué)者呂大臨《考古圖》卷十記載:“爐(即博山爐)像海中博山,下盤貯湯使?jié)櫄庹粝?,以像海之回環(huán)。此器世多有之,形制大小不一?!盵19]181這說明博山爐在不同時期大小形制是不同的。又如李白《楊叛兒》詩云: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何許最關(guān)人?烏啼白門柳。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20]225

本詩描述的是以博山爐熏沉香時香煙繚繞的迷人意境。沉香,即名貴的沉水香。李白此詩借博山爐熏沉香來寫男女歡會。對方的醉留,正像沉香投入爐中,愛情的火焰立刻燃燒起來,情意融洽,精神升華,恰似香火化成香煙,雙雙一氣,凌入云霄。在古代,薰香之香爐,除博山爐之外,據(jù)《考古圖》記載,還有三足香爐、有柄溫爐、獸爐等。[19]180-183

唐詩之中,描寫博山香爐薰香者頗多,詩之意蘊(yùn)各異,多彩多姿。諸如:“垂露額題精思院,博山爐裊降真香?!保ㄑΨ辍额}春臺觀》)“下有錦鋪翠被之粲爛,博山吐香五云散。”(韋應(yīng)物《橫吹曲辭·長安道》)“博山炯炯吐香霧,紅燭引至更衣處。”(劉禹錫《更衣曲》)“香死博山爐,煙生白門柳?!保ㄐ炷稐钆褍骸罚┻€有詩中未點(diǎn)出香爐、香料、香花名稱者就更多了,此不贅列。

由此可以看出,唐人尤其是文人雅士用香、薰香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常態(tài)。香爐對于文人雅士來說,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的必備物品了。這說明香文化在唐代詩人的推動下已由貴族拓展到了民間。由于對香爐的熟悉,才有了以香爐代指香爐峰的諸多詩篇?!跋銧t紫煙滅,瀑布落太清?!保ɡ畎住读魟e金陵諸公》)“香爐一峰絕,頂在寺門前?!保ㄐ炷断銧t峰》)“香爐七嶺秀,秋色九江清?!保ㄈ弧端蛷V通上人游江西》)“迢迢香爐峰,心存耳目想。終年牽物役,今日方一往?!保ò拙右住兜窍銧t峰頂》)

以上各詩中,“香爐”或指香爐峰,或指廬山,均由“香爐”引伸而來?!督魍ㄖ尽吩疲骸皬]山,在(南康)府城南二十五里,三面阻水。其西通陸為群山所奔湊;其支南行者,盡乎鄱陽之汜,南康郡之所負(fù)也;西南行者盡乎吳城;其東北盡乎南湖觜,其折而西,則盡乎湓浦,乃九江郡之所居也。”[21]404“香爐峰,去府城西南三十里,廬山之北峰,形圓聳,云氣非常,其陰為白居易草堂故址,又吳章山東有小山,亦名香爐峰。蓋廬山本有三香爐峰也。香爐峰西南為講經(jīng)臺,臺北折而西,有上、中、下化城三寺;臺西為虎崖,有中、下二大林寺,寺枕大林峰,而下大林側(cè)則為云峰寺?!盵21]401《太平寰宇記》亦云:“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盵22]2251由此看來,香爐峰不僅形似博山爐,而且與佛、道二教因緣不淺,不僅近旁有佛寺相擁,而且還是道教第八洞天。故而,文人雅士在詩歌中對香爐峰的稱頌,便含有了佛教空無掛礙、來去自如、徹悟成佛之想,抑或是道教清凈無為、長生成仙之念。這些詩作無疑為唐詩增添了一份神秘、浪漫氣質(zhì)。

2.2 衣物熏香

不惟居所薰香,唐人還以香料來薰香衣物用品等。然而,當(dāng)薰香與女性的衣物用品聯(lián)系在一起時,唐詩中的“香”意象便有了新的意涵了。如韓偓《懶起》詩:

百舌喚朝眠,春心動幾般。枕痕霞黯澹,淚粉玉闌珊。籠繡香煙歇,屏山燭焰殘。暖嫌羅襪窄,瘦覺錦衣寬。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cè)臥卷簾看。[9]7899

《懶起》詩是最能反映韓偓“香奩體”詩歌特色的一首五言排律。詩中以細(xì)致入微的筆觸,悉心刻畫了一位思春少婦從內(nèi)心到外表的情態(tài)特征,造成了一種慵懶而優(yōu)雅、無奈而癡情的多重審美效果。女主人公之“懶起”、香枕粉淚、羅襪錦衣,以及煙歇籠繡、燭殘屏山,應(yīng)是人去室空、為誰而容的困境所致,委婉地表達(dá)了女主人公的孤苦哀怨之閨思。再如下面二詩:

下輦更衣入洞房,洞房侍女盡焚香。玉階羅幕微有霜,齊言此夕樂未央。[9]4301

玉籠薰繡裳,著罷眠洞房。不能春風(fēng)里,吹卻蘭麝香。[9]1202

均寫女子洞房以香料薰香帷帳、衣物等。那裊裊升騰的香煙,伴隨著燕爾新婚,女主人公完全陶醉在洞房花燭的幸福之中,表現(xiàn)的則是另一番情致。除此而外,唐詩則以香料薰香衣物來表現(xiàn)女主人公之閨怨情思。且看杜牧《秋感》:

金風(fēng)萬里思何盡,玉樹一窗秋影寒。獨(dú)掩柴門明月下,淚流香袂倚闌干。[11]1218

全詩以深情的筆觸刻畫了一位秋夜獨(dú)倚闌干等待心上人歸來的女子形象。她的情思如萬里金風(fēng)一般難以窮盡,明月清輝之下,玉樹影寒,當(dāng)希望化為泡影之后,女子獨(dú)掩柴扉,以香袂拭淚,孤苦無依。此詩中的“香袂”即寫到唐代女子以香熏衣之風(fēng)習(xí)。這一意象出現(xiàn)在詩中,很能引起人的憐香惜玉之情。故而,以香枕、香被、香衣、香衾、香囊、香球、香印等寫女子閨中之悲情愁思,成為了唐詩的一大特色。如:“簾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為相憶,魂夢過瀟湘?”(李商隱《夜意》)“錦茵閑襯丁香枕,銀釭燼落猶慵寢?!保ㄒ槨镀兴_蠻》)“傘蓋低垂金翡翠,熏籠亂搭繡衣裳。春芽細(xì)炷千燈焰,夏蕊濃焚百和香。”(白居易《石楠樹》)“香銷連理帶,塵覆合歡杯。懶臥相思枕,愁吟夜起來?!保ㄊ┘缥帷兑蛊饋怼罚?/p>

在此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引伸,以至于與女性有關(guān)的物件大多都帶上了香味。如:“聊看侍中千寶騎,強(qiáng)識小婦七香車?!保ㄍ蹙S《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煙霧氛氳水殿開,暫拂香輪歸去來?!保ɡ盥』冻跞肭卮贩旰场罚跋爿倕s歸長樂殿,曉鐘還下景陽樓?!保赝ン蕖恶R嵬驛》)“宛轉(zhuǎn)縈香騎,飄飖拂畫球。”(沈佺期《幸梨園亭觀打球應(yīng)制》)“寶鈿香蛾翡翠裙,裝成掩泣欲行云?!保ㄈ株拧端土懔昙恕罚跋銕L(fēng)動花入樓,高調(diào)鳴箏緩夜愁?!保ㄍ醪g《青樓怨》)“仙車欲駕五云飛,香扇斜開九華照?!保ㄍ鹾病顿x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保ㄍ醪肚镆归L》)“寂寂蕓香閣,離思獨(dú)悠哉。”(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保ㄉ瞎僬讶荨恫蕰埂罚?/p>

以上詩中之香車、香輪、香輦、香騎、香娥、香幃、香扇、香衣、香閣、香被等皆指與女性相關(guān)的事物。這不能不說是香意象對于唐詩、對于女性世界的滲透。這些意象在詩歌中或表現(xiàn)女子生活之精致,或表現(xiàn)女子之愁思離別,或表現(xiàn)女子之柔美可愛,多方面拓展了香的文化內(nèi)涵。

3 結(jié)語

隨著道教、佛教在唐代的興盛,佛寺和道觀的香火長盛不衰,這屬于宗教焚香。我們知道,香最初的產(chǎn)生和用途并非是宗教,而是出于祭祀、衛(wèi)生等原因。宗教用香是香用途的進(jìn)一步擴(kuò)展,是漢以后才有的事情。其要求禁忌非常繁瑣,不屬本文討論范圍。

綜上所述,我們?nèi)魪南阄幕l(fā)展史的角度來看,唐代的文人雅士在日常生活與交往中使用香、在詩歌中將香作為審美意象,描繪香、贊頌香,致使香花香草成為了唐詩一個獨(dú)立的題材門類,而薰香、焚香之意象則在唐詩之中獲得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梢赃@樣說,從唐詩角度說,詩與香意象的結(jié)緣,使唐詩具有了多彩多姿的芳香韻味和香煙升騰的神秘、浪漫氣質(zhì);從香意象角度而言,香與唐詩的聯(lián)姻使得香的文化意蘊(yùn)更為豐富,極大地促進(jìn)了香文化的發(fā)展。

[1]傅京亮.中國香文化[M].濟(jì)南:齊魯書社,2008.

[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肖軍.中國香文化起源芻議[J].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9):168-169.

[5]王定璋.錢起詩集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6]王宗堂.王建詩集校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7]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9.

[8]蘇頌.圖經(jīng)本草(輯復(fù)本)[M].胡乃長,王致譜,輯注.福州:福建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8.

[9]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0]劉學(xué)鍇,余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1]吳在慶.杜牧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2]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3]張璐.本經(jīng)逢原[M].顧漫,楊亦周,校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

[14]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5]卞曉萱,校訂.劉禹錫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6]孫星衍,輯.漢官六種[M].周天游,點(diǎn)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

[17]劉學(xué)鍇.溫庭筠全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8]葛洪.西京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呂大臨,趙九成.考古圖[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0]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1]紀(jì)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3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2]樂史.太平寰宇記[M].王文楚,點(diǎn)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

On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Incense Imagery Used in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DUAN Yongsh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Chinese incen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As an independent poetic imagery,when it massively appeared in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it not only greatly enrich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ang poetry,but also expanded the theme and intrinsic connotations of the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A large quantity of the description of sweet flowers and spices,the introduction of imagery of fumigating incense,and the expressive description of burning incense,all these add a mysterious and romantic temperament to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The combination of incense imagery and the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makes their qualities enjoy win-win and common prosperity enhancement.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incense;the culture of incense

I206.2

A

1672-2914(2016)05-0109-05

2016-05-18

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2015J045);咸陽師范學(xué)院科研基金項目(12XSYK087)。

段永升(1976—),男,陜西興平市人,咸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播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xué)與中國文化。

猜你喜歡
博山香爐香料
源流“淄”味
走向世界(2024年10期)2024-03-25 07:03:47
程家玉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香料之王
——香草傳
一個銅香爐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48
重慶火鍋香飄世界
原鄉(xiāng)(外二首)
開箱取寶之博山豆腐箱
金橋(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6
香爐的養(yǎng)鼻之道
幸福(2017年18期)2018-01-03 06:34:58
2014年4—9月印度香料出口量增長12%,達(dá)到42.16萬t
孟村| 贵溪市| 昌宁县| 琼海市| 连云港市| 苏尼特右旗| 博野县| 剑阁县| 淮安市| 娄底市| 襄汾县| 卫辉市| 富宁县| 呼伦贝尔市| 平果县| 陇南市| 延寿县| 永修县| 韶山市| 自贡市| 平昌县| 贵州省| 河南省| 木兰县| 天津市| 武威市| 江城| 德钦县| 武平县| 焉耆| 瑞丽市| 九寨沟县| 池州市| 巴林左旗| 越西县| 稷山县| 郁南县| 镇沅| 融水| 清水县|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