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味
1.糖醋軟熘魚焙面 ?糖醋軟熘魚焙面又稱熘魚焙面、鯉魚焙面,是豫菜的歷史名菜。此菜名,首先在鯉魚,河南得黃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鯉魚,歷代珍品。其二是豫菜的軟熘,他以活汁而聞名。所謂活汁,歷來兩解,一是熘魚之汁需達(dá)到泛出泡花的程度,稱作汁要烘活;二是取方言中和、活之諧音,糖、醋、油三物,甜、咸、酸三味要在高溫下,在攪拌中充分融和,各物、各味俱在但均不出頭:甜中透酸;酸中透咸,魚肉肥嫩爽口而不膩。魚肉食完而汁不盡,上火回汁,下入精細(xì)的焙面,熱汁酥面,口感極妙。
2.煎扒青魚頭尾 ?此菜清末民初便享譽(yù)中原,素有“奇味”之稱。以大青魚為主料,取頭尾巧施刀工,擺置扒盤兩端,魚肉剁塊圓鋪在頭尾之間。下鍋兩面煎黃后以冬筍、香菇、蔥段為配料,上鍋箅高湯旺火扒制,中小火收汁。汁濃魚透、色澤紅亮。食時(shí)頭酥肉嫩,香味醇厚。
3.炸紫酥肉 ?炸紫酥肉號(hào)稱賽烤鴨,此菜選用豬硬五花肉,經(jīng)浸煮、壓平、片皮處理,用蔥、姜、大茴、紫蘇葉及調(diào)料腌漬入味后蒸熟,再入油炸四五十分鐘。炸時(shí)用香醋反復(fù)涂抹肉皮,直至呈金紅色,皮亦酥脆,切片裝碟,以蔥白、甜面醬、荷葉夾或薄餅佐食,酥脆香美、肥而不膩,似烤鴨而勝烤鴨。
4.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原名洛陽(yáng)燕菜。洛陽(yáng)之外多稱素燕菜或假燕菜,也是洛陽(yáng)水席之頭菜。此菜制作十分精細(xì),它以白蘿卜切細(xì)絲,浸泡、空干、拌上好的綠豆粉芡上籠稍蒸后,入涼水中撕散,碼上鹽味。蒸成頗似燕窩之絲后,再配以蟹柳、海參、火腿、筍絲等物上籠蒸透,然后以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香油澆入既成。其味醇、質(zhì)爽,十分利口。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加拿大總理食此菜,見洛陽(yáng)名廚王胡子將蒸制雕刻而成的牡丹花點(diǎn)綴其上,遂戲言道:“洛陽(yáng)牡丹甲天下,菜中生花了。”自此,易名為牡丹燕菜。
5.扒廣肚 ?廣肚唐代已成貢品,宋代漸入酒肆。此物入菜,七分在發(fā),三分的烹制最佳是扒。豫菜的扒,以箅扒獨(dú)樹一幟。數(shù)百年來,“扒菜不勾芡,功到自然粘”,成為廚人與食客的共同標(biāo)準(zhǔn)與追求。此菜將質(zhì)地綿軟白亮的廣肚片片,氽殺后鋪在竹扒箅上,用上好的奶湯小武火扒制而成。成品柔、嫩、醇、美,湯汁白亮光潤(rùn),故又名白扒廣肚。
6.汴京烤鴨 ?汴京(開封)自古有江北水城之譽(yù),故不乏鴨類菜肴。汴京爊鴨,宋時(shí)便是市肆名菜。爊者乃是以爐灰煨炙之法熟之,后演變?yōu)橐怨久骰鹂局硕桑阋钥绝喨〈鸂n鴨為治鴨之主流之法,北宋后傳入北方。汴京烤鴨風(fēng)行千年而不廢,皮酥肉嫩,以荷葉餅、甜面醬、菊花蔥、蝴蝶蘿卜佐食,以骨架湯、綠豆面條添味,當(dāng)是一道大餐。
7.炸八塊 ?響堂報(bào)菜,多出妙語(yǔ)。河南酒樓堂倌“一只雞子剁八瓣,又香又嫩又好看”的唱詞便是其一。這八瓣之雞就是叫響了二百余年的炸八塊。此菜用秋末之小公雞兩腿4塊,雞膀連脯4塊,以料酒、精鹽、醬油、姜汁腌麻入味后,旺火中油入鍋,頓火漿透,升溫再炸,使其外脆里嫩。食時(shí)佐以椒鹽或辣醬油,及其爽口。
8.蔥扒羊肉 ?羊是祥,歷史上是貴族食品。宋代汴京72家正店均以羊肉為主要原料。羊肉性溫,老少咸宜。此菜選用熟制后的肥肋條肉,切條,配炸黃的蔥段、玉蘭片鋪至鍋箅上,添高湯,下作料用中武火扒制,至汁濃后翻入盤內(nèi),鍋中湯汁勾流水芡,少下花椒油起鍋澆汁即成,成菜軟香適口,醇厚綿長(zhǎng)。
編輯/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