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旭
新聞記者的采訪風格與技巧分析
楊 旭
(作者單位:吉林電視臺)
新聞采訪中,記者的采訪風格和采訪技巧直接影響著采訪活動,對于不同的新聞事件而言,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所運用的采訪風格和采訪技巧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采訪風格帶來的采訪效果是不同的,同樣的,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的采訪內(nèi)容,需要運用的采訪技巧也是不一樣的。本文重點分析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的采訪風格和采訪技巧。
新聞采訪;記者;采訪技巧
記者采訪時,需要主要掌握的采訪技巧包括:采訪前要做足準備工作;采訪時應注意提問的技巧;要善于觀察和傾聽;當被采訪人缺席時,可以通過采訪大量周邊的人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采訪技巧是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jīng)常運用的訪問技巧和訪問藝術,是記者獲取新聞素材、了解事實真相的重要方法。技巧無定式,需要記者在長期和工作中不斷積累,掌握多種采訪技巧,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采訪風格。
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是采訪活動順利進行的良好基礎,準備工作會直接影響到采訪活動開展的質(zhì)量和水平。采訪的準備工作也是采訪技巧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針對不同風格的新聞,記者所準備的材料也是不一樣的。
通常情況下,記者有自身采訪的一些偏好和擅長領域,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在采訪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也會受到這種采訪擅長領域的影響。事前的準備和采訪的效果是相關的。因此,在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中,記者需要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全面做好準備工作。一般情況下,一個新聞事件發(fā)生后,與新聞事件相關的信息會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這些途徑和渠道就可以成為記者尋找新聞線索,收集新聞資源,對新聞事件進行事前準備的途徑。此外,在新聞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中,記者還需要對新聞事件發(fā)生的周邊元素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例如,對于一些突發(fā)的社會新聞,記者在采訪前要對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等基本元素進行細致的核實,同時要對新聞事件周圍的一些因素進行調(diào)查,例如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因素,這些都可以成為記者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沒有一個預先設定好的場景來供記者選擇和寫作,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中最經(jīng)常遇見的就是各種突發(fā)情況,而面對這些突發(fā)狀況,考驗的就是記者的應變能力和處理突發(fā)情況的能力。
在一些新聞事件的采訪過程中,記者容易遇到見不到新聞當事人的情況,而在一個新聞事件中,當事人是新聞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記者要做到對新聞事件的還原,就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對新聞當事人進行還原和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記者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分析,分析其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盡自己的努力找到與新聞當事人相關的人員,通過這種外圍走訪,還原新聞當事人的一些基本特征。此外,還可以通過采訪一些外圍因素來挖掘新聞現(xiàn)場的情況,對新聞事實進行進一步了解和充分把握。在采訪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發(fā)情況,一定要做到臨危不亂,用沉著冷靜的心態(tài)來應對現(xiàn)場情況,同時,在面對這種情況時,記者需要學會變通,化突發(fā)問題為自己新聞采訪的一個新聞點,將新聞更真實客觀地進行還原。
對于記者而言,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提前準備好選擇怎樣的提問方式,對于受訪者會發(fā)揮哪些引導作用。如果記者的提問沒有圍繞采訪核心,那么受訪者的回答也會相應地偏離采訪主題,這樣整體的采訪活動就沒有效果,直接帶來采訪活動的失敗。提問是一種技巧,一般情況下,記者在新聞采訪活動開始前會針對采訪主題設定一個采訪提綱,而這個提綱的設定往往就為記者在采訪中的提問設定了框架,記者的采訪提問就會隨著這個提綱來開展。
在采訪的提問環(huán)節(jié)過程中,記者要保障自己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圍繞采訪的目標和主題來設定;同時,要認真傾聽和思考被采訪對象的回答,很多時候,記者可以從被采訪對象的回答中找到新聞點,跟隨新的新聞點來進行進一步的提問,這樣也能夠擴充采訪的整體內(nèi)容,保障采訪活動的內(nèi)容充實。作為記者,要為被采訪對象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這樣才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
新聞采訪的技巧有很多,記者采用不同的技巧就會形成不同的采訪風格,未來在采訪工作中,記者要進一步強化對新聞采訪技巧的研究,提高自身的采訪水平,從溝通、采訪設計及采訪前的準備和突發(fā)情況的處理等多方面來進行采訪活動的優(yōu)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呈現(xiàn)新聞事實。
[1]朱莉.當下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采訪技巧的創(chuàng)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6(2).
[2]李慶玲.電視新聞采訪的技巧分析及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6(4).
[3]薛占鋒.電視新聞采訪技巧探析[J].新聞傳播,2016(8).
楊旭(1981-),男,吉林長春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