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佐
剛來德國的時候,遇到火車晚點,忍不住問旁邊的一位女士:“德國的列車不是很準時嗎?”那位女士回答說:“Once upon a time(從前)……”
也許很久以前是這樣吧,或者就只是一個傳說。那位女士風趣的回答,還順便打破了中國人的另外一個傳說,那就是德國人沒有幽默感,尤其是在陌生人之間,好像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皺著眉頭思考哲學問題一樣。她提醒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人喜歡用故事來理解社會。
關心時事的中國游客,到波茨坦的無憂宮參觀時,都喜歡到旁邊的大風車下留影紀念,這就是傳說中著名釘子戶磨坊主斗國王的地方。這個故事在當下的中國廣為流傳。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很喜歡這座美麗的宮殿,登高望遠時發(fā)現(xiàn)那座風車有礙觀瞻,就讓人去和磨坊主商量:“你開個價吧,賣與寡人拆掉?!闭l知道磨坊主死腦筋,說這是祖上財產(chǎn),再多錢也不賣。他還順便說了句千古名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于是皇帝大怒,遂令警察前往強拆之。磨坊主一不上訪二不自焚,而是從容訴諸法庭,法官竟然判皇帝照原樣重修,并賠償損失?;实垡膊煌?,竟然俯首聽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就到了皇二代當朝。磨坊主去世之后,經(jīng)濟不景氣,其子主動寫信給新皇帝說,先帝不是要買我這家當嗎?陛下現(xiàn)在可以實現(xiàn)他的遺愿了。新皇帝回信說,你的磨坊已經(jīng)成為德國法律的象征,是國寶級文物,千萬不能開歷史的倒車。你要是缺錢用,朕送你一些拿去花吧。于是該磨坊巍然屹立,供萬世敬仰。
經(jīng)考證,這個故事首先由一個德國人編撰,然后通過楊昌濟先生介紹到中國,再由賀衛(wèi)方教授等人反復引用,發(fā)展成一個起伏跌宕、愛憎分明的法治啟蒙寓言。對于這個中國人眼中司法史上最偉大的故事,德國人并不怎么在意,在他們自己編寫的旅游書上很難看到。全世界最津津樂道的,恐怕只有中國人。
人們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少年兒童。他們通過充滿離奇想象的童話,來表達對于世界的感受,學習關于自然與社會的知識。然而當下的中國人傾向于侵占兒童的幻想空間,讓他們從小就參加各種技能訓練,每天都處于高度競爭的狀態(tài),過著沒有故事的童年生活。奇怪的是,若干年之后,當需要理性和責任來參與社會制度的建設時,他們卻成為長不大的孩子,沉迷于故事之中,甚至期待故事治國。
童話故事的開頭總是說,Once upon a time(從前),或者Long long ago(很久很久以前)——不僅人的童年,而且人類社會的童年,都依賴于故事來認識社會和治理社會。但是,現(xiàn)代社會的成人,應該更多地利用理性和勇氣,直面更復雜的社會關系、更多元的社會現(xiàn)象,通過建立規(guī)則和制度,來推進社會的合作與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我們的童年以及童年之后的想象力。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