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余
幾種常見中藥材的種植技術(shù)
馬方余
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地處東經(jīng)118°33'40"——119°36'30",北緯40°36'41"——40°41'53"之間,是一個純山區(qū)縣,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特殊的地理、氣候和生態(tài)條件,使這里的野生柴胡、遠志、丹參等中藥材質(zhì)量較高,成為中藥材市場的搶手貨,然而野生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單一依靠野生資源,不能形成規(guī)模生產(chǎn),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宣傳引導(dǎo)下,大力發(fā)展中藥材規(guī)模生產(chǎn)。到目前,全縣中藥材面積已突破5萬畝,黃芪、黃芩、桔梗、黨參、枸杞等品種約占80%,其中枸杞、黃芪已經(jīng)沖出國門,遠銷韓國、日本等地。通過招商引資,現(xiàn)有中藥材龍頭企業(yè)4家,可以說,我縣的中藥材產(chǎn)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正朝著區(qū)域化布局、規(guī)?;a(chǎn)方向邁進,與此同時,中藥材種植技術(shù)也得到了推廣和普及,現(xiàn)根據(jù)本人多年種植經(jīng)驗和生產(chǎn)實踐,將幾種常見中藥材的種植技術(shù)介紹如下,供參考。
黃芪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別名白皮花、箭桿花、東北黃芪等。藥材為根,呈圓錐形,略扭曲。表面淡棕黃色,有橫長皮孔。質(zhì)堅韌,斷面強纖維狀。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脫毒、生肌功能。主治體虛盜汗、慢性腎炎、內(nèi)傷疲倦等癥。黃芪還可用于制作飲料、飼料的添加劑等,青龍縣的黃芪在安國市場上有“燕山黃芪”之稱。栽培技術(shù)要點:
1、選地、整地與播種。黃芪主根垂直向下生長,宜選排水良好、向陽、土層深厚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耐旱、耐寒、忌澇、忌連作、怕高溫。每畝施圈肥2500—30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均勻撒施地里,整地時要求深翻35厘米以上,摟平耙細。行距30—33厘米,深度3厘米,邊播種邊底踩,下種后覆土1厘米,表土干燥后再表踩一次。畝播種量1.5—2公斤,7—8天出苗。
2、田間管理。苗高3—5厘米時間苗,株距5厘米,間苗時松土除草。苗高7—15厘米時定苗,株距10—15厘米。7月上旬株高60厘米左右時,畝施肥10公斤,70%磷鉀肥,30%氮肥。
3、病蟲害防治。(1)幼苗出土前后,蟓鼻蟲等鞘翅目昆蟲,咬食幼苗嫩葉,應(yīng)在播種后4—5天在地面普噴1—2次高效低毒的新農(nóng)藥樂斯本EC或氯氰菊酯EC。(2)6月份以后,氣溫高,濕度大,易發(fā)生白粉病。發(fā)病前或初期開始噴50%病靈溶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連噴2—3次,每半月一次。若發(fā)現(xiàn)蚜蟲為害,用蟲必克或綠園溶液除治。(3)立秋后,若發(fā)現(xiàn)豆莢螟等害蟲咬食莢內(nèi)種子,噴樂斯本或蛾蛉速殺溶液除治。
4、采收加工。當(dāng)年秋季霜降時割秧,留茬2—3厘米。隨之挖根出土,注意防止切斷須根,影響質(zhì)量和產(chǎn)量。挖時捆成20厘米粗一把待出售。一般畝產(chǎn)黃芪根(干貨)250—300公斤,種子20—50公斤。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別名:黃金條根、山茶根、黃芩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血功能。主治肺熱咳嗽、目赤腫痛、吐血衄血、肝炎等。藥材為根,呈倒圓錐形,扭曲不直,表面深黃色,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青龍、承德一帶的黃芩在安國市場上有“金絲黃芩”之稱。栽培技術(shù)要點:
可用種子和分根方法繁殖。
1、選地與整地。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層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為宜。喜溫暖氣候,耐寒,耐旱,怕澇,忌連作。畝施有機肥2500千克加過磷酸鈣20千克,耕深25—30厘米,耙細整平,做寬1.2米的畦,長短不限。
2、種子繁殖。(1)采種。花期長,種子成熟期不一致,又易脫落,故熟后即采,曬干打下種子,去凈雜質(zhì)備用。(2)浸種。播前種子用溫水浸泡5—6小時,澇出稍晾即可播種。(3)播種。分春播和雨季播種。可大田直播也可集中育苗,直播的根條長,杈根少,產(chǎn)量較高。小面積種植,也可育苗移栽。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行距30—40厘米,溝深0.5厘米,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nèi),覆少量細砂或細土,稍鎮(zhèn)壓后噴水,保持土壤濕潤,若土壤溫度適宜,也可有塑料薄膜覆蓋,保持土壤溫度,畝播種量0.5—1千克。雨季播種一般利用無灌溉條件的山坡地或小麥下茬耕地,雨季(7—8月份)在整理后的地塊上按行距30厘米開溝,溝深3厘米,底踩播種后覆土0.5厘米,畝播種量1千克。
3、分根繁殖。春季黃芩萌發(fā)新芽之前,將根挖出,切下主根供藥用,然后根據(jù)莖塊大小,將母株根莖分切成若干塊,每塊有2—3個芽,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挖穴栽種,覆土壓實,澆水,10天左右可長出幼苗。
4、田間管理。(1)間苗:幼苗出齊后,分2次間掉過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時松土除草,結(jié)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適當(dāng)培土,1年進行2—3次。(3)追肥:幼苗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尿素。6月底7月初,每畝追施過磷酸鈣20千克加尿素5千克,在行間開溝施下,覆土后澆水一遍。
5、病蟲防治。主要病害有葉枯病,危害葉片,從葉尖或葉緣向內(nèi)延伸,呈不規(guī)則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致葉片枯死。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重。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2—3次。若食花性害蟲,噴樂斯本除治。
6、采收加工。黃芩以根入藥。種植2—3年后收獲,至秋后莖葉枯黃時將根刨出,去掉莖葉,抖凈泥土,曬至半干時撞去外皮,然后曬干或烘干,畝產(chǎn)干貨200—250千克。
桔梗為桔??浦参?別名:苦桔梗、燈籠棵、鈴鐺花。具有祛痰止咳功能。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藥材為根,呈長圓柱形,白色略帶微黃,皺縮,質(zhì)堅脆,易折斷。近年來,人們還用鮮桔梗制作食品小菜,為綠色保健食品,開發(fā)潛力較大。栽培技術(shù)要點:
1、選地與整地。桔梗為深根系植物,選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為好。施基肥后深耕20—30厘米,耙細整平,做寬1.2米的畦,兩旁開排水溝。
2、種子處理。一年生種子,發(fā)芽率低,不宜作種。二年結(jié)的種子,成熟飽滿,留作種用。播種前用溫水浸種24小時,或用0.3—0.5%的高錳酸鉀液浸種12小時,可提高發(fā)芽率。
3、播種方法。春播、夏播均可。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1)直播:以夏播最好,直播主根直、粗壯、分杈少。在畦面開深約1厘米的淺溝,溝心距15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蓋薄薄一層細土,稍加鎮(zhèn)壓、噴水,保持土壤濕潤,在氣溫20—25℃時20天左右出苗,播種量為每畝500—1000克。(2)育苗移栽:在畦面用四齒耙輕劃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畦內(nèi),然后覆蓋一層淺土,將種子蓋嚴。苗高5厘米左右時,按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進行移栽,每畝1.5萬株苗比較適宜。播種量每畝500—750克。
4、田間管理。(1)苗高3—5厘米時間苗,高7厘米左右時,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2)追肥:定苗后以葉面噴肥為宜,促使莖葉生長。7月初施磷、鉀肥為主,促根生長。秋后澆1次凍水,翌年春季澆水,孕蕾期施磷、鉀肥,促進莖稈粗壯,減輕倒伏。(3)噴藥疏花:在盛花期噴1000ppm乙烯利1次,能基本上達到疏花的目的,抑制生殖生長,使根部貯藏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較不噴藥者顯著增產(chǎn)。
5、病蟲防治。病害有炭疽病、輪紋病、斑枯病。防治方法:發(fā)病前或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亦可用新型農(nóng)藥大生WP防治。桔梗播種后第二年夏季易發(fā)生倒伏,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可有效控制倒伏,用量為每畝0.5千克,兌水60千克。
6、采收加工。桔梗以根入藥。一般在播種后2年收獲,如肥水充足,管理好,可在當(dāng)年秋末或翌年春初刨收。根刨出后,去凈莖葉,洗凈泥土,趁鮮刮去外皮,曬干入藥。一般畝產(chǎn)干品150-200千克。
黨參為桔??浦参铮瑒e名:西黨、條黨、潞黨。藥材為根,呈長圓柱形,表面灰黃色,有明顯縱溝。質(zhì)稍堅脆,易折斷。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補肺、生津止渴功能。青龍縣及承德一帶黨參質(zhì)量較好,有“都山黨參”之稱。栽培技術(shù)要點∶
用種子繁殖,分為冬前直播、春播和育苗移栽。
1、選地與整地。黨參根深,喜溫和涼爽的氣候,耐寒、忌高溫。對土壤要求較嚴,以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為宜。每畝施圈肥或堆肥1500—2500千克。
2、冬前直播。霜降到立冬之間,按行距30厘米,開溝深3厘米,先撒肥后播種。邊播種邊底踩,覆土厚度1厘米,第二年春季出苗,冬播比春播出苗率高。
3、春播。春播時間在春分至清明節(jié)之間。春播先澆足畦內(nèi)水后播種。
4、育苗移栽。育苗時間在清明至谷雨之間。畦寬1.5米,育苗一般不施底肥,用葉面肥。行距20厘米,開溝深2厘米,覆土0.5厘米,畦上面噴足水,加蓋稻草,約10天出苗。苗高5—10厘米時,進行疏苗,株間距1厘米。葉面噴肥時畝噴磷酸二氫鉀500克,兌水75—80公斤,7天一次共2次。第二年春清明節(jié)前后,進行帶土移栽大田,行距30厘米,株距10—15厘米,開溝深10厘米,栽后培土澆水。
5、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直播地塊出苗后及時松土除草,松土宜淺,避免傷根,一般1年進行3—4次。(2)追肥:育苗地不追肥,以控制黨參苗徒長。移栽后于搭架前追施少量氮磷復(fù)合肥,施后澆1次水。(3)搭架:當(dāng)苗高30厘米左右時搭架,以使莖蔓攀架生長。搭架能夠通風(fēng)透光,增強抗病能力,提高參根和種子產(chǎn)量。
6、病蟲防治。主要病害有銹病,葉背發(fā)生黃褐色略突起的斑點,嚴重時葉片枯死。發(fā)病初期噴50%二硝散2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若有根腐病,則撥除病株焚燒,噴多菌靈800倍液。
7、采收加工。移栽后1—2年秋季收獲。采收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泥土,曬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與木質(zhì)部貼緊,再曬再搓,反復(fù)3—4次,最后曬干即成。一般是1千克鮮黨參曬干貨0.5千克,畝產(chǎn)干貨250—350千克。
枸杞為茄科植物,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功能。主治頭昏、耳鳴、虛勞咳嗽、糖尿病。藥材為果實,呈現(xiàn)橢圓形,表面鮮紅色,有皺紋。肉質(zhì)柔潤,內(nèi)有黃色種子。目前已開發(fā)出枸杞粉、枸杞咖啡、枸杞酒等保健食品。栽培技術(shù)要點∶
目前主要以扦插繁殖為主。
1、選地與整地。枸杞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堿,抗?jié)衬芰Σ?,低洼積水處不宜栽種。每畝施廄肥2000—3000千克,秋季深耕25—30厘米,并澆凍水。
2、扦插繁殖。扦插苗結(jié)果早,能保持母本的優(yōu)良性狀。在春分至清明之間,選取優(yōu)良單株上1年生徒長枝或粗壯、芽子孢滿的枝條,剪成長15厘米左右的插條,用清水浸泡2—3天,或用50ppm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條下部6—12小時。然后按行株距20厘米×15厘米,將插條斜插入整好的畦中2/3,然后壓緊,澆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成活率在85—90%。第二年根據(jù)需要在大田定植。也可以直接按33×50厘米扦插,2—3年后根據(jù)需要分株,擴大面積。
3、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1年之內(nèi)3—4次。(2)追肥:苗期追施2次氮肥。定植枸杞在開花結(jié)果盛期,追施2次磷銨復(fù)合肥,每株施50—100克,隨即澆水。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樹根的一側(cè)開環(huán)形溝施農(nóng)家肥,蓋土,澆水。(3)整形修剪:定植當(dāng)年,定干50厘米,并選擇3—5個分布均勻的主枝。第二年在主枝上選3—4個新徒長枝,于30厘米處短截。樹冠基本成形后,每年于初春或夏季剪去枯枝、老弱頭枝、病蟲枝、重疊枝、掃地枝及疏除過密的枝條。
4、病蟲防治。主要蟲害有枸杞負泥蟲,幼蟲和成蟲為害葉片,噴40%樂果1000倍液防治。若有紅蜘蛛為害,則噴施20%噠螨靈2000—3000倍液或50%克螨特2000倍液除治。主要病害有枸杞黑果病,危害花、莖、葉,青果感病 后變黑僵化。發(fā)病前或初期用1:1:120波爾多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
5、采收加工。枸杞以果實入藥。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摘。采收后,及時曬干或烘干,曬時勿翻動,以防黑果。
(作者單位:青龍縣鳳凰山鄉(xiāng)農(nóng)業(y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