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漪
(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淺談《孟姜女》“四季體”的創(chuàng)作與演唱
蘇 漪
(湖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孟姜女》是以我國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為背景,由王志信在民間小調(diào)《孟姜女》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現(xiàn)代民族聲樂作品。將歌曲原本的“十二月體”重新裁剪成為“四季體”,以四季的變化來展示故事的情節(jié)。本文則以四個季節(jié)為軸,分別展開闡述了歌曲的曲式和聲、人物特點、情感表現(xiàn)及演唱要求。
《孟姜女》;四季體;歷史故事;演唱技巧;人物特點
王志信先生1942年生于河北樂亭,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一級作曲家、指揮家。1985年進入中央歌舞團,1986年擔任中央民族樂團合唱隊的指揮及藝術指導。王志信先生在從藝的四十余年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上世紀80年代起他與作詞家劉麟深入基層,赴各地采風,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為民歌創(chuàng)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對中國民族聲樂演唱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王志信先生善用重大現(xiàn)實主義題材來表現(xiàn)愛國主義,他的作品總是能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其代表作有《木蘭從軍》、《昭君出塞》、《孟姜女》、《蘭花花》等大型聲樂作品。
《孟姜女》是以我國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為背景,由王志信先生在民間小調(diào)《孟姜女》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現(xiàn)代民族聲樂作品。將歌曲原本的“十二月體”重新裁剪成為“四季體”,以四季變化來展示故事的情節(jié)。本文則以四個季節(jié)為軸,分別展開闡述了歌曲的曲式和聲、人物特點、情感表現(xiàn)及演唱要求。改編后的《孟姜女》曲調(diào)表現(xiàn)形式更多樣化既有民族特色的體現(xiàn)又有戲劇效果的成分,在曲式和聲、人物特點、情感表現(xiàn)等方面運用了較為獨特的手法。
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奇故事之一——《孟姜女》。最早,它是以口頭相傳的方式在民間被廣為流傳。之后,在民間歌曲、說唱音樂、民間戲曲以及民間器樂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中都有所改編體現(xiàn)。在宋元時期,《孟姜女》又發(fā)展為民間曲調(diào)的小曲形式,被廣為傳唱。
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孟姜女與新婚丈夫范杞良的凄美愛情故事。孟姜女與范杞良僅僅新婚三天就被迫分離,新婚丈夫被官兵強行押去邊境修筑長城。不久之后就因勞苦饑寒而死,尸骨被草草葬的在長城腳下。而此時的孟姜女對丈夫的悲慘遭遇絲毫不知,她將心中的對丈夫思念凝聚在了密密針線上,在寒冬臘月里為丈夫做好棉衣并踏上了萬里尋夫之路。跋山涉水苦尋不得,最后聽聞自己的丈夫竟早已因為饑寒勞累暴斃身亡。孟姜女頓時痛哭城下,凄慘悲涼的哭聲響徹十日不止,最后哭聲感動天地城墻轟然倒塌,范杞良的尸骨隨之露出。秦王得孟姜女竟將長城哭到,便召見她,卻看上她的美色要強行納為妃子。故事最后孟姜女將丈夫尸骨安葬后在秦王的迫害下于絕望中投海而亡。
這篇故事是通過對孟姜女的感人形象的刻畫,從而揭露秦王暴政,不體恤民情,為貧苦百姓增添繁重搖役,最終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家破人亡的惡行。孟姜女敢于向封建統(tǒng)治者的無情壓迫進行斗爭反抗的無畏精神從中得到宣揚歌頌。故事以一對普通夫妻的凄慘命運展現(xiàn)了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從而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凄美絕唱。
在改編《孟姜女》時,王志信先生雖然融入了許多現(xiàn)代音樂元素和外來的音樂元素,但基于對傳統(tǒng)民歌的尊重,從而并沒有消減歌曲中的民歌特色和韻味,反而更加突出了這首眾所熟知的敘事小調(diào)中的悲劇性。我們想要演唱好這首作品,首先要掌握一些中國傳統(tǒng)音樂(民歌、戲曲、說唱等)方法的演唱技巧。另外,還需要借鑒結合西洋唱法中深厚的氣息基礎,以及良好的混合共鳴等演唱技法。以此幫助我們加強聲音或?qū)捄窕蚶w細;時潑辣時嬌柔的良好表現(xiàn)力。
與此同時我們要深入到到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尋了解她的情感起伏變化,用真切敏感細膩的情感,滿含深情的詮釋這個人物形象。即便到了音樂的后半部分,孟姜女的情感雖然激烈悲壯,但也要將這種情緒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感情要含而不露,剛中依然有柔,悲中充滿苦怨。這是她的性格和在封建社會的身份地位決定的,所以表現(xiàn)態(tài)度上絕不可以將怨恨沁入的一發(fā)不可收拾轉(zhuǎn)向剛強和堅硬。
(一)春
歌曲第一段以春為序。開頭兩句表現(xiàn)出了正月新春,家家相聚團圓的熱鬧節(jié)日氣氛。從而與孤獨無助的孟姜女形成鮮明對比,更加凸顯出故事人物對丈夫滿懷思念但卻無可奈何的愁苦之情。
《孟姜女》節(jié)奏是2/4、3/4、4/4。以二拍切分、十六分音符等切分節(jié)奏和順分節(jié)奏為主要節(jié)奏型。對演唱節(jié)奏速度的精準把握關系影響到整首音樂作品的完美表現(xiàn)。歌曲的第一段基本保留了原本民族徵調(diào)式的起承轉(zhuǎn)合結構旋法,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加花裝飾。(見譜例1)間奏時跳音的使用一下就將人從新春的喜悅帶到了夏夜的冷清。
譜例1
演唱“春”時,四個樂句尾字中“春、盈、城”收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而“聚”吐字的時候要加強母音的控制力,保持口型穩(wěn)定。為了不影響到字音的清晰,切記不要在字音結束后閉口發(fā)音。演唱者演唱時情緒應是委婉哀怨且充滿思念的愁苦之情。
王志信先生作曲時給出提示“委婉、哀怨地”,更是讓人聯(lián)想到在新春歡慶的日子里,千家萬戶都喜樂團圓而孟姜女卻孤身一人的凄涼畫面。此情此景讓她更加思念丈夫心中更是無限哀愁,春的喜與人的愁成為鮮明對比。
(二)夏
“夏夜里銀河飛流行,那是牛郎會織女點燃的紅燈籠。”是描繪孟姜女只身一人獨坐在家門口,抬頭望見夜晚天空飛逝流星。聯(lián)想到牛郎與織女還可以在七夕鵲橋上重逢,可憐自己卻與丈夫相聚重逢之日遙不可及?!懊辖L空……何日能重逢?!边@兩句將孟姜女與杞良哥天各一方期盼重逢相會的急切思念之情深刻的表達了出來,直接地點明了“盼夫”的思想主題。
第二段的旋律來自于第一段原始曲調(diào)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而來。但旋律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強,讓聽眾聽起來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韻致在整體上與之前段落基本相延續(xù)。句尾處長拖音的兩個小節(jié)以哭腔方法演唱,(見譜例2)更加烘托凸顯出了孟姜女盼望與丈夫相聚重逢,但無奈于渺茫無期的悲苦之情。間奏選擇用緊湊的十六分音符組成,讓人聯(lián)想到時間飛逝,更加突出了孟姜女的焦慮和無奈。
譜例2
演唱“夏”時,間奏使用了跳音,讓人的思緒一下從新春瞬間到了夏夜,孟姜女起身移步庭院之中,只身一人獨坐在家門口,抬頭望見夏夜里天空飛逝流星,想到自己與丈夫重逢之日遙遙無期,心中滿是悲傷卻又抱有一絲期望,迫切期待這一天的到來。這段旋律演唱時要控制得音色稍微明亮些,速度稍微加快,體現(xiàn)“急切”的心情。
(三)秋
第三段主要是描寫孟姜女在寒夜中為遠在長城腳下的丈夫縫制棉衣?!熬€是相思針是情啊,針針線線……伴君行?!泵辖闹袘汛е鴮φ煞虻乃寄顮繏?,把自己所有的深情思緒用一針一線縫進在棉衣里。這時的情緒已在久日的抑郁、哀苦之中蘊藏積怨起十分真摯、熾烈的感情波瀾,已不單單只是思念之情,心中滿是對丈夫的擔心牽掛,對重逢的迫切期盼,內(nèi)心十分焦灼。
這是一個哀怨抒情的段落。調(diào)式轉(zhuǎn)為D羽清樂調(diào)式。旋律上變?yōu)樗亩群臀宥鹊奶M發(fā)展方式進行。(見譜例3)
譜例3
演唱“秋”時,情緒要飽滿且激動。要關注到“針”字是鼻韻音,演唱時要格外在前一句做好打開準備。之后一句演唱時速度要做漸慢處理、而力度則要漸強,使音樂進入到一個小高潮部分。唱到“寒”字,狀態(tài)要保持興奮積極,抓住字頭。這樣“衣”字才能自然的唱出來。
此時歌曲已從萬物復蘇喜慶的正月新春推進到了萬物枯寂的深秋九月重陽,天氣由暖變涼,情緒也已經(jīng)漸漸轉(zhuǎn)至低谷,落葉秋風,曲調(diào)滿是凄涼。
(四)冬
第四段故事已經(jīng)推進到數(shù)九寒天的嚴冬。歌詞所要表達的是身為生長在在江南的柔弱女子孟姜女,因擔憂丈夫不遠千里不辭辛苦,獨自踏上了為丈夫千里送寒衣的艱難道路。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體會到主人公急切而愁苦的強烈情感,“大雪紛飛”,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暗示出女子為送寒衣獨自奔走千里的艱難困苦和要尋找丈夫的決心,從此也可看出孟姜女是個內(nèi)心堅韌的女子。在后來知曉自己的丈夫早已饑寒勞累、過世身亡的噩耗后,孟姜女欲哭無淚,發(fā)出了“聲聲血淚聲聲喚”的悲鳴,最后“哭倒長城八百里,只見白骨漫青山”。試想一個女子歷經(jīng)千辛萬苦,懷揣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即將與丈夫重逢的期盼與喜悅,最后得知噩耗的心理變化,這充滿浪漫與想象的詩句將夸張與烘托的手法渙然融為一體,把主人公呼天喊地、悲痛欲絕的情感化作了埋藏在心中已久的對封建主義慘暴壓迫的控訴。這苦怨強烈地表達出了歌曲的主題思想,將全曲推進到高潮。
第四段,作曲家對我國戲曲板腔緊打慢唱的搖板有所借鑒。這時音樂轉(zhuǎn)為了F徵六聲變宮調(diào)式,并且再現(xiàn)了之前的節(jié)奏。更加深化拓寬了《孟姜女》的主題音樂。(見譜例4)
譜例4
伴奏織體由柱式和弦加八度疊置的跳進,來烘托出激昂的情緒,以此來表現(xiàn)孟姜女艱難尋夫緊張而又急切激烈的場景,促使全曲達到了高潮部分。(見譜例5)
譜例5
情緒激昂,速度急快,而在此段第12小節(jié)處,速度又回到了慢速,形成了首尾速度的相互呼應。這種速度上的變化與戲曲中的“散——慢——中——快——散”很接近。(見譜例6)
譜例6
演唱“冬”時,特別注意字頭的力度,嘴唇咬緊字頭,保證演唱效果有力清晰。后一句演唱到了高音位置的“哭、八”兩字時,要在唱出之前做好強大氣息的支撐準備?!爸灰姟眱勺种虚g有停頓,出現(xiàn)了休止符,我們在演唱時要注意聲可斷而氣不能斷。演唱最高音“山”字時要注意加強這個字的力度以及控制延長。演唱者不僅要展現(xiàn)出孟姜女悲痛悲憤、哀怨中夾雜著恨意的情感,還要表達出苦難的老百姓對統(tǒng)治者暴政的反抗與控訴。
此時曲譜上給出“自由的、有力的、悲憤的”情緒提示,剛好體現(xiàn)出寒冬臘月寒冷刺骨孟姜女尋夫心切,最后卻得知丈夫早已暴斃身亡的消息,長久以來對丈夫的思念、重逢的期盼全部化為巨大的悲痛,從而徹底爆發(fā)出內(nèi)心長久壓抑的凄苦悲憤之情。歌曲《孟姜女》情緒壓抑而悲傷,在演唱之前,演唱者需做足準備,有感情的針對歌詞進行反復醞釀、念誦。做到“以字行腔”;做到在歌唱前就體會這首歌凄苦、悲憤又不失大氣優(yōu)美的感情。并且在朗誦時應該讓自己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將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感受其內(nèi)心的悲傷凄婉煎熬,體會春的哀怨、夏的急切、秋的凄涼、冬的悲憤。
改編后的《孟姜女》從“十二月體”改為“四季體”,既濃縮了民歌小調(diào)拖沓的長篇幅歌詞段落又保留了其民歌特色,不管是歌詞曲調(diào)上的改編還是旋律速度的保留都使歌曲《孟姜女》的表現(xiàn)力更為豐富。王志信先生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還有神話故事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將人們對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的暴政的反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的淋漓盡致,成功的塑造了一個鮮活的中國女性的光輝形象,也使歌曲更加深入人心?!?(指導教師:董麗君)
[1] 方蕓,蔡際洲.《孟姜女》歌系的基本曲調(diào)——《孟姜女》歌系研究之一[J].音樂探索,2007,04.
[2] 曹俊玲.從藝術歌曲《孟姜女》談聲樂演唱的情感表達[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02.
[3] 馬梅.從藝術歌曲《孟姜女》的演唱談聲樂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J].藝術教育,2008,02.
[4] 趙小梅.從藝術歌曲《孟姜女》的演唱中體會民族聲樂演唱的審美特點[J].藝術探索,2006,06.
[5] 梁岷冬.王志信的藝術歌曲《孟姜女》的藝術特色與演唱詮釋[J].音樂創(chuàng)作,2010,03.
[6] 李金麗.王志信藝術歌曲《孟姜女》賞析[J].北方音樂,2010,10.
[7] 王志麗.淺談王志信歌曲《孟姜女》的藝術處理[J].音樂時空,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