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寬
1
小時候常跟母親前去宅院后山廟內燒香。
后山不是山,旁邊也是宅院人家,只是繞過一座類似丘陵的土坡,皆是低矮灌木。常有野兔、山鼠出沒,叢林里偶爾會有布谷鳥成群砉然飛起,景象煞是壯觀。常是流連于草叢之中,尋找野兔或是山鼠的蹤跡。
母親站在廟口,說,進去拜拜。山廟紅磚黑瓦,紅色墻壁,顏色沉定。殿堂的神案上立著一尊觀音像,白瓷塑身,手持凈瓶,里間插著一支蓮花,蓮花盛開,潔白瓷實,纖塵不染。
母親點起香火。常在那一刻間,方才山上玩弄泥沙、撩撥青草的緊張心情,就頓然消逝,沉靜無比,仿佛所有雜念,全被收束于白色凈瓶中,內心只剩一朵蓮花。
2
在濱南學畫的時候,常去附近的一個圖書館。
圖書館旁邊是市區(qū)車站,人群嘈雜喧嘩,常要穿過擁擠人流,繞過偏僻拐角才能到達。門口有高高門檻,夏天掛細竹涼席,冬日放下厚布簾,進入大門之后,便是一片幽靜。管理人員皆是清一色服飾,面容清鮮有雅氣,從不大聲說話,來此處的人,也是如此。古老建筑,走廊陰暗,盡頭是一個類似咖啡廳的休閑吧,供讀者享用。
一個周末午后,下著雨,獨坐窗前,翻閱圖書。窗外天井有兩棵粗大玉蘭,幾個孩子正往上面扔石頭塊,白色花瓣飄落,但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室內有很多人,大概是周末的緣故。正在入神,突然聽到走廊一陣沙沙作響,抬頭望去,是一位送水工,肩抬一桶純凈水。走到門頭,他環(huán)顧一下室內,然后放下水,脫去了裹在腳上的防水塑料袋,還有鞋子,再抬起水,走到室內遠處拐角的放水處,返身出去時再穿上。那個午后他連送三桶水,動作皆是如此。
讓讀者最終獲得內心的沉靜,是他的一雙光著腳板的腳。他懂得這份沉靜的美,因為他的內心有一座圖書館。
3
到橋南特殊學校參加一個文藝匯演。
節(jié)目中途,燈光亮起。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舉著話筒,站在臺前,說,很高興能來看你們的演出,你們的表演很出色,歌聲很美,很動聽,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聽到了那些天然的,毫無雜質的聲音,謝謝你們。話畢,他將一個信封,放入紅色捐贈箱內,然后鞠躬,走下臺。
掌聲過后,晚會繼續(xù)。在節(jié)目單上,看到是慶祝學校成立一周年,節(jié)目豐富,載歌載舞,喜慶熱鬧。
節(jié)目最后大屏幕上的一段影像。
從學校奠基到高樓崛起,然后是捐資者介紹,圖文并茂。
文字的最后一句話,降臨塵世的那一天,他就失去了聽力。影像上的身影,是剛才的老者。
場內瞬間一片肅然無聲,幾秒鐘后,頓然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然后一片靜默。
他們大部分也是失去聽力的,或是失去聲音的孩子。
他們使勁地舉高、搖動手中的熒光棒,釋放內心的情愫。
從來未曾見過如此場景,在一張張真實的具備感情和生命的臉上,會看到如此細膩真實的層面,如同看見了朵朵圣潔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