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肯尼亞特約記者 林美蓮
貧民窟母子。
去肯尼亞旅游,除了野生動物探險以外,也興起了另類的首都內(nèi)羅畢貧民窟旅游。只要付3000先令(約190元人民幣),游客就可以在鐵皮搭建的棚戶中穿梭,混一身垃圾、糞便和汗水的臭味回去。用本地人的話說,這樣的旅游才接地氣。
貧民窟一半人口失業(yè)
基貝拉貧民窟離內(nèi)羅畢市中心約5公里。這個被稱為非洲最大的貧民窟很唐突地夾在繁華的CBD商務(wù)區(qū)和使館區(qū)之間,跟世界上其他城市一樣,在這里貧窮和奢華肩并肩地共存著。
基貝拉,在當(dāng)?shù)卣Z言里有“森林”的意思。在這片占地2.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面住了內(nèi)羅畢1/5的人口。據(jù)當(dāng)?shù)芈糜尉W(wǎng)站統(tǒng)計,居民人數(shù)在60萬到120萬之間。從高處俯瞰,這座“森林”是由一條條擁擠的街道,殘舊的房屋上搭的一層又一層的棚戶,堆積成山的垃圾組成。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有農(nóng)村人口涌進來。雖然環(huán)境這樣惡劣,但想住在基貝拉,房子還得靠搶,很多居民前腳才踏出去,有人馬上后腳踏進來,霸占了房屋再通知房東。
參觀團當(dāng)天下午只有記者一個游客,導(dǎo)游理查德讓記者在基貝拉外面的一個停車場見面,然后一同坐上一輛滿是涂鴉的綠皮巴士,在震耳欲聾的音樂聲中開往基貝拉。一下車,一股夾雜著垃圾味、汗味和木炭煙氣的濃烈刺鼻的臭味迎面撲來。記者首先看到一排排簡陋的鐵皮屋,那是雜貨店、服裝店、照相館、餐館和酒店。中午1點的陽光火辣辣地烤著基貝拉,“森林”居民們悠閑地一邊散步,一邊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游客。
在過去10年間,基貝拉居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已經(jīng)看不到排泄物在陽光下暴曬,也沒有遇到“飛行廁所”:因為晚上治安不好,大家都不敢出門上廁所,于是用袋子裝上糞便扔到窗外。
現(xiàn)在居民家也裝上了自來水,通上了電,孩子們也上了社區(qū)學(xué)校……但這里仍然有一半的人口失業(yè),人均日收入不到1美元。
參觀的第一站是一所社區(qū)小學(xué)。所謂的小學(xué)是一座兩層樓的殘舊建筑物,里面有一個很小的院子供孩子們在泥土地上玩耍。記者一進去就馬上聞到一股嗆鼻的味道。有140多名3到15歲的學(xué)生在這里就讀。校長碧翠絲向記者表示,希望能有中國的志愿者來這里教學(xué)。她隨后帶記者參觀教室,不到10平方米的教室沒有燈,陽光透過窗戶照亮了黑板。孩子們看到有人來訪,都興奮地問能不能留下來教他們科學(xué)和數(shù)學(xué)。
當(dāng)?shù)厝朔锤胸毨П幌M
以體驗不同生活為訴求,以推廣基貝拉為由頭,一些當(dāng)?shù)芈糜谓M織推出了基貝拉半日游項目,帶外國游客走進當(dāng)?shù)厝说纳?。跟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引發(fā)的參觀印度貧民窟熱和電影《上帝之城》引發(fā)的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貧民窟旅游不一樣,貧民窟旅游在肯尼亞不是很流行,也很少有旅游宣傳手冊提到。
當(dāng)?shù)卮蟾庞袃扇衣糜谓M織有這個項目。通常這些旅游組織把外國游客從星級酒店接過來,然后由導(dǎo)游帶著走一個下午?;惱艽螅瑳]有導(dǎo)游恐怕一時半會兒走不出來。同時出于安全考慮,一般建議游客把貴重東西都留在酒店里,也有旅游組織建議游客不要亂給錢,形成外國游客就是搖錢樹的壞印象。
記者參加的這家旅游組織kibera?tours由三個土生土長的“森林”居民在2012年成立,目標(biāo)是把基貝拉打造成“希望之城”。參觀全程是4個小時,收費30美元,捐款另算。跟其他的貧民窟一樣,“森林”的居民也反感別人消費他們的貧困,把他們的家當(dāng)成動物園一樣參觀。導(dǎo)游理查德告訴記者,因為他們的收入會回報到社區(qū)里面來,所以他們的組織是得到居民認可的。
艾滋病是基貝拉傷疤之一
隨后導(dǎo)游帶記者來到一家工藝品作坊。當(dāng)?shù)責(zé)o固定工作的青年把人們?nèi)拥舻呐9呛脱蚬菗炱饋?,做成工藝品放到網(wǎng)上賣,這樣每月他們可以賺1萬先令。“他們根本找不到工作,”作坊杰克對記者說。
在這里,即使是青壯年也很難找工作,更不要說艾滋病人了。穿過一排排簡陋的鐵皮屋,走過一堆堆垃圾山,路過一條貫穿基貝拉的鐵路,記者來到一個賣手工藝品和服裝的地方,店長瑪麗安出來迎接,記者伸手過去想跟她握手,她遲疑了一下,還是把手伸出來。原來她是艾滋病患者。“一般游客很忌諱跟艾滋病人握手的,”她說,艾滋病也是基貝拉的傷疤之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里艾滋病感染率高達20%。為了消除對艾滋病人的歧視和養(yǎng)家糊口,當(dāng)?shù)?5名艾滋病人組成一個叫“珍愛女人”的組織,靠賣手工藝品和捐款維持生活。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這個組織終于得到居民的肯定。
行程接近尾聲,導(dǎo)游對記者說,“希望你永遠記得基貝拉是一座‘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