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建國
人的一生總會有些離開家的日子,時間一長我便開始想家。有時甚至看到自家周圍的一條街道就覺得:到家了。幾十年來我對建外大街就有這樣的感情。每次出遠門回來,只要一走過氣勢恢宏的建國門立交橋,放眼望著那條寬敞的建國門外大街,目力所及的遠方。路兩旁都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國際信托大廈、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聳天的國貿(mào)二期大廈。這里毗鄰CBD所在地。再看來往的車輛川流不息。這景象我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就住在北邊的芳草地,離這里只有一站地。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們家從城南剛搬到城東建外的芳草地時,這里還沒有二環(huán)路和立交橋,一條護城河隔著城里和城外。但已經(jīng)看到一輛輛解放牌卡車和許多穿著軍裝的鐵道兵在此忙碌。往東南不遠的地方就是頭道街胡同的一大片低矮的舊平房,參差不齊地延伸到南邊的護城河。
人剛到一個地方就覺得新鮮,那時我是一個中學生。課余時間騎著父親的那輛自行車,在建外和朝外的大街小巷里燕子似的穿行,直到把周圍的街景從陌生看到熟悉,并且記在心里才罷休。我認為,護城河的東岸一直到大北窯這條兩公里多長的大街都應該算建外大街。路南從西向東說起,頭道街的一二三條胡同,依次是市政機械公司大院,然后永安里的一大片紅色的居民樓和永安里百貨商場。這些建筑物都是上世紀50年代末期建設的。再往東一直到大北窯都是北京第一機床廠地界。那時候北京第一機床廠是城東最大的一家國營工廠,1路、4路、28路公共汽車在這里都專門設了一站,就叫北京第一機床廠。大人們都用羨慕的神情聊起它。那里有成排高大寬敞明亮的廠房,有許多巨型的機器,《北京日報》經(jīng)常報道工廠里的消息,在我們學生眼里,那里是北京甚至是全國機器制造業(yè)的中心。這是建外路南的情況。再說路北,也從西向東說,第一個是國際俱樂部那個圓形的二層小樓,隔條馬路是友誼商店,那里的商品只賣給外國友人;再往東就是兩棟米黃色的高層大樓和一棟板式樓房,這里可是值得一提的外交公寓。那些樓房總是那么干凈洋氣。一個獨立的大院,有持槍站崗的武警戰(zhàn)士。暮春時節(jié)樓前寬敞的廣場,那排茂密的國槐長出了一層密密的嫩葉。遠看這里的景色很美,真是微雨浥輕塵,清涼夏日近。這里的地名叫齊家園,以前是一片荒涼的空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國門外和三里屯使館區(qū)相繼開始建設。1957年7月在齊家園工地開始興建第一棟外交公寓,1959年12月那幢紅磚板式住宅樓建成。它南臨建國門外大街,東至秀水東街。以后的很多年以那里為起點,外交公寓的北邊建成了大片的使館區(qū)和為外交人員服務的商店俱樂部,那里是北京離世界最近的地方。
其實這里離城里的建國門很近,只是隔了一條護城河和一堵城墻,在北京內(nèi)城的九個城門中,建國門這里沒有城門。我聽朝陽區(qū)的老人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加緊掠奪中國的財富,進一步欺壓中國人民,在這里臨時扒開一個門,并在東邊不遠處的大北窯修建了炮樓。這條街道上也曾留下中華民族屈辱的痕跡,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的城墻已經(jīng)破舊不堪。城頭的女墻和箭垛很多都殘缺不全,許多地方為了交通方便在城墻上扒開豁口。這樣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這時北京的城墻其實早就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巍峨雄偉的城墻了。1957年8月14日的《北京日報》上對城墻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北京內(nèi)城城墻長期沒有很好的管理,現(xiàn)在城墻頂上長了很多蒿草、樹叢。城墻頂面的海墁已經(jīng)破壞,很多地方沉陷,裂縫(大的有兩寸寬),城墻局部鼓閃,女兒墻和垛口松動,遇到雨季經(jīng)雨水浸泡、沖刷,常發(fā)生塌滑事故。”建國門也有了一個大豁口。
那時候北京城東這一帶,南北方向的交通也很不方便,只有城外三環(huán)路是貫通南北的大道。那時我母親在南城的一家工廠上班,每天早晨都要走過永安里路口往南,穿過北京鐵路局機務段的一個機修車間,那里經(jīng)常有機車在導軌,一堵就是20分鐘。到了70年末二環(huán)路全線貫通,母親上班一下就方便了。我也在這時參加了工作,買一輛好自行車是我最大愿望。聽說樓上有個長輩是個老華僑,我請他幫忙在友誼商店用外匯券買了一輛二八型鳳凰自行車。在商品供應緊張的年代能買到一輛名牌自行車已屬不易,能從友誼商店買出來的東西無疑都是珍品。那時友誼商店一般只對外國友人和華僑開放,京城的普通百姓一般無法涉足。所以我很珍視那輛自行車,它伴隨我度過了14年的人生歷程,騎著它走在建外大街上總有一種美好的感覺??粗蠼謨蛇呉惶焯彀l(fā)生著變化,那時我只是以一個中學生的角度看街景。后來,才知道一條街景的變化不僅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過程,也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先是機床廠的路北崛起了一排五六層高的樓房,它不同以往的板式樓房,建筑風格獨特很像外國別墅,后來才知道那里是建國飯店。這以后街道越來越寬,樓房越建越高,道路越來越暢通。
我學生時代最渴望走進的北京第一機床廠,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悄然地從這里搬走。那里大片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座嶄新的豪華大廈。從最西邊的長富宮說起,賽特大廈,毗鄰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斜對面就是北京國際信托大廈,向東還有貴友大廈,韓國的LG公司也在此入駐,他們的雙子座大廈也是這里的地標性建筑?!昂<{百川,有容乃大?!边@里有中國改革的氣魄,有京城開放的胸懷,也有時代的痕跡。北京電視臺建在緊臨大北窯立交橋,那片地區(qū)曾經(jīng)是城鄉(xiāng)接合部。那里已變成了北京的CBD商務中心,一家家世界知名企業(yè)和國際商務機構(gòu)在此入駐。每到傍晚整條建外大街開始亮起一盞盞彩燈,還有不斷閃爍著的霓虹燈,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中。到了夜晚國貿(mào)二期大廈在燈光映襯下如擎天支柱,直刺深藍色的夜空。這時的建外大街不僅是一條美麗的大街,并且成為一條國際迎賓大道?!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很多國家元首來訪問中國時,都要走過這條大街。一座建國門立交橋把建外大街與華夏第一街——長安街緊密相連。這條街也承載著更多的歷史記憶。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國事活動,是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那天上午天空湛藍。我和很多的北京市民聚集在建國門立交橋下的東側(cè),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閱兵隊伍在這里集結(jié)。有威武的坦克戰(zhàn)車方隊和導彈戰(zhàn)車方隊,那些大家伙都是我們國家自己研制的新型先進武器。我們看著眼前的情景,議論著。那一刻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都能聊到一起,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這里面有我們太多的感慨:一個多世紀前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幾乎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日本侵略者的鐵蹄都曾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自立的民族,在民族生存的旗幟下聚集著無數(shù)的愛國志士。我們建設起了強大的祖國和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建設成果保衛(wèi)著家園,捍衛(wèi)著世界和平??吹竭@些我們心里能不自豪嗎?時間過得很快,前邊的坦克方隊開始啟動,隆隆地駛過建國門立交橋,其他方隊也在陸續(xù)啟動。人們激動興奮地看著、聊著。遠處東邊的天空又傳來巨大的轟鳴聲,空軍也參加到閱兵活動中,一組組編隊戰(zhàn)鷹掠過湛藍的天空。轟炸機、殲擊機、直升飛機,大飛機小飛機,人民空軍有了完整的各型作戰(zhàn)飛機。強大的空軍保衛(wèi)著祖國的領空。人們仰臉看著天空笑著、喊著:“你看又一批,后邊還有呢……”后來我回到家又收看了一遍電視轉(zhuǎn)播,當我看到總書記習近平同志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與很多國際友人檢閱部隊時,真是讓人精神振奮。人民軍隊的一支支隊伍威武地列隊走過。戰(zhàn)車方隊,導彈方隊,武警方隊……他們來自狼牙山五壯士的部隊、劉老莊八十二勇士的部隊,白山黑水的抗聯(lián)部隊,來自英勇的瓊崖縱隊。他們從歷史的深處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現(xiàn)在每當我離家一段時間后,重新回京城,走出北京站,再次看到這條繁華美麗的大街時,都會想到這些往事。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