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芳
孩子有畏難情緒,怎么辦?
河南鄭州一讀者來信咨詢:孩子上二年級,我發(fā)現他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一遇到問題或者難題就會退縮,產生畏難情緒,不會自己先想辦法,總是依賴于父母。我們該如何協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呢?
答:1.給孩子樹立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適時地給孩子講些偉人成長的經歷、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難,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經磨礪百煉成鋼的。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困難。孩子在生活中最好最直接的榜樣就是家長。家長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也可以成為他們自己的榜樣,比如,對孩子戰(zhàn)勝畏難情緒的經歷,家長應指導孩子將其記錄下來。這樣,當孩子以后又面臨困難時,可以提醒他看看這些記錄,向自己學習。
2.教孩子學會面對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并據此對孩子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fā)展目標努力。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
3.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適當談論一些令父母煩惱的事,如柴米油鹽的艱難,事業(yè)上的不順等等,讓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時困難也是可以戰(zhàn)勝的。引導孩子把學習中的困難看成是一個個堡壘,攻破它們,品嘗勝利的快樂。通過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如安排晨跑、遠足、登山等。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的同時,家長還應適時地對孩子的良好行為進行肯定性評價,珍惜并鼓勵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讓孩子從克服困難中找到成就感。
如何不當“受氣包”?
陜西西安一讀者來信咨詢:我孩子的后座同學是班里有名的小霸王,經常欺負同學。上個星期還打了我孩子,我該怎樣幫助孩子不當“受氣包”呢?
答:1.不要給孩子貼上“受氣包”的標簽
沒有哪個孩子愿意當“受氣包”,當孩子受人欺負時,他可能會因為害怕或者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傷心難過,此時父母如果用“你這個受氣包”“真沒用”等語言來責備孩子,孩子就會把父母的難過理解為對他的失望,覺得自己真的無能而變得更加膽小怕事。受到欺負的孩子特別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與幫助,父母應耐心地給孩子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同時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欺負人是錯誤的,還要讓孩子相信,如果有人故意欺負他,父母一定不會置之不理。
2.和孩子一起商討應對措施
父母要仔細詢問孩子受到欺負的經過,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和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假如別人不是有意的,則教會孩子學會寬容。像案例里的小霸王經常欺負同學,父母既要在孩子面前譴責小霸王的行為,也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小霸王為什么喜歡欺負同學,是否家庭過分嬌慣或者在家里得不到家人的關心,或者有一個愛欺負別人的爸爸等,然后和孩子一起商討應對被欺負的策略,可以報告老師,可以給小霸王情感上的溫暖,可以在受到欺負時,聯合其他被欺負的同學進行適當的反擊等等。
3.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學校里朋友越多,他就會更加自信有底氣,受到欺負的機會也就越少。另外,孩子回家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游戲,在游戲中訓練孩子身體的靈活性,為他規(guī)避小霸王的攻擊做準備。
另外,孩子平時與小伙伴之間打打鬧鬧都是正常的,只要沒有危險,父母不要過多干涉。孩子之間的打鬧實際上也是學習躲避危險的方式之一。
(作者系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