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
“80后”:我們的觀點和立場
開欄語
2006年11月, 德國漢學家顧彬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 2009年10月,著名作家王蒙在法蘭克福書展上說“中國文學處在它最好的時候”;2009年11月,著名批評家陳曉明說“今天的中國文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于中國文學好或者壞的爭議,在學界,甚至在民間,一直爭論不休。其實,無論唱盛還是唱衰,都無法掩蓋中國文學的羸弱。
中國文學羸弱的一個重要根源是淺寫作。當代作家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表面化寫作,沒有深入到生活的肌體里頭。建國后,淺寫作越發(fā)肆虐,這是此后很長一個時期寫作者的通病,即為時代潮流甚至是某一時期的一個口號或一種觀念而進行的寫作。一個作品成功了,一個題材熱了,所有人都一窩蜂地跟著去寫。它的本質是臆造和模仿。至上世紀80年代后,出人頭地的那批作家,都是上世紀80年代得一時風氣之先的那些個作家,他們依靠對西方的刻意模仿,和對本民族文化的主觀臆造,在當時較為閉塞的文壇突然崛起。
“80后”作家們在這幾年的成長、崛起,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淺寫作的狀態(tài)。正如著名批評家李敬澤所言,“80后”作家并沒有為當代文學提供什么新的重要因素,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成長”、關于“青春”的文學書寫已經形成一個龐大、豐富的譜系,“80后”的出現(xiàn)使這個譜系得到了延續(xù),但迄今為止,他們并未表現(xiàn)出挑戰(zhàn)和改寫這個譜系的真正能力。我相信,任何一個有充分的當代文學閱讀經驗而又愿意去讀的人都會看出:文學并沒有重新開始,一批新人出現(xiàn)了,但其實并沒有出現(xiàn)真正的新事。
開設此欄目的目的,就是想讓“80后”批評家通對上幾代較活躍的作家的研究,提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彰顯這一代批評家的批評觀念和美學意愿?!?0后”不能總跟在上輩批評家后面,闡釋他們的文學過往,而是應該建立起我們自己的美學標準,如此,方能顯示我們這一代人存在的價值。
在我看來,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必須面對文學史寫作,必須對文學史負責;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必須老老實實對待文學的真正指標——文學性。文學性達不到,其他一切指標再強大、再離奇,都只是怪胎。當代中國乏有大作家出現(xiàn),是因為作家不是面對文學史寫作,不重視文學最最本質的屬性——文學性。真正的寫作是深寫作,是個性化的寫作,是對生命感恩,對美好未來向往,如雕刻一般的,有深度生命痛感的,精細文雅的寫作。
——周明全,現(xiàn)供職于云南人民出版社,現(xiàn)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