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子
生育寶寶后,哺乳媽媽在很多方面都要受到約束,就拿吃藥來說,那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吃的,一些細節(jié),不可不知。
不可自己用藥
以前是不是有點小毛病,比如感冒、拉肚子等等,自己就吃藥解決了?可在哺乳的非常時期,要放棄這一想法,不可隨意服藥。
告訴醫(yī)生自己正在哺乳期
如果病得厲害,要去看醫(yī)生,見醫(yī)生的第一句話,就要告訴他,你正在哺乳期。醫(yī)生通常會選擇更為安全的藥物。哺乳期用藥可分為三類:
一是避免使用的藥物,這類藥物多具有內在的高毒性或較嚴重的副作用,如含碘制劑、抗腫瘤藥物、氯霉素、四環(huán)素、鋰鹽、雌激素等。
二是慎用藥,如解熱鎮(zhèn)痛藥、抗組織胺藥、抗結核藥、抗精神病藥、抗甲亢藥等。
三是允許使用的藥物,這類藥物經證實比較安全。
服藥后調整哺乳時間
服用藥物時,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媽媽可在哺乳后馬上服藥,并盡可能延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要隔4小時,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體外,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低。
不宜服用避孕藥
避孕藥中含有睪丸酮、黃體酮,以及雌激素類衍生物等,這些物質進入媽媽體內,會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夠寶寶吃。而且,避孕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會隨著乳汁進入寶寶體內,會使男嬰乳房變大,使女嬰陰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媽媽不宜采取藥物避孕法。避孕的方法很多,采取工具避孕,對于產后的媽媽更為適宜。
1.哺乳期的媽媽不要輕易服用維生素B6、雌激素、阿托品類和利尿類等西藥,這些藥物會減少乳汁分泌。
2.哺乳期媽媽慎用的還有磺胺類藥物,這些藥物可導致新生兒溶血、新生兒黃疸;另外,媽媽們使用抗真菌藥物時,局部用藥方式較安全些。
3.哺乳期媽媽要禁止服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硫酸阿托品、硫酸慶大霉素等,因為這些藥物可以造成聽神經損害,嚴重時會導致嬰兒耳聾;還有奎諾酮類抗生素,這些藥物會影響嬰兒骨骼的生長;還有鎮(zhèn)靜類藥物,如苯巴比妥、阿米妥等,這些藥物可以使嬰兒嗜睡,造成嬰兒代謝緩慢,發(fā)育不良。
哺乳媽媽服用西藥要注意,中藥是不是就安全呢?其實中藥也要慎用哦!
補益類中藥
剛生產后,不宜服用太過補益作用的中藥,如人參。人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作用于中樞神經及心臟血管的“人參辛甙”,降低血糖的“人參寧”以及作用于內分泌系統(tǒng)的配糖體等。這些成分能對人體產生興奮作用。如果新媽媽服用了人參,其對人體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就可導致服用者出現(xiàn)失眠、煩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應。剛剛經歷分娩的新媽媽,體力消耗很大,非常需要臥床休息,如果此時服用人參,反而因興奮難以安睡,影響精力的恢復,所以新媽媽急于用人參補身子是有害無益的。
產后慎用的補益類中藥有:人參、黨參、黃芪等。
寒涼瀉下類中藥
過于寒涼瀉下的藥物不利于身體虛弱的新媽媽,服用可能傷及脾胃,影響消化吸收,所以產后一定要慎用此類中藥。產后慎用的寒涼瀉下類中藥有大黃、牛黃、芒硝、番瀉葉等。
活血類中藥
在分娩過程中,內、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損傷,服用活血作用強的藥物,有可能影響受損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因此,在生完孩子1個星期之內,最好不要用活血作用強的藥物。可用一些柔和的活血藥,利于子宮收縮,幫助排出產后宮腔內淤血,促使子宮早日復原,當歸、益母草都是很好的柔和的補血活血藥。
產后慎用的活血類中藥有紅花、丹參、牛膝、乳香、沒藥等。
溫熱類中藥
一些溫性藥物,可以益氣養(yǎng)血、健脾暖胃、驅散風寒,很適合新媽媽服用。但太過熱性的藥物,則會傷害新媽媽的身體。因為辛辣溫燥藥物可助內熱,而使新媽媽上火,出現(xiàn)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癥狀。而且母體內熱可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同時太過溫熱的藥物容易使新媽媽出汗增加,耗損新媽媽的身體。
產后慎用的溫熱類中藥有附子、肉蓯蓉、肉桂、干姜、半夏等。
滋膩類中藥
太過滋膩的藥物會影響新媽媽的脾胃功能,因此為了保障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新媽媽應避開滋膩類的中藥。
產后慎用的滋膩類中藥有熟地黃、枸杞子、黃精、天門冬、鱉甲膠、鹿角膠、銀耳、海參等。
在我國南方,盛行產后喝生化湯,生化湯是由當歸、川芎、桃心、烤老姜、炙甘草等幾味中藥熬成的湯。其中當歸可以養(yǎng)血補血,川芎可以行血、活血,而桃心則可以破血化淤,整個方子的目的就在養(yǎng)血、活血、補血、祛惡露。生化湯的飲用時機大約在產后2~3天開始,喝7~10天。喝生化湯不要超過產后2星期,因為過久服用生化湯反而對子宮內膜的新生造成負面影響,會讓新生子宮內膜不穩(wěn)定,反而會出血不止。這也是生化湯最常見的副作用。
1.可用可不用的藥不要用,必須用的藥,應嚴格按醫(yī)囑的規(guī)定劑量和療程服用。
2.同類藥物,選用對母嬰危害較小的,如抗生素盡可能選用青霉素類和其他毒性較小的。
3.盡量減少聯(lián)合用藥和輔助用藥。
4.使用對乳兒有危害的藥物時,應暫時停止哺乳,改人工喂養(yǎng)。
5.嬰兒出生后1個月內,哺乳媽媽應盡量避免使用藥物。
哺乳媽媽們患病后需要用藥治療的,無論是口服還是外用,都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并嚴密觀察嬰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