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方象瑛序體散文的價值

2016-03-15 05:51:57王成
武陵學(xué)刊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壇

王成

(黑龍江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論方象瑛序體散文的價值

王成

(黑龍江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清初文人方象瑛的序體散文具有重要的價值,不僅反映了他的人生歷程及文風(fēng)變化、纂修明史等情況,也呈現(xiàn)出清初錢塘詩人們交游、唱和活動;清初文人尚編選文集、雜著與喜作族譜等文壇風(fēng)尚,在其序體散文中也有所體現(xiàn)。方象瑛的序體散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清初的文壇生態(tài)。

清初;方象瑛;序體散文;價值;文壇生態(tài)

方象瑛(1632—1702年后),清初著名文人,字渭仁,號霞莊。浙江遂安(今淳安)人。著有文集《健松齋集》(二十四卷)和《續(xù)集》(十卷),存詩文一千余篇。在清初東南文壇,方象瑛聲名甚重,與毛際可并稱“方毛”,又與毛奇齡、洪若皋、王嗣槐、丁澎、王晫合稱“西湖六君子”。

方象瑛作有260多篇散文,包含序、記、辭賦、傳記、書信、題跋、墓志銘、祭文、論辯等文體,得到了時人的高度評價,如陳廷會評曰:“渭仁文其源實(shí)出于周秦漢魏間,淵博高古,卓然極文章之盛?!保?]11張烈論曰:“其文宗尚韓歐,性情有過人者。每上下古今人行事,反復(fù)感慨,意緒愴然,至于友朋離合之際,悲繼以歡,尤三致意焉?!保?]4梁允植云:“大抵原本于先秦兩漢,而出入唐宋大家間?!保?]10等等。

方象瑛創(chuàng)作的序體散文有125篇,占其散文總數(shù)的近半,主要有詩文集序、贈序、集序、壽序、雜序等類型。序主身份多樣,有清初政要權(quán)貴,如馮溥、嚴(yán)沆;亦有文人學(xué)者,如施閏章、毛先舒、姜宸英、王嗣槐、毛際可等;有遺民隱逸之士,如孫枝蔚、陳廷會;更有門人后學(xué),如馬教思、孫懋嘉等。這些序文不僅代表著方象瑛的文學(xué)成就,更是清初文人生活、文壇的一個縮影,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值得給予深入探討。

一、反映方象瑛的人生歷程與為學(xué)為文

現(xiàn)存關(guān)于方象瑛生平經(jīng)歷、性情氣質(zhì)、為人為學(xué)等的文獻(xiàn)資料,簡略而語焉不詳。如《清史稿》對方象瑛的介紹僅百余字:“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滴趿赀M(jìn)士。試鴻博,授編修,典試蜀中,尋告歸。象瑛性簡靜,早慧,十歲作《遠(yuǎn)山凈賦》,驚其長老。致仕家居,望益重。邑有大利弊,則岳岳爭言,歲省脂膏萬計,邑人建思賢祠祀之。著有《健松齋集》、《封長白山記》、《松窗筆乘》。”[2]13345這段文字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方象瑛最基本的情況。

翻閱現(xiàn)有可查的文獻(xiàn)史料,如《清史列傳》、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徐世昌《晚晴簃詩匯》、鄧之誠《清詩紀(jì)事初編》、錢仲聯(lián)《清詩紀(jì)事》等,對于方象瑛的介紹不出《清史稿》所述。方象瑛所作《七十自序》為現(xiàn)存最完整的關(guān)于他生平經(jīng)歷、性格稟賦、為官歸家等情況的文獻(xiàn)資料。對于方象瑛這樣在清初文壇享有較高聲譽(yù)的文人,能否深入挖掘生平資料,直接影響到其文學(xué)研究。

首先,《七十自序》向我們提供了方象瑛的生平經(jīng)歷,其一生重要的歷史階段都清晰地羅列了出來。

余幼服先大父庭訓(xùn),九歲能文,十二學(xué)為詩歌小賦。十四為諸生,三十二始舉賢書,三十六成進(jìn)士。中間需次選人。四十八,應(yīng)博學(xué)鴻辭舉,蒙恩召試,官翰林,在史館七年,積勞成疾。會當(dāng)量移,即乞假歸里。蓋自乙丑迄今,家居十有七載矣。[3]408

其次,《七十自序》道出了方象瑛的性情、喜好。《七十自序》云:“生平淡素,無聲色貨利珍玩博奕之好。自論交四方,日以文章朋友為樂。諸君子征詩索文,揮毫立應(yīng);其以文來贊者,亦傾接無倦容?!保?]408方象瑛在很多文章中均表達(dá)了自己好友樂文的性情,如:“余文章朋友外無他好”“余生平以文章朋友為樂,湖山集,往往見于篇章”[4],等等。

再次,《七十自序》反映了方象瑛積極為鄉(xiāng)里謀福利的善舉和厚重的人品。《七十自序》曰:“往辛未秋,余虛度六十,闔邑五十七里以余向年條列利病,頗裨桑梓,公制屏幛為壽。余意鄉(xiāng)先生初度,從無里民稱祝,固辭不獲?!保?]408“還山以來,薄田不過三十畝,舊屋數(shù)椽,檐楯未具,而絲粟之入皆盡于葠藥。仰屋旁皇,何能堪此。然淡泊自甘,一切干請概行謝絕,足不入公府,亦不投公門一字?!保?]408方象瑛辭官歸家后,生活窮困又疾病纏身。《自題所之草》云:“予冷署十年,沉疴三載。里居以來,乃復(fù)加甚,葠藥之費(fèi),貧既以病而增,而愁悶相乘,病且因貧而劇?!保?]在這種情況下,方象瑛仍能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人品之重可見矣。方象瑛中進(jìn)士后,曾家居十余年,期間積極為鄉(xiāng)里謀命,“條列利病,頗裨桑梓”。詳情有史料可查:

需次家居時,邑多粃政,適舊令升任,士民環(huán)聚鼓噪。(方象瑛)亟往理論,許以條列上陳,眾始解。令饋金以報,峻卻之。旋與仲兄象璜吁當(dāng)?shù)?,得允所請,歲省脂膏萬計。新令至,以暮夜金,俾緘口邑中事,堅拒勿受。有獄將具,欲置之死,務(wù)得薦紳公,呈案始定。令遣人數(shù)四懇,拂衣起曰:殺人媚人,天道何在。事遂寢。某出獄詣謝,辭,不見設(shè)座,再拜而去。[6]

方象瑛舉博學(xué)鴻儒科,進(jìn)入京師文壇,在史館纂修《明史》,他的序文也透露了關(guān)于修《明史》的一些信息:

余自己未五月奉命修《明史》,以監(jiān)修徐公未至,十二月十七日開館。明年正月分撰《景帝本紀(jì)》,景泰、天順、成化朝臣傳王翶、于謙等。辛酉六月,暫分天啟、崇禎朝臣傳顧大章、朱燮元等。壬戌四月分隆慶、萬歷朝臣傳梁夢龍、許孚遠(yuǎn)等,計七十六傳。又陳檢討維崧歿,昆山徐公屬續(xù)構(gòu)王崇古等八傳,睢州湯公屬補(bǔ)鄧廷瓚、胡拱辰二傳,通八十六傳。[7]

此序文最大的價值在于,確切指出了史館的具體開館時間,以及方象瑛分撰《明史》“人物傳記”的詳細(xì)分工。方象瑛作為翰林院編修,親自參與纂修《明史》,其序文提供的材料,真實(shí)可信。

方象瑛的序體散文也一定程度地體現(xiàn)出他為文風(fēng)格與嗜好的變化。如:“憶余壬辰、癸巳間,雅尚詩余,每當(dāng)鳥語花明時,輒題小令數(shù)闕”[8]、“往與會侯讀書語石,書卷而外,間作小令自娛”[9]、“余自甲午以后,不復(fù)留心詩余者三十余年矣”[10]等,說明順治九年、十年(1652—1653年),與毛際可等讀書語石山時,方象瑛創(chuàng)作了很多詞;從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后,再沒有創(chuàng)作詞,在文體創(chuàng)作上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今觀其《健松齋集》,也沒有收錄一首詞作。再如:“生平所嗜頗尚雅健,絕不喜拖沓之習(xí)”[11]、“猶憶余少時雅尚聲華,間為古文長篇,苦于束縛排比。邇年來從事秦漢八家,然落筆為齊梁體制,已無復(fù)向時聲偶矣”[12]44、“余生平不喜講學(xué),竊謂學(xué)不在講,講則為學(xué)必不實(shí)”[13]等,反映了方象瑛為學(xué)為文的嗜好,而嗜好決定了題材取向、風(fēng)格特點(diǎn)等。方象瑛的文章,尤其是文集序,甚少談及作詩撰文之法,是與他的為學(xué)追求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方象瑛的序文比較完整地呈現(xiàn)出他的生平經(jīng)歷、性情人品及文風(fēng)、嗜好的變化等,為我們深入研究其作品,探討他在清初文壇的地位及文學(xué)成就打下了堅實(shí)的基礎(chǔ)。

二、記載清初錢塘文人的交游

康熙十三年(1674年),方象瑛同毛際可為避兵亂攜家僑居錢塘,期間與毛先舒等西陵(西泠)諸子交游唱和,極一時東南文壇之勝。方象瑛曾言:“余僑居武林,一時名流皆得握手論交,歡然如故舊”[14]、“余僑居錢唐三年,士之能詩文者必訪而求之”[15]、“余僑居錢塘,諸君子詩文贈答,極一時之盛”[16],等等。方象瑛序文所言之“名流”“諸君子”,包括“浙中三毛,文中三豪”的毛先舒、毛際可,“西泠十子”的毛先舒、陳廷會、孫治,“佳山堂六子”之一的王嗣槐,以及王晫、俞士彪、諸匡鼎、徐汾、丁瀠、顧有年、陸進(jìn)、吳儀一等,均為當(dāng)時文壇知名文人、學(xué)者。

方象瑛與錢塘諸文人不僅詩文唱和,過從甚密,其中大部分人與方象瑛互序?qū)Ψ轿募?,成為交游的一個鮮明體現(xiàn)。如王嗣槐稱贊方象瑛根基深厚,勤奮好學(xué):“幼習(xí)舉業(yè),浸淫于六經(jīng)先秦唐宋大家之書;及成進(jìn)士,入仕籍,尤以其學(xué)力沉酣縱恣于詩歌古文辭,其植根也厚,其舒榮也茂,日引月長,不知其所造何極?!保?7];方象瑛為王嗣槐文集作序,有言曰:“少工六朝之學(xué),屬詞比事,鏗然若出金石;邇始棄其所有,肆力為唐宋大家之文,如天馬行空,不可羈捉,又如瞿塘峽水,四十八灘,迅利無比?!保?2]44方象瑛捕捉到了王嗣槐前后文風(fēng)的變化,以意象批評法高度贊揚(yáng)了王嗣槐詩文取得的成績。再如徐汾,評方象瑛詩集《四游詩》曰:“王制曰:太師陳詩以觀民風(fēng),左傳季札聘魯請觀列國之樂。方子早樹風(fēng)聲,為時取則,推敦厚之教,不可一日無詩。本采風(fēng)之義,不可一地?zé)o詩。思令名之重,不可一游無詩。”[18]方象瑛對徐汾的詞集也給予了高度認(rèn)可:“或觸境以典懷,或緣物而托意,不必皆出于悼亡,而一往情深無非悲感覺?!保?9]這些序文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文集主人的為學(xué)特色和為文風(fēng)格,為后人研究提供了素材。

相比于互序文集,雅集更能體現(xiàn)出文人的交游及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活動。雅集,即文人雅士詩酒唱和、交流思想的集會,帶有很強(qiáng)的交友功能和娛情性質(zhì)。文人雅集的歷史悠長。三國時期以曹氏父子為中心的“鄴下集會”,乃文人雅集之濫觴。東晉“蘭亭雅集”,成為文壇佳話,致歷代文人爭相效仿,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文人雅集,如宋代“西園雅集”、元明之際“玉山雅集”,等等。到了明末清初,文人之間的大小雅集更是不勝枚舉。

思古之會,稚黃諸子招飲也;斐園之召,則仲昭、丹麓、藎思、瑹符諸子也。諸君皆西陵之秀,余得遍識而定交焉。樽酒相邀,不問賓主,其人同也;論辨詩文,盱衡今古,雖促膝雄談,言不傷虐,其情同也。赴思古時,值藎思偕往。頃發(fā)三橋,復(fù)遇武令,遂拉之舟行,相顧而笑,若互易然,其事同也。然又以不必盡同為快。倘務(wù)循一轍,是千古游時必蘭亭景、必金谷趣、必西園而后可耶?思古門巷蕭寂,以靜勝;斐園泉石亭臺、松栝竹木,以遙曠勝。遠(yuǎn)望西湖,兩峰宛然,幾席茭渚,麥疇黃綠相映,則境不必同。集思古者九人,略具杭睦之盛;茲游則十有六人。[20]27

“文人雅集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會人群的集會,關(guān)鍵在于集會人群的文人身份,以及這個群體對‘雅’文化的崇尚?!保?3]斐園會參與者均為當(dāng)世文壇才俊,“諸君各分體賦成”[20]27,“渭仁為序,會侯為記,與百為啟,藎思為連珠,武令為賦,瑹符為四言詩,馭鹿、亶貽為五、七言古風(fēng),子容為五言排律,崇翰為五言律,升秀為七言絕句。牛侯、蔚湘、丹麓以事先去,分賦七言律、七言排律、六言絕句。祖望不至,分賦樂府。東淇及兄武功以他出不與,一為北曲,一為七言古”[22]44,“雅”韻濃郁。

兩次雅集之于僑居錢塘、“文章朋友外無他好”的方象瑛來說,無疑給了他極大的精神慰藉,也使他與西陵諸子“遍識而定交”,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滴跏辏?677年),方象瑛赴京候補(bǔ)中書舍人,臨行時,諸多友人賦詩相贈,方象瑛作《和韻留別西陵諸子》,詩句“惆悵良朋會晤稀”抒發(fā)了離別的感傷之情。在京期間,方象瑛亦十分懷念西陵諸人,作《懷西陵諸子》,其一曰:“懷思寄何所,乃在東南隅。憶昨苦遷播,卜宅江門居。良友悅情素,結(jié)志存詩書。文章陋八代,詩篇追黃初。清樽卜晝夜,分賦人人殊。亂離成契好,歲月良不虛。別緒岐南北,執(zhí)手悵踟躕。長安夏復(fù)秋,渺渺空愁予?!保?4]從詩歌可見方象瑛對于西陵諸人的深深思念,“良友悅情素”“歲月良不虛”“渺渺空愁予”等詩句是方象瑛真性情的折射。僑居錢塘雖只三年左右,但對方象瑛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三、呈現(xiàn)清初文壇風(fēng)尚

清代文人選編詩文集、雜著在當(dāng)時是一種風(fēng)尚,出現(xiàn)了眾多影響后世的詩文集、雜著等文獻(xiàn),如鄧漢儀《詩觀》(初、一、二集)、張潮《虞初新志》與《昭代叢書》、王晫《今世說》與《檀幾叢書》(與張潮合編)等。杜桂萍師認(rèn)為此現(xiàn)象“深刻影響了一代文學(xué)風(fēng)尚與文化生態(tài)”[25]。方象瑛的序文,就展示了部分清初文人編選文集、雜著的情況。

清初古文家姜宸英感于《昭明文選》未能完全做到“著時代之升降、究作者之歸趣”[26],遂編輯《選詩類鈔》;錢塘文人諸匡鼎擇選古文長短篇,先后成《今文短篇》《今文長篇》二書;張遠(yuǎn)輯錄杜詩,成《杜詩會萃》;鄧铚集錄杜甫詩,成《集杜詩》36卷;徐汾“體仿《世說新語》”,編選《聞乘》,成為“有明三百年匯所聞而筆之者”[27]26;丁灝集友人投贈之詩文,“類而輯之,寇以御制,凡若干卷,甄奇錄異,無美不搜”[28],成《昭代文選》一書。方象瑛對這幾部書均有序文,從編選目的、編選體例、書稿內(nèi)容、取得的成就等方面作了解說,對于著述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呈現(xiàn)出了清初的文壇風(fēng)尚。

方象瑛的創(chuàng)作活動、對文壇風(fēng)尚的追求與把握,無疑是清初文壇生態(tài)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肚迨犯濉芳啊肚迨妨袀鳌肪涊d方象瑛有《松窗筆乘》(亦名《松窗雜述》)三十卷。方象瑛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及自己撰有此書,如為徐汾《聞乘》所作序云:“余嘗有《松窗雜述》一書,紀(jì)數(shù)十年來耳目所經(jīng)之事?!保?7]26再如回復(fù)王晫的來信,言明自己“向年家居時,曾輯《松窗雜述》一書,略記邇年聞見之事”[29]180,并認(rèn)為《松窗筆乘》可供王晫參考,“中有數(shù)條可采”[29]180,可見此書和王晫《今世說》在題材內(nèi)容是有相似之處的。

《健松齋續(xù)集》卷一有文《〈松窗筆乘〉自序》。這篇序文十分珍貴,提供了關(guān)于《松窗筆乘》的諸多信息。方象瑛撰寫《松窗筆乘》的目的是,己知而人亦知者,“訂疑考異”;己知而人或不知者,“開卷有益”。由序文可以大膽猜測此書的主要內(nèi)容大致有如下幾類:

第一類是作者為官京師,“追隨名公巨卿間”,所得海內(nèi)鴻儒名士之“習(xí)聞?wù)乒省薄!丁此纱肮P乘〉自序》云:“戊午應(yīng)召闕下,獲交海內(nèi)諸君子,聯(lián)床并轡,資益頗多。已,濫竽史館,追隨名公巨卿間,益得習(xí)聞?wù)乒省!保?0]390清梁章鉅編《楹聯(lián)叢話》所錄一則《松窗筆乘》材料可略見端倪。

《松窗筆乘》云:“尤悔庵侗著‘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制義,流傳禁中。世祖知其為徐立齋業(yè)師,因取觀之,嘆為‘真才子’。及官翰林,嘗偕諸儒臣進(jìn)平蜀詩文。圣祖見其名曰:‘此老名士?!阝忠源硕Z刻堂柱,左曰‘章皇天語’,右曰‘今上玉音’。極文人之榮?!保?1]

尤悔庵即尤侗(1618—1704年),字展成,號悔庵。江南長洲(今蘇州)人??滴跏四辏?679年)舉博學(xué)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纂修《明史》?!端纱肮P乘》記載的是,尤侗以制義《怎當(dāng)她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被順治帝譽(yù)為“真才子”;康熙朝時,尤侗進(jìn)呈《平蜀賦》,被康熙帝稱為“老名士”。尤侗把順治、康熙的贊語刻于堂柱?!端纱肮P乘》這則材料對于研究尤侗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第二類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方象瑛典四川鄉(xiāng)試,接觸與掌握的一些“土風(fēng)”“物產(chǎn)”“幽奇荒僻之事”?!丁此纱肮P乘〉自序》言:“癸亥奉使蜀中,西出秦晉,東下夔巫,跋涉江淮齊魯之境,以至還朝,往返二萬余里,中間登眺山川,放覽古今名勝,所接賢士大夫,詢其土風(fēng),詳其物產(chǎn),以及幽奇荒僻之事,蓋到是而舟車所至,身歷目觀者為不少矣。”[30]390

第三類是方象瑛訪醫(yī)于各地之所見所聞。方象瑛在史館前后七年,積勞成疾??滴醵哪辏?685年),方象瑛辭官歸家不復(fù)出,但一直疾病纏身,遂“訪醫(yī)四方于白門豫章汴宋閩南”[30]390。訪醫(yī)期間,所聞所見益廣,象瑛“恐日久易忘,暇中類而筆之,凡二十八卷”[30]390。

《松窗筆乘》的內(nèi)容可能遠(yuǎn)不止這三類,應(yīng)該會有更多、更為詳實(shí)的關(guān)于當(dāng)時京師名流們的“習(xí)聞?wù)乒省?,以及蜀地、訪醫(yī)四方等風(fēng)土人情的記錄,對于我們今天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可惜文稿已散佚失傳。

清初士人對撰寫家譜十分熱衷。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跡的文本形態(tài)。清代士人積極撰寫家譜,修譜之風(fēng)盛行,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甚至是多次重修和續(xù)修,“修譜成為各宗族活動中之重要大事”[32]。但是士人撰寫家譜時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攀援蔓引,動侈華胄,甚且舍先世之源流,徇他人之祖父。繪為遺容,撰為傳贊,自欺欺人,恬不知恥”[33]35。

方象瑛對此深惡痛絕,語氣激昂,批駁不遺余力。方象瑛認(rèn)為,撰寫家譜意義重大,“家之有譜,所以傳信,使人知祖宗所自出也”[33]35、“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所以昭信紀(jì)實(shí),重本篤親,使后世子孫不敢忘所自也”[34]31。由于家族枝分派衍繁富,所以系序容易混淆,如果不筆之于譜,可能“將數(shù)世以還,茫然不知祖考所自出,或相視如秦越”[34]31,所以,“家譜之作于蕃衍之日者誠亟,而作于遷析之初者尤不容緩也”[34]31。

與修譜相應(yīng),聘請當(dāng)時有名望的人為家譜作序,也是一種風(fēng)尚。方象瑛可謂當(dāng)時的名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朝為官時,“在遷諸臣,入?yún)⒄鲂跹?,盡欲得渭仁一言以為重”[35];乞假歸家,“致仕家居,望益重”[2]13345。所以,請方象瑛為家譜作序者甚多。方象瑛本人即重視家譜的撰寫,曾與叔父等族人搜集整理方氏家譜,并為之序(即《重修家譜序》),對方氏家族的起源、遷徙等做了詳實(shí)而具體的勾勒。所以,他亦積極接受別人之請,為之撰寫譜序。

翻閱《健松齋集》及《健松齋續(xù)集》,方象瑛撰寫的家譜序有《內(nèi)黃尚氏家譜序》《茶坡方氏族譜序》《章氏族譜序》《黃氏族譜序》《松溪周氏族譜序》《城西姜氏族譜序》等篇。其中,時代風(fēng)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每一位作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他的作品必然會折射出所處時代的社會及文壇風(fēng)貌。方象瑛的序體散文就是清初文壇生態(tài)的真實(shí)折射。方象瑛天資聰穎,博學(xué)慎思,他的序文注重對文學(xué)的宏觀審視和文壇風(fēng)尚的探尋,不僅能使我們了解其豐富的人生閱歷,更可以讓我們了解他的文學(xué)思想,掌握其散文的特色,以及他在清初文壇的地位??梢哉f,方象瑛的序體散文,為我們提供了探析清初康熙文壇生態(tài)的優(yōu)秀個案。

[1]方象瑛.健松齋集:卷首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趙爾巽.清史稿:卷四八四: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方象瑛.健松齋續(xù)集:卷二:七十自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方象瑛.健松齋集:卷四:送湯西崖南歸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9.

[5]方象瑛.健松齋續(xù)集:卷九:自題所之草[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71.

[6]羅柏麗,周樹美,姚桓,等.民國遂安縣志:卷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66.

[7]方象瑛.明史分稿殘編二卷[M]//錢塘汪氏.清光緒20年(1894年)刻本.

[8]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三:諸虎男《茗柯詞》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8.

[9]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三:毛會侯詩余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8.

[10]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三:披云閣詩余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0.

[11]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孫宇臺文集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1.

[12]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王仲昭合集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3]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一:遂黌講學(xué)編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1.

[14]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三:俞季瑮《玉甦詞鈔》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9.

[15]方象瑛.健松齋集:卷四:送湯西崖南歸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9.

[16]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橋西草堂唱和詩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0.

[17]王嗣槐.桂山堂文選:卷一:方渭仁健松齋文集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3.

[18]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十二卷首:四游詩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53.

[19]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三:徐武令《碎琴詞》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7.

[20]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一:斐園集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1]方象瑛.健松齋集:卷六:思古堂雅集記[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4.

[22]王嗣槐.桂山堂文選:卷一:斐園會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3]劉明波.雅的崇尚與文人雅集[J].中國藝術(shù)研究,2013(4):19-27.

[24]方象瑛.健松齋集:卷十八:懷西陵諸子[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81.

[25]杜桂萍.袁駿《霜哺篇》與清初文學(xué)生態(tài)[J].文學(xué)評論,2010(5):97-105.

[26]姜宸英.姜先生全集:卷四:湛園未定稿[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0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89.

[27]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一:聞乘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8]方象瑛.健松齋續(xù)集:卷一:昭代文選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88.

[29]方象瑛.健松齋集:卷十一:答王丹麓書[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0]方象瑛.健松齋續(xù)集:卷一:《松窗筆乘》自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1]梁章鉅.楹聯(lián)叢話[M].北京:中華書局,1996:231.

[32]武新立.中國的家譜及其學(xué)術(shù)價值[J].歷史研究,1988(6):20-34.

[33]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一:黃氏族譜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4]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一:內(nèi)黃尚氏家譜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5]毛際可.安序堂文鈔:卷九:方渭仁文集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3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15.

(責(zé)任編輯:田皓)

王成,男,吉林松原人,黑龍江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yàn)榍宕膶W(xué)、中朝韓古代文學(xué)比較。

I207.62

A

1674-9014(2016)03-0096-05

2016-02-15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項(xiàng)目“清代詩人別集叢刊”(14ZDB076)。

猜你喜歡
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壇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鄰父伐樹
草根詩文集第三卷征稿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11-15 03:53:48
登樓
邵懿辰詩文集版本考述
曹學(xué)佺研究綜述
文教資料(2016年28期)2017-02-23 23:14:25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1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3期)2014-04-23 08:58:19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15
第三只眼看文壇
小說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02
山东| 密云县| 嘉祥县| 内江市| 嫩江县| 清徐县| 江永县| 且末县| 揭东县| 丹凤县| 大安市| 中江县| 乐都县| 广灵县| 行唐县| 东平县| 沅江市| 南阳市| 渑池县| 江山市| 漠河县| 隆德县| 南宫市| 台中县| 雅安市| 安乡县| 保德县| 镇坪县| 万载县| 长武县| 土默特左旗| 汽车| 公安县| 台湾省| 台州市| 天津市| 泰来县| 当涂县| 河北省| 裕民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