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雄
?
讓絲竹文化綻放校園
●田智雄
2010年,宜昌市夷陵區(qū)鴉鵲嶺鎮(zhèn)梅林小學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昌絲竹”的傳承基地。為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昌絲竹”,梅小人開發(fā)了以“絲竹神韻”為核心的校本課程,將“傳絲竹文化,揚傳統(tǒng)美德,鑄美好心靈”理念與學校管理、課程、活動相結合,探索出以“仁和”為核心的絲竹文化精神,把絲竹文化傳承教育融入育人目標,融入校園文化,讓絲竹文化綻放校園。
“宜昌絲竹”亦稱細樂,具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它豐富的曲目曲牌、獨特的韻味在我國民間純音樂上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2006年,“宜昌絲竹”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學校座落在“宜昌絲竹”發(fā)源及流行的軸心地帶——鴉鵲嶺集鎮(zhèn),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越條件。針對學校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和豐富的本土資源,根據(jù)《國家中小學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指導,梅小人最終選定“宜昌絲竹”作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項目。由此,學校提出“傳絲竹文化,揚傳統(tǒng)美德,鑄美好心靈”的特色興校理念,將絲竹文化傳承教育融入學校育人目標之中,努力打造宜昌乃至湖北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昌絲竹”傳承特色校園。
我們知道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傳承宜昌絲竹又涉及器材的購置和專業(yè)技能教師的聘請,更離不開上級領導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為此,學校制定了詳細的課程開發(fā)計劃,決定按照計劃,先試點推廣做出成效,然后再全面展開。
學校召開了“絲竹進課堂”全體學生家長動員會,通過鎮(zhèn)委領導和學校的宣傳動員以及觀看優(yōu)秀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學生家長紛紛點贊支持,積極為孩子定購樂器。
學校成立課程領導小組。學校堅持不失絲竹古韻,嚴把專業(yè)水準,并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編寫教學計劃和校本教材,開發(fā)出校本課程《絲竹神韻》?!敖z竹神韻”校本課程目標為:學會技能,傳承文化,養(yǎng)成美德?!敖z竹神韻”的課程體系分為基礎性課程、技能性課程、拓展性課程?;A性課程是基于“宜昌絲竹”的文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器樂篇、歷史篇、人物篇、民俗篇、故事篇、仁和篇。技能性課程是“宜昌絲竹”演奏方法與技能的傳授、練習(技能篇)課程。拓展性課程內容包括開發(fā)曲譜篇、組建絲竹文化傳承各種社團,人物故事采編社團、舞蹈健身社團、絲竹表演社團;創(chuàng)編絲竹音樂、舞蹈、課本劇等。
學校安排每周授課一次,在雙休日安排一天時間進行專門教學,每次保證4課時,暑期集中時間訓練。每周三下午社團活動共開設打擊樂、揚琴、琵琶、竹笛、二胡、中阮、中胡、大提琴、笙等課程,500多名師生參與了學習。每學年,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藝術評比活動,如“中國兒童音樂節(jié)”“民間藝術大賽”“黃鶴美育節(jié)”“非遺藝術大賽”等。學校建立了宜昌絲竹全面進課堂長效機制,讓宜昌絲竹走進課堂,讓絲竹音樂溢滿校園,讓絲竹技藝代代相傳,讓絲竹文化熠熠生輝,讓絲竹神韻永駐心間。
文化是一種歷史傳承,精神是一種高度凝煉。在學校文化建構中,學校的文化精神是核心,有了文化精神,學校就具備了不可動搖的文化理念,擁有獨特的教育身份,學校的特色建設就有了明確方向。那么,絲竹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通過仔細研究宜昌絲竹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代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學校將“絲竹神韻”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凝煉為“仁和”,即“仁愛、和諧”,也就是在師生中培養(yǎng)以“仁愛”為起點的良好思想品德,以此規(guī)范師生言行,引領師生和諧成長。
在實施“絲竹進課堂”活動半年后,學校開始了校園文化的籌建構思工作,根據(jù)“宜昌絲竹”這一學校特色項目,學校的校園文化主題研定為“絲竹神韻”。“絲竹神韻”主題環(huán)境文化建設,共分為四個區(qū)域,分別為“金石篇”“禮樂篇”“仁和篇”和“琴臺篇”。這些環(huán)境設施的建成,為學校的絲竹文化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漫步校園,隨時隨處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宜昌絲竹”獨特的韻味與魅力。
(作者單位:宜昌市夷陵區(qū)鴉鵲嶺鎮(zhèn)梅林小學)
責任編輯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