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
(清華大學(xué)歷史系,北京 100084)
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辨正二則
劉光
(清華大學(xué)歷史系,北京 100084)
高郵王引之的《經(jīng)義述聞》是清代乾嘉學(xué)派的訓(xùn)詁和校勘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許多意見成為定讞,對后世影響極大?!督?jīng)義述聞》卷十七“子臧之及”條,為后代學(xué)者所信從。從《左傳》傳文與“君子曰”的區(qū)別出發(fā),結(jié)合相關(guān)文脈,可認為王氏之說不可信從,而當(dāng)從《左傳》原文作“子臧之服”。卷十九“棠尹尚”條,王氏認為《左傳》“棠君尚”誤,通過結(jié)合《左傳》及出土文獻所載的楚國官制,可認為:王氏之說誤,當(dāng)從《左傳》讀為“棠君尚”。
《經(jīng)義述聞》;子臧之服;子臧之及;棠尹尚;棠君尚
一、王氏“子臧之及”說的合理性
《經(jīng)義述聞》卷十七“子臧之服”條①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年,第411頁。,王引之引其父王念孫之說,從《經(jīng)典釋文》異文,認為此當(dāng)作“子臧之及”。王氏之說影響很大,后世學(xué)者多從王說。清儒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從王說;②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9年,第386頁。今人楊伯峻先生也以“王說為是”③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427頁。。王氏之說之所以影響巨大,是因為其具有一定合理性:
(一)有《經(jīng)典釋文》④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236頁上。異文“子臧之及”作為依據(jù)。異文“子臧之及”作為依據(jù)
今試舉兩例:
其一,《管子·心術(shù)下》載:
“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堅固。能令用之,被服四固?!?/p>
劉績云“:據(jù)尹注但言‘被及’,而不言‘被服’,則證文本作‘被及’明矣?!钟野肱c‘及’相似,故‘及’誤為‘服’?!雹輨⒄f轉(zhuǎn)引自: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787頁。其說是也。
其二,《管子·八觀》載:
“故昏禮不謹(jǐn)則民不修廉,論賢不鄉(xiāng)舉則士不及行?!?/p>
(三)《左傳》“及”字多訓(xùn)為“及于禍”,似印證傳文所載子臧被“盜殺于陳、宋之間”
二、“子臧之及”當(dāng)作“子臧之服”
王氏之說雖辯,然似仍有探討的余地,為討論方便,今將《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傳文移錄于此:
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誘殺之。八月盜殺之于陳、宋之間。
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zāi)也?!对姟吩唬骸思褐?,不稱其服?!雨爸环Q也夫!《詩》曰:‘自詒伊戚’,其子臧之謂矣?!断臅吩唬骸仄教斐伞?,稱也?!?/p>
(一)應(yīng)當(dāng)將《左傳》與“君子曰”區(qū)分來看
筆者認為要理解此傳文中應(yīng)作“子臧之服”還是“子臧之及”,應(yīng)當(dāng)首先明確《左傳》中“君子曰”的性質(zhì)。趙光賢先生把《左傳》中的“君子曰”當(dāng)作“解經(jīng)語”,認為是后加進去的,并非《左傳》原文。①趙光賢:《〈左傳〉編撰考》(上),《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1980年第1集。趙光賢:《古史考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7年,第141-142頁。王和先生把“君子曰”作為《左傳》中后人附益部分。②王和:《〈左傳〉中后人附益的各種成分》,《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第4期。兩說具可從。
傳文中的“鷸冠”,注家多解為“據(jù)鷸鳥之羽而為冠飾”,并由此解釋道“鄭伯之所以惡子臧者,蓋謂其得罪出奔,猶不自韜晦且好奇耳?!雹蹢畈骸洞呵镒髠髯ⅰ?,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426頁。此說不近常理,似誤。唐代學(xué)者顏師古提出新說,他引逸《禮》“知天文者冠鷸”,并進一步解釋說:
“……故與知天文者游聚,有所圖議,是以鄭伯恐其返國為亂,故令人誘殺之。若直以鷸羽飾冠,自為不正之服,何須畏惡而遣人殺之?!笕瞬粫扎柟谥x而妄增之?!雹茴亷煿牛骸犊镏囌住?,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5-36頁。
按:顏說可從。《說文》“鷸,知天將雨鳥也”,可為其證。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君子曰”的作者誤解了“鷸冠”的含義,誤把其當(dāng)作“冠飾”,因而后文針對子臧的服飾而發(fā)表的一系列評論。區(qū)分傳文與“君子曰”,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
(二)結(jié)合“君子曰”內(nèi)部文脈分析,此處當(dāng)為“子臧之服”
1.從前文論述來看“君子”不知鷸冠之意,而將其理解為“冠飾”,所以感嘆“服之不衷,身之災(zāi)也”。衷,杜預(yù)注“適也”,可從。此句意思是,穿的衣服與自己地位(禮制)不符,就會產(chǎn)生災(zāi)禍。
2.接下來所引“彼己之子,不稱其服”,為《曹風(fēng)·侯人》句,詩意原為“德不稱其服”,此為賦詩斷章,以此來印證“服之不衷”。
3.“子臧之服,不稱也夫”,可以理解為君子再次感嘆“子臧的服飾與禮制不相稱”,以此來重申“服之不衷”之意。后文引《詩》“自詒伊戚”來印證前文“身之災(zāi)也”。
綜上,我們認為“君子曰”是通過引《詩》與感嘆來反復(fù)強調(diào)子臧“服之不稱”,若照此思路來理解則“服”亦可不改為“及”。
一、王引之“棠尹尚”的依據(jù)
王引之認為《左傳》中的“棠君尚”當(dāng)作“棠尹尚”,其依據(jù)主要有以下幾點⑤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年,第462頁。:
第一,《經(jīng)典釋文》“君或作尹”。
第二,杜注:“棠君,奢之長子尚也,為棠邑大夫?!蓖跏蠐?jù)此認為“尚為棠邑大夫,則是縣尹也,其當(dāng)作尹明甚?!?/p>
二、王說辨誤及讀作“棠君尚”的依據(jù)
按:王氏之說不可信。試論如下:
第一,棠為地名。清代學(xué)者沈欽韓認為即“棠谿城”,楊伯峻指出在今河南遂平縣西北百里。⑥同③,,第1408頁。
第二,考之史籍則未見稱某縣之長為某尹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國官制表》⑦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104頁。中關(guān)于楚國的官制,列有“縣尹”一職。其所依據(jù)的史料為兩條,其一:
“初,楚王克權(quán),令斗緡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quán)于那處,使閻敖尹之?!?/p>
其二:
“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
第一條史料中的“尹”,可解釋為“主管,主持”之意,與作為官職而特指的“尹”無涉。第二條史料與第一條中的史料一樣,這里也只是泛稱,因為從《左傳》的記載來看,穿封戌稱陳公,而非稱陳尹。因此從顧氏所舉的這兩條史料看,均不能明證楚國有縣尹的官職。
近年出土的包山楚墓竹簡⑧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記錄許多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官職名,從中也未見有“地名+尹”的稱謂,我們統(tǒng)計了包山簡中作為官職的“尹”者,除令尹、左尹等中央官職外,作為地方官職的某尹,其一般的稱謂結(jié)構(gòu)是“縣名+某專有名詞+尹”,如簡107的“羕陵工尹與喬尹”、簡12的“漾陵大馹尹”等等。還有一種結(jié)構(gòu)是“職官機構(gòu)+某專有名詞+尹”,如簡185“五師士尹”①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第201頁。。
將楚縣之長稱為“某尹”在史料中找不到相應(yīng)的證據(jù),楚縣之長稱為“某公”,見于《左傳》的有申公、陳公、析公,期思公、葉公等等。因此王氏據(jù)此論證是不正確的。
第三,稱“君”符合楚國貴族的稱號。其常見的格式正為“地名+君”,包山楚墓竹簡中有邸陽君(包山簡27、32號簡);羕陵君(包山簡86);新埜君(包山簡172、173號)②上述邸陽、新埜、羕陵地望的考釋可以參看,吳良寶:《戰(zhàn)國楚簡地名輯證》,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75、91、96頁。等等都是“地名+君”的形式,“棠君”正合此形式,是楚國的封君。
綜上所述,王引之所謂“棠尹尚”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應(yīng)當(dāng)從《左傳》讀為“棠君尚”。
Discrimination for Wang Yinzhi'sJing Yi Shu Wen
LIU Guang
Wang Yinzhi'sJing Yi Shu Wenis one of the best achievements in Qing Dynasty,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cholars.The 17th volume inJing Yi Shu Wen"Zi Zang Zhi Ji"is a verdict for the later scholars.But through studying ofZuoZhuan,the author thought it should be"Zi Zang Zhi Fu".Through studying onBaoshanBamboo scripts,we think the 19th volume"Tang Yinshang"should be"Tang Junshang".
Jing Yi Shu Wen;Zi Zang Zhi Fu;Zi Zang Zhi Ji;TangYinshang;Tang Junshang
K25
A
1009-9530(2016)06-0025-03
2016-10-02
劉光(1989-),男,清華大學(xué)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史與出土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