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榕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75-02
在文獻分析以及對海旺學校部分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的訪談分析基礎上,筆者利用《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需求學生調查問卷》、《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需求教師調查問卷》以及《青少年生涯發(fā)展量表》對海旺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便于了解海旺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對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指導、教育現狀,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現狀需狀以及海旺中學初中生的生涯發(fā)展現狀。為海旺學校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結構設置及實施需找現實依據。
一、海旺中學初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課程需求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是通過現場發(fā)放現場回收的方式,發(fā)放全校教師問卷共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為96份,有效率為100%。發(fā)送學生問卷共150份,其中七年級80份,八年級70份;回收146份,回收率為97.33%,有效問卷為143份,有效率為95.33%。
(一)初中教師與學生生涯理論認知水平
根據有關文獻研究,“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是以人的生涯發(fā)展為規(guī)劃對象,它是以想望情形為目的(目標)的一個持續(xù)不斷的探索過程,是有益于人的終身發(fā)展的戰(zhàn)略設想和計劃安排,其特征是達到某個生涯發(fā)展目的(目標)的一種構模、分析和決策的迭代過程”,所以生涯規(guī)劃包括自我認識、信息水平、生涯規(guī)劃意識、生涯執(zhí)行力四個部分,并根據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進行分類。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的生涯發(fā)展認知水平是生涯發(fā)展有效開展的前提。
1.海旺學校教師的生涯教育理論的認知水平
從教師問卷調查表明,海旺中學的教師在生涯教育的理論認知水平上不高,選擇“非常了解”生涯發(fā)展課程的教師僅有9.38%,選擇“有所了解”的教師僅有33.33%,超過一半的教師對生涯教育課程并無所知,可見,海旺學校教師在生涯教育課程理論的認知程度偏低,進一步分析表明,任課教師兼班主任的教師的認知水平明顯高于任課教師、行政人員;教齡在6-10年的教師的認知水平高于其他教齡段的教師。
2.海旺學校學生的生涯教育理論的認知水平
生涯教育理論的認知程度是生涯教育課程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從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有以下結論:
(1)學生的自我認識缺乏客觀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
根據生涯發(fā)展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學生生涯規(guī)劃的大概要經過以下過程:學生個體對自我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等個體差異因素有整體認識,才能初步確定在我的生涯發(fā)展方向;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涯發(fā)展的知識,逐步調整自我的生涯選擇;并根據自我選擇的生涯目標逐步執(zhí)行實現。在生涯初定方向到生涯選擇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更深刻明白教育的目的,促進其教育認知,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觀;教育認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又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和生涯規(guī)劃能力的提高。這一過程循環(huán)往復,使學生在不斷調整中提升自我的生涯發(fā)展水平??梢?,對自我的正確認識是進行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前提。但從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僅僅通過自我的評價,甚至接近一半的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僅僅是通過他人的評價??梢?,海旺學校的學生對正確的自我認知缺乏科學性,學生較多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對自我的評價比較主觀,較少通過客觀科學的手段了解自我,缺乏客觀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從訪談結果和學生平時表現來看,初中生對自己的個性、興趣、特長和能力傾向等方面的了解都比較模糊,很多學生面對自我與他人關系、自我與社會關系的處理都顯得無措。
(2)自我的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意識薄弱
從學生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僅有一半的學生聽過有關生涯教育的內容,接觸過生涯教育的學生更多的是從書籍、父母交流、網絡信息等方面獲取信息與知識,而學校教育的多種方式在這一方面未見其重要作用。
從學生問卷結果來看,學生對生涯教育的了解的形式說明:應當在初中生生涯規(guī)劃中發(fā)揮重要指導作用的學校教育,在對初中生生涯發(fā)展意識的培養(yǎng)方面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而學校教育在生涯教育為發(fā)揮其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學校未開展生涯教育,僅有近30%的學生認為學生開展了生涯教育,且開展生涯教育的方式集中在班會課、講座、班級授課等講授式的傳統(tǒng)方式,而非學生所期望的開展方式,例如社圖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心理輔導、課外參觀考察等體驗式活動。同時也說明,初中生對生涯發(fā)展雖然有一定的接觸,但知識來源較為零散,缺乏系統(tǒng)化和指導性。
學校不僅在生涯教育方面未組織開展有效教育活動,且教師與學生在課程實施方式上有認知差距,教師所選擇的班級授課、班會、講座、第二課堂的實施方式并非切合學生需求、需要的體驗方式。大多數學生對當前學校的生涯發(fā)展活動滿意度不高,非常滿意比例為零,滿意的也僅有24.5%。在課程滿意度不高的情況下,仍有78.3%的學生認為開展生涯教育課程的有必要的,甚至超過30%的學生認為是開展生涯教育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學活動,有76.9%的學生認為開展生涯教育課程對他們是有幫助的。由此說明初中生對開設生涯規(guī)劃的課程是需求的,并有部分學生能認識到生涯教育與生涯發(fā)展之間有必然的聯(lián)系。
(二)海旺學校初中生涯教育的現狀
生涯教育課程的現狀以及師生的意愿是設計、實施生涯教育課程的現實依據,因為,對海旺學校的教師、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尤為關鍵。
1.海旺學校教師對學生開展生涯教育的指導現狀
從《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需求教師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表明,僅有12.5%的教師曾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而且其中有部分教師是通過各自的學科教學把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意識滲透給學生,并未進行系統(tǒng)性的指導。學生問卷調查中有32.87%的學生認為學生開展過生涯教育,且滿意度為26.03%。海旺學校的生涯教育課程的指導現狀不能令人滿意。
2.海旺學校教師和學生開展生涯教育的意愿
教師和學生對課程意愿是從教師和學生對課程必要性、課程類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1)海旺學校生涯教育課程的必要性調查
從問卷結果研究發(fā)現,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的必要性的需求上是一致的。有92.71%的教師認為實施生涯教育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有必要性的,其中有36.46%的教師認為實施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78.32%的學生認為實施生涯教育課程的必要的,其中有27.97的學生認為課程的實施是“非常有必要性”。有76.92%的學生認為開設生涯教育課程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以至人生發(fā)展規(guī)劃都有幫助,甚至有28.67%的學生是認為“非常有幫助”的??梢?,海旺學校開設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是具有必要性的。
(2)海旺學校生涯教育課程的課程類型需求調查
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課程的實施實施類型有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分,在對海旺學校教師和學生認為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應該以哪種課程類型開設的問卷調查表明,超過一半的(62.5%)老師認為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應該以必修課的形式開設,初中生在人生發(fā)展道路的關鍵時刻是急需得到很好的指導、規(guī)劃的,同時,認為應該開設必修課的教師也表達了把生涯教育課程開設為必修課時將出現師資條件不具備的憂慮。
進行海旺學校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階段需求的調查表明,學生中81.12%認為應該在七年級開始開設課程,八年級和九年級分別為13.29%和5.59%;教師中85.42%認為應該在七年就開始生涯教育課程。調查的結果表明,在初中階段實施生涯教育逐步得到重視,也與深圳中考壓力大有著一定聯(lián)系,初中階段的學生將面臨第一次升學分流的選擇。
(3)海旺學校生涯教育課程的內容需求調查
根據文獻分析和訪談結果,筆者在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需求調查問卷中共設置十三個內容框架,從問卷結果分析來看,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內容需求上大致一樣,個別維度的需求性略有差距。在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人生目標、與他人溝通交往能力這三個維度上,教師分別為93.75%、91.67%、72.92%和學生的81.81%、79.72%、74.13%,教師需求與學生需求基本是一致的,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正確認識自我對生涯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情感需求特別是他人的溝通交往方面也需得到指導與重視。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程度不同之處體現在:教師最為重視的前五個維度分別為:學業(yè)管理的能力、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教育的意義、樹立人生目標、生涯知識與能力;而學生最為重視的前五個維度分別為: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人生目標、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與他人溝通交往能力。教師更多的是重視了學生學業(yè)的發(fā)展,而輕示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學生的職業(yè)信息的獲得及體驗。學生更多的是重視了自我的認識、與他人的溝通交往的情感需求,相對而言輕視了教育的意義、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師生同時都忽略了咨詢能力的獲得,而信息水平也是影響生涯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4)海旺學校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方式需求調查
在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方式上,調查問卷共設置了八個維度,從調查結果分析,師生所傾向的實施方式差別不大,都傾向于開放性、體驗性、交流性、靈活性比較強的“社團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外的參觀考察活動”、“心理輔導”的實施方式,而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方式的“班級授課”、“講座”、“班會”則選擇率較低。海旺學校的師生在課程實施方式上較為傾向于實踐性強的體驗式活動課程。師生所選擇的實施方式上略有差別的方式是:師生單獨交流。產生差距的原因可能在于師生對于個性化指導、教育的認知不同。
在海旺學校全部教師對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困難的問卷調查來分析,教師認為當前在海旺學校開設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存在的困難有:不具備師資條件(72.92%)、設施條件不具備(58.33%)、學生無生涯意識(29.17%)可見,海旺學校的教師對生涯教育課程的接受程度是比較高,對課程實施所存在困難的認識也較為客觀,對課程有效性開設提供客觀依據。
二、海旺學校初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課程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初中生生涯教育的缺失
在我國,除了幾個試點實驗學校進行生涯教育課程的實驗[1],現在還沒有系統(tǒng)的中學生涯教育課程,學生和家長普遍缺乏生涯教育的認知,甚至連“生涯教育”的概念都還不知道,部分教師對生涯教育相關理論、知識也是知之甚少。而在美國的學生中接近45%的學生在生涯發(fā)展中體驗過3門以上的生涯教育課程;英國已經逐步完善生涯教育課程,并建立了有效的課程實施方式,對中學生進行系統(tǒng)有效的生涯教育;港臺地區(qū)的中學生生涯教育課程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我國長期以來,知識性教學活動占據著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而輕視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加深了學生的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疏離,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學會生存、學會獨立”的體驗生活的機會,也使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在自我與社會的迷茫中毫無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導致他們難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從海旺學校的調查問卷結果表明,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了生涯教育的系列活動,但活動開展并未形成系統(tǒng)性的教育活動;僅有12.5%的教師曾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而且其中有部分教師是通過學科知識滲透的方式,而非系統(tǒng)性、科學性地實施生涯教育課程。學校對初中生生涯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學生對自我的認知缺乏系統(tǒng)性、科學性、客觀性,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準備上意識薄弱,與初中生在生涯發(fā)展需求存在著嚴重的不對應性。
(二)初中生涯教育課程需求的迫切性
從海旺學校生涯教育課程需求調查結果表明,教師中有92.71%認為實施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是有必要的,甚至有36.46%的教師認為實施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78.32%的學生認為實施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有必要。同時,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實施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是有助于學生的成長,生涯教育課程可以通過對學生自我認知、生涯探索、生涯計劃、生涯體驗、生涯實施等方式促進學生的生涯成熟。因此,應該加快生涯發(fā)展課程的本土化、校本化進程,建立健全符合海旺中學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成長需求的初中生生涯發(fā)展課程。
(三)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執(zhí)行力偏低
生涯教育課程的執(zhí)行力包括以及學生在生涯發(fā)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抉擇能力、對生涯規(guī)劃目標的實施能力。海旺學校的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執(zhí)行力度偏低體現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在問卷調查中所表明的,海旺學校教師在實施生涯教育課程的指導、引導力度不足,教師意識到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是有幫助的,也有意愿實施生涯教育課程,但由于師資條件、教學資源、設備條件等實施困難而未能積極全面實施課程。另一方面是海旺學校的學生的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意識薄弱忽視生涯發(fā)展的知識與能力的積累,必然導致生涯規(guī)劃的定向不明確;海旺學校的學生自我認識水平有待提高,對自我生涯發(fā)展的目標無從選擇,也必然導致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抉擇能力偏低。學生沒有明確的生涯發(fā)展方向,面對人生的選擇必然是無從下手或者盲從,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實施能力就更顯薄弱。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在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得評估自己的能力,正確面對自身的優(yōu)缺點,悅納自我,了解自己的興趣、專長、性格。
只有學生個體對自我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等個體差異因素有整體認識,以及對學科信息、專業(yè)信息、職業(yè)信息等信息資源有所掌握后,才能初步確定在自我的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方向、目標;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涯發(fā)展的知識,逐步調整自我的生涯發(fā)展目標的選擇;并根據自我選擇的生涯目標逐步執(zhí)行實現。在生涯發(fā)展初定方向到生涯選擇、實現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更深刻明白教育的目的和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促進其教育認知和社會認知,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觀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認知、社會認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又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能力、人際溝通交往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這一過程循環(huán)往復,使學生在不斷調整自我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的生涯發(fā)展水平,逐步實現自我的生涯發(fā)展目標。
(四)初中生生涯教育課程的實施方式應符合學生需求
從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表明,海旺學校的師生在初中生生涯教育的課程實施方式上較為都傾向于開放性、體驗性、交流性、靈活性、互動性比較強的“社團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外的參觀考察活動”、“心理輔導”等,在實施方式上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選擇符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發(fā)展的實施方式。同時,也可適當增加案例式的課程實施方式,引入案例作為章節(jié)的切入點,圍繞案例深入探討生涯發(fā)展的知識內容,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知識的興趣,設立生涯人物訪談版塊通過生涯人物訪談,讓學生知悉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成功人士的成長軌跡與選擇智慧中得到生涯發(fā)展的有益點撥,從而提高課程實施方式的體驗性、開放性、互動性。
對于問卷調查中表明的師生在實施方式上略有差別的實施方式——師生單獨交流。在生涯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的個性化、個體差異性,“因而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2]教師要注意更好地發(fā)揮“師生單獨交流”這一個性化教學方式對于個體的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個性化指導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對個性化教育的認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農村中學實驗職業(yè)生涯教育”項目組.職業(yè)生涯教育實驗中期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79
[2]蔡元培.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