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偉芳
30分鐘的戲,每3分鐘就是一個片段,孩子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幾個月大的孩子能去劇場看戲嗎?數月之前,對于嚴芳(化名)來說,這是從未考慮過的問題。
“原本擔心5個月不到的孩子會哭鬧困倦、打擾他人,但他實際的表現(xiàn)是一直圓睜的眼睛、好奇的眼神和三次輕聲呼應的微笑?!边@是嚴芳帶孩子看完戲之后寫下的劇評。
“三角形像帽子,戴在頭上真漂亮;正方形像枕頭,抱在身上好舒服……”5歲的小寶看完戲之后,即興編唱了一首歌曲,驚呆了錄視頻的媽媽。
由“非童一班”劇團帶來的兒童劇《純凈的眼睛》劇照(王昊宸/ 攝)
他們所提到的戲,是由“非童一班”劇團所帶來的引進丹麥版權、進行本土化制作的兩部親子類兒童戲劇——《一個短短的長》和《純凈的眼睛》。這兩部劇分別于2015年7月和9月在北京進行了首輪演出,獲得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
“以傳統(tǒng)的戲劇觀念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基本沒有機會去劇場看戲,而‘非童一班做的這兩部戲將兒童劇的觀眾群擴展到了零歲左右的孩子,這對國內兒童戲劇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苗頭?!敝袊鴥和囆g劇團國家一級導演焦剛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讓寶寶有戲看
“非童一班”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周穎和費溢群都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求學時就是北大戲劇社的前后輩。
2014年底,身為媽媽的周穎帶著女兒去看了幾個國內的兒童劇,“覺得很糟糕”,和費溢群商量要做親子類的戲劇。
當時恰逢丹麥文化中心、蓬蒿劇場暨2014~2015年丹麥文化季,有5部丹麥最優(yōu)秀的戲劇作品來到北京演出,其中就有現(xiàn)在“非童一班” 劇團引入的兩部兒童劇:《一個短短的長》和《純凈的眼睛》。
周穎帶著女兒去看了這兩部戲,認為這就是她一直在尋找的優(yōu)秀兒童戲劇作品,于是考慮將它們的版權引入中國,找國內的演員和舞者來排練,做本土化制作。
“我們2015年2﹑3份的時候開始琢磨成立劇團這個事,到了4﹑5月份就通過丹麥文化中心牽線,跟丹麥的這兩家原創(chuàng)劇團把兩部戲的本土化制作的版權給敲定下來了?!辟M溢群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非童一班”劇團成立之后做的第一部兒童戲劇叫《一個短短的長》。這部定位給1.5~7歲的低齡寶寶看的兒童劇,是受俄羅斯抽象藝術的先驅人物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畫啟發(fā)而誕生。
劇中,兩個身穿黑色緊身衣的舞者用肢體的方式展現(xiàn)豐富多變的幾何世界。
30分鐘的戲,每3分鐘就是一個片段,孩子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坝袀€戴帽子的阿姨,總在搗亂,還把另一個阿姨粘在了大紙上。戴帽子的阿姨還把球球都拼在一起數數,另一個阿姨又開始搗亂,好好笑!”5歲的秀秀大笑著說。
另一部引進的兒童劇《純凈的眼睛》自2009年丹麥首演后,已經在全球巡演150多場。這部獻給“所有0.5歲及以上孩子”的兒童劇,從一個孩子不帶偏見的角度作為出發(fā)點,分享孩子在初次體驗白雪世界時的驚訝和好奇。
在6×8米的演出舞臺上,由白色氣球、白色雪球、透明湖泊和兩名身著白色服裝的舞者以及一位吉他音樂家交織成一個白雪世界。
除了定位觀眾的年齡要求,“非童一班”劇團所引進的這兩部戲劇,都是小劇場劇目?!斑@兩部戲的觀演人數都是嚴格控制的,《一個短短的長》是每場130人,《純凈的眼睛》則控制在每場120人。”費溢群透露。
這兩部戲劇都屬于“親密劇場”的類型,距離舞臺1.5米遠的地方就是觀眾席,前三排是一個個的小墊子,后兩排則是一把把的小椅子。對孩子來說,除了在演出過程中沖到舞臺上以外,其他任何行為都是被允許的。孩子可以大聲地喊叫、大笑,可以跟舞蹈演員互動,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交流。
與國內的其他兒童劇相比,這兩部戲沒有線性的故事,沒有臺詞和說教,也沒有過度的聲光電的刺激。
“國內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以往都是以成年人的思維模式來做的,大部分都是在講述故事,變現(xiàn)人物,表達教育目的。而‘非童一班的這兩部戲,摒棄了這種模式,通過視覺、聽覺的形式來展現(xiàn)和引導孩子們去感受和想象,非常適合低齡孩子觀看?!苯箘傉f。
觀看《一個短短的長》的觀眾們(王昊宸/ 攝)
會去二三線城市演出
“非童一班”劇團只有四個成員,除了導演周穎是全職以外,其余三人都有各自的本職工作。
據費溢群介紹,《一個短短的長》的排練啟動很早,談完版權之后就開始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其中制作道具花費了一個月,這期間,演員都是在沒有道具的情況下排練的;而《純凈的眼睛》排練的時間更長,從5月份建組就一直在不停地排練,直到9月份演出。
在準備《一個短短的長》這部劇里20多個大大小小的道具時,“非童一班”劇團按照常規(guī),將從丹麥帶回的所有道具和布景的準確圖樣、材料和面料的樣品等交給國內的舞美廠去做,但結果拿到的第一批道具,沒有一件是可以用的。
劇團放棄了舞美廠連續(xù)兩次做的不合格道具,在北京的各個市場進行材料和面料的比對,發(fā)現(xiàn)沒有滿意的面料,又遠赴浙江紹興的面料市場進行比對和選購。
找齊材料之后,導演周穎就動員全家一起制作道具:她的先生負責測量、剪裁和黏合道具的骨架;周穎和家里的保姆阿姨一起做道具的針線活;7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也幫忙?;藘扇艿臅r間,終于把所有的道具都按照丹麥原版的要求完成了。
在做了前期的調研之后,費溢群選擇與親子社區(qū)和線上的一些親子平臺合作,包括跟幼兒園、教委等機構合作。
“《一個短短的長》和《純凈的眼睛》在北京的首輪演出共31場,3000多張票全部賣完,甚至還臨時多加了一些座位。”費溢群說。短短半年時間,“非童一班”的足跡已經到過北京、上海和重慶。
對于未來的計劃,費溢群透露,除了可能涉及丹麥以外的其他國家的劇目之外,還會考慮做原創(chuàng)劇目,同時擴展這兩部戲演出的城市版圖和場所限制?!安粌H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其他二三線城市我們也會去演出,不僅是在常規(guī)黑匣子小劇場的演出,我們也嘗試在小學、幼兒園和早教中心進行演出,這都是我們將來想要做的事情?!?/p>
國內外兒童劇差異較大
道略演藝產業(yè)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4~2015中國商業(yè)演出票房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兒童劇演出高達10377場,是國內兒童劇演出場次首次突破萬場大關;總票房達3.26億元,觀眾數量479.8萬人次,僅次于話劇。
“以前國內的兒童劇都是國有院團在做,比如國家級院團、省級院團和一些地方性院團,隨著這幾年一些國有院團的轉型,加上一些私立和民營性質的劇團或者公司的介入,使得兒童劇市場日益活躍,但是兒童劇的質量卻良莠不齊?!苯箘傉f。
焦剛介紹,國內外的兒童劇還存在較大差異。國內的兒童劇更多發(fā)生在劇場里,是大劇場的表演形式,但丹麥的戲劇形式已經完全打破了這種概念,他們走向社區(qū)、學校甚至任何一個可以演出的場地進行表演,“他們把兒童戲劇表演真正還給了民間。”
“在國際兒童戲劇的整個潮流中,肢體劇是一個主流戲劇,比如丹麥的兒童戲劇節(jié),在所有的劇目中,形體劇占到了將近一半的比例,而中國兒童劇中的形體劇可能只占到5%到6%左右的比例?!苯箘傉f。
據本刊記者查詢,國外的兒童劇對受眾孩子年齡的劃分非常精細,適合0~3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兒童劇較多。相比之下,適合低齡寶寶看的戲在國內的兒童劇市場,多年來處于空白狀態(tài)。
對兒童劇進行年齡的劃分,則是2015年才開始受到國內業(yè)界的重視。2015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兒童戲劇節(jié)上,最大的亮點之一,是所有的演出劇目首次按兒童年齡分層。
為低齡寶寶定制適合他們的兒童劇,已被國內各大院團和創(chuàng)作者提上日程?!澳壳拔覀円呀涍M入創(chuàng)作的選材階段,2016年的創(chuàng)作計劃也有面向關注特別低齡孩子的兒童劇,2016年舉辦的國際兒童戲劇節(jié),將有專門為零歲左右寶寶定制的戲劇。”焦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