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8)
?
【文藝學】
金武祥“冰泉唱和”考論
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清代詩人唱和活動極其興盛,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特別是那些重要、著名的唱和,或者其本身具有比較突出的特色,或者在詩歌史上有過比較大的影響,自然更加應當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然而學術(shù)界在這方面還沒有專門研究,需要進行嘗試和探索?,F(xiàn)就清末金武祥“冰泉唱和”,做一些基本的梳理。
關(guān)鍵詞:清詩;唱和;金武祥;冰泉唱和
金武祥,字溎生,號粟香,江蘇江陰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早年游幕,科場困頓。后援例捐納,官兩廣鹽運司同知。晚年歸里,間或寓居常州府城。民國十三年(1924)謝世*金武祥卒年異說很多,此依辛文先生《金武祥卒年考》,見《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4年第6期,第29頁。該文又載同刊1996年第4期,第111頁,作者署名“穆今”,內(nèi)容相同,唯文字稍有改動。,享年八十四歲。生平著述很多,尤其以藏書家、刻書家名世。而其所倡“冰泉唱和”,在清末民初的詩壇以及詞壇上都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不小的影響,因此擬在這里對它進行專門的考察。
一、唱和總集
“冰泉唱和”對應的作品總集,有金武祥所輯《冰泉唱和集》《冰泉唱和閏集》凡二種(下文或分別簡稱正集、《閏集》)。正集卷首編者自序,曾說:
出梧州東郭外,有準提禪林,闃寂幽窈,已遠塵俗。迤邐東北行,有小橋。橋下水聲潺潺,冰泉之所旁溢。有曲澗分注,以達于江。緣澗而北,則冰泉在焉。方甃寒流,大旱勿竭,蓋唐元結(jié)為容管經(jīng)略使時所鑿也。舊有銘,而石已佚。越橋而東數(shù)十步,有寺巍然,即以冰井名之,曰“冰井寺”。寺依大云山麓。拾級以升,有亭曰“漫亭”,為游覽宴集之所。山色江光,近在幾席,與準提禪林同為東郭勝境,而冰井寺之名尤著。余自乙酉監(jiān)鹺嶺西,嘗屢至焉。嗣是春秋佳日,修褉登高,咸會于此。縉紳之往來過梧者,盍簪題襟投贈之作,積久成帙,因并刻之,顏曰《冰泉唱和集》。[1]526
這里所說的“乙酉”,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這年金武祥派駐廣西梧州,管理鹽務。當?shù)赜刑拼娙嗽Y(jié)留下的古跡“冰井”,以水而言則稱“冰泉”,亦即“梧州八景”中的“冰井泉香”。金武祥為之補刻銘石,重建“漫亭”,同時還有“冰井寺”“準提閣”或曰“憑虛閣”諸勝。節(jié)日游覽,友朋聚會,每每即選擇那里。由此而來的整個唱和,也就稱作“冰泉唱和”。
這篇自序,據(jù)末尾署款作于光緒十四年(1888)“戊子冬十一月”。但這只是《冰泉唱和集》最初編定付刻的時間,后來又屢有增補?,F(xiàn)在看到的金武祥輯刻《粟香室叢書》本,內(nèi)文包含初和、“續(xù)和”“再續(xù)和”各一卷*“初和”系筆者所擬,相對于其后“續(xù)和”“再續(xù)和”而言?!霸倮m(xù)和”的“再”字,原刻卷端無而版心有。又,各卷版心上方均題“冰泉唱和集”。,各卷不標卷次,而頁碼都自為起訖。集內(nèi)作品寫作時間明確而最遲的,為卷末所附劉可毅《書冰泉訪古圖后》一文,末尾署款已經(jīng)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首夏”[1]558。因此,此集很明顯屬于通常所說的遞刻本,其完整刊刻過程大約長達十年左右。
同樣,《冰泉唱和閏集》雖然只有一卷,并且有牌記明確稱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七夕,粟香室刊”[1]564,但其內(nèi)部也明顯存在陸續(xù)增補的痕跡,并且所收作品的時間下限實際上已經(jīng)遠在該年之后(參見下文)。嚴格來說,應該稱作增修本。
二、唱和作者
《冰泉唱和集》《閏集》這兩種總集,卷首、卷末的序跋、題辭之類暫時不論,其內(nèi)文所有作品的作者,即同時都是“冰泉唱和”的作者。由于兩集卷首都沒有現(xiàn)成的作者目錄,同時也為下文敘述方便考慮,我們將這些作者的名單逐卷整理于次*本次發(fā)表為節(jié)省篇幅,具體名單略去。。
一是正集初和,共27人。
二是正集“續(xù)和”,原有16人。其中第三人徐紹楨,與前面初和第三人重復,因此實際增加15人。
三是正集“再續(xù)和”,共19人。
四是《閏集》,原有65人。其中有7人與前面正集重復,具體為:第一人金武祥,已見初和第一人;第二人華世芳,已見“再續(xù)和”第十四人;第五人李寶潛,已見“再續(xù)和”第二人;第六人金兆芝,即初和第二十二人金章,后改今名,系金武祥長子;第十人劉炳照,已見“續(xù)和”第十二人;第五十八人李乘時,已見“續(xù)和”第七人;第六十五人宋廷樑,已見“續(xù)和”第一人。因此,《閏集》實際增加58人。
以上兩集內(nèi)文作者,去除重復之后共計119人。
此外“冰泉唱和”還有其他一些作者,則留待下文再述。
三、唱和時間
《冰泉唱和集》《閏集》內(nèi)文所收的作品,有些有明確的時間記載,可借以考察“冰泉唱和”的某些時間節(jié)點。這里從行文方便的角度考慮,同樣先敘述其中的一部分。
一是正集初和第一人第一題,為金武祥五言律詩《乙酉仲秋,偕徐氏昆仲游冰井寺,憩準提閣》二首[1]539。這是“冰泉唱和”主要體裁的首唱,作于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仲秋”。“冰泉唱和”真正開始的時間,就可以定在這個時候。
二是《閏集》最末一題,為第一人金武祥自己的疊韻五言律詩《徐次舟觀察,粵中老友也,別二十余年矣。丙午孟秋,晤于白下,用冰泉韻贈詩,因二十六疊酬之》二首[1]586。這里“丙午”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閏集》所收作品時間最遲的,也就是這一題。此時上距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仲秋”,剛好二十一周年。
三是《閏集》開頭一題,為金武祥疊韻五言律詩《戊戌閏三月三日,招同華若溪院長,惲次遠侍郎,劉葆真編修,張筱圃、沈友卿兩吉士,惲叔譽、呂幼舲兩孝廉,陶蘭泉太守,李經(jīng)畦刺史,集讀雪山房,用昔年冰泉修禊原韻》二首[1]568。所說“昔年冰泉修禊原韻”,指金武祥光緒十三年(1887)所作《丁亥上巳,冰井寺修禊,用登高舊韻》二首,收在正集初和[1]539,在他自己屬于第三疊。而《閏集》此題,則屬于第十一疊。這里的“戊戌”,為光緒二十四年(1898)。
不過,金武祥系列筆記《粟香五筆》卷八“枌榆雅集”條開頭曾說:
余丙申后里居,月必至蘭城為文酒之會,寓讀雪山房最久,成《冰泉唱和閏集》一卷,以戊戌閏上巳宴集于此,用冰泉修禊舊韻,因以名集也。[2]301
這里“丙申”為光緒二十二年(1896),“蘭城”指常州府城。又參與“戊戌閏上巳宴集”的《閏集》第四人張鶴齡(筱圃其字),其和詩二首之一頸聯(lián)“盛賞天涯羨,名篇例外收”自注說:
丈〔金武祥〕所為冰泉詩,屬和遍海內(nèi)。既錄成集,其他名人投贈及丈酬詩,每用冰泉原韻,因編《閏集》,亦附收之。——為著其例于此。[1]568
如此綜合來看,《閏集》的“閏”字,既相對于通常所說的正集(或初集之類)而言,又剛好雙關(guān)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的“閏上巳”。但是,《閏集》所收未曾參與“戊戌閏上巳宴集”的第七人李葆恩開始注明“以下續(xù)和”的作品,是否有可能包含個別此前特別是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以來的和作,這一點恐怕很難決斷。目前我們姑且依據(jù)此題,同時結(jié)合前述正集劉可毅《書冰泉訪古圖后》一文的寫作時間,將《閏集》作品的時間上限確定在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閏上巳。
四是如上《丁亥上巳,冰井寺修禊,用登高舊韻》二首所示,正集、《閏集》中都還有其他一些時間比較明確的作品。例如正集初和所收金武祥第二疊五言律詩《重九,集憑虛閣,疊前韻》二首[1]539,因其緊次于首唱之后,所以應該與首唱同為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之作,具體作期即該年的九月初九日。又如《閏集》第四十二人劉樹屏《庚子之秋,金丈溎生以冰泉集索和。時伯兄葆真流離北土,久不得音耗,有謂已遭拳禍者。集中有伯兄書后一篇,讀之彌增手足之痛。勉和四律,以質(zhì)溎丈,并望伯兄他日生還,誦之而一笑也》[1]576,這里“庚子”為光緒二十六年(1900)。
此外,正集、《閏集》所收某些作品,同時也見于作者個人的自撰別集,那里有時候也有明確的時間記載。有關(guān)例證,可以參見下文。
如果把所有這些現(xiàn)成的時間線索都利用起來,再結(jié)合其他相關(guān)文獻進一步考察補充,那么整個“冰泉唱和”將可以得到一份大致的編年表。
附帶關(guān)于正集、《閏集》內(nèi)部某些作品的排序,例如正集初和第五人張聯(lián)桂、第六人顏嗣徽、第七人王世芬的和詩各二首[1]540,在后面都有金武祥對應的贈答之作,但次序為《贈王誦之別駕,用冰井寺韻(王,湖州人)》《送顏義宣大令受代還桂林》各二首及《丁亥六月,張丹叔方伯赴任桂林,道出梧州,觴之于冰井寺,承用舊韻贈詩,次和四首》(三人各以表字為稱)[1]544-545,恰恰完全顛倒,這就不免使人感到疑惑。當然,撇開金武祥對應的贈答之作不論,而三人的和詩都按金武祥最終收到(不一定都是當場所作)的時間為序,應該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便如此,兩集內(nèi)部作品的排序,從唱和時間的角度來看也只能作為一個大致的參考。
四、唱和體裁
“冰泉唱和”的作品,體裁包含詩與詞兩類,詩又包含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
先說詩。如前所述,《冰泉唱和集》初和第一人第一題,就是金武祥首唱的五言律詩《乙酉仲秋,偕徐氏昆仲游冰井寺,憩準提閣》二首。此后金武祥本人及其他絕大多數(shù)作者,都是疊和這組詩歌而作,有關(guān)作品構(gòu)成了正集、《閏集》的主體。因此,“冰泉唱和”的主要體裁,確實就是五言律詩。
需要注意的是,正集初和第五人張聯(lián)桂,他不僅有前述五言律詩的和作二首,而且同時還有《金溎生同轉(zhuǎn)招飲冰井寺,即席留別》一首[1]546,體裁屬于七言律詩。這首留別之作,金武祥有“和元韻”一首[1]546,體裁自然也是七言律詩。兩人兩首七言律詩,構(gòu)成一個最小單位的詩歌唱和。雖然正集以之排在初和的五言律詩之后,但顯然也屬于“冰泉唱和”的組成部分。換句話來說,“冰泉唱和”中的詩歌體裁,在五言律詩之外確實還有這一種七言律詩。
再說詞。正集初和這組七言律詩之后,收有第二十七人汪瑔《買陂塘·乙酉季春,送粟香之梧州》、金武祥《前調(diào)·用前韻酬谷庵》以及汪瑔《滿江紅·江樓秋眺,寄懷粟香梧州》共三首詞[1]546-547。這里《滿江紅》一調(diào)姑置不論,《買陂塘》兩首顯然也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個唱和。并且《閏集》第四十四人左運奎、第四十五人翁之潤、第四十六人金汝梅,以及第六人金兆芝此集第二見,作品同樣都是《和買陂塘詞,次原韻》[1]581-582;其中金汝梅二首,另外三人各一首。這樣,這個唱和在整個“冰泉唱和”中,其規(guī)模雖然遠遠小于詩歌中的五言律詩,卻又遠遠大于詩歌中的七言律詩(另可參見下文)。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詞唱和,不但首唱者為汪瑔(谷庵其號),而且開始于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季春”,比詩唱和開始的“乙酉仲秋”事實上還要早五個月。不過,從各方面情況綜合考慮,我們還是如前所述,將整個“冰泉唱和”正式開始的時間以五言律詩作為標準定在“乙酉仲秋”,而詞的“乙酉季春”則至多算是一個前奏。同樣道理,整個“冰泉唱和”的首唱者,也定為金武祥更加合適。
五、唱和形式
“冰泉唱和”的形式,就作品方面而言,詩與詞大略相同。作為主要體裁的五言律詩,每人每次以兩首為一個單位,一般都是第一首、第二首的韻字分別用“游”“秋”“收”“搜”與“虛”“疏”“居”“漁”(韻部分別屬下平聲“十一尤”、上平聲“六魚”);張聯(lián)桂、金武祥兩人的那兩首七言律詩,韻字都用“賢”(首句入韻)、“筵”“前”“鮮”“天”(韻部屬下平聲“一先”)。這屬于最嚴格的同韻唱和,也就是韻字相同。只有《冰泉唱和集》初和第二十六人羊復禮的五言律詩《寄和溎生同轉(zhuǎn)冰井寺修禊詩》二首[1]544,連韻部都不相同(分別屬上平聲“十一真”“十三元”),實際上屬于同題唱和。而詞《買陂塘》該調(diào),金武祥所謂“用前韻酬谷庵”,與汪瑔首唱僅僅是韻部相同(詞韻第四部);在金武祥之后,則所有作品實際上都是改和金武祥,韻字都用“度”“樹”“緒”“句”“古”“補”(上闋)與“住”“據(jù)”“土”“處”“固”“舞”“羽”(下闋)。至于此外汪瑔那首《滿江紅·江樓秋眺,寄懷粟香梧州》,既非同調(diào),又與冰泉沒有直接聯(lián)系,因此如果也當作“冰泉唱和”的作品來看待,那么只能屬于詞這一類的同體唱和??偲饋砜?,“冰泉唱和”在作品方面,應該說是基本上屬于最嚴格的同韻唱和。
“冰泉唱和”的形式,就作者方面而言,可以說是集會唱和與非集會唱和并存。例如前及《冰泉唱和集》初和第一人第一題金武祥首唱五言律詩《乙酉仲秋,偕徐氏昆仲游冰井寺,憩準提閣》二首,與第二人徐紹桐、第三人徐紹楨、第四人徐紹枚兄弟三人緊接著的和詩各二首[1]539-540,顯然都作于該次同游冰井寺的過程中,這就屬于集會唱和。又《閏集》開頭一題金武祥疊韻五言律詩《戊戌閏三月三日,招同華若溪院長,惲次遠侍郎,劉葆真編修,張筱圃、沈友卿兩吉士,惲叔譽、呂幼舲兩孝廉,陶蘭泉太守,李經(jīng)畦刺史,集讀雪山房,用昔年冰泉修禊原韻》二首,與第二人華世芳(若溪其字)、第三人呂景端(幼舲)、第四人張鶴齡(筱圃)、第五人李寶潛(經(jīng)畦其字),以及第六人金兆芝緊接著的和詩各二首[1]568-569,同樣也都作于當時同“集讀雪山房”之際,屬于集會唱和。而如正集初和第十七人袁思韠《金同轉(zhuǎn)約游冰井寺未果,別后和韻奉柬》、第十八人秦煥《溎生同轉(zhuǎn)郵示冰井寺詩,次韻寄和》各二首[1]542,《閏集》最末第六十五人宋廷樑《壬寅,權(quán)建昌郡,金溎生同轉(zhuǎn)郵示三十年前游麻姑山詩,疊冰泉唱和韻代柬》兩組四首[1]586,從標題的“別后……奉柬”“郵示……寄和”“郵示……代柬”之類可知其都作于不同的地方,自然也就屬于非集會唱和。
不過,《冰泉唱和集》《閏集》內(nèi)部的作品,多數(shù)沒有類似這樣的具體標題。因此,要想把全部作品都區(qū)分出集會唱和與非集會唱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其中至少一部分能夠準確判斷為集會唱和的作品,每一次又都可以構(gòu)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型唱和,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專門的考察。
另外在了解“冰泉唱和”的形式及體裁之后,乘便對《冰泉唱和集》《閏集》卷首的“題辭”做一個相關(guān)的說明。兩集卷首緊接序文,都有“題辭”一項(《閏集》寫作“題詞”)。正集分作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僅俞樾一家五言古詩[1]527,版心無頁碼,可能系臨時增刻;第二、第三部分分別為詩十四家[1]527-531、詞二十六家[1]532-538,頁碼自為起訖?!堕c集》都是詞,凡五家[1]566-567,其中第一家鄭文焯系正集第三部分第十六家重出[1]535。這里要說的是正集第三部分,第二家況周儀、第三家汪兆鏞、第四家劉炳照,第八家陳烺,第十家呂景端、第十一家繆荃孫,第十三家張學華,第十五家顧應杓,第十八家張鶴齡,第二十一家胡念修、第二十二家呂景楠、第二十三家蔣兆蘭,第二十五家華世芳、第二十六家呂景蕙,共十四人各一首詞*過繁不注,日后詳見拙編《清詩總集序跋匯編》。,都是調(diào)寄《買陂塘》,并直接或輾轉(zhuǎn)和前述金武祥韻,韻字完全相同?!端谙阄骞P》卷四“劉光珊學博三條”之一敘及其中劉炳照(光珊其字)該詞,就說它是“倚《買陂塘》調(diào),用‘冰泉唱和’韻”[2]210。因此,這批作品雖然放在“題辭”中,卻應該同時納入“冰泉唱和”本身,歸到詞唱和的這個系列。其作者,也有6人——況周儀、張學華、顧應杓、胡念修、呂景楠、呂景蕙超出于內(nèi)文之外。
六、補充及余論
《冰泉唱和閏集》第二十七人汪洵和詩二首,其二頷聯(lián)下句“恨結(jié)墨緣疏”,自注敘及:“冰泉唱和,遍征同人。”[1]573正集初和第二十一人舒佐堯和詩二首,其一頸聯(lián)下句“珠唾替人收”,自注稱贊金武祥:“備錄同人和作。”[1]543又《閏集》第三人呂景端和詩二首,其二頸聯(lián)上句“梧井初編集”,自注概括正集說:“冰泉和詩日富,一再續(xù)刊矣?!盵1]568金武祥對自己首倡的這個“冰泉唱和”,的確非常熱心。在兩集所跨前后二十余年時間內(nèi),他不但自己反復疊韻和韻,而且一有機會就向他人索和,同時又輯刻成集,一再增修,從而使這個唱和的作者至少達到上文已知的125人,保存的作品首數(shù)則更在兩倍左右。
不僅如此,我們在《冰泉唱和集》《閏集》之外,偶爾還發(fā)現(xiàn)有遺漏未收的和作及其作者。例如冒廣生《小三吾亭詩集》卷一,有《吳門感事,寄溎生丈,即用其冰泉唱和韻》二首[3]719:
花步新涼雨,瓜皮舊勝游。
可憐垂柳色,猶似去年秋。
桓笛聲何苦,黃壚淚未收。
南朝江總句,還望極玄搜。(其一)
虎視秦關(guān)健,鳥巢楚幕虛。
揭竿齊變起,借箸太謀疏。
尼父思浮海,靈均擬卜居。
茫茫天地窄,何處武陵漁?(其二)
其一尾聯(lián)、其二頷聯(lián)分別有自注:“謂亡友建赮。”“時北氛甚惡,政府一意主撫?!边@里“建赮”指江標(建赮其字,一作建霞),同卷稍前《日本女子小華生像,江建赮京卿屬題》四首之三自注敘及:“建赮與女子別在癸未重陽,今庚子九月,相距十八年矣?!盵3]717*據(jù)《唐才常集》卷一《前四品京堂湖南學政江君傳》及其初刊時間,江標卒于“庚子”前一年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十月,見中華書局1980年6月第1版,第195—197頁。冒廣生此處所謂“庚子”,不知是否系“己亥”之訛,抑或題詩之際還未得江標謝世消息。由此推測,冒廣生這兩首和詩,應該作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九月”之后不久,正常還在《冰泉唱和閏集》的時間范圍之內(nèi)*參見《冰泉唱和閏集》金武祥相關(guān)之作《仲秋,薄游姑蘇,江建霞京卿(標)招同丁叔衡太守(立鈞),費屺懷太史(念慈),曹夔一(元忠)、冒鶴亭(廣生)兩孝廉泛舟虎丘,回泊閶門,夜飲,十八疊前韻紀之》及其下一題《庚子春初,信宿江城,丁叔衡太守招飲,承用冰泉唱和韻贈詩,十九疊前韻奉答》各二首,第578—579頁。。而金武祥未予收入,不知是否在冒廣生寄出之后一直沒有收到過。倒是其夫人“瑞安女史”黃曾葵,《閏集》見于第四十一人,錄有和詩二首[1]575。
又如金武祥系列筆記《粟香三筆》卷八,曾經(jīng)提到:“冰井寺唱和詩,〔四川〕營山郭鶴皋二尹亦投和作。”[4]628所說該人籍貫、字號,《冰泉唱和集》《閏集》均未出現(xiàn),則其和作自然未載。只不知道金武祥當初為什么未予收入,筆記該處也沒有抄錄,以至其和作僅僅留下這樣一條線索;而作者其名未詳,也不知道其自撰詩歌別集之類是否還保存有正文。
同樣,作為總集附件的卷首“題辭”,《冰泉唱和集》《閏集》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例如前及《粟香五筆》,卷五“冰泉唱和”條曾說正集“題辭”第三部分第十二家葉衍蘭[1]534,原有《陌上花》《憶舊游》詞各一首,因為“兩首中詞意有相同者,不可并刻”,所以那里只收一首《憶舊游》;而《陌上花》“亦復清超綿邈,未忍割愛,因分刻于此”[2]239-240。但如同卷稍后“劉、裴詩錄”條,提到裴景福有“題余《冰泉唱和集》”七言古詩一首,并曾摘錄其“后段”[2]240-241*裴景福全詩載其《睫闇詩鈔》卷三,題作《題金溎生冰泉紀游詩冊》,“后段”文字亦有個別出入,可見《民國詩集叢刊》第一編第23冊,第116頁。;然而《冰泉唱和集》《閏集》卷首均未收該詩,這就令人不得其解。至如鄭孝胥《海藏樓詩集》卷八有五言古詩《金溎生(武祥)屬題所著書三種》三首,其一明確“題《冰泉唱和集》”[5],但據(jù)本集編年作于“癸丑”亦即民國二年(1913),《冰泉唱和集》《閏集》來不及收入,這當然是很正常的。而從鄭孝胥這首詩歌推想,金武祥在《閏集》刻竣之后,仍然在不斷地請人“題辭”,并且很可能還包括“索和”。因此,隨著學術(shù)研究的發(fā)展,有關(guān)和作及題辭乃至序跋之類,很可能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甚至在金武祥身后,或許還有人在繼續(xù)追和亦未可知。
不過倒過來看,《冰泉唱和集》《閏集》作為一般意義上的總集,即使是目前這個狀況,也已經(jīng)能夠為不少作者的自撰別集提供補遺。例如劉炳照,前述“題辭”毋論,和詩見于正集“續(xù)和”第十二人[1]550,又《閏集》第十人[1]569-570,兩處共四首;而其現(xiàn)存《無長物齋詩存》[6],因舊稿毀于火災而所收作品始于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這樣就不可能收到這四首詩歌,而可以以之作為補遺。又如正集“再續(xù)和”第十一人姚永概,和詩為光緒二十二年(1896)《丙申九月,于揚州喜晤溎生仁丈,奉陪泛舟,游平山堂,承詢敝縣諸老蹤跡,謹奉二詩,敬次冰泉唱和原韻》二首[1]554,其一云:
平山堂下路,九月伴清游。
孤艇搖殘日,遠峰橫素秋。
菊寒村婦擔,瓜熟小童收。
欲就僧寮飲,齋廚未可搜。
檢姚永概《慎宜軒日記》第十七冊《丙申日記》“九月”“十五日”條有記載:“偕壽翁、思潛往小金山平山堂游。晤江陰金溎生(武祥,年五十六)。晚歸,食于回教小館?!盵7]可知詩歌具體即作于該日。而其《慎宜軒詩集》[8],原編卷二“丙申”年詩未見此題,卷末今人添加的《輯遺》也未收錄,則正可依據(jù)《冰泉唱和集》予以補充。此外如正集“續(xù)和”第八人譚獻和詩二首[1]549,今人整理的《譚獻集》內(nèi)似乎同樣未見收錄[9]。
另外某些同時見于總集與別集的作品,則又可以互相用來???。例如《閏集》第三十四人汪兆鏞和詩二首[1]574,其一頸聯(lián)上句“傷逝嗟潘岳”有自注:“時余悼亡?!甭?lián)系《汪兆鏞詩詞集》附錄之一《微尚老人自訂年譜》(微尚其號),可知其應該作于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10]163。而《汪兆鏞詩詞集·微尚齋詩》卷上《寄金溎生丈江陰,用冰泉唱和韻二首》[10]15,實際就是這組詩歌,卻沒有這條自注,以至如其一起句,總集作“執(zhí)別八年久”,而別集作“執(zhí)別十年久”,顯然不如總集具體可信。其他文字出入,以及自注有無,可以由此類推。至于前及《冰泉唱和集》“題辭”第三部分第三家汪兆鏞《買陂塘》“用況夔笙舍人奉和原韻”(況周儀字夔笙)一詞[1]532,《汪兆鏞詩詞集·雨屋深燈詞》初編至“三編”以及今人添加的《集外詩詞》均未收錄,則屬于上文所說補遺的問題。
現(xiàn)在再特別說一下今人包括作者裔孫“編?!钡摹缎旖B楨集》。徐紹楨在“冰泉唱和”中地位特殊,其作品在《冰泉唱和集》內(nèi)凡三見:一見初和第三人,系配合金武祥首唱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仲秋,偕徐氏昆仲游冰井寺,憩準提閣》的和詩《游冰井寺,和金溎生同轉(zhuǎn)韻》二首[1]539-540;二見初和第二十五人陳瀛藻之后,系配合金武祥光緒十三年(1887)《丁亥上巳,冰井寺修禊,用登高舊韻》的和詩《上巳,冰井寺修禊,和金同轉(zhuǎn)韻》二首[1]544;三見“續(xù)和”第三人,系闕題和詩兩組四首[1]548。《徐紹楨集》內(nèi),這些詩歌都在,據(jù)注都來自徐紹楨《燼余草》。但三題順序,編校本排為《乙酉仲秋,游冰井寺,憩準提閣,和金溎生同轉(zhuǎn)韻》《乙酉秋,金濰生丈招游冰井寺,成五律兩首,余既和之;己丑冬至,復承寄示冰泉唱和集,即用原韻再和四首》《丁亥上巳,冰井修禊,再和金同轉(zhuǎn)韻》,并在題下分別注上寫作時間“一八八五年八月”[11]7、“一八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1]8、“一八八七年”[11]12。這里將三見該題的“己丑冬至”(光緒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1889年12月21日)按照開頭的“乙酉”而認作“一八八五年”的某日,就是一個極大的疏忽。又一見該題的“仲秋”農(nóng)歷八月,直接與公歷年份“一八八五年”搭配,也不倫不類。而二見該題的“上巳”,依例本來也應該換算公歷月日,而這里卻未予換算。其他明顯的錯別字之類,同樣一再出現(xiàn)。這樣整理前人著作,的確不免令人遺憾。而如果能夠參考利用《冰泉唱和集》,那么多少總能夠得到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此外,“冰泉唱和”還有一些相關(guān)的繪畫。《冰泉唱和集》卷首,就刻有一幀《冰泉訪古圖》[1]519。又如上及徐紹楨三見該題兩組之二第一首,頸聯(lián)自注曾經(jīng)回憶:“往游冰泉,陳大令象九、吾兄季同均為繪圖記之?!彼f徐紹桐(季同其字)一圖未詳,陳瀛藻(象九其字)所繪則系配合“丁亥上巳,冰井寺修禊”的《冰泉修禊圖》,可見上及金武祥《丁亥上巳,冰井寺修禊,用登高舊韻》二首之一自注以及《粟香三筆》卷八有關(guān)記載[4]628*另《冰泉唱和閏集》金武祥《華應榴明經(jīng)和冰泉均,并以舊在永州所拓三吾銘見貽,因二十三疊前韻》二首之一有關(guān)自注謂“余曾倩陳象九大令繪《冰泉攬勝圖》”,疑系此圖別名,見第580頁。。這對于“冰泉唱和”的建設來說,確實也是值得稱道的。
潘飛聲《說劍堂集》卷一《詞家四詠》四首之一題詠“江陰金武祥粟香”,曾經(jīng)特別稱贊其“冰泉酬唱動江關(guān)”[12]。在金武祥之前,梧州“冰泉”未嘗沒有出現(xiàn)過有關(guān)的唱和活動。但是,金武祥倡始的這個“冰泉唱和”,前后貫穿數(shù)十年,作品多達數(shù)百首,如同冒廣生《小三吾亭詞話》卷五“金武祥詞”條所說“和者幾遍天下”[13],并且還輯有兩種總集,繪有若干圖畫,這在梧州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這對于地處偏遠的廣西來說,尤其稱得上一件文化盛事。如果當?shù)赜嘘P(guān)學者及政府部門結(jié)合地方文化,能夠把這兩種總集整理出來,并對這個唱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將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武祥.冰泉唱和集;閏集[M]//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18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2]金武祥.粟香五筆[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8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冒廣生.小三吾亭詩集[M]//叢書集成三編:第4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4]金武祥.粟香三筆[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8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鄭孝胥.海藏樓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33.
[6]劉炳照.無長物齋詩存[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6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姚永概.慎宜軒日記:上冊[M].合肥:黃山書社,2010:661.
[8]姚永概.慎宜軒詩集[M]//晚清桐城三家詩.合肥:黃山書社,2012.
[9]譚獻.譚獻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10]汪兆鏞.汪兆鏞詩詞集[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
[11]徐紹楨.徐紹楨集[M].成都:四川師大出版社,1991.
[12]潘飛聲.說劍堂集[M].民國二十三年(1934)排印本:12a.
[13]冒廣生.小三吾亭詞話[M]//詞話叢編: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4733.
責任編輯:劉海寧
作者簡介:朱則杰(1956-),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清代詩歌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3YJA751074);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1362);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13NDJC024Z)。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444(2016)01-0110-07
收稿日期: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