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英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無錫21400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為例
盧美英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無錫21400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該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該模式通過學習主體的轉變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分析了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意義,闡述了研究方法及應用,并對實施該教學模式后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以期對其他課程運用該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翻轉課堂; 模式; 應用; 研究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要求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教育模式,推動教育改革。新課改指出當前課堂教學內容過于注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教師教學只注重課本知識傳授,提出應改變當下教育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提倡“自主、協(xié)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素養(yǎng)。
選擇高職院校的三年級自動化系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傳感與檢測技術》專業(yè)課程進行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根據(jù)高職院校特點、自動化系學生特點以及課程培養(yǎng)目標,編制高職學生專業(yè)課學習調查問卷。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學生訪談記錄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了解學生對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程度,對自主性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具備下載學習資源并自主學習的條件,便于指導翻轉課堂教學實踐。通過有關課程教師教學情況的反饋,了解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情況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合作交流所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翻轉課堂是由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譯而來,又譯為“顛倒教室”“反轉課堂”,主要是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過程顛倒,源于美國洛基山“林地公園”高中。2012年,可汗學院采用微課程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備受世人關注。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外受到教育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該教學方式就是在信息化技術支持下相關課程教師根據(jù)課程特點、學情特點及教學目標將精心制作的課程資源上傳至網(wǎng)絡平臺,學生按照教師要求課前自主下載并完成對教學視頻、學案等課程資源的學習,主動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互動交流、協(xié)作探究等活動。該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集中講授,學生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yè)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較為人性化的課堂教學目標。課程教師根據(jù)學生學情、學習能力、教學大綱制作相關教學資源并實現(xiàn)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平臺及交流溝通平臺。同伴間有強大的影響力,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協(xié)作學習對于知識的吸收內化效果明顯[1]。通過翻轉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協(xié)作探究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參與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密切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并重的綜合實踐類課程。教師不僅需傳授傳感器概念和工作原理,更需教會學生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指導實踐,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多動腦,勤思考,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將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現(xiàn)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該課程教學進行探索。
(一) 準備階段
課前任課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情特點制作相關課題學案、電子課件、微課教程并收集相關學習網(wǎng)站,并將學習資源上傳至信息平臺。由于微視頻資源是整個學習資源的核心部分,是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的關鍵,故任課教師在制作時注意以下幾點:由于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在5-10分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將知識點、重點、難點分割成幾部分,分別制作成3-10分鐘的微視頻,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其次制作微視頻時注意提高互動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覺探究的能力;最后在制作視頻時在內容講解生動形象的基礎上注意色彩搭配、動畫流暢等。
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教師將學習任務告知學生,并要求學生按時反饋自學情況。
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及時下載相關學習資料,并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進度自行學習,同時將疑難問題記錄下來自主探究,或者和教師或同學進行探討交流解決疑惑。針對部分學習自主性較差、自制力較弱、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及家長應采取相關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應用階段
為使學生在具體實踐環(huán)境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活學活用,促進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內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程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疑問、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及實踐運用原理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課堂上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的興趣特長分組,每組一般控制3-5人。各小組成員在教師及組長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探究交流活動中,積極提出自己的疑問、想法及觀點,小組成員經(jīng)過協(xié)作交流,共同探討完成學習目標。同時教師需實時關注各組學習交流動態(tài)并及時予以指導,實現(xiàn)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小組間協(xié)作探究學習后,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每組派代表將探討成果在課堂上展示,分享學習成果。然后,各小組成員針對自主學習、提問情況、課堂探究交流表現(xiàn)、成果交流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最后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班級的總體學習情況及各組分別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集中講授系統(tǒng)梳理,對班級課程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三) 課后鞏固階段
通過課前下載學習資源、自主學習、課堂探究、知識內化,學生基本已經(jīng)理解并掌握了該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然而它們仍然是孤立的、與現(xiàn)實相分離的、不具現(xiàn)實效用的惰性知識[2]。學生習得知識不是簡單的了解各個知識點,而是要學習用批判的眼光學習新的思想,學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將已學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能夠將眾多知識體系相互關聯(lián),知識遷移。因此,學生課后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拓展作業(yè),學會自我反思、自主探究,促進知識及技能內化,學會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素養(yǎng)。
翻轉課堂教學實施前筆者就學生對本專業(yè)的了解情況,喜愛程度,是否自愿填報本專業(yè),自身學習情況,是否具備下載學習資源及自主學習的條件等進行調查、統(tǒng)計、分析并根據(jù)高職院校及學生特點制作學習資源,并開展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我們就教學微視頻效果、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情況、課堂活動組織、小組交流溝通及學習效果等方面制作了調查問卷,并對授課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回收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通過分析,49.3 %的學生認為5-10分鐘的視頻較合適,此人數(shù)遠超其他選項人數(shù)比例;第二,同學們比較注重視頻的畫面質量、聲音質量、視覺效果、講解是否生動形象;第三,同學們普遍認為課堂小組討論時,氣氛不夠活躍,大部分學生害怕在課堂上發(fā)言,自主探究能力有待提高;第四,42.4 %的同學認為小組成果展示及交流時,大部分學生發(fā)言不夠積極,準備不夠充分;最后,通過小組自評、互評,大部分學生認為今后要主動下載學習資料,積極準備,努力提升個人素養(yǎng)。
在《傳感與檢測技術》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分析,對于大部分學習積極性不夠的學生,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并沒有產(chǎn)生明顯效果,該模式的實施有以下幾方面的局限:
(一) 班級人數(shù)限制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若班級人數(shù)較多,教師無法兼顧各小組的學習狀況,難免會有部分學生不能完成教師的教學計劃。
(二) 學科限制
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翻轉課堂的教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夠,部分專業(yè)課理論性較強,知識點較難理解,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是極大的考驗。
(三) 教師能力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自覺下載觀看教學視頻的積極性,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微視頻制作技術,首先是課程的知識點、重點及難點的把握,制作成3-20分鐘的微視頻便于觀看;其次增加互動元素,給學生布置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第三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微視頻制作技術。無論是畫面的流暢性、視覺效果、內容圖片的豐富性對教師都是考驗;第四、任課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企業(yè)實踐經(jīng)驗、本學科扎實的理論實踐知識、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儲備,還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課堂組織引導能力和課堂討論組織技巧,高效利用課堂時間組織討論活動。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部分學生能自覺下載教師所提供課程教學資源,在課上能積極主動地分享給大家,當堂測驗的成績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當堂測驗相比有所提高[3]。該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促進知識內化,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主動交流溝通等方面有著一定效果,但該教學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情特點逐步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專業(yè)知識能力及視頻制作能力。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只是處于摸索階段尚未普及,探索適合國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馮銳.基于故事的深度學習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26-32.
[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8-53.
[3] 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30.
[4] 王長江,李衛(wèi)東. “顛倒的教室”:美國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研究,2012(8):54-59.
2016-11-28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校級課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傳感與檢測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錫機電研2015-ZK04)研究成果
盧美英(1972-),女,浙江臨海人,講師,研究方向為自動控制、高職教育,電話:13051521050。
G434
A
1671-4733(2016)06-0097-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