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蓉
(浙江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0028)
?
流浪與回歸:回家的誘惑與“人”的選擇
——作為“理性之詩”的《奧德賽》
梅林蓉
(浙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0028)
摘要:《奧德賽》是人類的“理性之詩”,主人公奧德修斯發(fā)揮了他的勇氣、智慧和毅力,戰(zhàn)勝種種苦難和誘惑,歷經(jīng)十年終于回家,展現(xiàn)了“大寫的人”的風(fēng)貌,令人贊賞的人的偉大與價值,是一部“初民傳”。在“回家”的隱喻中,人與神、人與自然同臺競賽并勝出表明人憑借天賦的勇氣和智慧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同時也肯定了“家”作為人類精神家園的象征意義?!傲骼恕焙汀皻w家”都對人有致命的吸引力,奧德修斯保持了很好的平衡,盡管他也未能逃脫宿命論的影響,這則暗示我們:人類要有所敬畏。
關(guān)鍵詞:奧德賽;奧德修斯;回家;大寫的人;流浪與回歸;人格神;宿命論
《奧德賽》[1]與《伊利亞特》被稱為“古希臘荷馬史詩雙壁”,它們分別代表了兩種類型的史詩:前者為“力量之詩”[2],后者則是“理性之詩”。不過,此“理性”并不是笛卡爾所說的“理性主義”——那種“沉思的理性”,而是指人類在蒙昧蠻荒之中發(fā)展出來的初步的認(rèn)知和判斷的能力;這是人類智力走向“史書文明”的關(guān)鍵一步?!秺W德賽》講述了特洛伊戰(zhàn)爭之后,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歷經(jīng)十年時間終于返鄉(xiāng)的故事,相比于《伊利亞特》,《奧德賽》的內(nèi)容更加引人聯(lián)想。該書中,不僅有驚險刺激的歷險,酣暢淋漓的語言也寫出了主人公豪邁雄健之氣。這些特點融合在一起,構(gòu)成了《奧德賽》獨特的魅力。
“史詩是作者和人物都有權(quán)力講話的作品”,那么,在這部作品中,講了哪些話?該史詩的主題,可以從“人”和“歸家”兩個角度來探尋。
《奧德賽》既是一部關(guān)于奧德修斯漂泊歸家的史詩,更是一部為初民立傳的史詩;當(dāng)然,它并沒有也無需“為萬世開太平”。
回家,無疑是一種危險的誘惑。奧德修斯的回程就是最佳范例?!秺W德賽》事實上開啟了“回家”的文學(xué)母題。在途中,所有同伴們都遭逢意外:或被外邦人殺死、或在海中淹死、或被巨人和怪物吃掉、或失足摔死,僅剩他一人安全返回家鄉(xiāng)。在與巨人波呂斐摩斯斗爭的回合中,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勇敢、機智和遠(yuǎn)見;在與求婚人斡旋并殺死他們的過程中,忍耐、智慧和力量幫助他達(dá)成了目標(biāo)。
奧德修斯的最終“平安歸去”,一部分當(dāng)然要歸功于“神助”,很大的一部分卻要歸于他自身的因素:他的智慧和毅力。他擁有超群的智慧、勇敢堅韌的性格和極佳的身體素質(zhì)等優(yōu)點,是“神樣的”英雄。甚至可以說,他在某些方面超出了神。古希臘的諸神是不朽的、超能的、完美的,古希臘人將之視為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把閃電風(fēng)雨視為集云神宙斯的操縱,把黎明的到來歸結(jié)為黎明女神的到來……但是,他們的神是與人同形同性的,是“人格神”。古希臘神話中的神超出人類的地方僅在于他們是超能的、永生的,但他們性格中卑劣的一面與人類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嫉妒、貪婪、好色……而除去性格中那自負(fù)、狡黠等小毛病之外,“神樣的”奧德修斯可以說是近乎完美:他在身體素質(zhì)、智力、性格等方面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眾人。盡管有波塞冬的詛咒和阻攔,奧德修斯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biāo),得以返家。從這些方面,奧德修斯實際上戰(zhàn)勝了“神”。
奧德修斯是個“大寫的人”,是人類的英雄,也代表了古希臘初民理想中的人類。智慧和毅力是人類的兩個重要特點,是我們賴以自豪的人類財富。對奧德修斯而言,智慧幫他戰(zhàn)勝前進路上的困難,毅力促使他堅持行動直至勝利。人類不僅有智慧,有力量,還有其他美德。比如正義、親切待人、幫助弱小等等。人類也有所追求:愛惜榮譽,甚至?xí)榱藰s譽不惜犧牲生命,但卻不會不擇手段來獲得;人類珍視友情,為了朋友和友誼而戰(zhàn)斗;重視物質(zhì)和享樂,但他們對外來人也能慷慨送禮,熱情相待。希臘人是天真自由、淳樸率真的,有如“正常的兒童一樣”,展現(xiàn)的是一種年輕的活脫脫的生命力。這種對赤子之情的描述引導(dǎo)我們欣賞“人”的偉大與價值。
《奧德賽》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關(guān)系:人和神的關(guān)系——這是一種整體上“和諧統(tǒng)一”的人神關(guān)系。奧德修斯憑借雅典娜的支持、眾神的同意,才被“允許”返回家鄉(xiāng)。而他的同伴則由于“褻瀆神明”都無緣返鄉(xiāng);回家真是一種危險的誘惑。可以想象,若沒有神明的同意,奧德修斯恐怕也難以“返鄉(xiāng)”。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神之間的緊張和對立。我們看到,最終“神”多次動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奧德修斯,支持了他的壯舉。而且,這種和諧的“人—神”關(guān)系是初民的心理祈盼的寫照:他們堅信神明的存在,敬畏神明,相信只要虔誠獻(xiàn)祭博取神明的喜愛他們就能夠得到神明的庇佑。也就是說,神明不僅是他們敬畏的對象,還被想象成了他們的守護者;是“可親近”的。這種按照自身意愿“塑造”神的形象做法反映出了古希臘初民們大膽、浪漫而利己的精神氣質(zhì)——神也無非是一個可敬又可親的、“人似的”存在。
《奧德賽》中,人不僅超過了至高的、絕對的存在物“神”,他甚至還“打敗”了自然!在離開神女卡呂普索的海島后,波塞冬興起風(fēng)暴和巨浪將奧德修斯的船只摧毀,他只身一人在海上漂泊了兩天之后才登上陸地。他在向王后阿瑞塔述說遭遇的時候,根本沒有提及神女伊諾的頭巾和雅典娜的幫助,顯然他認(rèn)為是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勇氣和意志而不是神明的幫助戰(zhàn)勝了風(fēng)暴。在險惡的自然條件與赤手空拳的人相較量的回合中,人沒有屈服,最終取得了壯麗的成功。
《奧德賽》對“人”的認(rèn)可和贊揚,是人類自我意識的最初萌芽?!秺W德賽》里,在“回家”的隱喻中,人與神、人與自然同臺競賽并且勝出,這是多么大膽甚至是近乎狂妄的想法!它也表明,“人”稟賦上佳、地位高貴:人有望憑著借天賦的勇氣和智慧戰(zhàn)勝一切困難!《奧德賽》所描寫的是公元前2000年下半葉到前1000年初葉的故事,“是希臘民族童年時代的寫照”[3]。正如如維科所描述的神話時代的原始人,“還沒有推理力,渾身都是強旺的感覺力和生動的想象力……把自己感覺到而對之驚奇的那些事物的原因都想象為神?!保?]但處在文明發(fā)端的希臘人卻有著昂揚自信。千年之后,在文明加速前進的文藝復(fù)興時期,人們吶喊出“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5]等時代強音,正是對《奧德賽》所體現(xiàn)的“肯定人”的精神的回響。的確,與《奧德賽》同時期的古希臘哲學(xué)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 of Abdera)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從根本價值層面肯定了人是萬物的標(biāo)桿,萬物都依照人而確定其價值。
《奧德賽》之所以歷經(jīng)時間長河的沖刷而至今仍大放異彩,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它對“人”的發(fā)現(xiàn)和贊揚。它表明了人的智慧與理性、人的能力與意志是多么的崇高偉大。
奧德修斯在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開始了長達(dá)十年之久的流浪之旅。他們在愛琴海上航行,每經(jīng)過一個海島,總是有上岸探尋的沖動:“我要帶著我的那條船和船上的同伴們,前去探察那島上居住的是些什么人,他們是強橫、野蠻、不講正義的族類,還是些尊重來客、敬畏神明的人們。”但是未知的海島充滿了未知的危險,他們先后遇到了庫克洛普斯和萊斯特律戈涅斯人,許多同伴的生命被奪去。但這樣血的教訓(xùn)并沒有讓他們停止探索的腳步,當(dāng)他們再一次來到海島(魔女基爾克的海島)時,他們還是選擇了上岸探尋。
奧德修斯流浪的過程緊緊伴隨著探索海島的行動,而對海島的搜尋,隱喻著人類探索未知的歷程。好奇心!正是“好奇”的天性促使我們探索各種未知的領(lǐng)域,這種“無盡的探索”幫助人類增長知識水平,擴大活動范圍,提高應(yīng)對乃至駕馭外界事物的能力;事實上,這在某種程度上構(gòu)成了人類價值的一個來源。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qū)使下,他們禁不住未知領(lǐng)域的誘惑,想要探個究竟。慘痛的教訓(xùn)也使他們停下繼續(xù)探索的腳步。盡管這一過程充滿了危險和犧牲,還是需要肯定探索的行為。
不過,此番流浪的真正主題卻是“回歸”,《奧德賽》的另一個隱喻。十年流浪,只為回到故鄉(xiāng)。除了歸途遙遠(yuǎn)、惡劣的環(huán)境、神明和怪物阻礙等等不利因素之外,奧德修斯還面臨著神女卡呂普索和魔女基爾克的誘惑。是選擇美女、美食和永生,還是選擇回歸家園?奧德修斯選擇了后者。奧德修斯表達(dá)了他歸家的原因:“任何東西都不如故鄉(xiāng)和父母更可親?!币驗?,在他的故鄉(xiāng),有他的妻子兒女和父母;還有國王的寶座和榮譽,有豐厚的財產(chǎn),也有朋友和鄉(xiāng)人。事實上,“返鄉(xiāng)的沖動”是人類許多行動的基本動力,即詩人諾瓦利斯所說的那種“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狈掂l(xiāng)的隱喻構(gòu)成了后來許多文學(xué)作品的母題。奧德修斯身上,作為地理概念的“故鄉(xiāng)”和作為情感歸屬的“家”密切相關(guān)。就此而言,家具有一種典型形象——人類心靈棲息地的象征。這個象征在今天依然成立。
“家”的觀念在《奧德賽》中被無限放大。有趣的是,同處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的東方和希臘遙相呼應(yīng),偉大詩人屈原發(fā)出了“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的哀嘆。兩種文明對“家”的感情都尊崇地近乎朝圣。對“家”的尊崇,無論是禪宗的回歸本性真心[6],還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追求人的自我價值[7],它們都指向了“精神家園”所承載的意義。可以看到,“流浪”和“歸家”這兩個對立的行為卻都對人類有著同等致命的吸引力?!秺W德賽》中,奧德修斯注定向著“歸家”而四處流浪。這正是我們?nèi)祟惖纳鏍顟B(tài):一方面,我們對既定現(xiàn)實充滿厭倦和不滿,渴望逃離去尋找未知的世界;另一方面,故鄉(xiāng)和家卻有永無止境的吸引力,無論離家多遠(yuǎn)都深深吸引著我們。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保?]在當(dāng)前,做一只井底之蛙、老死故鄉(xiāng)的生活不是許多人所滿意的,而流浪漂泊中的對家卻又總是割舍不下,該如何選擇?我們常常只能懷著對另一種生活的幻想而“生活在當(dāng)下”。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是哈姆雷特面臨的問題,是俄狄浦斯面臨的問題,也是奧德修斯面臨的問題——奧德修斯面臨這一問題的時間可能更早一些。同樣的,它還是全人類都面臨的問題。哈姆雷特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他的報仇是在生命終了之時的被迫而為;俄狄浦斯選擇了前者,選擇了自我放逐;奧德修斯同樣選擇了前者,選擇了一種自主、“大寫的人”的行為?!皧W德修斯在敘事空間里作為人而存在的勇敢和智慧,在漂泊的歷程中為身份的確立和家園的尋覓不斷掙扎奮斗的自由回歸意識,塑造了天地人神互為應(yīng)和的英雄形象”。[9]
奧德修斯眼里,阻撓他回家的種種麻煩正是來自“神明”。那他何以有勇氣對抗神明的意志,沒有屈服于困難呢?這也許和他頑強堅韌的心性有關(guān),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先知特瑞西阿斯預(yù)言他能夠歸家。這就涉及到史詩中“先知”的角色了。在史詩中,先知是不同于人和神的特殊存在。他洞察世事,做出準(zhǔn)確的預(yù)言。他有時候能夠解釋神諭,有時候甚至能夠解釋神諭之上的東西。之所以說存在高于神諭之上的東西,顯著的例子就是,死亡是不由神明意愿控制的。神明不能決定人的生死,決定人的生死的不如說是高于神明之上的命運。事實上,這是哲學(xué)上最典型的“宿命論”,神也有神的宿命。因此,先知的話更像是一種命運的揭示,這種揭示增強了奧德修斯歸家的勇氣和決心。但命運同樣揭示了他此后還將要面臨無盡的苦難。英雄奧德修斯作出了這樣的回答:“今后還會有無窮無盡的艱難困苦,眾多而艱辛,我必須把他們一一歷盡。”
《奧德賽》是一種典型的“追尋敘事”,英雄奧德賽進行了雙重的 “追尋”:“其一是對個體存在的認(rèn)同性焦慮或?qū)σ患骸矸荨M行自我確證的過程性追尋;其二是持有既定的人生取向和明確的精神標(biāo)向,旨在重建或心造一個理想‘家園’的追尋?!保?0]
不似《伊利亞特》那樣有許多描寫死亡場景時的壯美輝煌,《奧德賽》對待死亡是另一種態(tài)度。死亡的顏色是黑色的,暗淡、陰森甚至帶著恐怖的黑色常常和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秺W德賽》有直接描寫“不幸的死亡和黑色的毀滅”,也有描寫同伴們在海中淹死的場景:“他們像烏鴉一樣在發(fā)黑的船體旁邊逐浪浮游?!彼劳鲆馕吨c現(xiàn)世分離,意味著一切的結(jié)束,自然充滿了哀戚和不幸的基調(diào)。這些語言奇特而生動,但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對冥府的描寫。冥府的入口在奧克阿諾斯河邊,那里“為霧靄和云翳所籠罩,明媚的太陽從來不可能把光線從上面照耀他們,無論是當(dāng)它升上繁星密布的天空,或者是當(dāng)它重又從天空返回地面,凄涼的黑夜為不幸的人們不盡地延綿?!眰?cè)面描寫就給人以無盡的凄涼和絕望之感,這就是死亡。
有趣的是,盡管古希臘人厭惡死亡,但他們對殺人屠戮的描寫卻是平靜的,甚至是充滿詩意的。沒錯,是詩意!從實際看,奧德修斯返家后報復(fù)眾多求婚人的行為是嚴(yán)厲的、血腥的,但詩人的筆觸卻充滿了平靜和溫柔。他用箭射殺了安提諾奧斯:“奧德修斯放出箭矢,射中他的喉嚨,矢尖筆直地穿過他那柔軟的脖頸。安提諾奧斯倒向一邊,把手松開,酒杯滑落,他的鼻孔里立即溢出濃濃的人的血流;他隨即把腳一蹬,踢翻了餐桌,各種食品灑落地面,面餅和烤肉全被玷污。”本是血腥的、殘酷的殺人場景在此處卻描寫得緩慢而自然。此處用慢動作的形式呈現(xiàn)了遇害者的倒下以及倒下以后的場景;既沒有遇害者的痛苦和掙扎,也沒有任何悲憫或快意的情緒在里面。那樣平靜地敘述,仿佛在講述一個無關(guān)痛癢的故事。奧德修斯刺殺歐律馬科斯的場景描寫也與此類似。
包括安提諾奧斯在內(nèi)的全部求婚人,共計一百零八位都死在了奧德修斯等人的手里。史詩中把求婚人受屠戮比作牛群被牛虻蟄刺,比作飛鳥被禿鷲撲殺;將求婚人陳尸在地比作被漁人撒在海灘上的魚兒。將人喻作動物的詩句常??梢?,而且這樣巧妙而生動的描寫確實好過自然主義的描述,減少了血腥和殘酷,但我仍然忍不住為那些屈辱地失去的生命嘆息。這無關(guān)道德和品質(zhì),僅僅是出于對生命的尊重。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神明的干預(yù)使眾多逝者的親朋忘記了仇恨和復(fù)仇;奧德修斯洗刷了殺人的罪名,與百姓和好。
這種“大團圓”的結(jié)局令人驚異之余不禁思考,《奧德賽》對奧德修斯的過分寬容和對求婚者的可怕嚴(yán)厲是否別有意味?我們認(rèn)為是的。歷經(jīng)磨難的、擁有智慧巨大忍耐力的奧德修斯,敬重神明、善待他人特別是弱小者,是正義的化身;而那些對人傲慢無禮又不敬神,妄自尊大的人們,卻遭到了最為嚴(yán)厲的懲罰。這是對英雄奧德修斯的憐憫和偏愛,也是對后人的警告。這種警告就是對世人的訓(xùn)誡——要有所敬畏。
史詩中的敬畏對象是神明?!吧衩鞯囊庵竞退麄兊膼盒袘土P了他們,因為這些人不禮敬任何世間凡人,對來到他們這里的客人善惡不分,他們?yōu)樽约旱淖飷旱玫搅吮瘧K的結(jié)果?!笔吩娛谷讼嘈?,一旦不敬畏神明,不禮敬他人,做出惡事,就會得到悲慘的結(jié)果。那時候的古希臘人尚處在多神教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上,他們眼中的神明就是判別正義與邪惡的絕對的存在。我們不能對其做狹隘的理解,認(rèn)為我們必須和他們一樣敬畏神明。我所理解的敬畏的內(nèi)容,可以是基督教傳統(tǒng)中的上帝,也可以是敬畏某種自然法則。
在《圣經(jīng)·舊約》中,人類的始祖亞當(dāng)和夏娃違背上帝告誡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之后被逐出伊甸園。從此,人類有了原罪,必須不斷地祈禱上帝、行善事來洗刷原罪。由于全知全能的上帝的存在,基督徒們行善事而不做惡事。敬畏給了他們行善的動力,也給了他們不做惡事的某種終極保證。然而,如果不是基督徒,若沒有旁人的監(jiān)督,如何能自覺做到行善而不做惡呢?這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從《奧德賽》中得到。如果有人相信且敬畏這樣一個法則:行善的終將得到福報,作惡的終將會得到懲罰,毫無疑問,他將會是一個實在的好人。這是“敬畏”所帶來的直接的好處。
尊重他人是史詩中提倡的美德,幫助弱者是敬畏之心的最基本的行動外化。史詩不僅贊美了對同等地位的人的尊重,還贊美了對流浪漢、外鄉(xiāng)人、奴仆、歌者的尊重和熱情接待。因為,不禮敬他人是一種惡行,會遭到懲罰。在對神明或者可怖之物如毒蛇等敬畏的基礎(chǔ)上,人類形成了合理的法則。這種敬畏是人類的成熟、理性的反映。
試問,如果沒有敬畏,法律、道德又將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chǔ)上呢?事實上,我們已面臨著一種英雄主義消失后的現(xiàn)代主義困境:“欲望與焦慮,靈魂與肉體,社會需求和自我人格的雙重并存,就構(gòu)成了‘現(xiàn)代人’的典型特征,也正是這些典型特征構(gòu)成了‘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境?!保?1]如果行善沒有動力,如果作惡只要不被發(fā)現(xiàn)就能夠避免懲罰,那么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的呢?敬畏者得到了好的結(jié)果,而那些不知敬畏的人遭受了厄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也說明了敬畏的重要性。
人需要學(xué)會敬畏,這也是我們從史詩中需要學(xué)到的訓(xùn)誡和智慧。
[參考文獻(xiàn)]
[1]荷馬.荷馬史詩·奧德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西蒙娜·薇依.伊利亞特,或力量之詩[J].吳雅凌譯,上海文化,2011(3):67-85.
[3]毛信德,吳笛,蔣承勇.外國文學(xué)簡明教程[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xué)出版社,2009.
[4]徐葆耕.西方文學(xué):心靈的歷史[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0:10.
[5]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九)[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8:49.
[6]余虹.禪詩的“歸家”之思[J].社會科學(xué)研究,2009,(5):112-116.
[7]潘一禾.《奧德賽》回鄉(xiāng)主題的現(xiàn)代啟示[J].學(xué)術(shù)月刊,1998(1):57-62.
[8]錢鐘書.錢鐘書集·圍城[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100.
[9]張紅梅.《奧德賽》文本敘事中的意向空間——基于陳中梅漢譯本的敘事話語分析[J].河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5(02):200.
[10]楊經(jīng)建.追尋:中外文學(xué)的敘事母題[J].文史哲,2006 (04):123.
[11]申強.西方現(xiàn)代文藝中的“奧德賽母題”研究[D].遼寧大學(xué),2012:13.
中圖分類號:I10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153(2016)03-0089-05
收稿日期:2016-04-27
作者簡介:梅林蓉(1994-),女,浙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學(xué)生,研究方向:古希臘文學(xué)。
Odyssey:A Poetry for Human Reason
MEI Lin-rong
(Dept.of Litera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Abstract:“Odyssey”is the“Poetry of Reason”for human.Hero Odysseus played his courage,wisdom and perseverance to overcome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temptations,after 10 years finally came home.It is a biography for the ancient human.In the “home”metaphor,Hero Odysseus,gods,and nature were on the same stage contested and Odysseus finally won,which means that people equipped with wisdom and courage can overcome any difficulty.Both“Wandering”and“returning home”have a strong appeal for people,but Odysseus maintained a good balance.However,he did not escape the impact of Fatalism,which prompts us to be in awe of God.
Key words:Odyssey;Odysseus;return home;great man;wandering or Returning;personal God;fat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