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真
摘 要:語言的各個層面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層面,可以折射出豐富的民族文化色彩。植物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廣泛而豐富的世界通過語言手段反映在人們的生活中,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伴隨意義。本文通過對俄語中植物詞的文化伴隨意義分析,可以加深對該民族文化的了解。
關(guān)鍵詞:語言;植物詞;文化伴隨意義;俄語
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產(chǎn)物;另一方面,語言反映文化,語言使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播。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層面,可以折射出豐富的民族文化色彩。
植物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廣泛而豐富的世界通過語言手段反映在人們的生活中。一些植物詞的文化伴隨意義是因為人們的長期使用而產(chǎn)生的。人們經(jīng)常用植物來表達一定的思想和觀點,寄托情感和意愿,隨著文化的發(fā)展,這些植物詞被賦予了民族文化內(nèi)涵和伴隨意義。這些文化特點代代相傳,展現(xiàn)了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本文試舉幾例,俄語中典型的植物詞的文化伴隨意義。
一、花楸樹
Рябина(花楸樹)是俄羅斯文化中最受人們喜愛和尊重的樹之一,被稱為“俄羅斯之樹”,象征著“祖國”。關(guān)于花楸樹,俄羅斯人經(jīng)常說,она живёт с ними от рождения до старости, тоскует, радуется, поёт...(花楸樹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陪我們一起歡樂、一起憂傷、一起歌唱……)
花楸樹在俄語中象征著愛情,作為相愛男女感情的見證。但是俄語中通常用“горькая”來修飾,“горькая рябина”象征著苦澀的愛情,因為花楸樹的果實是苦澀的。不過,到了冬天花楸樹的果實會變得甜一點,這一過程也意味著愛情只有經(jīng)歷過苦澀才可以嘗到甜蜜。
除此之外,在俄羅斯文化中花楸樹還象征著“ 少女”,但往往是“悲傷的”“哭泣的”“痛苦的”。
花楸樹與俄羅斯民族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緊密相連。人們通過花楸樹花兒的開放來判斷天氣和收成,如果花兒開得好,這就預示著會收獲很多亞麻和燕麥。
二、白樺樹
Берёза (白樺樹)也是俄羅斯最喜愛的樹。
在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中白樺樹象征著美麗的姑娘,表現(xiàn)女性的柔弱、溫柔與美麗。俄羅斯人們經(jīng)常使用一些美好的詞匯贊揚她,例如:“年輕的(молодая)”、“苗條的(стройная)”、“潔白的(белая)”、“纖細的(тонкая)”等等。正如俄語諺語所描述的:Стройна, как берёза(像白樺樹一樣苗條),喻意擁有苗條身材的少女。
白樺樹樹枝還用于婚姻習俗上,意味著女子愿意出嫁,相反,如果是松樹枝或者橡樹枝則意味著拒絕。
白樺樹還象征著“祖國”、“故鄉(xiāng)”,尤其是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正如“Русские плакучие берёзы склонились у могил погибших солдат”(哭泣的俄羅斯白樺樹向犧牲的烈士之墳墓鞠躬致敬)所描述的。
三、白楊樹
Осина(白楊樹)在俄羅斯文化中是一種不詳之樹,這與其宗教信仰和宗教傳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自從公元988年羅斯接受東正教之后,白楊樹就被視為一種可惡的樹,因為“Осина проклятое дерево, на нём Иуда удавился, и с тех пор на нём дрожит”(白楊是可惡的樹,猶大在白楊樹上吊死,從此白楊樹就開始顫抖)。“Осина и без ветру шумит”(不刮風,白楊樹也沙沙作響),因為白楊樹的這一自然特征,人們就會想到“дрожать”(顫抖)這一詞,因而白楊樹象征著“懦弱”、“膽小”。俄語成語“Дрожит, как осиновый лист”(像白楊樹葉子一樣顫抖),來形容人們極其害怕的心理活動。
白楊樹在俄羅斯文化中帶有消極的文化伴隨意義,與白樺樹、花楸樹相反,白楊樹由此不允許出現(xiàn)在宗教儀式中。戀愛中的男女也會避開這一不詳之樹,正如民歌中唱到:Под берёзой целовались, под осиной расставались(在白樺樹下接吻,在白楊樹下分手)。
白楊樹在漢語中卻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揚,與俄語中的伴隨意義截然相反。
詞匯的文化伴隨意義是語言文化學中一個基礎(chǔ)概念,承載了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作為文化在語言中得以保存和傳播的手段。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意識,賦予詞匯不同的文化伴隨意義。
在俄羅斯語言中,植物詞是詞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語言單位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了解俄語中植物詞及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我們可以更好的掌握俄語,了解各個民族的文化,有利于減少文化交流障礙,促進相互學習。
參考文獻:
[1]譚林.俄語語言國情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2]吳國華.俄語與俄羅斯文化[M].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