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
【摘要】在培智教學過程中,朗讀不僅可以喚醒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因,還可以矯正學生口型,刺激大腦皮層言語功能區(qū),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因此在培智語文教學中,基于心理學原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朗讀,形成較為完善的朗讀體系,對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形成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培智教育基于心育朗讀教學
關注智障兒童成長,應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在培智教學過程中,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切實有效地提高中重度智障學生的朗讀水平,就要本著尊重智障兒童、發(fā)展智障兒童的態(tài)度出發(fā),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做好朗讀指導,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一、 點燃朗讀興趣
1. 模仿。模仿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本領。智障兒童由于受到多種原因,語言修復往往錯過最佳時期,他們讀起書來要么同一個音調(diào)、同一個節(jié)奏;要么時而冒出一兩個高音,時而又用低八度。教師應充分認識模仿的作用,讓學生們在模仿中獲得快感,是提高朗讀質(zhì)量的最佳途徑。在教學中,老師們經(jīng)常采取錄音和范讀的方法,為孩子們展示抑揚頓挫的有聲世界。更多的時候,老師把學生帶進商店,聽一聽商場售貨員是如何推銷商品;走進車站,聽一聽檢票員阿姨如何呼喚旅客;走進農(nóng)貿(mào)市場,聽一聽買賣雙方是如何交易的。
2. 聽故事。要進一步進行朗讀專門輔導,聽故事是一種極佳方法,雖然他們的學習能力有障礙,但對于富有情節(jié)的小故事十分感興趣。根據(jù)他們的這個愛好,我們每天專門為他們設立了故事時間。或者錄音,或者視頻,那些生動的語言,將孩子們深深地吸引,引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去。例如在聽到關于小動物的故事時,小雞的“嘰嘰”聲,小鴨的“嘎嘎”聲,小貓的“喵喵”聲,小狗的“汪汪”聲,這些節(jié)奏感強的聲音,把孩子們引得眼睛發(fā)亮,小臉通紅,他們都很興奮地跟著模仿,教室里傳出響亮的動物叫聲。
這時候,教師適時走進孩子們,也加入這一動物大軍,一邊和孩子們一起做動作,一邊不斷重復故事中的語句。孩子們正在開心的當兒,他們也興奮地跟著老師朗讀了起來。在這種輕松愉快的場面即便是重度智障的兒童也會愉快地參與,雖然他們十分吃力,但內(nèi)心卻是興奮不已。
二、 激勵朗讀參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睔猓晒亩豢尚?,鼓氣,就是激勵,對學生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以增強榮譽感、自信心,嘗試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對于中重度智障學生激勵是十分重要的。
1. 贊揚。贊揚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激勵,運用贊揚是一種低成本高質(zhì)量的激勵手段。對于中、重度智障學生來說,每一次進步都是十分困難的,都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欣賞他們、贊揚他們、鼓勵他們。在教學《好看的蔬菜》一課時,學習了新偏旁——絞絲旁。學習偏旁名稱時,教師發(fā)現(xiàn)兩個唐氏綜合癥學生兩位孩子,他們都讀成“絞絲糖”。于是,教師就組織個別指導,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仔細觀察他們的口型,發(fā)現(xiàn)認讀錯誤的障礙原因,然后教師就邊示范,邊矯正,經(jīng)過反復幾次練習后,終于把旁的發(fā)音發(fā)對了。這時,教師撫摸他的頭,伸出大拇指表示肯定,然后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們十分努力,當他們似像非像地讀出時,號召其他孩子也給他們報以鼓勵的掌聲。在掌聲中,他倆的笑容更燦爛了。這種笑容就是他們在努力中獲得了自信。
2. 競賽。競賽是一種激發(fā)強烈競爭心理的活動,在競賽中學生會獲得持久的心理快感。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競賽,提供學生多種朗讀的機會,獲得多種朗讀成功體驗,對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是十分重要的。比如開展同桌互讀比賽、小組輪讀比賽、朗讀之星比賽,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另一方面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層次的獎勵,增添其成功的信心和勇氣。到了中高年級,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開展全文朗讀比賽、分角色朗讀朗讀比賽,通過不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替朗讀,學生在配合之中,獲得良好的心理交流和心理滿足,這為學生喜愛朗讀打開了綠色通道。
三、 建立評價體系
1. 自我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挑戰(zhàn)自我是關鍵。自我評價是評價主體對自己的評價。自我評價能夠消除被批評者本身的對立情緒和疑惑,調(diào)動參與評價的積極性,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苗苗班上有位叫付政的孩子,平時上課朗讀的積極性很高,只是自尊心很強。如果他有讀錯的地方,當老師向他指出來,他就開始不高興了,要么就低下頭去,不再跟著讀,要么就是繼續(xù)堅持錯誤的讀法。知道了他這樣的學習特點,我就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他自己。自我評價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方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就能夠產(chǎn)生內(nèi)在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同時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品質(zhì),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在反省中不斷完善自我,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對于智障學生也是同樣如此。
2. 相互評價?,F(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相互評價能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學生能大膽地闡述自己對別人朗讀的看法和意見,而且不受外來壓力的影響,有利于消除自己膽怯的心理,在評價他人時認識自己,從而提高自身素質(zhì),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同時,相互評價還能為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提供了參與機會,使學生獲得在原有基礎上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在相互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盡量采用直觀的激勵手段,提供小紅花、小笑臉、大拇指等表示贊賞的貼紙,在相互評價后,讓評價人給被評價人送上貼紙,或者把貼紙貼入該學生個人成長手冊中,這樣雙方都能得到心理滿足,激發(fā)學生朗讀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