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 安徽 安慶 246011)
?
明初無名氏雜劇《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相關(guān)問題考辨
王 平
(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安徽安慶246011)
摘要:明初無名氏雜劇作品《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在《曲錄》中被誤題為《危太樸后庭花》,錯誤來源于《嘯馀譜》?!秶[馀譜》之錯,在于該書混淆并誤刻了“影寫洪武間刻本”《太和正音譜》中“古今無名氏雜劇一百一十本”前后相鄰兩個劇目名稱。《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的主題,是時人借以暴露、諷刺、批判危素,以達(dá)到宣揚(yáng)“忠君”思想之目的。
關(guān)鍵詞:無名氏雜?。弧段L珮阋洛\還鄉(xiāng)》;危素
明初涌現(xiàn)出一批無名氏雜劇作品,《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即是其中之一。該劇最早著錄于明初朱權(quán)的《太和正音譜》,明、清以來相關(guān)著述多據(jù)以轉(zhuǎn)錄,如臧懋循《元曲選·元曲論》,收入“無名氏共一百五種”[1]15頁下欄;陳夢雷、蔣廷錫編訂的《古今圖書集成》,收入“古今無名氏雜劇一百一十本”[2]55左(上);姚燮《今樂考證》,收入元雜劇“無名氏一百種”[3]等等,此處不一一臚列。然而該劇在《嘯馀譜》、《曲錄》等典籍中有錯訛之處,本文擬就相關(guān)問題進(jìn)行考辨,祈望方家指正。
一、《曲錄》、《嘯馀譜》誤題《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考
近人王國維《曲錄》“卷三·雜劇部下”收錄《危太仆后庭花》名目,王氏還作注于其后曰:“太仆當(dāng)作太樸,太樸危素字,此本疑即素撰。”[4]
這里,王國維糾正了前人將“太樸”寫作“太仆”的訛錯,但是將《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誤題為《危太樸后庭花》;另外,他還誤判危素創(chuàng)作了《后庭花》雜劇。
一般認(rèn)為:《太和正音譜》的最早版本為“影寫洪武間刻本”,該本有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權(quán)自序”,并鈐有“葫蘆形‘洪武戊寅’、方形‘青天一鶴’朱文圖章二方”[5]4。1920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的“涵芬樓秘笈”本即是據(jù)此本輯印,該本后來成為“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本的“底本”。
在“影寫洪武間刻本”中,朱權(quán)將雜劇作家及其作品區(qū)分為“群英所編雜劇”和“娼夫不入群英”二類?!叭河⑺庪s劇”又分為三類:其一為“元五百三十五”;其二為“國朝(明朝)三十三本”;其三為“古今無名氏雜劇一百一十本”。
在“國朝三十三本”標(biāo)題下,有注文曰:“內(nèi)無名氏三本?!盵5]40但是,統(tǒng)計結(jié)果只有三十本(其中含:丹丘先生十二種;王子一四種;劉東升二種;谷子敬三種;湯舜民二種;楊景言二種;賈仲名一種;楊文奎四種),而所缺的就是注文中提到的三本無名氏雜劇。這三本何在?根據(jù)邵曾祺的考證:就是指“后面‘古今無名氏雜劇一百一十本’中的最后三本,即《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郭桓盜官糧》、《陶侃拿蘇峻》三本,而被錯置于前”[6]539-540。邵氏的話有對也有錯。對的是:他準(zhǔn)確地判定《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等三本雜劇就是“國朝三十三本”所未列出的雜劇;錯的是:這三本雜劇本身就是無名氏作品,朱權(quán)將之排在“古今無名氏雜劇”之末尾,屬于“今”(明代)人雜劇,區(qū)別于明代之前的“古”人雜劇。此并不是“錯置”,而是合理的安排。
除“影寫洪武間刻本”外,《太和正音譜》的版本還有“別本影寫洪武間刻本”、“嘯馀譜本”、“崇禎間黛玉軒刻本”等。
在“影寫洪武間刻本”中,《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雜劇前還有一個名為《哀哀怨怨后庭花》的雜劇[5]43。但是,“嘯馀譜本”卻混淆并誤錄了相關(guān)劇目。
《嘯馀譜》是明代天啟間程明善所輯,該書匯輯諸多前人詞曲范式,《太和正音譜》中的部分篇幅亦為其收錄,是為“嘯馀譜本”。該書的卷五“北曲譜”中的“古今無名氏雜劇一百一十本”[7]280頁上,實(shí)輯錄自《太和正音譜》“古今無名雜劇一百一十本”。不知是由于粗心還是其他原因,《嘯馀譜》輯者弄混了《太和正音譜》中前后相鄰的兩個劇目名稱,誤將“后庭花”當(dāng)成“衣錦還鄉(xiāng)”收錄并刊刻。
《嘯馀譜》誤刊《太和正音譜》雜劇劇目遠(yuǎn)不止《危太仆后庭花》一處。經(jīng)過比勘,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其他一些劇目在《嘯馀譜》中也是錯誤的,以下再列若干予以證明:(1)《秋夜云窗夢》,元無名氏所作,《錄鬼簿續(xù)編》簡稱《云窗夢》,其“題目正名”為:“張君卿奮登虎榜;鄭月蓮秋夜云窗夢”,存本見“脈望館于小谷抄本”,題做《鄭月蓮秋夜云窗夢》。然《嘯馀譜》誤題為《秋夜蕓窗夢》。(2)《張千替殺妻》,元無名氏所作,《錄鬼簿續(xù)編》簡稱《替殺妻》,其“題目正名”為:“賢明待制番終獄;刎頭張千替殺妻”,有元刊本存世,見《元刊雜劇三十種》,其“題目正名”后二句為“賢明待制翻疑獄;耿直張千替殺妻”。然《嘯馀譜》誤題為《張子替殺妻》。(3)《智賺三件寶》,《錄鬼簿續(xù)編》簡稱《三件寶》,其“題目正名”為:“宋仁宗御斷六花王;包待制智賺三件寶”,無存本,《元曲選目》、《今樂考證》、《曲錄》、《寶文堂書目》等著錄為《包待制智賺三件寶》。然《嘯馀譜》誤作《知賺三件寶》。(4)《張鼎勘頭巾》,元無名氏所作,《錄鬼簿續(xù)編》簡稱《勘頭巾》,其“題目正名”為:“望京店莊家索冷債;開封府張鼎勘頭巾”,存本名為《河南府張鼎勘頭巾》,見《古名家雜劇》、《元曲選》和“脈望館校于小谷本”,三本差異不大,《古》本未題著者,后二者題“孫仲章”作。然《嘯馀譜》誤題為《張勘頭巾》……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錯誤相當(dāng)明顯,熟悉古代戲曲劇目者很容易發(fā)現(xiàn)。
盡管《嘯馀譜》被馬鳴霆稱許為“雅意好古,樹幟吟壇”[7]3頁下,但是它常?!皠h減或是竄改”[5]6前人著述而為人所詬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甚至貶斥之曰:“徒以通俗便用,至今傳之,其實(shí)非善本也?!盵8]1835頁上欄以上所羅列的一些非常明顯的錯誤,當(dāng)可以作為佐證。
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王國維《曲錄》中一些資料是依據(jù)了程明善《嘯馀譜》的,王氏未察《嘯馀譜》之訛誤,直接迻錄其中諸多雜劇劇目,導(dǎo)致《嘯馀譜》中的一些錯誤也被《曲錄》所沿襲,比如《秋夜蕓窗夢》、《張子替殺妻》等明顯有誤的雜劇名目,《危太樸后庭花》也是其中之一。
二、《后庭花》雜劇與危素?zé)o涉
前面提及,王國維在《曲錄》中懷疑危素創(chuàng)作了一本名為《后庭花》的雜劇。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危素有雜劇創(chuàng)作的記載。對于王氏的這一說法,學(xué)界也并無附和之議,葉德均甚至表示懷疑:“說是危素自撰,未免附會?!盵9]可惜的是,葉氏僅僅懷疑,并未展開深入研討。以上對于《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的考證說明:由于《嘯馀譜》刊本出錯,故導(dǎo)致王國維《曲錄》因襲、誤錄了《危太樸后庭花》這個雜劇劇目。這個結(jié)論應(yīng)是對葉氏懷疑的有力補(bǔ)充。
我們認(rèn)為:危素不僅沒有創(chuàng)作《后庭花》雜劇,而且戲曲史上的《后庭花》雜劇故事內(nèi)容也與危素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
關(guān)于《后庭花》雜劇的本事來源,一般認(rèn)為有兩個,學(xué)者莊一拂和邵曾祺的看法最具代表性:莊一拂認(rèn)為“可能衍南朝事”[10];邵曾祺認(rèn)為“疑當(dāng)作《后庭花》”[6]537。
這里,莊一拂所說“南朝事”,乃與南朝陳后主(叔寶)有關(guān)。陳叔寶縱情聲色,創(chuàng)作《玉樹后庭花》詩歌,最終亡國。其事見《陳書·后主沈皇后》:“后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jié)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并復(fù)道交相往來。又有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并有寵,遞代以游其上。以宮人有文學(xué)者袁大舍等為女學(xué)士。后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xué)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選宮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數(shù),令習(xí)而歌之,分部迭進(jìn),持以相樂。其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大指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11]132
將這個令人扼腕哀嘆的亡國故事搬上雜劇舞臺的,有元末鄭德輝(光祖)的《玉樹后庭花》,此劇在《太和正音譜》中有載,惜已佚。
而邵曾祺所提及的《后庭花》,則與包公斷案故事有關(guān)。元朝前期著名雜劇家鄭廷玉據(jù)此編成雜劇《后庭花》,有存本。鄭劇又名《包龍圖智勘后庭花》,《錄鬼簿》、《太和正音譜》等著錄該劇,《古名家雜劇》和《元曲選》收錄其劇本。其“題目正名”在《元曲選》、《古名家雜劇》、天一閣藏《錄鬼簿》中分別為:“老廉訪恩賜翠鸞女,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把平人屈送在黃沙,天對付相逢兩事家;老廉訪匹配翠鸞女,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宋仁宗御賜翠鸞女,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檢閱現(xiàn)存古代戲曲作品,似乎演繹包公故事的《后庭花》雜劇影響更大。明人沈璟創(chuàng)作有《桃符記》傳奇,呂天成說《桃符記》“即《后庭花》劇而敷衍之者。宛有情致,時所盛傳。舊聞亦有南戲,今不存”[12]229。祁彪佳也記載:《桃符記》“演《后庭花》劇為南曲,曲第二十八折,已覺有無限波瀾矣”[13]。我們懷疑,明初無名氏雜劇《哀哀怨怨后庭花》的本事也與之有關(guān)。
鄭劇的情節(jié)比較復(fù)雜:宋仁宗將王翠鸞母女賜予廉訪趙忠,引發(fā)兩樁命案。一案為:趙妻嫉恨翠鸞,命仆人王慶殺死翠鸞及其母親。王慶因與酒徒李順之妻張氏有奸情,所以二人設(shè)計謀害李順,讓李順殺人。李順不忍殺人,放走翠鸞母女,被王慶借機(jī)要挾,逼其休妻。李順不肯,被王慶殺死,投尸井中。另一案為:翠鸞母女逃命途中離散,投宿獅子店,店小二舉斧逼迫翠鸞為妻,翠鸞驚嚇而死,店小二在她發(fā)間插一桃符,也藏尸于一井底。元雜劇經(jīng)常使用鬼魂申冤的套路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本劇也采用此法:翠鸞鬼魂夜訪住宿的書生劉天義,在房中與其唱【后庭花】詞曲,恰好被尋女的翠鸞母親聽見。翠鸞母向劉天義索女未果,便告至官府,開封府包待制審理此案。包公運(yùn)用巧計,由翠鸞送給劉天義的信物桃符入手,最終破獲兩樁命案。
鄭劇與明初無名氏雜劇《哀哀怨怨后庭花》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某種暗合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鄭劇所涉及的是多樁哀怨的案情;其第四折【煞尾】有曲詞云:“今日個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兇賊,還報了這負(fù)屈銜冤兩怨鬼?!盵1]433頁下欄這些暗合對應(yīng)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哀哀怨怨后庭花》有可能是包公故事在明初的改編本之一。
可以看出:無論是源于包公斷案,還是源于陳后主亡國故事,都無法與元明間人危素扯上瓜葛,因此我們認(rèn)為《后庭花》雜劇與危素?zé)o涉。
三、《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雜劇考
如前所述,《危太仆后庭花》是一個并不存在的雜劇劇目,它其實(shí)就是后人混淆《太和正音譜》中前后相鄰的兩個雜劇《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和《哀哀怨怨后庭花》劇目而誤收(刻)的?!栋Ог乖购笸セā放c危素毫無關(guān)系,但《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卻正是搬演危素故事。
元代不乏以“衣錦還鄉(xiāng)”為主題的雜劇,往往借此來贊頌杰出人物不畏艱苦、堅忍不拔的精神,被贊美者最后一定是苦盡甘來,以大團(tuán)圓結(jié)局告終。最具代表性的雜劇當(dāng)推《凍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和《薛仁貴衣錦還鄉(xiāng)》。前者寫戰(zhàn)國時文人蘇秦飽受苦難,最終掛六國帥印榮歸故里;后者演唐代武將薛仁貴歷經(jīng)挫折,三箭定天山,終獲封賞,全家團(tuán)聚。
然而,明初的雜劇《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在立意上恐怕并不是如此。要說明這個問題,當(dāng)聯(lián)系明人對待危素的態(tài)度以及該雜劇的創(chuàng)作時間來談。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危素不可謂不杰出。他是江西金溪云林白馬鄉(xiāng)人,志書載其為“唐撫州刺史全諷之后。祖友龍本黃氏子,來繼于危。素少通五經(jīng),游吳澄門,又請業(yè)于李存,一時范梈、揭傒斯皆折輩行禮之”[14]。史料記載:元至正元年,危素(1341)四十一歲,入經(jīng)筵為檢討,修宋、遼、金三史并注《爾雅》,后任御史臺治書侍御史,參知政事,翰林學(xué)士承旨,嶺北行省左丞等職。危素在元朝聲望甚高,他利用自己翰林學(xué)士承旨身份,說服元帝保護(hù)會稽南宋帝王諸陵,從西僧汝納手里購回已制成飲器的宋理宗顱骨歸葬故陵。危素是一個史學(xué)家,他撰史重實(shí)錄調(diào)研,《明史》記其為“纂后妃等傳,事逸無據(jù),素買餳餅饋宦寺,叩之得實(shí),乃筆諸書,卒為全史”。當(dāng)明兵進(jìn)逼燕京,避難于報恩寺的危素擬投井殉元,寺僧大梓力挽起之,以“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也”之語勸說他,乃得不死。后危素入仕明朝,“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講學(xué)士,數(shù)訪以元興亡之故,且詔撰《皇陵碑》文,皆稱旨”[15]。
危素一生跨元明兩個朝代,作為才能卓異之人,兩朝曾重用之,但結(jié)局不同。在元朝,他由一個寒門學(xué)子而功成名就、進(jìn)位顯宦。明初,朱元璋的一度寵幸之,曾名聞朝野,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就失寵了。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他,危素最后含恨而死。之所以這樣,當(dāng)與他先仕元、后仕明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清人查繼佐的《罪惟錄》有意將危素與其同鄉(xiāng)待制黃哻合傳,是很有諷刺意味的。書載明軍攻入燕時,危素與黃哻曾“相約死難”。黃哻投居賢坊井中為“從人午出之”,但他又再次跳下去,最終殞命;而危素卻在井臺邊“雙手據(jù)井”,作投井狀,當(dāng)有人救他時,便茍活了下來。
對于這樣一個意志不堅的“貳臣”,朱元璋從不掩飾其憎惡之感?!蹲镂╀洝份d:“上(朱元璋)御東閣側(cè)室,素履聲橐橐簾外,上曰:‘誰?’曰:‘老臣素?!显唬骸拗^當(dāng)文天祥?!盵16]按,文天祥為南宋丞相,南宋滅亡后召集義軍抗元,被俘不屈而就義,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激勵后人。朱元璋當(dāng)面以文天祥來侮辱危素,足見其對危素的蔑視。
又,《舊京詞林志》“卷一·紀(jì)事上”載:朱元璋“一日謂素曰:‘何不往和州守余闕廟?’遂謫居之”[17]。按,余闕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元統(tǒng)元年進(jìn)士,累官至參知政事,為安慶守備,抗擊元末起義軍陳友諒時死難,年五十六。讓投降的危素去為死節(jié)的余闕守墓,朱元璋完全是在殘忍地折磨危素。
又,野史記載:元順帝逃往北方后,留下一頭大象,明人獲此象讓其拜舞于宮廷,該象終以不從命而被殺。朱元璋曾命人“作二木牌,一書‘危不如象’,一書‘素不如象’,掛于危素左右肩”[18]。野史所記或許言過其實(shí),然危素終遭唾棄,最后屈辱而死卻是真實(shí)的。
一次次變本加厲的精神折磨,決非常人所能承受,年老的危素最終崩潰了。洪武五年(1372)正月他在和州“自恨卒”(《舊京詞林志》),終年七十二歲。
作為一位“蒙元之貳臣,朱明之廢宦”[19],危素得到這樣的結(jié)局,還與他不辨情勢、盲目自大,最終遭人忌恨有關(guān)。史載御史王著等大臣曾彈劾他為亡國之臣,不宜列侍從之位。可以說,明初以朱元璋為首的上層社會對危素是排斥的。
社會中下層對危素也沒有好評價。明人劉績的《霏雪齋》載有這樣一件事:“危素為翰林學(xué)士,居鐘樓街。山農(nóng)(王冕)嘗見其文而不相識。一日危騎而過山農(nóng)所,與之坐,而不問其名。(王冕)徐曰:‘君非鐘樓街住耶?’危曰:‘然。’更不出他語而罷。人問之,山農(nóng)曰:‘吾觀其文有詭氣,目其人舉止亦然,料知必危太樸也?!盵20]這里,危素拜訪王冕但不與之傾心交談,還要拿腔作勢,一個充滿“詭氣”的卑劣形象躍然紙上。
這個故事在清代吳敬梓的小說中得到了進(jìn)一步演繹。《儒林外史》第一回借眾人之口交代了危素還鄉(xiāng)購買豪宅,地方官紳爭相巴結(jié),向王冕索要花卉畫冊、被貶和州的故事:那胖子開口道:“危老先生回來了。新買了住宅,比京里鐘樓街的房子還大些,值得二千兩銀子?!蹦鞘葑拥溃骸翱h尊是壬午舉人,乃危老先生門生,這是該來賀的?!?那胡子說道:“聽見前日出京時,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著手走了十幾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才上轎回去??催@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21]4
時知縣不敢隱瞞,便道:“這就是門生治下一個鄉(xiāng)下農(nóng)民,叫做王冕,年紀(jì)也不甚大。想是才學(xué)畫幾筆,難入老師的法眼?!蔽K貒@道:“我學(xué)生出門久了,故鄉(xiāng)有如此賢士,竟然不知,可為慚愧!”[21]7
到了洪武四年,秦致又進(jìn)城里,回來向王冕道:“危老爺已自問了罪,發(fā)在和州去了;我?guī)Я艘槐聚♀n來給你看?!盵21]14
小說中的危素?zé)o視自己“失節(jié)”身份,處處表現(xiàn)高調(diào)、志得意滿,甚至帶有驕橫之氣。
無論是正史、野史,還是虛構(gòu)的小說,皆表明:明初以降,從帝王到大臣,從官場到中下層社會,對危素的主流態(tài)度是貶多于褒。
相關(guān)研究表明:明初雜劇中不乏表現(xiàn)“時事”的作品,同屬“國朝”無名氏雜劇《郭桓盜官糧》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雜劇涉及明初人物郭桓,他是明代戶部侍郎,其貪污官糧案在洪武十八年(1385)事發(fā),因此被朱元璋處死。該雜劇就是根據(jù)這個案件創(chuàng)作的,其“創(chuàng)作時間最遲不遲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最早不早于洪武十八年(1385)”,這“是一本具有嚴(yán)肅意義的‘時政劇’,事涉明廷之高層丑聞”[22]??梢哉f,劇中的郭桓一定是一個被揭露、諷刺、批判的反面人物。
《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與《郭桓盜官糧》一樣,也屬“國朝”無名氏雜劇,創(chuàng)作時間大致相差不大。危素死于洪武五年(1372),盡管他不屬于郭桓那樣罪大惡極之徒,但他在明初聲名狼藉應(yīng)是事實(shí)。他的故事被時人搬上雜劇舞臺,一定也不是為了歌頌贊揚(yáng)。我們認(rèn)為,《危太樸衣錦還鄉(xiāng)》當(dāng)也是一本像《郭桓盜官糧》那樣的“時政劇”,其內(nèi)容不是演繹危素風(fēng)光的返鄉(xiāng)故事,而是明初人借戲曲來暴露、諷刺或批判危素,以達(dá)到宣揚(yáng)“忠君”思想之目的。
參考文獻(xiàn):
[1] 臧懋循.元曲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據(jù)涵芬樓1918年影印明刻本縮印),1998.
[2] 陳夢雷,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文學(xué)典·詞曲部[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34.
[3] 姚燮.今樂考證[M]//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132.
[4] 王國維.曲錄[M]//增補(bǔ)曲苑(木集).上海:上海六藝書店,1932:91.
[5] 朱權(quán) 撰.太和正音譜[M]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6] 邵曾祺.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7] 程明善.嘯馀譜[M]//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736冊·集部·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萬歷刻本),1995.
[8] 永瑢.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9] 葉德均.元明雜劇瑣記[C]//戲曲小說叢考(卷上).北京:中華書局,2004:408.
[10] 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87.
[11] 姚思廉.陳書(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2.
[12] 呂天成.曲品[M] //中國古典戲劇論著集成(六).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13] 祁彪佳.遠(yuǎn)山堂曲品[M] //中國古典戲劇論著集成(六).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127.
[14] 程芳,等.金溪縣志(三)[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964.
[15] 張廷玉,等.明史(第2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4:7314-7315.
[16] 查繼佐.罪惟錄(第4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2300.
[17] 周應(yīng)賓.舊京詞林志(卷一·紀(jì)事上)[M]//玄覽堂叢書·65冊.據(jù)明萬歷本影?。?/p>
[18] 黃溥.閑中今古錄摘抄[M]//明·沈節(jié)甫.紀(jì)錄匯編.上海: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涵芬樓用明萬歷刊本景印,民國二十七年(1938):2.
[19] 張文澍.蒙元之貳臣 朱明之廢宦 易代之文人——論元明之際作家危素[J].廈門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4).
[20] 劉績.霏雪錄[M]//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據(jù)古今說海本排印,1985:3-4.
[21] 吳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7.
[22] 王平.已佚無名氏雜劇《郭桓盜官糧》創(chuàng)作時、地及作者推考[J].古籍研究(2008卷·下).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9:235-239.
責(zé)任編校:汪長林
On Related Issues about the Anonymous Zaju WEI Tai-pu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with Honor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WANP P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133, Anhui, China)
Abstract:In Qu Catalog, the anonymous Zaju WEI Tai-pu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with Honor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was mistakenly collected as WEI Tai-pu and Backyard Flowers, originating from Xiaoyu Music Manual in which two neighboring drama titles in Taihe Music Manual were engraved and printed wrong. The theme of WEI Tai-pu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with Honors is to expose, satirize and criticize WEI Su in order to propagate the idea of being faithful to the emperor.
Key words:anonymous Zaju; WEI Tai-pu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with Honors; WEI Su
中圖分類號:I207.37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730(2016)01-0010-05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03
作者簡介:王平,男,安徽安慶人,安慶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教授,文學(xué)博士。
基金項(xiàng)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xiàng)目“元末明初戲曲研究”(11BZW064);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xiàng)目“元末明初雜劇研究”(07JA751017);安徽省重大教研項(xiàng)目“高校古代文學(xué)教學(xué)與地方戲曲‘非遺’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2015zdjy110)。
*收稿日期:2015-03-28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6-03-09 13:49網(wǎng)絡(luò)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