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原文化的浮沉與振興——翻譯的文化參與

2016-03-18 17:35郜萬偉鄭州成功財經學院鄭州451200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中原文化翻譯

郜萬偉(鄭州成功財經學院,鄭州451200)

?

中原文化的浮沉與振興
——翻譯的文化參與

郜萬偉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鄭州451200)

摘要:中原文化能在中華文化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源于中原地區(qū)長期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則是長期的翻譯活動幫助了中原文化的建構。本文梳理了中原文化發(fā)展史上發(fā)生的翻譯活動,指出中原文化的輝煌與沉淪直接或間接地都與翻譯活動有關,而中原文化的振興也需要翻譯助一臂之力。

關鍵詞:中原文化;翻譯;文化構建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史學界有一種說法: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陜西,五千年中國看河南。

中原文化能在中華文化中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源于中原地區(qū)長期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則是長期的翻譯活動幫助了中原文化的建構。

一、翻譯的文化建構功能

翻譯是一種“政治化行為”(a political act),它參與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構建過程。(徐寶強,2001)。而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翻譯“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堅持認為“翻譯帶著一定的意圖影響著文化的發(fā)展”(Lefevere,2011: 14)。西方的文化翻譯學派的翻譯觀,認為翻譯研究不應止于文本的對等研究,呼吁譯者或者譯界注重翻譯活動的社會和文化角色。文化翻譯學派的翻譯觀對后世的翻譯研究帶來深刻影響。許多翻譯流派都在自己的理論中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引入翻譯的文化觀,如多元系統(tǒng)理論、操縱論等,甚至女性翻譯主義理論也強調“運用翻譯這種工具干預目標與文化,讓翻譯文學參與目標與文學的建設”。進入21世紀,勒弗維爾和巴斯奈特兩位學者又從文化對翻譯政策、翻譯方法等的影響的角度,率先倡導文化研究中的“翻譯轉向”(translation turn)(Bassnett、Lefevere,1998),以翻譯學為切入點,把文化研究擴展到跨文化的大語境之下,提出“翻譯是一種文化建構”,將翻譯看作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互動。

中原文化的發(fā)展史,可以說見證了翻譯活動在文化領域影響的魅影。1000多年的譯經活動,中原大地作為佛經翻譯的主要場所,見證了佛經翻譯對中原文化甚至是中國文化的影響、參與乃至融為一體,不僅讓佛經這個“異族”文化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fā)芽,更是讓佛學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取得了與道學、儒學平起平坐的地位,造就了傳統(tǒng)釋、道、儒三足鼎立的文化(思想)格局。

二、輝煌與沉淪——翻譯活動的文化參與

(一)中原文化的翻譯歷史

中國翻譯史上的幾次翻譯高潮中,佛經翻譯無疑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翻譯事件。佛經翻譯起源于何時無從定論,但毫無疑問的是,佛經翻譯的主要場所基本上都在中原這個地理版圖上。

1.佛典東來發(fā)中原佛典翻譯之先端

佛教東來的時間無從考證,但通常認為是在漢明帝之時,《四十二章經》則為中土最早佛教譯典。相傳蔡愔遇見攝摩騰和竺法蘭后,相邀二人來東土弘法,于是二人以白馬負經東還洛陽。為了給兩位高僧一個居住和譯經的地方,漢明帝赦命在城西的雍門外按天竺式樣建造了一組建筑,以僧人們暫住的“鴻臚寺”的“寺”字稱之,為了紀念白馬馱經之功,便將這組建筑命名為“白馬寺”。

陳??担?008)認為中國的佛經翻譯至遲在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時,安世高已開始較大規(guī)模地從事譯經活動了。漢末桓、靈間,西域沙門安世高與支婁迦讖相繼來至關中。二人以譯經為傳法之徑,且譯經與講經并舉,各譯佛典數(shù)十部,開中土譯經之風。

無論是來路不明的《四十二章經》之翻譯,還是有史有據(jù)的安世高等人譯經活動,其活動場所都定位于河南的洛陽。因此可以說,河南的翻譯史,應該發(fā)軔于洛陽的譯經活動。

2.西晉、前、后秦時期,佛典翻譯的高峰期

公元266年,司馬氏廢曹魏自立,定都洛陽,西晉王朝開始了短暫的51年的統(tǒng)治。雖治世不長,譯事之盛卻遠勝漢、魏,譯經之人也遠勝從前,有竺法護、竺叔蘭、聶承遠、聶道真、法立、法炬等,其中以竺法護最著名,其乃鳩摩羅什未到中原之前中國譯經最多之沙門,《法華經》就是由他譯出。

西晉武帝時期,俗世只重寺廟佛像等佛教外傳形式而沒能得義學精髓,且佛徒行事尚未完全擺脫漢代以來方士道術之影響,“寺廟圖像,雖崇京邑,而方等深經,蘊在蔥外”。(《高僧傳》)竺法護正值盛年,決意隨師出西域,將流傳于域外重要佛典悉數(shù)攜歸中原,令中原佛教改舊布新,且譯經種類齊全,有《般若》《華嚴》《寶積》《大集》《法華》《涅槃》等。竺法護一生共譯經、論150余部300多卷,在中國影響甚大。

西晉時期另一個著名的佛典翻譯大師就是竺叔蘭。他生于河南,精梵、漢二語,兼通中國經史。他于西晉惠帝元康年間先后譯出《首楞嚴經》2卷、《異毗摩詰經》3卷,又與無羅叉在倉垣水南寺(今開封境內)譯出《放光般若經》20卷。

《放光般若經》梵本由中國第一位出家比丘朱士行出塞西至于闐取得,太康三年(282)他派遣弟子弗如檀(法饒)送梵本佛經到洛陽,元康元年(291)由竺叔蘭與無羅叉合譯而出。《放光般若經》輒譯出,即為僧侶爭相傳寫,一時洛陽紙貴。即使在鳩摩羅什譯出《摩訶般若經》后,竺叔蘭所譯《放光般若經》仍為諸多佛學者奉為圭臬。

3.宋代譯經,中原佛經翻譯史的絕唱

宋朝歷代皇帝還是比較尊佛的。自太祖皇帝改行護教興教之政伊始,至太宗皇帝在980年于太平興國寺(今河南??h)建譯經院,北宋譯事乃興于是時。譯經院設官分職,朝廷派官員為譯經潤文使,譯人則分為譯主、證義、證文、筆受、綴文、參詳、潤文等不同職分。譯經院一應用度,悉從官給。又于譯經院西偏建印經院,佛經譯畢,即于印經院開雕版印出。但較之李唐,宋代譯經不僅數(shù)量件少,質量已遜色不少,成名的譯經人也不多見。

至此,中原佛經翻譯事業(yè)走到盡頭。當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轉移后,翻譯中心與中原則漸行漸遠。

(二)翻譯參與下的河南文化建構

翻譯的文化建構,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或者說,建構功能應該體現(xiàn)在兩個通道上,一是內構,即引進他文化,在我文化中形成他文化的形象,或用來改造我文化。中國幾千年的翻譯活動,基本上都對應于這種功能,河南省的翻譯也不例外。二是外建,即推外宣傳我文化,在他文化系統(tǒng)中構建我文化身份,使他文化接受我文化??v觀中國翻譯史,翻譯的文化構建功能還只是“單向通道”(one-way access),內構強勢,外建雖有零星點綴,但總體上沒有多大作為。

1.河南文化的翻譯內構

在河南的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價值觀的建構,應該就屬于佛教經典的翻譯。佛教傳播的主要場所就在中原境內。在漫長的1000多年的歷史中,這個外來的宗教不僅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在與道教、儒教的融合中,取得了與道、儒平起平坐的地位,并成為不少中國人的精神寄托。

(1)佛教的興盛

佛教的傳播在晉代以前,基本上處于弱勢地位,晉代魏立,佛教于中國亦進入了另一個發(fā)展時期,與玄學合流,以玄解佛,援玄理以詮佛理之“格義法”。范文瀾(1965)《中國通史簡編》寫道:清談家取佛學來擴充自己的玄學,胡僧依附玄學來推行自己的宗教,老莊與佛教結合起來了。胡僧在漢魏時守戒律而被輕視為乞胡,至晉時依附玄學而上升為賢達,佛教的流傳因此前進了一步。當然,佛學在漢地的蓬勃發(fā)展,不僅僅是因為它與中土文化的成功融合,更重要的是,它符合當時統(tǒng)治階層的需要。

(2)理學的興起

佛教的蓬勃發(fā)展,在一些人眼里成了阻礙中國成為“文化正統(tǒng)”中心的絆腳石。古代中國人認為,中國不僅在空間位置上是“天下”的中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文明意義上也是“天下”的中心。但到了北宋時期,從澶淵之盟到靖康之變,趙宋王朝從來也始終沒有成為宋太祖期望的那種“六合為家”。從思想上說,北宋王朝在建國之后,力圖恢復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但當時“人不同心”,佛教已經成了許多人、特別是上層人士的精神寄托。因此,要建立人們認同的思想世界,抵御違背中國之“常道”的佛教,成了宋代文人的理想。在此背景下,理學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宋王朝的治國之學,不能不說這是文化碰撞下的一個結晶。

2.河南文化的翻譯外建

事實上,河南文化的外建并不突出。盡管擁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盡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文化,但中國的社會結構以及思維方式,導致了河南文化(或者說中國文化)在近現(xiàn)代史上對外宣傳的不作為。

近年來,河南在對外宣傳上下足了功夫,創(chuàng)建了很多文化品牌。如少林寺文化生態(tài)(少林寺武術節(jié)等)、尋根文化(炎黃文化、尋根祭祖等)、旅游文化(洛陽牡丹花會、開封菊花展等)。這些活動,對推廣河南的文化品牌,提升河南的文化地位很有幫助。

三、結語

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把文化的發(fā)展提高到國家層面進行闡述。隨著全球化發(fā)展,文化業(yè)漸漸變得全球化,文化輸出成了國家之間的“暗戰(zhàn)”。在這種背景下,河南作為中原經濟區(qū)的中心地帶,作為中國文化的發(fā)源地的中心地帶,理應努力發(fā)展成為中國的文化中心之一,擴大河南的文化影響力。

如何對外輸出中原文化,如何構建中原文化在海內外華人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將是譯者承擔的重要責任。所以,在宣傳輸出中原文化時,譯者要高度重視翻譯的“文化建構”功能,譯者應該本著“譯者為中心”的理念,努力在他文化中參與當?shù)氐拿褡逦幕嫛?/p>

參考文獻:

[1]陳飛.中原文化的涵義概說[J].尋根,2005(3): 82-83.

[2]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

[4]王欣.論菲律賓華文文學對中原文化的堅守與傳承[J].許昌學院學報,2009(1).

[5]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6.

[6]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M].修訂本.人民出版社,1965:298-299.

[7]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54.

[8] AYSCOUGH F. Tu Fu: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Po?et[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29.

[9] HUNG W.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M].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2.

[10] HAWKES D.A Little Primer of Tu Fu[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

(責任編輯:王念選)

Rise and Fall of the Central China's Culture: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GAO Wanw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1200, China)

Abstract:The reason why the central China's culture has been the highligh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can be ex?plained in two ways. One is that central China had taken the lead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Chinese his?tory. What's most importantly is that translational activities taking place in this area had contributed too mu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hina's culture. This paper combs through the translational activities witne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China's culture, putting forward tha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entral China's culture had and has bee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lated to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entral China's culture as well.

Key words:the central China's culture; translation activ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作者簡介:郜萬偉(1977-),男,湖北恩施人,鄭州成功財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研究課題“基于杜甫故里外宣翻譯的多維協(xié)作文化產業(yè)體系發(fā)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4-01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28(2016)01-0044-03

猜你喜歡
中原文化翻譯
試論中原文化影響下的現(xiàn)代城市景觀設計
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看中原優(yōu)秀文化品牌的構建
淺析跨文化交際
中原文化的特性與社會轉型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越墓隨葬品文化因素分析
西贡区| 新巴尔虎右旗| 通山县| 淮滨县| 宁晋县| 邵阳县| 叙永县| 环江| 英吉沙县| 满城县| 新沂市| 句容市| 郎溪县| 瑞金市| 新民市| 麦盖提县| 务川| 乌鲁木齐县| 洛川县| 思茅市| 芜湖县| 介休市| 凭祥市| 绥中县| 天水市| 邹城市| 崇义县| 碌曲县| 曲阳县| 平和县| 镇平县| 那坡县| 青神县| 鄯善县| 南木林县| 特克斯县| 页游| 遵义县| 黄浦区| 西藏|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