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謀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深入時代幽微處的敏感書寫
——弋舟小說簡論
周仲謀
(蘭州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作為一位有責任感的作家,弋舟以深入時代幽微處的敏感書寫,揭示和呈現(xiàn)當下城市生存的內在實質,批判社會轉型中人性的自私卑劣,以及知識分子的精神墮落,表達出對時代的沉重憂思。在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上,弋舟小說往往從一個概念或者哲學理念出發(fā),由充滿哲理和詩意的詞語、句子生發(fā)開去,進行小說創(chuàng)造,是遵從作家內心理念的現(xiàn)代主義書寫,并體現(xiàn)出難能可貴的救贖精神。
弋舟小說;時代;人性批判;救贖精神
弋舟是近年來頗受注目的70后作家,他的長篇小說《跛足之年》《蝌蚪》《戰(zhàn)事》《春秋誤》,以及小說集《劉曉東》《我們的底牌》《所有的故事》等均受到好評,并有大量中短篇小說發(fā)表于有影響的文學刊物,作品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當代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獲《小說選刊》年度大獎,第二、三、四屆黃河文學獎中短篇小說一等獎,第六、七屆敦煌文藝獎,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提名獎等多種獎項。這位祖籍江蘇無錫的蘭州作家,其創(chuàng)作風格既有南方氣質的溫婉與細膩,又有西北特色的沉重和疼痛。弋舟以其勤奮、獨特的小說寫作,不斷地給文壇以驚喜,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寫作才華和對這個時代的無盡憂思。
作為一位有責任感的作家,弋舟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著敏銳的感知,“時代”或許是解讀弋舟小說的一個重要角度和切入點。在小說集《劉曉東》的《自序》中,作家透露了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他想要寫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劉曉東”[1]1,一個中年男子的知識者形象。其實在這背后,作者還有一個更高的追求,或雄心壯志——即通過劉曉東這個形象,寫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狀態(tài)和存在的問題。寫出一個時代的面貌,在現(xiàn)實主義文學那里有一個很高的標準——史詩性。只有波瀾壯闊、氣勢恢弘的宏大敘事才符合史詩的標準,比如像《白鹿原》這樣的作品。與此不同,弋舟的小說作品不是從宏觀的社會外部變遷入手,展開氣壯山河的史詩性敘述,而是從人物的內心感受著手,去表現(xiàn)社會變化的幽微之處和這個時代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喚起深層的、微妙的情感,讓人與之共鳴。弋舟的“小說多取材于現(xiàn)代都市生活,對現(xiàn)代人精神世界的創(chuàng)傷和疾患的書寫深入細致?![疾’是揭開他的小說文本深意的密碼,它既是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的寫照,也是中國當代普遍的心理問題的折射。弋舟將一種悲切的痛感貫穿于小說中,寫出了人性的幽暗和溫暖,并在對城市文明的省思中上升到生存哲思的高度。”[2]
弋舟以深入時代幽微處的敏感書寫,揭示和呈現(xiàn)當下城市生存的內在實質。隨著社會體制的轉軌和市場經濟的繁榮,西部城市生活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攫取利益的生存法則變得更加明顯,長篇小說《蝌蚪》正是“通過‘我’的成長體驗,揭示了城市生存的本質。”[3]小說中“我”是在父親郭有持的陰影籠罩之下成長起來的,郭有持年輕時因戀人徐未被趙副廠長強娶,受到刺激,選擇以蠻橫和武力獲取實利,他憑借一把菜刀成為當?shù)貝喊裕研煳磶狭舜?,在與趙副廠長的爭斗中取得了勝利。改革開放后,郭有持試圖用菜刀重樹權威,卻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先是被判入獄,后來又在與警方的對峙中被擊斃。郭有持的行為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妻子離家出走,徐未被逼自殺,“我”更因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萬分羞愧,無地自容?!靶≌f透過郭有持這一人物形象,呈現(xiàn)了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底層摸爬滾打的經歷和弱肉強食式的生存狀態(tài),揭示了人性中自私、貪婪、暴戾的一面,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盵4]
弋舟的另一部小說《戰(zhàn)事》通過女子叢好的成長歷程,對城市生存進行了多維度的觀照。叢好生活在體制轉軌進程中的一座工業(yè)城市,她在童年時代目睹了母親的偷情與私奔,以及父親的隱忍和怯懦,過早認識到現(xiàn)實的平庸與無望。青春期的叢好與地痞張樹同居,張樹因故意傷人罪入獄,叢好嫁給了富商潘向宇,她十分厭惡潘向宇的庸俗、貪婪和鉆營,再次感到人生的沉悶、猥瑣與絕望。叢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刑滿出獄的張樹身上,但是張樹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敲一筆錢。小說通過女主人公叢好充滿挫敗感和疼痛感的人生體驗,揭示了城市生存的平庸性實質。
對這個迅速變遷的時代,弋舟顯然有許多憂慮?!兜壬睢分械哪颍嗄昵翱梢猿鲇诘懒x嫁給癲癇病人,后來卻為了利益而背叛丈夫,成為公司老總的情人,還振振有詞地進行自我辯解。就連曾經慷慨激昂,敢于對世界上所有謬誤咆哮痛斥的周又堅,后來也選擇了妥協(xié)和順從。小說中的人物,從滿懷理想到自私猥瑣,從拍案而起到妥協(xié)投降,中間的過渡竟然如此順暢,在毫無覺察中就完成了所有的蛻變。就像《等深》中兩次寫到的“度過”,從河的此岸跨橋走到彼岸,是如此輕易。
在揭示時代轉型中人性的自私卑劣的同時,弋舟將批判的鋒芒對準了知識分子階層的精神墮落。小說集《劉曉東》中的三個中篇《等深》、《而黑夜已至》、《所有路的盡頭》,其主人公有著共同的名字——劉曉東,而且都具有知識分子的身份特征。前兩篇的主人公劉曉東的身份是大學老師,在第三篇里是個曾經當過大學老師的畫家。在世人眼中,知識分子是道德良知的象征,他們從事著與知識、藝術、思想有關的工作。然而小說中的知識分子主人公在私生活上卻是混亂的,不堪的,其精神狀態(tài)和道德底線也呈現(xiàn)出嚴重下滑的趨勢。《等深》中的劉曉東有很多情人,《而黑夜已至》中的劉曉東也有一個情人,他甚至在母親去世的夜晚還躺在情人的床上,后來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訛詐富翁宋朗的幫手?!端新返谋M頭》中,身為有夫之婦的文學院女教授尚可,與自己的學生邢志平保持著曖昧的情人關系。小說寫大學老師私生活的紊亂,寫他們的欲望、自私、懦弱、痛苦,不是想要對大學老師污名化,而是要揭示這個時代的癥候。如果大學老師在道德上都淪喪了,社會時代的問題嚴重性就可想而知了。小說對知識分子自身缺陷的批判和暴露,體現(xiàn)出明顯的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小說里知識分子不斷蛻變的精神困境,也是當代整個社會的精神困境,小說充滿疼痛感的敘述,對當下日益膨脹的物質欲望無疑是一針清醒劑、一貼苦口的良藥。
盡管在思想內涵上,弋舟小說對我們所處時代的精神癥候進行了深入挖掘和反思,帶有明顯的干預現(xiàn)實、批判現(xiàn)實的色彩,但是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弋舟小說卻是現(xiàn)代主義的。小說中寫到的一些場景和情節(jié),如果從現(xiàn)實經驗的角度考量,是不太可能的。例如弋舟小說經常寫到一個城市——蘭城,黃河穿城而過,將這座城市從中間剖開,一分為二,很像筆者長期生活的蘭州。小說應該會給筆者一種熟悉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墒窃陂喿x小說的時候筆者并沒有這種感覺,發(fā)生在劉曉東身上的故事對筆者來說是如此陌生。例如《劉曉東》中屢次寫到身為大學老師的劉曉東有很多情人,用主人公自己的話說就是,“在講臺上說油嘴滑舌的學問,在床上,奏響一個又一個女人?!盵1]68艷遇是如此唾手可得,就像森林中的蘑菇一樣,想采多少就采多少?;蛘呦顸S河岸邊的石頭一樣,想撿多少就撿多少。可是對比大學老師的現(xiàn)實生活,這是不可思議的。大學教師生活在體制內,寫不完的論文,忙不完的科研,早就忘記談戀愛是什么感覺,更別說婚外情了。如果找情人,社會上的大款、甚至二流子都比大學老師有經驗得多。
而在《等深》里面,劉曉東為了尋找失蹤的周翔,去東方中學把周翔的同學約了出來,有趣的是這個學生也叫劉曉東。東方中學是蘭州安寧區(qū)一所很有名的私立中學,據(jù)筆者所知,一個陌生男子是不可能輕易把一個學生約出來的,從安全角度考慮,他們的班主任老師也不會同意,即便有事情要詢問,一般只會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而小說最后周又堅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也顯得有些突兀,這個曾經對任何不合理現(xiàn)象都會拍案而起、厲聲痛斥的憤世嫉俗者,居然甘心情愿將妻子想給有錢的大款當情人,以此換取自己的生活享受,并對此洋洋自得,明顯違背人物性格的發(fā)展邏輯。《所有路的盡頭》中的文學院教授尚可,跟劉曉東初次見面時,就把自己跟邢志平上床的隱私,告訴了他。邢志平的前妻丁瞳、大學好友尹彧,也都先后向陌生人劉曉東講述了他們和邢志平之間的事情,同樣涉及到許多隱私。從現(xiàn)實經驗和常情常理推測,這是不太可能的。大多數(shù)人的隱私都會藏著掖著,不會輕易地講出來。而小說一定要他們講述,很大程度是為了追溯和還原邢志平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敘述的需要壓倒了現(xiàn)實可能性。
上述小說在寫作的時候,很可能不是從現(xiàn)實的經驗出發(fā),而是從一個概念或者哲學理念出發(fā),由充滿哲理和詩意的詞語、句子生發(fā)開去,構造出一部小說。
筆者傾向于認為,弋舟小說是遵從作家內心理念的想象性書寫,小說中寫到的經驗,不是現(xiàn)實的經驗,也不具有典型性。弋舟小說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不能用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理論去分析,更不能用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評價標準去衡量。讀者和評論家也不能苛求弋舟小說中的故事必須與現(xiàn)實經驗相符,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就無法認識弋舟小說的魅力和價值。
因而筆者在閱讀弋舟小說的時候,并不在意小說中敘事的事件有多大的現(xiàn)實可能性或真實性,就像在閱讀卡夫卡的《變形記》時并不在意格里高爾是否真的會變成一只大甲蟲。筆者更在意“敘述人”在講述故事時描寫的那些感受,事件可能是想象的、虛構的,但這些感受卻是真實的,是作家自己的感受。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真切地看到作家對我們所處時代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而黑夜已至》中,弋舟多次寫到用百度搜索信息以及刷微博發(fā)照片等細節(jié),主人公劉曉東正是通過手機百度查詢、受到搜索信息的心理暗示,從而“確診”自己得了抑郁癥。這是作家對信息時代感受的生動描述:人們越來越依賴網(wǎng)絡資訊,而網(wǎng)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泥沙俱下,真假難辨。人們的生活與網(wǎng)絡、手機自媒體捆綁在一起,與百度、微博捆綁在一起,小說中的描寫是如此細膩,讓人不得不佩服作家敏銳的感受力。
弋舟的小說在風格上是屬于現(xiàn)代主義的。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經典作品品有一個共同特征,往往通過主人公敏感細膩的心靈感受,包括一些夸張的描寫、變形的意象,表達對時代的敏銳認識、以及憤慨和不滿。弋舟小說同樣是這樣的作品,作家意識到了社會的變化,人的蛻變。生活條件在變好,人性卻在墮落,道德底線早已失守,而且還在繼續(xù)下滑,就像《所有路的盡頭》中尹彧所說:“甚至不再有羞恥感?!盵1]256因此作家會在小說中借人物之口追問:“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是一個我們在大學時無法想象的時代。”[1]67
與此對比,小說追懷了曾經充滿理想和激情的80年代,也就是小說主人公讀大學的時代,盡管作品沒有詳細展開,只是只言片語的描述,卻引人深思。這讓筆者想起比弋舟早一些成名的作家,比如格非、李洱,他們在九十年代也寫了不少關于當代知識分子的小說,像格非《傻瓜的詩篇》、李洱《午后的詩學》等等,都是在寫知識分子理想失落,人格矮化,墮入庸常、瑣碎的日常生活。在這些小說的主人公身上,詩意的激情已經消失,只剩下午后般的倦怠,他們喋喋不休的話語只是言不及義的饒舌,真實的聲音卻始終是喑啞的。正如詩人穆旦所說:“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終于成笑談?!盵5]318不過,弋舟的《劉曉東》又往前走了一步,不滿足于僅僅揭示社會“癥候”,而是要對癥候進行療愈,要進行救贖,要“自救救人”。這種訴求在第三部《所有路的盡頭》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確。
《所有路的盡頭》是《劉曉東》》三部中篇的壓軸之作,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力度也更大一些。小說在低回宛轉的敘述中探尋邢志平自殺的原因,實際上是在追溯劉曉東等人理想失落的根源。在這種追尋中,小說回顧和重溫了一代人的精神悲劇,具有濃郁的悲涼意味。在小說最后,主人公劉曉東試圖以自我審判和救贖,來挽回這個頹廢的時代。這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盡管劉曉東的自我審判猶疑不定、矛盾重重,卻是一個自覺的反省者能為這個世界所做的一切??墒牵瑢τ谑涞囊磺泻鸵呀浄赶碌淖镓?,又該如何救贖、拿什么去救贖呢?西方基督教式的懺悔和告解在小說中已被排除,宣告無效,剩下的或許只有文學和寫作了。
因為,文學書寫也是一種“救贖”,能使讀者在路的盡頭看到新的風景。就像王德威評價齊邦媛的《巨流河》時所說:“當歷史的發(fā)展來到眼前無路的時刻,是文學陡然開拓了另一種境界,從而興發(fā)出生命又一層次的感喟?!盵6]387
這,正是這個時代寫作的意義,也是弋舟小說的意義。
[1]弋舟.劉曉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2]葉淑媛.審視生命的隱疾和悲感的人生[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10).
[3]權繪錦.城市生存景觀與文化頹敗書寫中的先鋒執(zhí)守[J].百家評論,2014(3).
[4]古世倉,周仲謀.論新世紀以來的甘肅小說創(chuàng)作[J].文化與傳播.2015(5).
[5]穆旦.智慧之歌[A].見:穆旦詩全集(1)[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6]王德威.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A].見:齊邦媛.巨流河[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1.
責任編輯:羅瑞寧
Sensitive Writing Touching the Times
ZHOU Zhong-mou
(College of Literature,Lanzhou University,Gansu Lanzhou,730020)
As a responsible writer,Yi Zhou has deeply touched the sensitive writing of the times,revealing and presenting the inner essence of the present urban life,criticizing the selfish despicable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degenerated spirit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and expressing heavy worries of the times.On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 and artistic style,Yi Zhou’s novels are from a concept or philosophical concept,which is composed of philosophical and poetic words and sentences,and the creation of novels is written in modernism,which follows the author's inner philosophy and reflects valuable redemption spirit.
Yi Zhou’s novel,times,criticism of human nature,redemption spirit
I207.419
A
1674-8891(2016)06-0095-03
2016-11-10
周仲謀(1982—)河南南陽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為蘭州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當代影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