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俄羅斯網(wǎng)球名將莎拉波娃未通過澳網(wǎng)藥檢,被查出服用禁藥米屈肼(Meldonium)。就在這個爆炸性消息公布之前,莎娃搶先召開記者會,表示她的身體缺少鎂元素,且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她服用此藥是為了治病,不知道此藥被禁,因此屬于誤服,請求大家原諒,再給她一次機會。
莎娃到底冤不冤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米屈肼到底是什么東西。資料顯示,這種藥是拉脫維亞的一家研究所于上世紀70年代研制出來的,最初被用于畜牧業(yè),10年后才被用于人體。米屈肼通過提高氧氣利用效率的方式來增加人體的活力,對于某些心臟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此藥目前只有一家名為格蘭戴克斯(Grendiks)的拉脫維亞制藥公司在生產(chǎn),但似乎相當暢銷,僅在2013年就為這家公司帶來了6500萬歐元的利潤,是拉脫維亞制藥界的拳頭產(chǎn)品。
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的顧問委員會主席基洛夫斯·利普曼斯(Kirovs Lipmans)同時也是拉脫維亞奧組委的成員之一,這件事引起了不少人的質(zhì)疑。
米屈肼確實是在2016年1月1日才被國際反興奮劑機構(WADA)列為禁藥的,理由是這種藥具有增加耐力、縮短劇烈運動后的恢復時間,以及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應速度等功效,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比賽成績,違反了公平競賽原則。這紙禁令顯然讓不少運動員措手不及,截至目前已經(jīng)有8名運動員栽在米屈肼上面了,包括5名俄羅斯人、2名烏克蘭人和1名瑞典人。
3月7日,莎拉波娃在美國洛杉磯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就藥檢不合格做出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FDA一直沒有批準米屈肼,因此在美國是買不到這種藥的。莎拉波娃多年來一直在美國生活和訓練,所以她只能托人從國外帶藥進來。格蘭戴克斯在一份官方聲明中稱此藥的療程通常只有幾天,最多幾個星期,莎拉波娃居然連續(xù)服用了10年,對此只能有兩種解釋:要么這種藥對于她的病產(chǎn)生了某種科學家尚不知曉的新療效,要么她從一開始就知道這種藥其實屬于興奮劑,能夠提高她的比賽成績。
綜合各種因素,莎拉波娃被禁賽真的一點也不冤。
接下來的問題是,米屈肼為什么會被列為禁藥?WADA這么做有沒有道理呢?這就要從藥檢制度本身尋找答案。
按照WADA的說法,興奮劑檢測有三大理由:首先,有些興奮劑對運動員身體有害,這大概是最強的理由。但別忘了,興奮劑領域其實也在進步,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對健康影響很小的新型興奮劑,運動員不再有后顧之憂了。也許有人仍然認為,影響再小也是負面影響,但別忘了,已經(jīng)有很多證據(jù)表明,職業(yè)運動員所經(jīng)歷的高強度訓練本身就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難道要對訓練量進行限制嗎?
其次,取消興奮劑檢測會對不服興奮劑的運動員不公平。這似乎也是一條很強的理由,但某些運動員之所以不服藥,就是因為怕被抓。如果全部解禁,就沒這個問題了。
第三,還有人認為取消興奮劑檢測會對沒有實力研發(fā)興奮劑,或者干脆沒錢買興奮劑的運動員不公平,這一條仔細想想的話也沒有道理。如果真的放開了,我們有理由相信興奮劑將成為一種普通商品,市場的力量將會迅速降低其售價。退一萬步講,如果因為窮人買不起興奮劑就指責比賽不公平,那簡直就沒法定義什么叫公平競賽了。
另外,米屈肼的案例證明,真正有門路的運動員總能搞到尚未被列入禁藥名單的新藥,有人甚至可以搞到尚在研制期的未上市藥品,這種情況是根本防不住的。
既然如此,為什么興奮劑檢測還要繼續(xù)進行呢?CNN官網(wǎng)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一篇文章認為,根本原因就在于體育比賽的贊助商不希望觀眾懷疑比賽的公平性,所以他們才是興奮劑檢測的最大支持者。
不過,在這篇文章的結尾,作者假想了一種情況:如果環(huán)法自行車賽每年辦兩次,一次“干凈”,一次“不干凈”,各位讀者,請你捫心自問,你會更關注哪次比賽呢?作者相信,大多數(shù)體育迷是不會在乎比賽是否“干凈”的,他們只是想看到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而已。